一种循环式溶液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97095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式溶液瓶,属于智能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溶液瓶是用于盛装溶液的瓶体,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些企业或是瓶体的设计者也在不断改进与创新,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创新性瓶体,诸如专利申请号:201020538039.6,公开了一种溶液瓶结构,尤指一种可提供各角度皆可提供溶液出料,并可防止瓶身内未使用的溶液与涂抹头沾附的溶液接触混合,以达到防菌效果的溶液瓶,其主要是于一溶液瓶的瓶身底端设置一凸轮轴,且该瓶身顶端供一唧筒卡结,该唧筒设置一内管,以穿置定位于涂抹头的通道,该涂抹头是可螺纹连接于一中空管体的外管上,该外管的底端为一阶级孔,该阶级孔是供一本体亦呈阶级段的控制件套设,该控制件的顶端则成型与溶液瓶凸轮轴相对应设置的凸轮轴,通过溶液瓶与外管及控制件的顶端与溶液瓶相对应凸轮轴的设置,而使该溶液瓶可呈现由下往上接压或转动控制件的结构,以达到不等量且各种角度皆可出料的功效的溶液瓶。还有专利号:201320274493.9,公开了一种溶液瓶,包括瓶体和瓶盖;所述瓶体的瓶口设置第一铁磁性材料环,所述瓶盖侧壁内表面设置第二铁磁性材料环,所述第一铁磁性材料环和所述第二铁磁性材料环的异性磁极相对;本实用新型的溶液瓶,瓶盖通过铁磁性材料的磁力相吸来实现与瓶体扣紧,使用者可以方便省力的取下瓶盖;瓶盖上设置的密封材料可以保证存放挥发性溶液的密封效果;瓶口处的滤网能对溶液产生减缓流速的作用,防止在倾倒溶液时溶液瞬间流出,方便使用者掌握剂量,瓶盖上的刻度设计也可以使得使用者更准确的度量要使用的溶液体积。不仅如此,专利号:201420262680.X,公开了一种溶液瓶,属于医药化工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取药药瓶存在取液不卫生的缺陷的问题,本溶液瓶包括具有瓶口的瓶体,瓶口上盖设有瓶盖,瓶体内倾斜设置有隔片,隔片位于瓶体内腔的上部,隔片将瓶体内腔分隔成上部的测量腔和下部的储液腔,测量腔与瓶口相连通,隔片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漏液孔,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溶液瓶,能够实现使溶液取液卫生。从上述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现有的溶液瓶从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很多改进与创新,均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但是伴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溶液瓶使用后的丢弃问题一直没办解决,如能在增强使用便捷性的同时,兼顾环保问题的话,那将更加提高溶液瓶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现有溶液瓶结构进行改进,引入全新电控结构,具有智能便捷性的同时,能够实现循环使用的循环式溶液瓶。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循环式溶液瓶,包括溶液瓶本体,溶液瓶本体的顶部设置向上凸起的第一瓶口;还包括副瓶本体、弹性软管、挡板、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压力传感器、转动电机;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压力传感器、转动电机进行供电;副瓶本体的顶部设置向上凸起的第二瓶口,第二瓶口的外壁设置外螺纹,第二瓶口上设置盖板,并在盖板上设置贯穿副瓶本体内部与外部的第二通孔,弹性软管的外径与第二通孔的内径相适应,弹性软管位于副瓶本体的外部,且弹性软管其中一端端口的边缘与第二通孔的边缘彼此对应连接;溶液瓶本体的底部设置向溶液瓶本体内部凸起、且形状与副瓶本体顶部第二瓶口形状相适应的瓶口槽,瓶口槽的内壁设置与第二瓶口外壁上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瓶口槽的顶部设置贯穿溶液瓶本体内部与外部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径与第二通孔的内径相等,副瓶本体第二瓶口经其外壁上的外螺纹、瓶口槽内壁的内螺纹旋转进瓶口槽中,且弹性软管的另一端端口活动插入瓶口槽顶部的第一通孔中;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瓶口槽顶部的下表面,且面向第二瓶口盖板上除第二通孔的其它区域;控制模块、电源和转动电机位于溶液瓶本体内部,且分别设置于瓶口槽的外壁上,并且转动电机上驱动杆所在直线与瓶口槽所在轴线相平行,挡板位于溶液瓶本体内部,挡板设置于转动电机上驱动杆的顶端,且挡板所在平面与转动电机上驱动杆所在直线相垂直,挡板所在平面位于瓶口槽顶部上位于溶液瓶本体内部的表面所在平面的上方,且挡板在转动电机上驱动杆控制下,以转动电机上驱动杆为轴进行转动,实现针对瓶口槽上第一通孔的封闭与开启;控制模块、电源和转动电机上的电机采用保护罩进行包裹,实现与溶液瓶本体内部其他区域的隔离,且保护罩与瓶口槽上位于溶液瓶本体内部的外壁一体成形。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电机上的电机为无刷电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微型压力传感器。本发明所述一种循环式溶液瓶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发明设计的循环式溶液瓶,基于现有溶液瓶结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设计引入全新电控结构,在针对溶液瓶本体底部设计瓶口槽的结构基础之上,引入副瓶本体设计,用于盛装浓缩液,再结合副瓶本体顶部第二瓶口与瓶口槽之间,设计贯通溶液瓶本体与副瓶本体的通路,基于转动电机与挡板所设计的电控结构实现浓缩液在溶液瓶本体内的配比使用,使得所设计循环式溶液瓶能够实现循环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发明设计的循环式溶液瓶中,针对转动电机上的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使得本发明所设计的循环式溶液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的循环式溶液瓶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3)本发明设计的循环式溶液瓶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循环式溶液瓶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4)本发明设计的循环式溶液瓶中,针对电源,进一步设计采用纽扣电池,以及针对压力传感器,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型压力传感器,能够有效控制所设计引入全新电控结构的整体体积,最大限度实现本发明所设计循环式溶液瓶的轻便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所设计循环式溶液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溶液瓶本体,2.第一瓶口,3.副瓶本体,4.弹性软管,5.挡板,6.控制模块,7.电源,8.压力传感器,9.转动电机,10.第二瓶口,11.第二通孔,12.瓶口槽,13.第一通孔,14.保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循环式溶液瓶,包括溶液瓶本体1,溶液瓶本体1的顶部设置向上凸起的第一瓶口2;还包括副瓶本体3、弹性软管4、挡板5、控制模块6,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6相连接的电源7、压力传感器8、转动电机9;电源7经过控制模块6分别为压力传感器8、转动电机9进行供电;副瓶本体3的顶部设置向上凸起的第二瓶口10,第二瓶口10的外壁设置外螺纹,第二瓶口10上设置盖板,并在盖板上设置贯穿副瓶本体3内部与外部的第二通孔11,弹性软管4的外径与第二通孔11的内径相适应,弹性软管4位于副瓶本体3的外部,且弹性软管4其中一端端口的边缘与第二通孔11的边缘彼此对应连接;溶液瓶本体1的底部设置向溶液瓶本体1内部凸起、且形状与副瓶本体3顶部第二瓶口10形状相适应的瓶口槽12,瓶口槽12的内壁设置与第二瓶口10外壁上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瓶口槽12的顶部设置贯穿溶液瓶本体1内部与外部的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的内径与第二通孔11的内径相等,副瓶本体3第二瓶口10经其外壁上的外螺纹、瓶口槽12内壁的内螺纹旋转进瓶口槽12中,且弹性软管4的另一端端口活动插入瓶口槽12顶部的第一通孔13中;压力传感器8设置于瓶口槽12顶部的下表面,且面向第二瓶口10盖板上除第二通孔11的其它区域;控制模块6、电源7和转动电机9位于溶液瓶本体1内部,且分别设置于瓶口槽12的外壁上,且转动电机9上驱动杆所在直线与瓶口槽12所在轴线相平行,挡板5位于溶液瓶本体1内部,挡板5设置于转动电机9上驱动杆的顶端,且挡板5所在平面与转动电机9上驱动杆所在直线相垂直,挡板5所在平面位于瓶口槽12顶部上位于溶液瓶本体1内部的表面所在平面的上方,且挡板5在转动电机9上驱动杆控制下,以转动电机9上驱动杆为轴进行转动,实现针对瓶口槽12上第一通孔13的封闭与开启;控制模块6、电源7和转动电机9上的电机采用保护罩14进行包裹,实现与溶液瓶本体1内部其他区域的隔离,且保护罩14与瓶口槽12上位于溶液瓶本体1内部的外壁一体成形。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循环式溶液瓶,基于现有溶液瓶结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设计引入全新电控结构,在针对溶液瓶本体1底部设计瓶口槽12的结构基础之上,引入副瓶本体3设计,用于盛装浓缩液,再结合副瓶本体3顶部第二瓶口10与瓶口槽12之间,设计贯通溶液瓶本体1与副瓶本体3的通路,基于转动电机9与挡板5所设计的电控结构实现浓缩液在溶液瓶本体1内的配比使用,使得所设计循环式溶液瓶能够实现循环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基于上述所设计循环式溶液瓶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发明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转动电机9上的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使得本发明所设计的循环式溶液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的循环式溶液瓶具有高效的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而且,针对控制模块6,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所设计循环式溶液瓶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不仅如此,针对电源7,进一步设计采用纽扣电池,以及针对压力传感器8,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型压力传感器,能够有效控制所设计引入全新电控结构的整体体积,最大限度实现本发明所设计循环式溶液瓶的轻便性。本发明所设计循环式溶液瓶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包括溶液瓶本体1,溶液瓶本体1的顶部设置向上凸起的第一瓶口2;还包括副瓶本体3、弹性软管4、挡板5、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纽扣电池、微型压力传感器、转动电机9;纽扣电池经过单片机分别为微型压力传感器、转动电机9进行供电;副瓶本体3的顶部设置向上凸起的第二瓶口10,第二瓶口10的外壁设置外螺纹,第二瓶口10上设置盖板,并在盖板上设置贯穿副瓶本体3内部与外部的第二通孔11,弹性软管4的外径与第二通孔11的内径相适应,弹性软管4位于副瓶本体3的外部,且弹性软管4其中一端端口的边缘与第二通孔11的边缘彼此对应连接;溶液瓶本体1的底部设置向溶液瓶本体1内部凸起、且形状与副瓶本体3顶部第二瓶口10形状相适应的瓶口槽12,瓶口槽12的内壁设置与第二瓶口10外壁上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瓶口槽12的顶部设置贯穿溶液瓶本体1内部与外部的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的内径与第二通孔11的内径相等,副瓶本体3第二瓶口10经其外壁上的外螺纹、瓶口槽12内壁的内螺纹旋转进瓶口槽12中,且弹性软管4的另一端端口活动插入瓶口槽12顶部的第一通孔13中;微型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瓶口槽12顶部的下表面,且面向第二瓶口10盖板上除第二通孔11的其它区域;转动电机9上的电机为无刷电机,单片机、纽扣电池和转动电机9位于溶液瓶本体1内部,且分别设置于瓶口槽12的外壁上;并且转动电机9上驱动杆所在直线与瓶口槽12所在轴线相平行,挡板5位于溶液瓶本体1内部,挡板5设置于转动电机9上驱动杆的顶端,且挡板5所在平面与转动电机9上驱动杆所在直线相垂直,挡板5所在平面位于瓶口槽12顶部上位于溶液瓶本体1内部的表面所在平面的上方,且挡板5在转动电机9上驱动杆控制下,以转动电机9上驱动杆为轴进行转动,实现针对瓶口槽12上第一通孔13的封闭与开启;单片机、纽扣电池和转动电机9上的电机采用保护罩14进行包裹,实现与溶液瓶本体1内部其他区域的隔离,且保护罩14与瓶口槽12上位于溶液瓶本体1内部的外壁一体成形。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循环式溶液瓶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溶液瓶本体1中盛装配比之后的溶液,通过溶液瓶本体1顶部的第一瓶口2进行使用,副瓶本体3中盛装浓缩液,并将副瓶本体3第二瓶口10经其外壁上的外螺纹、瓶口槽12内壁的内螺纹旋转进瓶口槽12中,且保持副瓶本体3第二瓶口10的顶部不触及到设置于瓶口槽12顶部下表面的微型压力传感器;当溶液瓶本体1中的溶液使用完之后,首先封闭住溶液瓶本体1顶部的第一瓶口2,然后将所设计循环式溶液瓶倒置过来,旋转副瓶本体3,将副瓶本体3第二瓶口10经其外壁上的外螺纹、瓶口槽12内壁的内螺纹进一步旋转进瓶口槽12中,使得副瓶本体3第二瓶口10的顶部与设置于瓶口槽12顶部下表面的微型压力传感器相接触,并产生针对微型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由于微型压力传感器会将所检测的压力检测结果实时上传至单片机当中,因此,当单片机所获来自微型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结果大于0时,则单片机随即控制与之相连的转动电机9工作,控制其转动杆旋转,使得设置于其旋转杆顶端的挡板5以转动杆为轴进行转动,实现针对瓶口槽12上第一通孔13的开启,则此时,弹性软管4经副瓶本体3第二瓶口10上的第二通孔11,以及溶液瓶本体1瓶口槽12上的第一通孔13贯通副瓶本体3内部与溶液瓶本体1内部,即此时,副瓶本体3内部的浓缩液会由此滴入溶液瓶本体1中,当达到配比量后,反向旋转副瓶本体3,将副瓶本体3第二瓶口10退出瓶口槽12中一定距离,使得副瓶本体3第二瓶口10的顶部不与设置于瓶口槽12顶部下表面的微型压力传感器相接触,即不针对微型压力传感器产生压力,由于微型压力传感器会将所检测的压力检测结果实时上传至单片机当中,因此,当单片机所获来自微型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检测结果等于0时,则单片机随即控制与之相连的转动电机9工作,控制其转动杆旋转,使得设置于其旋转杆顶端的挡板5以转动杆为轴进行转动,实现针对瓶口槽12上第一通孔13的封闭,最后将所设计循环式溶液瓶放正过来,开启溶液瓶本体1顶部第一瓶口2,由此向溶液瓶本体1中灌入水,即实现与所取浓缩液的配比,人们就可以继续使用盛装在溶液瓶本体1中配比之后的溶液了。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