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软膜面振动的振动头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425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软膜面振动的振动头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软膜面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软膜面振动的振动头组。



背景技术:

在软膜面加工工艺中,如胶带类产品的加工中,需要对软膜面进行振动处理以去除依附于软膜面上的小微物体。而由于软膜面上小微物体的依附性强,在进行振动过程中采用的频率较高,容易将软膜面与夹持软膜面的装置相互脱离,此外,夹持后振动动作传递至软膜面上也有所损失。

因此,需求一种新的应用于软膜面振动的装置,能够有效的吸附抓取软膜面进行振动,使得小微物体脱离软膜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能够有效吸附抓取软膜面进行振动将小微物体脱离的振动头组,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软膜面振动的振动头组,包括可拆卸相连的振动器和探头,所述振动器可带动所述探头振动,所述探头的下端面向内开设有第一孔,所述探头的侧面向内开设有第二孔,且所述探头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孔道,用以在所述第二孔处连接抽真空设备并在所述第一孔处形成负压吸附软膜面。

所述探头具有所述第一孔的端面上还向内开设有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孔位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孔道包括相连通的横向孔道和纵向孔道,且所述横向孔道与所述第 二孔相接,所述纵向孔道与所述第一孔相接。

所述第二孔的中心到所述下端面的距离为81mm。

所述凹槽为一直腰型槽,所述探头的所述下端面呈矩形,所述第一孔设置于所述下端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直腰型槽偏心设置于所述下端面上。

较佳的,所述横向孔道贯穿所述探头并在所述探头的另一侧形成另一个所述第二孔。

较佳的,所述直腰型槽的两个腰部分别距离所述下端面的侧面边缘2.3mm和1.7mm。

较佳的,所述探头的上端面向内开设有内螺孔,所述振动器具有外螺纹的下部穿入旋接于所述内螺孔内。

较佳的,所述直腰型槽的深度为4mm,所述探头的整体高度为126mm。

较佳的,所述探头的所述上端面为与所述下端面相平行的矩形结构,所述上端面的一侧宽度与所述下端面的一侧宽度相等,所述上端面的另一侧的宽度大于所述下端面的另一侧的宽度,且所述上端面的另一侧的宽度为34mm。

较佳的,所述振动器是电动的或者气动的,且振动频率可调。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探头内设有真空孔道,并与振动器相连,使得可有效的吸附软膜面进行振动,使得小微物体脱离软膜面;

(2)探头下端面上直腰型槽的设置,增加了底端与软膜面间吸附的接触面积,且吸附力强;

(3)内部孔道纵横分布,使得能够得到更为优良的抽气真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于软膜面振动的振动头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应用于软膜面振动的振动头组探头的侧面视图;

图3为图2中探头a-a视角的剖视结构示图;

图4为图2中探头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应用于软膜面振动的振动头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会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相同构造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描述。

参阅图1,为本发明应用于软膜面振动的振动头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为本发明应用于软膜面振动的振动头组探头的侧面视图;以及图3,为图2中探头a-a视角的剖视结构示图;以及图4,为图2中探头的仰视图。

如图中所示,所述振动头组包括可拆卸相连的振动器2和探头1,探头1的下端面11向内开设有第一孔3,探头1的一侧面向内开设有第二孔4,且探头1内部具有连通第一孔3和第二孔4的孔道5,用以在第二孔4处连接抽真空设备并通过孔道5进行抽真空处理,从而在第一孔3处形成负压,能够吸附软膜面。而振动器2与探头1相连,可带动探头1及探头1吸取的软膜面进行振动,实现小微物体因振动而脱离软膜面的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3和图4所示,探头1具有第一孔3的端面上还向内开设有一凹槽6,且第一孔3位于凹槽6内,用以增加探头1与软膜面吸附的接触面积。且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6为一直腰型槽,且是由下端面11上向内铣出来的,第一孔3位于直腰型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1和图4所示,探头1的所述下端面11呈矩形,第一孔3设置于下端面11的中心位置,直腰型槽偏心设置于下端面11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直腰型槽的两个腰部分别距离所述下端面11的侧面边缘2.3mm和1.7mm。用以更好的吸取软膜面,振动更随机不均匀以得到更好的振动效果剥离小微物体。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直腰型槽的深度为4mm,探头1的整体高度为126mm,探头1的上端面12为与下端面11相平行的矩形结构,上端面12一侧宽度与下端面11一侧宽度相等,上端面12另一侧面的宽度大于下端面11另一侧的宽度,且所述上端面12另一侧的宽度为34mm。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3所示,孔道5包括相连通的横向 孔道52和纵向孔道51,且横向孔道52与第二孔4相接,纵向孔道51与第一孔3相接。进一步的,第二孔4的中心到下端面11的距离为81mm,从而得到更为优良的抽气真空效果。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振动器2与探头1的上端面12相连。具体的,探头1的上端面12向内开设有内螺孔7,振动器2具有外螺纹的下部21穿入旋接于所述内螺孔7内,实现相互紧固连接的效果,两者间的连接结构可以是卡接等方式实现的,不应局限于此。振动头组的探头1和振动器2连接后,在探头1和软膜面接触后振动,使得小微物体脱离软膜面,达到软膜面剥离小微物体作用。

且值得指出的是,所述振动器2可以电动的或者气动的,且振动频率可调,振动器2也可以是和探头1一体的,直腰型槽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不局限于此。

参阅图5,为本发明应用于软膜面振动的振动头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视图,且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振动头组的结构特征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横向孔道52贯穿探头1并在探头的另一侧形成另一个第二孔4,从而在振动头组运行时能够在两个第二孔进行抽气作用,并在探头1内的各孔道中形成更为优良的真空效果。

以下给出对上述实施例应用的负压吸附及现有技术下常压吸附进行多次研究试验得出的实验数据表:

其中,上述的剥离率=(剥离颗粒数/总颗粒数)*100%,由上列表可知,在各种等条件存在变量的情景下,本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吸附功能相比较现有技术下常压吸附的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或者剥离率较高,或者剥离时间需求较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探头1内设有真空孔道,并与振动器2相连,使得可有效的吸附抓取软膜面进行振动,使得小微物体脱离软膜面;探头1下端面11上直腰型槽的设置,增加了底端与软膜面间吸附的接触面积,且吸附力强;内部孔道5纵横分布,使得能够得到更为优良的抽气真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