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放大电路的智能贴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701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具有放大电路的智能贴膜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作业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放大电路的智能贴膜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屏幕越来越大,而随着手机屏幕的变大,贴膜的难度也在增加,而专业的贴膜人员存在效率低,且价格贵的问题,且贴膜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放大电路的智能贴膜设备,以实现提高效率及质量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放大电路的贴膜设备,包括壳体、加压装置、电机和压板,所述加压装置通过管道与壳体连接,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开口,所述压板通过开口与壳体连接,所述压板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经采样电路、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后传输至单片机,单片机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加压装置工作,所述壳体外壁上设置支架,支架上设置电机,电机与压板连接,且电机的控制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使用时,将手机放置到壳体的底部,并使压板的前端与手机屏的边缘接触,然后将贴膜的第一层粘贴在压板上,并使贴膜的第二层前端粘贴在手机屏的边缘,单片机控制加压装置对贴膜上表面进行加压,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达到设定阈值时,单片机控制电机转动从而抽动压板,使压板与手机相对运动,从而在压力的作用下将贴膜粘贴到手机上;

放大电路,包括运放器U1和运放器U2,电阻R1与运放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串联,电阻R2与运放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串联,运放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U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阻R3,运放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U2的反相输入端之间串联电阻R6,电容C1与电阻R6并联,运放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运放器U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阻R4,运放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运放器U2的同相输入端之间串联电阻R7,电容C2与电阻R7并联,运放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U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阻R5,电容C3与电阻R5并联。

优选的,所述开口处设置硅胶帘。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前端设置硅胶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自动实现对手机的贴膜,达到提高效率及质量的目的。而设置硅胶帘减少壳体内压力的损失,压板的前端设置硅胶层放置压板刮伤屏幕。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具有放大电路的贴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放大电路的电子电路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壳体;2-加压装置;3-压板;4-贴膜;5-手机;6-电机;7-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放大电路的贴膜设备,包括壳体、加压装置、电机和压板,所述加压装置通过管道与壳体连接,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开口,所述压板通过开口与壳体连接,所述压板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经采样电路、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后传输至单片机,单片机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加压装置工作,所述壳体外壁上设置支架,支架上设置电机,电机与压板连接,且电机的控制端与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使用时,将手机放置到壳体的底部,并使压板的前端与手机屏的边缘接触,然后将贴膜的第一层粘贴在压板上,并使贴膜的第二层前端粘贴在手机屏的边缘,单片机控制加压装置对贴膜上表面进行加压,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达到设定阈值时,单片机控制电机转动从而抽动压板,使压板与手机相对运动,从而在压力的作用下将贴膜粘贴到手机上;

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运放器U1和运放器U2,电阻R1与运放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串联,电阻R2与运放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串联,运放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U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阻R3,运放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U2的反相输入端之间串联电阻R6,电容C1与电阻R6并联,运放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运放器U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阻R4,运放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运放器U2的同相输入端之间串联电阻R7,电容C2与电阻R7并联,运放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U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阻R5,电容C3与电阻R5并联。

优选的,所述开口处设置硅胶帘。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前端设置硅胶层。

在贴膜前手机,要使用清洁剂对手机进行清洗,清洁剂按照重量份配比,包括乙醇胺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份;乙二醇丁醚0.1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甲基醚15份;乙醇10份;去离子水50份。

另外还清洁剂可以添加乙二醇单乙醚5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