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料瓶盖及饮料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198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料瓶,尤其涉及一种饮料瓶盖及具有该瓶盖的饮料瓶。

背景技术:
通常的饮料瓶的饮料瓶盖为普通塑料瓶盖,螺接在瓶口上,喝饮料时旋开瓶盖,对着瓶口喝,在旋拧瓶盖时往往因瓶盖旋拧过紧不易打开,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更为方便的饮料瓶盖及具有这种饮料瓶盖的饮料瓶。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饮料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和盖帽,盖体顶部为封闭式结构,盖体顶部封闭式结构下面设有漏液孔,盖帽可上下移动的盖合在盖体上,顶端设有与盖体顶部封闭式结构相适应的通孔,盖帽盖合时,通孔与盖体顶部封闭式结构紧配合连接。盖帽上下移动能够实现打开通孔,连通漏液孔。盖体为由下至上成直径变小的圆形阶梯状。漏液孔为3个扇形,周向排布在盖体上。盖体外端面设有至少一个卡接部,盖帽内壁设有与盖体卡接部相配合的卡合部。盖体顶部封闭式结构为圆柱体。盖帽盖紧盖体时,卡接部与卡合部的轴向间距大于盖帽通孔下端面至盖体顶部封闭式结构上端面的轴向间距,保证盖帽在可移动的范围内足以打开盖帽上的通孔。盖体外端面设有两个卡接部,盖帽内壁设有与盖体卡接部相适应的两个卡合部。卡接部与卡合部为圆环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饮料瓶,包括瓶体和饮料瓶盖,饮料瓶盖螺接到瓶体上。饮料瓶还包括防尘盖,盖在饮料瓶盖上,可保证饮料瓶盖的卫生、干净。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将饮料瓶盖上下拔动即可饮用,不必用力过大,方便使用。2、盖体外端面的卡接部与盖帽内壁相适应的卡合部卡接,可不用拔出盖帽即可饮用,方便实用。3、饮料瓶盖上盖一防尘盖,使饮料瓶盖得到保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饮料瓶盖盖合时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饮料瓶盖盖合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盖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饮料瓶盖打开时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饮料瓶盖打开时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饮料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盖体,11-第一卡接部,12-第二卡接部,13-盖体顶部封闭式结构,2-盖帽,21-第一卡合部,22-第二卡合部,23-通孔,4-漏液孔,5-瓶体,6-防尘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6所示,一种饮料瓶盖子,包括盖体1和盖帽2,盖体1顶部为封闭式结构13,盖体顶部封闭式结构13下面设有漏液孔4,盖帽2上下移动盖住盖体1,盖体2顶部有通孔23,通孔形状与盖体顶部封闭式结构13相适应,且为紧配合连接,当盖帽2盖紧盖体1时,通孔23被盖体顶部封闭式结构13封闭;当盖帽2向上移动时,盖体顶部封闭式结构13与通孔23分离,盖帽2通孔23与盖体1漏液孔4连通,液体即可从漏液孔4流出到通孔23。如图3所示,盖体1可以为由下至上成直径变小的圆形阶梯状,可使盖体1顶部变小,吸允更加方便。如图3所示,盖体1漏液孔4可为三个扇形形状,周向排布在盖体1上,扇形状漏液孔4能够增大漏液面积,增加流量。如图1、图3、图5所示,盖体1外端面设有至少一个卡接部,盖帽2内壁设有与盖体1卡接部相适应的卡合部,当卡接部与卡合部卡合时,盖帽2的位移被限定。如图3所示,盖体顶部封闭式结构13为圆柱体。如图1所示,卡接部为两个,与卡接部相适应的卡合部也为两个,当盖帽2盖合盖体1时,第一卡接部11和第一卡合部21、第二卡接部12和第二卡合部22处于分离状态,且第一卡接部11到第一卡合部21的轴向距离、第二卡接部12到第二卡合部22的轴向距离大于盖帽2通孔23下端面至盖体顶部封闭式结构13上端面的轴向间距。如图5所示,当盖帽2与盖体1分离,第一卡接部11和第二卡合部21、第二卡接部12和第二卡合部22卡合,起到了限位作用,既保证盖帽2通孔23与漏液孔4连通,又使得盖帽2不脱离盖体1,不易造成盖帽2的丢失。如图1-6所示,盖体1的卡接部和盖帽2的卡合部为圆环形,保证液体不从饮料瓶盖下端流出。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饮料瓶,所述饮料瓶包括瓶体5和饮料瓶盖,饮料瓶盖螺接到瓶体5上,饮料瓶盖为前述的饮料瓶盖。如图7所示,所述饮料瓶还包括防尘盖6,防尘盖6盖在饮料瓶盖上,起到防灰保护的作用,更干净卫生。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可做多种修改和变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