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运输菌株产品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6089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用于运输菌株产品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盒,尤其是一种用于运输菌株产品的包装盒。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菌株包装形式为安培管,采用熔封技术封口。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砂轮划线,手动掰开,在打开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细小的玻璃碎屑。且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挤压、或由于抛扔而导致的摔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防止隔板体在盒体中移动,在运输过程中还可以避免内置有菌株产品的安培管受到挤压,或者由于抛扔而导致安培管碎裂的用于运输菌株产品的包装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运输菌株产品的包装盒,包括盒体(1)、盒盖(2)与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隔板体(4),在所述隔板体(4)上设有若干个贯穿于其内部的通孔(5),在所述盒盖(2)的内侧表面设有用于对隔板体(4)进行固定的凸条(3);

所述隔板体(4)包括微孔弹性体层(42)、以及分别设置在其顶部表面与底部表面的强化层a(41)和强化层b(43)。

上述的用于运输菌株产品的包装盒,其中,所述强化层a(41)和所述强化层b(43)均为纤维布,所述纤维布通过粘胶剂层(7)分别设置在微孔弹性体层(42)的顶部表面与底部表面。

上述的用于运输菌株产品的包装盒,其中,所述盒体(1)的内侧表面和所述强化层b(43)的底部表面均为粗糙面结构。

上述的用于运输菌株产品的包装盒,其中,在所述强化层b(43)的底部与所述盒体(1)的底部表面之间还设有粘胶层。

上述的用于运输菌株产品的包装盒,其中,在所述通孔(5)的内部还套设有弹性套(6),所述弹性套(6)的顶部表面突出于所述通孔的顶部表面。

上述的用于运输菌株产品的包装盒,其中,所述弹性套(6)的刚度大于所述隔板体(4)的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盒盖在扣合后使凸条顶抵在隔板体的顶部表面,可防止隔板体在盒体中移动;

通过微孔弹性体层使得隔板体具有弹性减震效果,在运输过程中可避免内置有菌株产品的安培管受到挤压,或者由于抛扔而导致的碎裂,通过在微孔弹性体层的顶部表面与底部表面设置的强化层a和强化层b可增加微孔弹性体的强度;

通过粗糙面结构和/或胶粘层可避免隔板体在盒体中发生位移;

通过突出于通孔顶部表面的弹性套,可增加对安培管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隔板体的结构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盒体;2-盒盖;3-凸条;4-隔板体;41-强化层a;42-微孔弹性体层;43-强化层b;5-通孔;6-弹性套;7-粘胶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盒体1、盒盖2与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隔板体4,在隔板体4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贯穿于其内部的通孔5,在盒盖2的内侧表面设有用于对隔板体4进行固定的凸条3,其中,凸条呈相互对应的方式设置在盒盖2的内侧表面。当盒盖被扣合后,凸条3顶抵在隔板体4的顶部表面,可防止隔板体4在盒体1中移动。

隔板体4包括微孔弹性体层42、以及分别设置在其顶部表面与底部表面的强化层a41和强化层b43。

在通孔5的内部还套设有弹性套6,其中,弹性套由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制成。弹性套6的顶部表面突出于通孔的顶部表面,弹性套6的底部表面与通孔的底部表面同水平设置。

其中,弹性套6的刚度大于隔板体4的刚度。

隔板体4的结构与盒体1的内部结构相同。隔板体4包括微孔弹性体层42、以及分别设置在其顶部表面与底部表面的强化层a41和强化层b43,通孔5依次贯穿于强化层a41、微孔弹性体层42和强化层b43的内部。

其中,强化层a41和强化层b43均为纤维布,微孔弹性体层42为海绵。 纤维布通过粘胶剂层7分别设置在海绵的顶部表面与底部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的底部内侧表面和强化层b43的底部表面均为粗糙面结构(图中未示出),通过两个粗糙面结构可增加盒体1的底部内侧表面和强化层b43的底部表面的摩擦性能,可避免隔板体在盒体中发生位移。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隔板体与盒体之间的连接性能,在强化层b43的底部与盒体1的底部表面之间还设有粘胶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