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0228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箱。



背景技术:

垃圾处理领域中,为方便后期的垃圾处理和回收,需要在前期对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处理,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因此现在的垃圾桶多有分类投放的功能,但是传统的具备垃圾分类的垃圾箱其分类筒在进行排布时需要占用较多的空间,且设置了多个投放口,这样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尴尬,由于国人的垃圾分类意识普遍不高,一般均是简单的将垃圾投入箱内,造成垃圾分类筒虽有其名但是根本没有起到分类的作用,其中固然有国人意识有待提高的问题,但是也由于传统的垃圾分类筒其各种分类的箱体彼此间有一定的距离,需要人刻意的去分别认知其中要投入的箱体,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所用的时间,导致人们往往贪图方便直接投入到距离自己最近、最为方便投入的箱体,进而造成垃圾分类筒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果是将统一箱体内分开各设成多个分类空间,将会很大程度上解决用于不同垃圾分类时,各箱体排布不当引起的彼此间距离较远造成的占地较大的问题,但是具有不同分类空间的垃圾箱体在收集满各种分类后的垃圾后,将箱体内的各类垃圾进行收集时,因为同一箱体,如果采用倾倒的方式,势必会把分类好的垃圾再次混合,因此只能使用人工将处于箱体内分类好的垃圾取出,而这样做势必会影响垃圾收集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箱,其目的在于解决采用同一箱体收集垃圾后,其分类完毕的垃圾在取出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上端开放的、空心的柱形箱体,和盖合在箱体上端开口处的盖体,箱体下方设有一基座,基座上端设有多个刚性的矩形隔板,各隔板的一长端固定一起,形成将空间分割成多个均匀的扇形区域,隔板的下端与基座的上端固定连接,各隔板上端连接一环形圈,相邻隔板形成的扇形区域内分别设有一分类筒,所述的分类筒为横截面为扇形的、上端开放的柱形筒体结构,分类筒的两直型边的筒壁与隔板的表面相契合,形成分类筒放入扇形区域后,分类筒外周面与隔板外侧边相齐平、分类筒直壁与隔板紧密贴合的结构,分类筒直型边的外侧壁上设有卡簧装置,所述的卡簧装置包括一长条形弹性片,弹性片一端与分类筒固定连接,弹性片的中部向外弯曲形成弓形结构,弹性片的另一端与分类筒自由接触,弹性片摆放位置朝向垂直朝向各隔板交汇处;盖体上端面设有封板,封板上开设有仅与扇形区域对应的开口,开口处设有挡板,各挡板的一边沿通过转轴与封板转动连接,各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扭转弹簧,扭转弹簧的一扭臂与封板相配合,扭转弹簧的另一扭臂与挡板相配合,形成挡板绕转轴转动并在扭转弹簧作用下恢复与开口配合的结构。

所述的基座为圆柱台结构,基座下端边沿向外延伸设有凸缘,所述的凸缘上设有法兰结构,形成与地面连接的结构。

所述的隔板其外侧边沿与基座的上边沿相齐平,分类筒的外壁上设有扣手,所述的弹性片为多个,且沿分类筒的长度方向分布,弹性片由弹簧钢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分类筒可分别取出,处于分类筒内分类后的垃圾可以分别进行收集,加快了分类垃圾的收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隔板和环形圈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转动部、转轴14和扭转弹簧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盖体的主视图。

图5为本适应新型中分类筒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便于垃圾分类收集的垃圾箱,包括上端开放的、空心的柱形箱体,和盖合在箱体上端开口处的盖体2,箱体下方设有一基座3,所述的基座3为圆柱台结构,基座3下端边沿向外延伸设有凸缘,所述的凸缘上设有法兰结构,形成与地面连接的结构,基座3上端设有多个刚性的矩形隔板4,各隔板4的一长端固定一起,形成将空间分割成多个均匀的扇形区域,隔板4的下端与基座3的上端固定连接,各隔板4上端连接一环形圈5,相邻隔板4形成的扇形区域内分别设有一分类筒6,所述的分类筒6为横截面为扇形的、上端开放的柱形筒体结构,分类筒6的两直型边的筒壁与隔板4的表面相契合,形成分类筒6放入扇形区域后,分类筒6外周面与隔板4外侧边相齐平、分类筒6直壁与隔板4紧密贴合的结构,分类筒6直型边的外侧壁上设有卡簧装置,所述的卡簧装置包括一长条形弹性片7,弹性片7一端与分类筒6固定连接,弹性片7的中部向外弯曲形成弓形结构,弹性片7的另一端与分类筒6自由接触,弹性片7摆放位置朝向垂直朝向各隔板4交汇处,所述的隔板4其外侧边沿与基座3的上边沿相齐平,分类筒6的外壁上设有扣手1,所述的弹性片7为多个,且沿分类筒6的长度方向分布,弹性片7由弹簧钢制作而成;盖体2上端面设有封板8,所述的盖体2其封板8上端面中心处设有一下陷的凹槽14,封板8上开设有仅与扇形区域对应的开口,所述的开口为类扇形结构,开口处设有挡板9,各挡板9的一边沿通过转轴14与封板8转动连接,各转轴14的两端分别设有扭转弹簧10,扭转弹簧10的一扭臂与封板8相配合,扭转弹簧10的另一扭臂与挡板9相配合,形成挡板9绕转轴14转动并在扭转弹簧10作用下恢复与开口配合的结构,开口的长弧端11靠近盖体2中心处,长弧端11下端边沿处设有凸出的一转动部12,所述的转轴14位于转动部12的两端且凸出于转动部12的端面,挡板9与长弧端11配合的边沿处设有与转轴14转动配合的凸耳,转动部12端部的位于转轴14下方处设有凸出的限位块13,凸耳与转动部12端面相对处设有另一限位块13,所述的限位块13与扭转弹簧10扭臂形成限位配合,构成挡板9在扭转弹簧10作用下向下转动并恢复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箱体和盖体可采用不锈钢制作,盖体下端设有与箱体内壁相配合的槽体,槽体与箱体内壁贴合形成卡接结构,盖体上端中心处的凹槽用于掐灭烟头,对应于不同扇形区域的挡板上表面印设垃圾分类说明,投放垃圾时可快速进行投放,投放时挡板下翻实现垃圾的投放,垃圾落入后挡板向上翻转,实现挡板与开口的再次盖合;当分类筒插入扇形区域内时分类筒的直型侧壁与隔板紧密贴合,分类筒插入时,弹性片受到隔板的挤压后产生变形并向其自由端延伸,由于弹性片中部为弓形其自然拥有恢复原始状态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弹性片中部势必对隔板产生一种正压力,这种正压力随分类筒的插入而逐渐增大,起到对分类筒的固定作用,当需要去除分类筒时依靠扣手1才能方便取出分类筒;这样就解决了传统的分类垃圾箱其各箱体间排布不合适,导致空间占用大,同时又避免了分类的箱体集中到一起存在的分类完毕后垃圾收集起来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分类筒可分别取出,处于分类筒内分类后的垃圾可以分别进行收集,加快了分类垃圾的收集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