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密封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913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密封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盛装液体或半流体的密封罐,尤其涉及一种防漏密封罐。



背景技术:

密封罐主要是用来储存液体或者半流体的,特别可用于盛装日用品和化妆品等产品的液体和半流体,目前,市场上的密封罐包括盖子和罐体,罐体内具有用于盛装液体或半流体的空腔,盖子封盖住罐体的上端,盖子一般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罐体的上端连接。

现有密封罐的缺陷在于:在平常使用、携带或运输的过程中,密封罐容易产生晃动或者倒立,密封罐内的液体或者半流体容易流到盖子上,盖子上的液体或半流体无法使用而造成浪费,使用时,需要将盖子打开,盖子上的液体或半流体容易流向罐体外,造成液体或半流体的浪费,另外,盖子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罐体连接,罐体内的液体或半流体容易漏到罐体外,容易对承载密封罐的装置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密封罐,防止罐体内的液体或半流体流到盖子上和漏出罐体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漏密封罐,用于防止密封罐内的液体或半流体漏出,包括罐体、罐盖和第一密封件,罐盖与罐体的外侧铰接,罐体内具有一用于盛装液体或半流体的空腔,罐盖用于封盖空腔的上端口,第一密封 件包括密封环和与密封环底面固接的底板,第一密封件嵌装于空腔的上端口,密封环的外侧具有至少一个沿密封环周向延伸的环形凸条,该环形凸条与空腔的内壁密闭配合。

优选地,环形凸条为三条,三条环形凸条沿密封环外壁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

优选地,第一密封件内设有用于将第一密封件提起使得第一密封件脱离空腔上端口的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防漏密封罐,用于防止密封罐内的液体或半流体漏出,包括罐体、罐盖和第二密封件,罐盖与罐体的外侧铰接,罐体内具有一用于盛装液体或半流体的空腔,罐盖用于封盖空腔的上端口,第二密封件包括环形卡板和环形密封垫圈,环形卡板固接于罐盖的内侧,环形卡板的外侧具有沿环形卡板周向延伸的第一环形槽,环形密封垫圈的内侧端卡接于第一环形槽,环形密封垫圈的下表面与罐体的上端面抵压配合。

优选地,环形卡板上还具有沿环形卡板周向延伸的第二环形槽,罐盖的内壁设有与第二环形槽卡接配合的至少一个凸块。

优选地,环形卡板的上端设有一倒角。

优选地,凸块为三个,三个凸块绕罐盖内壁呈圆周阵列分布。

优选地,还包括一折弯件,该折弯件包括环形部和两弯折部,罐盖的外侧设有一沿罐盖周向延伸的第三环形槽,环形部卡接于第三环形槽内,环形部开有一开口,两弯折部的一端分别与开口的两端固接, 两弯折部的另一端与罐体的外侧铰接,罐盖可相对环形部旋转,罐盖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件,该连接件上设有一凹口,罐体的上部具有与罐盖内壁配合的环形壁,环形壁上设有与凹口抵接配合的凸起,凸起的外围设有一限位件,该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沿环形壁的周向延伸并位于凸起的上端第二限位部沿环形壁的轴向延伸并位于凸起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凸起和限位件均为三个,三个连接件绕罐盖内壁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三个凸起和三个限位件均绕环形壁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罐体空腔上端口设置一个第一密封件和通过在罐盖内侧上设有一第二密封件,防止密封罐内的液体或半流体流到罐盖上和漏出罐体外,避免了液体或半流体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了密封罐内的液体或者半流体流出罐体外对承载密封罐的装置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漏密封罐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密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漏密封罐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折弯件、罐盖和密封件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环形卡板的正视图;

图中:1、罐体;10、空腔;11、环形壁;12、限位件;13、凸起;14、第一限位部;15、第二限位部;2、罐盖;21、第三环形槽; 22、连接件;23、凹口;24、凸块;3、第一密封件;30、密封环;31、环形凸条;32、提手;33、底板;4、第二密封件;41、环形卡板;42、环形密封垫圈;43、第一环形槽;44、第二环形槽;45、倒角;5、折弯件;51、环形部;52、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漏密封罐,用于防止密封罐内的液体或半流体漏出,包括罐体1、罐盖2和第一密封件3,罐盖2与罐体1的外侧铰接,罐体1内具有一用于盛装液体或半流体的空腔10,罐盖2用于封盖空腔10的上端口,第一密封件3包括密封环30和与密封环30底面固接的底板33,第一密封件3嵌装于空腔10的上端口,密封环30的外侧具有至少一个沿密封环30周向延伸的环形凸条31,该环形凸条31与空腔10的内壁密闭配合。

使用时,先将液体或半流体倒入密封罐内的空腔10内,然后将第一密封件3放置在上端口,向下按压第一密封件3,使得第一密封件3卡进空腔10内,由于密封环30上的环形凸条31与空腔10的内壁密闭配合,该环形凸条31紧紧的贴合在空腔10的内壁上,因此,无论在使用的过程中,密封罐如何晃动,密封罐内的液体或半流体都不会流到罐盖2上和漏出罐体1外,避免了液体或半流体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了密封罐内的液体或者半流体流出罐体1外对承载密封罐的装置造成污染,如需使用密封罐内的液体或半流体,只需稍用力将 第一密封件3取出即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另外,第一密封件3具有一用于容纳物品的空间,用于取出液体或半流体的工具可放置在该空间内,节省了占用空间。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防止空腔10内的液体或半流体流到罐盖2上和流出罐体1外,环形凸条31设为三条,三条环形凸条31沿密封环30外壁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三条环形凸条31相当于对空腔10内的液体或半流体设置了三道防线,保证了空腔10内液体和半流体无法漏出。

请参见图2,为了方便将第一密封件3取出,第一密封件3内设有用于将第一密封件3提起使得第一密封件3脱离空腔10上端口的提手32,需要将第一密封件3取出时,只需将提手32向上拉动就可将第一密封件3带出。

实施例二

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通过在罐盖2内设有一个第二密封件4实现,第二密封件4包括环形卡板41和环形密封垫圈42,环形卡板41固接于罐盖2的内侧,环形卡板41的外侧具有沿环形卡板41周向延伸的第一环形槽43,环形密封垫圈42的内侧端卡接于第一环形槽43,环形密封垫圈42的下表面与罐体1的上端面抵压配合。

使用时,液体或者半流体的化妆品注入空腔10内,将罐盖2盖合在空腔10的上端口,通过环形密封垫圈42与罐体1的上端面抵压配合,对罐体1进行密封,避免空腔10内的液体或半流体漏出罐体 1外,而造成浪费,通过一环形卡板41将罐盖2与空腔10内的液体后半流体隔开,使得空腔10内的液体或半流体无法流到罐盖2上,进一步减少了浪费。

为了将第二密封件4更加稳定的固接于罐盖2的内壁,如图4和图5所示,环形卡板41上还具有沿环形卡板41周向延伸的第二环形槽44,罐盖2的内壁设有与第二环形槽44卡接配合的至少一个凸块24,优选地,凸块24为三个,三个凸块24绕罐盖2内壁呈圆周阵列分布,凸块24卡接于第二环形槽44内将第二密封件4固定于罐盖2的内侧,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为了使得凸块24更加容易的卡进第二环形槽44内,环形卡板41的上端设有一倒角45,安装时,用力按压第二密封件4,使得凸块24沿环形卡板41的倒角45滑进第二环形槽44内,完成安装,如此,通过一环形卡板41和一环形密封垫圈42,可起到更好的隔离和防漏效果。

藉此,本实用新型分别通过第一密封件3和第二密封件4两种不同的方式对空腔10内的液体或半流体进行密封和隔离,相比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密封件3,实施例二中的第二密封件4固接于罐盖2的内侧,打开罐盖2时,无需像实施例一中需要再将第一密封件3取出,简化的实施例一中的操作步骤,在具体使用时,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需求选择合适方式,使用灵活,实用性强。

请参见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罐还包括一折弯件5,该折弯件5包括环形部51和两弯折部52,罐盖2的外侧设有一沿罐盖2周向延伸的第三环形槽21,环形部51卡接于第三环形槽21内,环 形部51开有一开口,两弯折部52的一端分别与开口的两端固接,两弯折部52的另一端与罐体1的外侧铰接,罐盖2可相对环形部51旋转,罐盖2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件22,该连接件22上设有一凹口23,罐体1的上部具有与罐盖2内壁配合的环形壁11,环形壁11上设有与凹口23抵接配合的凸起13,凸起13的外围设有一限位件12,该限位件12包括第一限位部14和第二限位部15,第一限位部14沿环形壁11的周向延伸并位于凸起13的上端,第二限位部15沿环形壁11的轴向延伸并位于凸起13的一侧。

使用时,该罐盖2盖合在空腔10的上端口,用力旋转罐盖2,罐盖2内壁上的凹口23与环形壁11上的凸起13抵接配合,使得罐盖2自然使用的状态中无法进行旋转,同时,通过一限位件12的第一限位部14完全限制了凸起13的向上位移,第二限位部15限制了凸起13继续旋转,如此,便将罐盖2完全锁紧于罐体1的上端,如需打开罐盖2,反方向旋转罐盖2,使得罐盖2内的凹口23脱离环形壁11上的凸起13即可。

如图3所示,为了使得罐盖2可更加稳定的盖合在罐体1的上表面,所述连接件22、凸起13和限位件12均为三个,三个连接件22绕罐盖2内壁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三个凸起13和三个限位件12均绕环形壁11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