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自动贴标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658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贴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自动贴标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生产自动化应用也逐步代替传统的人力劳动,传统的制造生产劳动密集型行业更需要推行自动化应用,目前的玻璃行业生产包装过程中,会将含有产品信息的标签贴挂于产品上随同产品售出,该悬挂标签产品信息的方法也应用于其他行业中,传统的贴标签的方法普遍是人工将标签纸贴粘到特定位置上,来实现标签的定位粘贴,这样做标签粘贴的不牢固,容易贴歪,还容易损伤标签,虽然目前市场上亦有对应的贴标签设备,但往往都只能进行一次性的堆叠标签粘贴,完成后需要工作人员将标签贴添加或更换,生产效率低,操作不易,且无法真正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分体式自动贴标签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自动贴标签装置,包括送纸部,在所述送纸部的一侧设有与其对应配合的拾取部,其特征在于:a、所述送纸部包括基座,在所述基座上固定连接平板,在所述平板上设有一个出纸器;b、所述拾取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对应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左端,在支架上固定连接第一气缸,在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气缸,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末端设有揭标器。优选地,所述标签装置还包括回收部,所述回收部设置在基座的内侧,沿基座从左到右依次滚动连接导向辊、缓冲辊和驱动辊。优选地,所述揭标器采用吸盘。优选地,所述回收部还包括与驱动辊对应配合的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装置能够快速、方便、准确的为产品在指定区域内粘贴标签,提高了劳动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为企业实现自动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自动贴标签装置,包括送纸部1和与其对应配合的拾取部2,以及设置在拾取部2下方的回收部11。所述送纸部1包括基座3,所述基座3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的尾端两侧对应焊接一段斜支撑3.1,在所述基座3的上表面焊接平板4,在平板4的表面固定连接出纸器5,所述出纸器5采用现有技术,且待黏贴的标签纸17存放于其中,在所述出纸器5的前端出口处,对应设有工作平台16,当所述出纸器5工作时,其所送出的标签纸17将覆盖在工作平台16的表面。所述拾取部2包括一个与基座3对应配合的支架7,在支架7的上方固定连接第一气缸6,在所述第一气缸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一块气缸座8,在气缸座8的表面设有第二气缸9,所述第一气缸6与第二气缸9的中轴线形成一个的夹角,且第二气缸9输出端偏向于出纸器5一端,所述第一气缸6与第二气缸9均使用现有技术,在所述第二气缸9的末端使用接头9.1连接揭标器10,所述揭标器10在本方案中采用吸盘,当出纸器5送出的标签纸17时,所述第二气缸9开始工作推送揭标器10,所述揭标器10与工作平台16对应配合,将置于其中的标签纸17上的有用标签吸附在揭标器10上,此后所述第一气缸6与第二气缸9对应配合,收回揭标器10并将标签纸17上的有用标签贴在所需要的位置,以上动作完成后,所述第一气缸6与第二气缸9继续进入下一工作周期。在所述基座3框架的内部还设有回收部11,所述回收部11包括圆柱形导向辊12、缓冲辊13和驱动辊14,所述导向辊12设置在工作平台16的下端,所述缓冲辊13设置在基座3与斜支撑3.1的过度处,所述驱动辊14设置在斜支撑3.1的尾部,所述导向辊12、缓冲辊13和驱动辊14分别在对应的位置处滚动连接,当所述标签纸17上的有用标签吸附离开后,剩余废纸部分通过导向辊12进行转向,再通过缓冲辊13,被驱动辊14卷起回收,在所述斜支撑3.1的外侧面还设有驱动电机15,所述驱动电机15与驱动辊14对应配合,为驱动辊14旋转回收标签纸17提供驱动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