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2222阅读:795来源:国知局
卷芯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状包装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卷芯管。



背景技术:

卷芯管是用于卷曲各种薄膜、胶带或者纸张等带状产品的部件,以起到方便对产品进行存放和运输的作用。

卷芯管的材质有很多种,根据所需要卷绕的材料的不同,卷芯管包括纸质卷芯管、塑料卷芯管和金属卷芯管,其中塑料卷芯管以其重量轻,表面光滑、耐磨损、不易变形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 204474054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料制成的卷芯管,而塑料薄膜一般是卷绕在卷芯管上的,但是如果卷绕在卷芯管上的薄膜过厚的话,因为塑料本身的结构强度并不高,所以将会导致卷芯管发生弯曲或者断裂,对卷绕在卷芯管上的薄膜的运输造成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断裂的卷芯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卷芯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内管体和套设在内管体上的外管体,所述内管体的横截面形状呈多边形,每一所述内管体的棱边向外管体的内壁延伸有加强片,所述外管体的横截面形状呈圆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外管体内的内管体,内管体通过加强片与外管体连接,起到了增强整个卷芯管的结构强度的作用,即将原先的呈圆形的管体的形状改成双层的管体,加强径向的结构强度,防止卷芯管在受力后变形;同时内管体的形状呈多边形,圆形的外管体主要提供了抗轴向弯曲和供薄膜卷绕的作用,如果薄膜卷绕在多边形的外管体上,长时间后将会造成薄膜表面产生印痕;多边形的内管体在径向更为凸出,在受到旋转的作用力时,由于多边形的设置不易发生变形,起到了提高卷芯管的抗扭转强度的作用,同时其轴向的强度也较高,防止卷芯管在长度方向受力后,向内拱起变形;同时内管体与外管体之间通过加强片形成了通孔,通孔在保证卷芯管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了卷芯管的重量,同时通孔可以吸收向外管体的侧壁向内的变形力,阻止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体的横截面形状呈八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管体呈八边形,能够有效的避免插入内管体内的轴与内管体之间的相对转动,即防止轴与内管体之间发生打滑的现象,使转动力能够作用在整个内管体上;同时八边形的结构较为稳定,与四边形、六边形相比,其在八边形的内管体在转动过程中不易断裂,与九边形相比,其生产的成本更低、结构强度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内管体的直径为9-11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内管体的直径小于9cm,将会导致卷芯管上最靠近内侧的薄膜受到的卷绕力过大,将会造成对薄膜造成永久的塑性变形,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如果内管体的直径大于11cm,将会造成卷绕在卷芯管上的薄膜的总长度变短,加大运输的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外管体的直径为18-21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外管体的直径大于21cm,依然会造成卷绕在卷芯管上的薄膜的总长度变短,加大运输的成本的问题,同时如果外管体的直径小于18cm,加强片的宽度达不到要求,卷芯管的整体结构强度不够。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片与外管体的内侧壁连接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加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部提高了加强片与外管体之间的结构强度,避免在卷芯管受力后,避免该位置发生断裂。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加强部呈弧形,所述第一加强部分别与加强片的侧壁和外管体的内侧壁相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弧形的第一加强部不仅加强了该位置的连接强度,同时在弧形的结构能够有效的避免作用力在该位置的应力集中的问题,在该位置受力后,由于第一加强部与侧壁之间相切,故能将作用力很好的分散到侧壁上,避免该位置发生断裂。

作为优选,所述外管体的直径为内管体直径的1-1.2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管体的直径小于内管体的1倍,将会造成该位置的结构强度不够的问题;同时如果外管体的直径大于内管体直径的1.2倍,将会造成卷芯管的尺寸过大,其加强片的尺寸变大,反而外管体和内管体之间的结构强度变低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片的侧壁与内管体的外侧壁连接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加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部提高了加强片与外管体之间的结构强度,避免在内管体受到向外的力后,避免该位置发生断裂。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加强部呈圆弧形,所述第二加强部的圆心位置高于加强片的侧壁与内管体的外侧壁的交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部在卷芯管通过轴进行转动时的受力更大,圆弧形第二加强部能够提高该位置的结构强度,同时第二加强部高于侧壁延伸后的交点,进一步地提高该位置在受到扭转时的抗扭转力,避免卷芯管断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多边形的内管体不易发生变形,起到了提高卷芯管的抗扭转强度的作用,同时其轴向的强度也较高,防止卷芯管在长度方向受力后,向内拱起变形;同时内管体与外管体之间通过加强片形成了通孔,通孔在保证卷芯管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了卷芯管的重量,同时通孔可以吸收向外管体的侧壁向内的变形力,阻止变形。

2、呈弧形的第一加强部不仅加强了该位置的连接强度,同时在弧形的结构能够有效的避免作用力在该位置的应力集中的问题,在该位置受力后,由于第一加强部与侧壁之间相切,故能将作用力很好的分散到侧壁上,避免该位置发生断裂;

3、第二加强部在卷芯管通过轴进行转动时的受力更大,圆弧形第二加强部能够提高该位置的结构强度,同时第二加强部高于侧壁延伸后的交点,进一步地提高该位置在受到扭转时的抗扭转力,避免卷芯管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图2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1、内管体;12、外管体;2、加强片;31、第一加强部;32、第二加强部;4、RFL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卷芯管,包括管体,管体包括内管体11和外管体12,外管体12设置在内管体11外,同时内管体11和外管体12之间设置有加强片2,内管体11和外管体12通过加强片2进行连接,加强片2为一成矩形的片体。

如图2所示,内管体11呈多边形,本实用新型中,内管体11的横截面形状呈八边形,加强片2是内管体11的棱边向外管体12的内壁延伸的,加强片2的一侧与外管体12的内壁固定连接,加强片2的另一侧与内管体11的外壁固定连接,三者有选为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内管体11的直径为9-11cm,优选为三寸的直径,外管体12的直径为18-21cm,优选为六寸的直径,外管体12的直径为内管体11直径的1-1.2倍。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加强片2与外管体12的内侧壁连接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加强部31,第一加强部31呈弧形,第一加强部31分别与加强片2的侧壁和外管体12的内侧壁相切,弧形直径为5-7mm。

如图3所示,加强片2的侧壁与内管体11的外侧壁连接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加强部32,第二加强部32呈圆弧形,第二加强部32的圆心位置高于加强片2的侧壁与内管体11的外侧壁的交点,圆弧形的直径为3-9mm。

如图4所示,在内管体11的内侧壁沿内管体11的横向设置有RFL膜4,RFL膜4在内管体11上呈长条状,RFL膜4具有良好的粘性,加强轴与内管体11之间的连接性能,避免轴与内管体11之间发生相对的滑动,同时长条状的RFL膜4不填充满整个内管体11,即方便轴从内管体11内抽出。RFL膜4在申请号为“200810173063.1”的发明专利中已经公开,在此不做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