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618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杯。



背景技术:

古代中国以茶叶、丝绸闻名于世,中国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尤其是一些喝茶爱好者,由于茶具有保健功能,有许多人出外有时还要带着茶叶。在人们日常待客时,见面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客人泡茶,还有许多人正在努力做好茶文化,使茶的保健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喝茶就要有茶杯和茶叶,现在的市场上,茶叶和茶杯通常是分开的,人们买一个茶杯虽然可以用来盛装茶水,但茶叶却是袋装的,一袋茶叶常常能让一个人喝上几个月,一次性喝茶的时候买一包茶叶肯定不适宜。所以在爱喝茶的人们眼中,我们的市场上还缺乏一种买来就带上茶叶的茶杯,尤其是有这种功能的一次性茶杯。

目前的一次性茶杯通常都只是一个容器,喝茶时人们常把散装茶叶丢在其中,用开水冲泡后喝,此种茶杯一是不能冲洗茶叶,二是常把茶叶喝入嘴里,很不方便,更重要的是茶杯不能携带茶叶,要喝茶还要专门携带或购买茶叶,十分不便。另外,现在的一次性茶杯大多没有防烫伤的护手设计和功能,人们在冲茶给客人的时候,常因茶水过热而担心烫伤客人,尤其是小孩更是不敢拿装有热茶的茶杯。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发一种可储存、携带茶叶,可长久保持其中茶叶质量,方便冲洗茶叶和喝茶,卫生、防烫伤的茶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携带、能储存茶叶,可长久保持其中茶叶质量,方便冲洗茶叶和喝茶,且可防止烫伤的茶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茶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内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将杯体分隔成位于上部的盛水室和位于下部的茶叶储存室,所述滤网的上方设有固定圆环,所述杯体在盛水室与茶叶储存室相接处形成凸环纹,所述滤网和固定圆环卡设于所述凸环纹内。

上述的茶杯,优选的,所述盛水室下部的杯壁与凸环纹相接处形成一弯折部,所述盛水室和茶叶储存室均呈圆台状,茶叶储存室的底部直径大于杯体在弯折部处的内径。

上述的茶杯,优选的,所述杯体的上部于所述盛水室的外侧设有防烫部件。

上述的茶杯,优选的,所述防烫部件包括防烫外层和与所述防烫外层粘合的防烫内层,所述防烫内层黏贴固定在所述杯体上。

上述的茶杯,优选的,所述杯体的杯口外侧设有一由杯体向外卷曲形成的加强环。

上述的茶杯,优选的,所述茶杯还包括一杯盖,所述杯盖与加强环卡合固定。

上述的茶杯,优选的,所述杯盖包括一体成型的外环和上台,所述上台内设有内陷圈,所述外环与加强环卡合固定。

上述的茶杯,优选的,所述内陷圈的底部直径等于杯体的底部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在茶杯内设置滤网,将茶杯的内腔分隔成位于上部的盛水室和位于下部的茶叶储存室,将茶叶阻隔在茶叶储存室内,该茶杯在生产时就可将茶叶放入茶叶储存室内,用户使用该茶杯喝茶时无需再另行准备茶叶,更为方便;并且,该茶杯方便洗茶和喝茶,倒出洗茶水时不会将茶叶带出,喝茶时也不会将茶叶喝到嘴里。

(2)在滤网的上方设置固定圆环,将多个茶杯叠加放置进行包装时上方茶杯的底部与下方茶杯的固定圆环贴合,使得下方茶杯装有茶叶的茶叶储存室构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有利于保持茶叶储存室内茶叶的质量。

(3)在盛水室与凸环纹相接处形成弯折部,盛水室和茶叶储存室均设置为圆台状,且茶叶储存室的底部直径大于杯体在弯折部处的内径,当多个茶杯叠加放置进行包装时,上方茶杯的底部外侧与下方茶杯的弯折部内侧卡合,形成挤压,上方茶杯的底部受到向下方的作用力后与下方茶杯的固定圆环紧密贴合,一方面可提高多个茶杯叠加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上方茶杯的底部与下方茶杯的固定圆环贴合的紧密性,进而更加有利于保持茶叶储存室内茶叶的质量。

(4)在盛水室的外侧壁上设置防烫部件,该防烫部件包括由外向内粘合设置在杯体上的防烫外层和防烫内层,采用这样的设置,有效地提高了该茶杯的防烫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茶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茶杯中滤网和密封圆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茶杯中防烫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茶杯中多个杯盖叠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个茶杯叠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杯体;2、滤网;3、盛水室;4、茶叶储存室;5、固定圆环;6、凸环纹;7、弯折部;8、防烫部件;9、加强环;10、杯盖;81、防烫外层;82、防烫内层;101、外环;102、上台;103、内陷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某一元件被描述为“连接于”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在另一元件上,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中间连接件间接连接在另一元件上。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茶杯的一种实施例,包括聚丙烯塑料杯体1,该杯体1内设有PET纱制作的滤网2,滤网2将杯体1分隔成位于上部的盛水室3和位于下部的茶叶储存室4,该盛水室3和茶叶储存室4均为圆台状,盛水室3的上部直径大于其下部直径,茶叶储存室4的上部直径小于其下部直径,滤网2的上方设有固定圆环5(聚丙烯塑料环),杯体1在盛水室3与茶叶储存室4相接处形成凸环纹6,滤网2和固定圆环5卡设在该凸环纹6内。该茶杯内预装有茶叶,泡茶更为快捷方便,买到这种茶杯冲上开水就能喝茶;茶叶被阻隔在茶叶储存室4内,方便进行洗茶和喝茶,有利于卫生喝茶,冲洗茶叶时茶叶不会随洗茶水一起冲走倒出,且喝茶时不会把茶叶喝到嘴里;多个茶杯叠加放置包装时,上方茶杯的底部与下方茶杯的固定圆环5进行贴合,使得下方茶杯装有茶叶的茶叶储存室4构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有利于保持茶叶储存室内茶叶的质量。与采用密封膜封装茶叶的茶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茶杯使用更为方便卫生,成本更低,使用时不会对茶叶或茶杯造成污染。

本实施例中,盛水室3下部的杯壁与凸环纹6相接处形成一弯折部7,盛水室3和茶叶储存室4均呈圆台状,茶叶储存室4的底部直径大于杯体1在弯折部7处的内径。如图6所示,将多个茶杯叠加放置后,由于茶叶储存室4的底部直径大于杯体1在弯折部7处的内径,上方茶杯的底部外侧与下方茶杯的弯折部7内侧卡合,形成挤压,上方茶杯的底部受到向下方的作用力后与下方茶杯的固定圆环5紧密贴合,一方面提高了多个茶杯叠加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上方茶杯的底部与下方茶杯的固定圆环5贴合的紧密性,进而更加有利于保持茶叶储存室4内茶叶的质量。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杯体1的上部于盛水室3的外侧壁设有一防烫部件8,对防烫部件8的形状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可以是环形的卷设在杯体1外壁上,也可以是方块状或圆形的粘贴在杯体1的外壁上。对防烫部件8的具体结构也不做要求,只要是在茶杯倒入开水后能起到隔热防烫作用的部件即可。作为优选,该防烫部件8包括其上印制有茶叶介绍、饮用方法及其他图案的防烫外层81(铜版纸或其他材质的纸)和与该防烫外层81粘合的防烫内层82,该防烫内层82的另一面沾上双面胶纸然后黏贴固定在杯体1上。该防烫外层81可使用铜版纸或者其他材质的纸,防烫内层82优选采用瓦楞纸,也可以使用其他现有的具有隔热功能的材料。采用上述结构的防烫部件8,一方面提高了该茶杯的隔热性能,降低烫伤的可能性,在递交盛水茶杯的时候,接茶人手持茶杯上的防烫部件8,可方便递茶,避免烫伤;另一方面,印有茶叶介绍、饮用方法及其他图案的防烫外层81,可向喝茶人提供茶叶及茶杯的相关信息。

本实施例中,杯体1的杯口外侧设有加强环9,该加强环9与杯体1一体成型,由杯体1向外卷曲形成。如图1所示,该杯体1还包括一杯盖10,该杯盖10包括一体成型的外环101和设于外环101上方的上台102,上台102内设有内陷圈103,外环101与加强环9卡合固定。在杯口的外侧设置加强环9,可显著提高该茶杯杯口的硬度,避免倒入开水后茶杯杯口变形;设置与加强环9卡合固定的杯盖10,且该杯盖10上设置上台102,上台102内设置内陷圈103,方便对多个杯盖10进行叠加,并提高杯盖10叠加的稳定性,在杯盖10的内陷圈103内也设有茶叶介绍和喝茶技术信息,促进喝茶文化和茶叶信息的推广,多个杯盖10叠加后的结构如图5所示。

该茶杯的制作过程如下:

(1)制作出预定规格的杯体1和杯盖10的模具,利用聚丙烯(PP)作为材料依次经过合模、填充、保压、冷却和脱模五个步骤,制作杯体1和杯盖10(其结构参见图1);

(2)根据固定圆环5的预定规格剪切出聚丙烯材料的固定圆环5,按预定规格剪切出PET纱滤网2,然后用热压合方法把滤网2粘贴在固定圆环5上(其结构参见图3);

(3)制作茶叶介绍、饮用方法及其他图案,并把茶叶介绍、饮用方法及其他图案印制在防烫外层81(铜板纸或其他材料的纸)上,再把印制有茶叶介绍、饮用方法及其他图案的防烫外层81压沾到防烫内层82上,在防烫内层82的另一面沾上双面胶,利用双面胶把压粘好的防烫外层81和防烫内层82粘贴在杯体1的外壁上(其结构参见图4);

(4)称取1~6克茶叶放到杯体1中,让茶叶落入杯底,将步骤(2)中经热压合在一起的固定圆环5和滤网2卡设在凸环纹6内,固定圆环5在上,滤网2在下,将茶叶阻隔在茶叶储存室4中,完成单个茶杯的制作;

(5)将多个茶杯叠加套合在一起,使上方茶杯的茶叶储存室4底部外侧与下方茶杯的弯折部7卡合固定,上方茶杯的底部外侧与下方茶杯的弯折部7内侧贴合密封,使得下方茶杯的茶叶储存室4形成一个密闭的腔室(参见图6);

(6)将茶叶介绍、饮用方法及其他图案印刷在杯盖10上,或印刷在有粘贴功能的纸上,然后把该纸切成大小适宜的圆形,粘贴到杯盖10中部的内陷圈103上。

(7)将与茶杯相同数量的杯盖10叠放在一起(参见图5),并将叠好的杯盖10盖合在位于最上方的茶杯上,杯盖10与最上方的茶杯杯口外侧的加强环9卡合固定,杯盖10的内壁与最上方的茶杯的加强环9的外壁紧贴形成密封,使最上方的杯体1内形成密封空间,然后将叠好的茶杯连同杯盖10一起包装密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