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尾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2480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尾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环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尾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起重葫芦的尾环架或是链尾环都是固定在起重链条尾端的,只是起到一个防止起重链条在下降过程中掉出的功能,是不可以自由调节起重链尾端升降高度的,使用时十分不便。

所以现急需一种可以自由调节起重链条尾端升降高度的尾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尾环架,解决现有尾环架或链尾环不能调节链条尾端高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尾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穿插部和卡止部;所述连接部与起重链条的尾环铰接;所述穿插部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长条状第一通孔和长条状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呈“十”字形排布,可容许相邻的两个相互垂直的链环通过;所述卡止部包括长条状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呈“一”字形排布,且中间侧壁打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穿插部和卡止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长度均与起重链条的链环的纵截面宽度相匹配。

再进一步的,所述穿插部与所述卡止部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且不大于180°。

再进一步的,所述穿插部与所述卡止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且小于180°。

再进一步的,所述穿插部与所述卡止部之间的夹角为110°。

再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对立的环耳,销轴穿过所述环耳及起重链条的尾环,实现连接部与起重链条尾环的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部铰接到链条尾端,可防止起重链条在下降过程中掉出;连接部连接有穿插部和卡止部,穿插部上设置有呈“十”字排列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使相邻的两个相互垂直的链环通过,实现调节高度;链条可以由第一通孔移动到第三通孔内,阻止垂直的链环通过,实现卡止固定;使用方便,效率高,结构强度大,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尾环架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尾环架侧面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尾环架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尾环架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尾环架的卡止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尾环架的穿插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部;2、穿插部;3、卡止部;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第三通孔;7、环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移动尾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1、穿插部2和卡止部3;所述连接部1与起重链条的尾环铰接;所述穿插部2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长条状第一通孔4和长条状第二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4与所述第二通孔5呈“十”字形排布,可容许相邻的两个相互垂直的链环通过;所述卡止部3包括长条状第三通孔6,所述第三通孔6与所述第一通孔4呈“一”字形排布,且中间侧壁打通,当起重链条从第一通孔移动到第三通孔后,相邻的两个相互垂直的链环只能通过一个,就实现了起重链条的卡止,使本移动尾环架不在移动。

具体地,所述连接部1、穿插部2和卡止部3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机械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和第三通孔6的长度均与起重链条的链环的纵截面宽度相匹配,以保证链环能够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在此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端部呈弧形,与链环的轮廓相匹配。

如图1、5所示,所述连接部1包括两个对立的环耳7,销轴穿过所述环耳7及起重链条的尾环,实现连接部1与起重链条尾环的铰接,连接稳定,结构强度大,方便移动尾环架的自由旋转。

如图2所示,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穿插部2与所述卡止部3之间的夹角为110°,在使用时容易区分穿插部和卡止部两个部分,且平滑过渡,在正常悬挂状态下为卡止状态(参考图5),向上提起后为穿插状态(参考图6)。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