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用安全缓冲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3339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用安全缓冲座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特别是一种电梯用安全缓冲座椅。



背景技术:

电梯基本分为两大类,扶梯和升降梯,升降梯主要用于大型商场、上午楼、住宅楼、医院、学校等,而因为升降梯年久失修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电梯坠落事故也有很多,现在市场上用于电梯缓冲的缓冲装置基本上都是采用缓冲垫或者弹簧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但是以电梯高速坠落的冲击力冲击到这些缓冲垫或者弹簧上,电梯会因为弹性而弹起,容易对电梯内的乘客造成二次伤害,现有的电梯里常常会放一个座椅供乘客,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等乘坐休息,如何能将这个座椅改造成一个正常行驶时用于休息,发生坠落意外时又能充当安全防护设备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梯用安全缓冲座椅,可有效解决采用电梯座椅进行电梯坠落安全防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安全缓冲座椅,包括支架和装在支架上的坐板,支架有对称设置在坐板两侧的2个,每个支架均包括两个支腿和设置在两支腿顶部将两个支腿连接在一起的横梁,坐板经竖直向下装在横梁下部的缓冲弹簧挂装在横梁下方的两支架之间,坐板两外侧均设置限位杆,限位杆置于位于支架两侧的缓冲轨道内,构成限位杆沿缓冲轨道上、下的滑动结构,在限位杆的滑动方向上的缓冲轨道内设置有多个使限位杆能够向下通过而无法向上通过的单向开合结构,构成力的缓冲传递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成本低,正常运行时可供乘客坐着休息,发生电梯坠落事故时,乘客只需坐在坐板上即可得到有效的缓冲,保证了生命安全,是电梯事故防护设备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缓冲轨道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5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和装在支架上的坐板,支架有对称设置在坐板3两侧的2个,每个支架均包括两个支腿1b和设置在两支腿顶部将两个支腿连接在一起的横梁1a,坐板3经竖直向下装在横梁下部的缓冲弹簧2挂装在横梁下方的两支架之间,坐板3两外侧均设置限位杆4,限位杆4置于位于支架两侧的缓冲轨道5内,构成限位杆沿缓冲轨道5上、下的滑动结构,在限位杆的滑动方向上的缓冲轨道内设置有多个使限位杆能够向下通过而无法向上通过的单向开合结构,构成力的缓冲传递结构。

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缓冲轨道5包括壳体51,壳体51的前后两端面上开有供限位杆滑动通过的滑动行程通道56,如图4、5所示可掏空壳体的前后两端面作为供限位杆滑动通过的滑动行程通道,单向开合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均布在壳体内;

所述的单向开合结构包括活页55和设置在活页上方的壳体内壁上的水平位置限位块53,活页经转轴52装在壳体内壁上,构成翻转结构,活页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使活页翻转后能够恢复水平位置的复位弹簧54,坐板受力后,拉伸缓冲弹簧,限位杆随着坐板向下移动,当限位杆接触活页时,顶开活页通过继续向下移动,限位杆通过后,活页在复位弹簧弹力作用下恢复水平位置,限位杆随坐板持续下滑,直到坐板受力的动能完全转化为缓冲弹簧的弹性势能,坐板和限位杆均停止向下运动,此时在缓冲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坐板开始向上移动,同时带动限位杆向上移动,当限位杆移动至离他最近一个单向开合结构时,被活页阻挡,力被传递给缓冲轨道;

所述的滑动行程通道底部的壳体上设置有底部缓冲弹簧57;

所述的限位杆4经连杆6连接在坐板的两侧,连接杆和缓冲轨道错开设置;

所述的电梯安全缓冲座椅设置在电梯内,缓冲轨道与电梯固定在一起,可将缓冲轨道的受力传递给电梯。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发生电梯坠落,落地时电梯突然停止,人惯性向下,对坐板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坐板受力后,拉伸缓冲弹簧,限位杆随着坐板向下移动,当限位杆接触活页时,顶开活页通过继续向下移动,限位杆通过后,活页在复位弹簧弹力作用下恢复水平位置,限位杆随坐板继续向下移动,直到坐板受力的动能完全转化为缓冲弹簧的弹性势能,坐板和限位杆均停止向下运动,此时在缓冲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坐板开始向上移动,同时带动限位杆向上移动,当限位杆移动至离他最近一个单向开合结构时,被活页阻挡,力被传递给缓冲轨道;在实际使用时,根据不同楼高来选择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来作为缓冲弹簧,以适应不同高度楼层的电梯,使弹簧的最大伸长量在缓冲轨道范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易生产,成本低,正常运行时可供乘客坐着休息,发生电梯坠落事故时,乘客只需坐在坐板上即可得到有效的缓冲,而且设置了多个单向开合结构以适应不同的楼层,将伤害降低到最低,保证了生命安全,是电梯事故防护设备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