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316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中,常常会有大型零件的使用,然而大型零件的运输与安装却需要消耗极大的人力,特别是在输电线路铁塔的组立施工过程中,铁塔高,重量大,体积大,需要立于地面,通常会使用抱杆来进行铁塔的组立作业。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铁塔的高度增加,随之增长的还有抱杆高度,而抱杆自身的安全组立也成为了施工中的难题。

在现有技术中,落地式抱杆的的起立方式主要是依靠抱杆底部的液压顶升装置,根据帕斯卡原理,不可压缩的静止流体中任一点受外力产生压力增值后,此压力增值瞬时间传至静止流体各点,通过液压油的压力来传动。内悬浮抱杆的起立方式通常是现将抱杆在地面组装到一定高度,通过吊车或者人字抱杆起立,然后再对已起立的抱杆进行加高组装。其中,在已组装抱杆的上端续接组件进行组装称之为正装接续法;在已组装抱杆的主材节点处使用提升装置,如吊车或者选用铁塔自身部件作为临时抱杆,在已组装抱杆的下端续接组件进行组装则称之为倒装接续法。

液压顶升装置安全稳定性好,然而使用成本很高,配套设置复杂,需要定期维护,对施工要求高,需要大面积平整地面,并且运输不便。而正装接续法和倒装接续法中使用的吊车无法在偏远或者路况不好的山区使用,且吊车需高于抱杆才能有效使用,当抱杆高于吊车时则无法将组件吊至抱杆上端进行安装。而铁塔自身部件选用临时抱杆的条件较高,临时抱杆既要能够达到承重和高度要求,还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来保证能够提升已组装抱杆同时还要保证使用安全,并且临时抱杆因高度原因,在每次需要加接已组装抱杆时都需要重新选用。总而言之,缺少一种简单安全,价格低廉,尤其适应于山区地况方便运输的抱杆安装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顶升装置,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运输,对场地要求低,以机械方式使抱杆上升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顶升装置,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形成开口,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连接在所述地面上;

抱杆架,所述抱杆架包括固定段和伸出段,所述固定段容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所述伸出段穿过所述开口伸出到所述第一通道的外部,所述抱杆架用于沿着所述第一通道的轴向方向移动;

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包括:机动绞磨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机动绞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抱杆架,所述机动绞磨用于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抱杆架沿所述第一通道的轴向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滑轮和钢绳,所述滑轮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钢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抱杆架,所述钢绳绕过所述滑轮,所述钢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机动绞磨。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为多组,所述多组动力装置以所述抱杆架为轴心,均匀分布在所述抱杆架周围。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机动绞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设置有多个腰环,每个所述腰环环套在所述抱杆架上,所述多个腰环用于对所述抱杆架径向方向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装置还包括外部固定组,所述外部固定组包括基础立柱和拉线,所述基础立柱部分固定于地面内,所述拉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础立柱,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架。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固定组为多组,所述多组外部固定组以所述支撑架为轴心,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撑架周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动力装置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抱杆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中,一种顶升装置,包括:支撑架、抱杆架和动力装置;其中支撑架的内部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在支撑架的顶部形成开口,支撑架的底部设有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固定连接在地面上;而抱杆架包括固定段和伸出段,固定段容置在第一通道内,伸出段穿过开口伸出到第一通道的外部,抱杆架用于沿着第一通道的轴向方向移动;动力装置则设置在支撑架上,包括:机动绞磨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机动绞磨,另一端连接于抱杆架,机动绞磨用于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抱杆架沿第一通道的轴向方向移动。在现有技术中,液压顶升装置的安全稳定性能好,使用时也省时省力,但其成本很高,并且配套设备设置较复杂,对施工环境要求高,所处地面必须平整,特别是液压顶升装置在山区等路况不好,甚至车辆无法通行的地区很难运输。而另一种方法吊车,需要吊车高度高于抱杆,才能使用,并且吊车也很少能进入山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零件都相对较小,即使车辆无法通行,通过人力也能运输到指定的施工地点,且装置结构简单,施工速度快,同时整个过程中都使用机械方式,即使施工地点没有电力驱动,仍旧可以正常施工。所选零件均为常见材料,成本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顶升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升装置,包括:支撑架1,上述支撑架1的内部设有第一通道,上述第一通道在上述支撑架1的顶部形成开口,上述支撑架1的底部设有固定部,上述固定部用于固定连接在上述地面上;上述支撑架1环绕着抱杆架2,为动力装置3提供支撑,为了保证上述支撑架1能够更加稳固,可以在支撑架1上设置斜杆,使上述支撑架1形成三角形结构,在受到外界压力或拉力的情况下,三角形相较其他多边形构造,具有形状不变形的性质,因三角形的边长确定后内角也确定了,故三角形的结构更加稳定。

抱杆架2,上述抱杆架2包括固定段和伸出段,上述固定段容置在上述第一通道内,上述伸出段穿过上述开口伸出到上述第一通道的外部,上述抱杆架2用于沿着上述第一通道的轴向方向移动;上述抱杆架2也是辅助工具,用于提升目标设备组件,使目标设备完成组件,但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有的目标设备的高度高,上述抱杆架2也需要提升高度,才能将目标设备组件提升到需要的高度,但当抱杆架2达到人力无法达到的高度和重量是,则需要上述顶升装置来辅助上述抱杆架2升高,所以利用上述顶升装置将上述抱杆架2提升,并将抱杆节从接入已提升的抱杆架2和抱杆架2底座之间,实现上述抱杆架2的增长。

动力装置3,上述动力装置3设置在上述支撑架1上,包括:机动绞磨31和传动机构,上述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于上述机动绞磨31,另一端连接于上述抱杆架2,上述机动绞磨31用于通过上述传动机构驱动上述抱杆架2沿上述第一通道的轴向方向移动。上述动力装置3使用机械方式,利用柴油驱动,既能够适应于没有电力驱动的山区等施工现场,又能免除人工盘绞,最大限度的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效率,并且上述动力装置3和对施工环境没有太高的要求,无需做大面积的地面平整,同时上述机械方式的动力装置3一般结构都不是很大,人力既能够搬动,同时因为机械技术成熟,组件常见,造价相对而言也较低。

以下通过本实施例中顶升装置的工作过程和远离具体说明实施例中的顶升装置:

上述抱杆架2设置在上述支撑架1的第一通道内,将上述动力装置3设置在上述支撑架1上,具体的,将上述动力装置3中的传动机构固定连接于上述支撑架1上,并将上述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于上述机动绞磨31,另一端连接于上述抱杆架2,上述机动绞磨31设置在操作人员方便操作的高度,利用上述机动绞磨31,通过上述传动机构提供给上述抱杆架2以上升力,使上述抱杆架2升起,并将抱杆节接入上述已上升的抱杆架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直接利用机械方式提升上述抱杆架2,无需对地面进行预处理,同时组装简单,组件的较小,方便于运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中,一种顶升装置,包括:支撑架、抱杆架和动力装置;其中支撑架的内部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在支撑架的顶部形成开口,支撑架的底部设有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固定连接在地面上;而抱杆架包括固定段和伸出段,固定段容置在第一通道内,伸出段穿过开口伸出到第一通道的外部,抱杆架用于沿着第一通道的轴向方向移动;动力装置则设置在支撑架上,包括:机动绞磨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机动绞磨,另一端连接于抱杆架,机动绞磨用于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抱杆架沿第一通道的轴向方向移动。在现有技术中,液压顶升装置的安全稳定性能好,使用时也省时省力,但其成本很高,并且配套设备设置较复杂,对施工环境要求高,所处地面必须平整,特别是液压顶升装置在山区等路况不好,甚至车辆无法通行的地区很难运输。而另一种方法吊车,需要吊车高度高于抱杆,才能使用,并且吊车也很少能进入山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零件都相对较小,即使车辆无法通行,通过人力也能运输到指定的施工地点,且装置结构简单,施工速度快,同时整个过程中都使用机械方式,即使施工地点没有电力驱动,仍旧可以正常施工。所选零件均为常见材料,成本相对较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提升,具体的,上述传动机构包括滑轮32和钢绳33,上述滑轮32连接于上述支撑架1,上述钢绳33的一端连接于上述抱杆架2,上述钢绳33绕过上述滑轮32,上述钢绳33的另一端连接于上述机动绞磨31。利用上述钢绳33为上述抱杆架2传动力,而上述滑轮32可以使得上述钢绳33进行变角,使上述机动绞磨31能设置在操作人员方便操作的地方和高度,无需沿着上述抱杆架2径向方向设置,即使在地面仍旧能够将上述抱杆架2提升。

当上述抱杆架2高于上述支撑架1时,为了能够平衡抱杆架2,具体的,上述动力装置3为多组,上述多组动力装置3以上述抱杆架2为轴心,均匀分布在上述抱杆架2周围。上述抱杆架2在上升过程中只有上述传动机构给予支撑,当上述抱杆架2比上述支撑架1矮时,可以在上述抱杆架2轴向方向上用上述传动机构将上述抱杆架2悬挂提升。但当上述抱杆架2与上述支撑架1一样高或者比上述支撑架1更好的时候,一组上述动力装置3无法直接使上述抱杆架2悬挂,所以设置多组上述动力装置3,为上述抱杆架2提供径向力提升的同时,又能在其他方向上实现力的平衡,确保上述抱杆架2是向径向方向运动的。

为了能够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同时能够更加平稳的提升上述抱杆架,具体的,上述动力装置3还包括减速器,上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于上述机动绞磨31,上述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于上述传动机构。上述减速器能够在输出端增大转矩,在上升上述抱杆架2使用的力一定的情况下,使用上述减速器可以减小输出端的力的输入,从而减小上述机动绞磨31的功率,减少能源消耗,尤其是在山区等路况不好的地方,能源稀缺,以此能减少运输次数。同时降低使用上述减速器还降低了上述抱杆架2的上述速度,减小了对上述支撑架1的冲击力,提高了平稳性,并且提高了调控上述抱杆架2的上升高度的精确度。

为了确保上述抱杆架2在上升过程中始终是在径向方向运动,具体的,上述支撑架1设置有多个腰环11,每个上述腰环11环套在上述抱杆架2上,上述多个腰环11用于对上述抱杆架2径向方向进行限位。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完全实现力的平衡的工作难度较大,使用上述腰环11,即给上述抱杆架2提供里一个导轨,即使上述抱杆架2在上升中会有歪斜,但会受到上述腰环11的限制,不会在其他方向上有过大的运动,使上述抱杆架2的主运动方向始终为径向方向。

为了保证上述支撑架1的稳固,具体的,上述顶升装置还包括外部固定组4,上述外部固定组4包括基础立柱41和拉线42,上述基础立柱41部分固定于地面内,上述拉线42的一端连接于上述基础立柱41,另一端连接于上述支撑架1。由于上述支撑架1的施工现场可能地形复杂,利用之前工程提前设立的上述基础立柱41,用上述拉线42将上述基础立柱41和上述支撑架1固定连接,增加上述支撑架1的稳固性能。

为保证上述外部固定组4实现力平衡,具体的,上述外部固定组4为多组,上述多组外部固定组4以上述支撑架1为轴心,均匀分布在上述支撑架1周围。多组上述外部固定组4能够更加稳固上述支撑架1。

为了方便运输,具体的,上述支撑架1与上述动力装置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上述动力装置3与上述抱杆架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将上述支撑架1与上述动力装置3拆卸,上述动力装置3与上述抱杆架2拆卸,则上述顶升装置则被细化为多个小组件,分散整个上述顶升装置的体积和重量,方便于装载运输,即使是在车辆无法通行的山区,也可以用人力进行运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中,一种顶升装置,包括:支撑架、抱杆架和动力装置;其中支撑架的内部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在支撑架的顶部形成开口,支撑架的底部设有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固定连接在地面上;而抱杆架包括固定段和伸出段,固定段容置在第一通道内,伸出段穿过开口伸出到第一通道的外部,抱杆架用于沿着第一通道的轴向方向移动;动力装置则设置在支撑架上,包括:机动绞磨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机动绞磨,另一端连接于抱杆架,机动绞磨用于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抱杆架沿第一通道的轴向方向移动。在现有技术中,液压顶升装置的安全稳定性能好,使用时也省时省力,但其成本很高,并且配套设备设置较复杂,对施工环境要求高,所处地面必须平整,特别是液压顶升装置在山区等路况不好,甚至车辆无法通行的地区很难运输。而另一种方法吊车,需要吊车高度高于抱杆,才能使用,并且吊车也很少能进入山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零件都相对较小,即使车辆无法通行,通过人力也能运输到指定的施工地点,且装置结构简单,施工速度快,同时整个过程中都使用机械方式,即使施工地点没有电力驱动,仍旧可以正常施工。所选零件均为常见材料,成本相对较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