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7414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当中静脉针翼片装配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输液作为一种重要治疗方式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病例中。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 一次给药在100ml 以上) 注射液,输液过程中通过输液器调整注射液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

在医疗输液行业中,一次性输液器由于使用方便和安全卫生的优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输液时不需要进行消毒,使用者只需要拆开包装将输液器和静脉针连接在一起即可。但是,不洁的输液器不仅会使药物的药效减弱,更可能导致交叉感染,极大的损害了病人的健康。可以看出,保证输液器的洁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静脉针(又称塑针)是输液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刺穿患者静脉,并将药液导入静脉内。现有的静脉针包括针座、钢针和单叶片。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0820018844.9;授权公告号CN201164629Y】公开的一种静脉针,具有针体,针体前端为针尖斜面,针体后端一侧设置针柄,在针尖斜面方向朝上时针柄位于针体后端的左侧。

现有技术中,静脉针的针柄还可以采用双叶片型,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0520086804.4;授权公告号CN2829755Y】公开的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静脉针,包括针座、针尖、叶片和针套,该叶片位于针座两侧。

为了保证不受到污染,医疗器械(本实用新型尤其是指用于组装或者装配静脉针翼片装置或者设备)的组装尽量不要手工参与,手工操作的最大缺点在于容易附着上病菌,造成产品卫生要求不合格;同时手工操作的装配速度也较低。医疗器械组装机采用了自动化控制方式进行自动装配,不会污染产品、能使产品的卫生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医疗器械通常由多个零部件组成,而有些零部件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安装的,不能出现偏差,以保证组装完成的医疗器械符合要求。然而,用于将零部件进行供料和传输的机构通常没有设置零部件的调向机构,有些即便设置了调向机构也存在个别零部件朝向不正确的现象。若按照这种朝向进行组装就会造成产品达不到设定的要求,造成产品报废。

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0720113479.5,授权公告号CN201076644Y】公开了一种医用塑针组件的组装机,它解决了现有的塑针都是采用手工方式进行装配的,这种装配方式效率低下,容易使塑针组件被污染的问题。包括一根与电机轴相联接的转轴,在转轴上固定着一个可以随转轴一起转动的转盘,在转盘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固定工件的夹具,所述的转盘的周围设有三种送料器,即塑针送料器、滤帽送料器和护套送料器。

显然,该装置也未公开关于调整零部件安装方向的结构。现有技术中的塑针通常采用两根平行设置的轨条传输,虽然塑针中部的两个挡片能够确保塑针被竖直地传输,但是塑针的侧管难以定位,存在侧管朝向传输方向或背向传输方向两种方式,容易导致一排塑针(即静脉针翼片)中存在着朝向相反的情况。

另外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0710070560.4,实质公开号CN101152586A】公开了一种“医用塑针组件的组装工艺及其组装机”,它将塑针、滤帽、护套分别放置在各自的送料器内,每个送料器将放于其中的配件整列后有序地排列在围绕着转盘布置的各个输送轨道上,将滤纸卷安装在当滤片被冲切下来时正好落入位于滤帽输送轨道上的滤帽内的滤片冲切装置上。虽然,它运作流畅、运转平稳、工作时的噪声低、自动化程度高。但是,塑针的排气口位置无法统一,导致组装过程中需要另外对其进行校正,其组装效率较低。现有的其它塑针(或者静脉针)组装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洁、精准、高效地静脉针翼片下料装置,而且针柄主板及其槽沟Ⅰ呈倾斜状设置,并且上料座能够进行旋转导向操控,实现有效地缩短输送静脉针翼片的行程距离以及减小了该静脉针翼片下料装置的整体所需要占据空间的大小;同时导向装置能够对静脉针翼片的输送进行移转导向,并配合具有相邻嵌槽孔相重叠的静脉针治具,实现对相同长度的静脉针治具内能够容纳至少1倍的静脉针翼片。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包括用于输送静脉针翼片的针柄主板、用于推动静脉针翼片的推料组件、用于旋转导向输送静脉针翼片的上料座、用于向下输送静脉针翼片的导向装置、以及用于接收由导向装置内输送下来的静脉针治具;所述推料组件能够将沿着针柄主板输送到该针柄主板底端上的静脉针翼片推送到上料座内,然后再将上料座内的静脉针翼片通过导向装置向下输送到静脉针治具内。

作为优选,所述针柄主板上设有用于输送静脉针翼片的多条槽沟Ⅰ,在针柄主板上且在每条槽沟Ⅰ底端上并排设有用于能够阻挡静脉针翼片的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所述针柄主板及其多条槽沟Ⅰ呈一定倾斜角度(25~80°)设置,并在针柄主板底部通过两块支撑板进行固定支撑作用,有利于落入到针柄主板上的多条槽沟Ⅰ内的静脉针翼片根据自身重力向下滑落或者向下输送到针柄主板底端。

作为优选,在每根槽沟Ⅰ底端上设有用于配合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的两个通孔;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能够沿着对应通孔并垂直于槽沟Ⅰ轴向的方向上进行上下往复移动,第一顶针与第二顶针的间距为容纳一个静脉针翼片的长度大小,即为一个静脉针翼片的长度大小;且第一顶针向上顶出所在槽沟Ⅰ时,同时第二顶针向下收回所在槽沟Ⅰ;在第一顶针向下收回所在槽沟Ⅰ时,同时第二顶针向上顶出所在槽沟Ⅰ;这些第一顶针并排安装在第一顶针座上,第二顶针并排安装在第二顶针座上,通过驱动第一顶针座以及第二顶针座,使得这些第一顶针以及第二顶针沿着各自对应的通孔垂直于对应槽沟Ⅰ轴向的方向上进行上下往复移动;当这些第一顶针向下收回所在槽沟Ⅰ、第二顶针向上顶出所在槽沟Ⅰ时,被这些第一顶针阻挡住且夹持位于第一顶针与第二顶针之间并排的多个静脉针翼片沿着槽沟Ⅰ向下输送,或者留滞在槽沟Ⅰ上的部分静脉针翼片通过推料组件的推动作用下沿着槽沟Ⅰ向下输送;同时后续并排的静脉针翼片被这些第二顶针阻挡住;当这些第一顶针向上顶出所在槽沟Ⅰ、第二顶针向下收回所在槽沟Ⅰ时,被这些第二顶针阻挡住的后续并排的静脉针翼片向下输送一个静脉针翼片长度距离,同时将被这些第一顶针阻挡住;第一顶针与第二顶针依次往复移动,使得静脉针翼片逐排整齐地向下输送。

作为优选,在针柄主板上还设有用于吹动静脉针翼片的吹气筒,该吹气筒固定在两块支撑板的顶端面上,且在吹气筒上设有多个能够对准针柄主板上槽沟Ⅰ的吹气孔。这些吹气孔与吹气筒相互连通,在吹气筒内进行通气后使得多个吹气孔分别沿着槽沟Ⅰ轴向方向并对准各自槽沟Ⅰ内若干个静脉针翼片进行吹气,该结构能够有效地保证了静脉针翼片沿着槽沟Ⅰ滑落或者输送到针柄主板的底端处。

作为优选,在针柄主板的上侧面(即位于多条槽沟Ⅰ的上方)贴合有一块用于防止静脉针翼片向上脱离开针柄主板槽沟Ⅰ内的透明挡板。

作为优选,所述推料组件包括依次对准针柄主板上的每条槽沟Ⅰ并能够沿着各自槽沟Ⅰ进行上下移动以及前后移动的一排挡针。

具体地:所述推料组件包括顶板、推板、固定在推板底面上的一排挡针、能够沿着垂直于槽沟Ⅰ轴向的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气缸Ⅰ、以及能够沿着槽沟Ⅰ轴向所在延伸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气缸Ⅱ,顶板通过支座固定安装在针柄主板底端上,气缸Ⅰ通过气缸Ⅱ与顶板连接,推板与气缸Ⅰ连接,气缸Ⅱ通过支块与顶板固定连接,且气缸Ⅱ上的活塞杆Ⅱ与滑动底块固定连接,在该滑动底块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动固定块、两个滑块Ⅰ以及气缸Ⅱ;其中:两个滑块Ⅰ与顶板活动连接,推板通过两个滑块Ⅱ与两个滑动固定块活动连接,且气缸Ⅰ上的活塞杆Ⅰ与推板固定连接;使得推板在气缸Ⅰ及其活塞杆Ⅰ作用下沿着垂直于槽沟Ⅰ轴向的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气缸Ⅰ和推板在气缸Ⅱ及其活塞杆Ⅱ作用下沿着槽沟Ⅰ轴向所在延伸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这排挡针是嵌插在推板底面上对应的通孔内,可以根据各自挡针的情况,及时地拔出挡针并更换新的挡针。

作为优选,所述上料座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该上料座进行旋转导向的驱动装置。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轴承、轴承壳、齿轮和齿条,其中:轴承与上料座固定连接,齿轮固定在轴承的一端,且齿轮与齿条相啮合连接;通过驱动齿条往复运动,从而带动齿轮和轴承往复旋转运动,使得上料座随着轴承一齐往复旋转运动。所述上料座上设有多条槽沟Ⅱ,这些槽沟Ⅱ的槽口分别位于针柄主板上槽沟Ⅰ的延伸方向上;在上料座的底端面上活动安装有一块能够将静脉针翼片阻挡在这些槽沟Ⅱ内的挡料滑块。

在上料座设有的槽沟Ⅱ一侧面上还罩合有一块盖板,使得上料座上的槽沟Ⅱ呈现上下通透状态,且在上料座底端面上的挡料滑块能够左右或者上下往复移动,且在挡料滑块上设有多个凸起部,在通过移动挡料滑块至挡料位置时,使得这些凸起部能够将上料座上的多条槽沟Ⅱ的底端槽口遮挡住,实现将静脉针翼片阻挡在这些槽沟Ⅱ内;在通过移动挡料滑块至送料位置时,使得这些凸起部能够与上料座上的多条槽沟Ⅱ的底端槽口相错开,以实现将静脉针翼片能够沿着这些槽沟Ⅱ的底端槽口向下输送并离开挡料滑块。

作为优选,在上料座槽沟Ⅱ的底面上并排设第一凹条Ⅰ和第二凹条Ⅰ,其中:第一凹条Ⅰ在槽沟Ⅱ的底面上内嵌深度大于第二凹条Ⅰ在槽沟Ⅱ的底面上,每条槽沟Ⅱ上的第一凹条Ⅰ和第二凹条Ⅰ之间还设有凸条Ⅰ。该结构的设计使得静脉针翼片在上料座的每条槽沟Ⅱ内均呈现出相同的固定下滑或下落姿态并保证能够稳定地将这些静脉针翼片由挡料滑块阻挡并停留在槽沟Ⅱ的底端槽口处,同时在将挡料滑块移开后,这些阻挡在槽沟Ⅱ的底端槽口处的静脉针翼片能够以相同下滑或下落姿态到导向装置的下落轨道内。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在第一导向板内侧面上设有多条槽沟Ⅲ、在第二导向板内侧面上设有多条槽沟Ⅳ,且在将第一导向板内侧面与第二导向板内侧面相合并后,使得第一导向板上的槽沟Ⅲ与第二导向板上对应的槽沟Ⅳ相合并后形成多个下落轨道,其中:下落轨道的顶端进口朝向与其底端出口朝向之间呈0~90°倾斜角。这样使得从下落轨道顶端进口进入的静脉针翼片在经过该下落轨道向下滑行过程中产生旋转偏移0~90°后,然后从下落轨道底端出口滑出进入到静脉针治具上对应的嵌槽孔内。

作为优选,在静脉针治具上设有槽沟Ⅴ,该槽沟Ⅴ是由多个嵌槽孔依次相互连通而成的,且相邻两个嵌槽孔相互重叠。使得嵌置在相邻两个嵌槽孔内的相邻两个静脉针翼片能够相互重叠,实现在相同长度的静脉针治具上能够存储或者放置更多数量的静脉针翼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向板上每条槽沟Ⅲ的底面均为倾斜面Ⅲ,且每条槽沟Ⅲ的底面顶端所在面与其底端所在面之间形成0~90°倾斜角;所述第二导向板上的每条槽沟Ⅳ的底面均为倾斜面Ⅳ,且每条槽沟Ⅳ的底面顶端所在面与其底端所在面之间形成0~90°倾斜角;在将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合并后,第一导向板上槽沟Ⅲ的倾斜面Ⅲ与对应的第二导向板上槽沟Ⅳ的倾斜面Ⅳ之间形成多条倾斜状的下落轨道。

作为优选,在第二导向板上槽沟Ⅳ的倾斜面Ⅳ上并排设有第一凹条和第二凹条,其中:第一凹条在倾斜面Ⅳ上内嵌深度大于第二凹条在倾斜面Ⅳ上内嵌深度,且在每条槽沟Ⅳ上的第一凹条与第二凹条之间还设有一条凸条;该结构的设计使得静脉针翼片在第二导向板的每条槽沟Ⅳ以及每个下落轨道内均呈现出相同的固定下落姿态并保证能够平稳地将这些静脉针翼片输送进入到静脉针治具上对应的嵌槽孔内。

作为优选,导向装置上相邻的两个下落轨道分别与静脉针治具上相间隔的两个嵌槽孔相对应连通。使得嵌置在相邻两个嵌槽孔内的相邻两个静脉针翼片能够相互重叠,该结构设计是实现一条静脉针治具上能够容纳由导向装置向下输送下落的两排静脉针翼片,即两排静脉针翼片能够交错地排列在静脉针治具上的槽沟Ⅴ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向板与气缸Ⅲ的活塞杆Ⅲ连接,在气缸Ⅲ及其活塞杆Ⅲ的驱动作用下,第一导向板沿着气缸Ⅲ的活塞杆Ⅲ轴向伸缩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在第一导向板在气缸Ⅲ及其活塞杆Ⅲ的驱动作用下,第一导向板逐渐向第二导向板靠近,在第一导向板内侧面与第二导向板内侧面相合并后,第一导向板上的槽沟Ⅲ与第二导向板上对应的槽沟Ⅳ合并后形成了多个下落轨道。

其中:气缸Ⅲ固定气缸Ⅲ座上,所述气缸Ⅲ座固定在底座上;该结构设计是为了气缸Ⅲ在驱动第一导向板进行往复运动过程中,保证气缸Ⅲ自身的稳固性,从而达到精准地控制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合并或分离的精准控制;第二导向板外侧面通过两块支撑板分别与两个支撑座固定连接,且在两个支撑座之间夹设有弹簧座,在两块支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夹设有弹簧条,该结构的设计是为了保证第一导向板向第二导向板靠拢并合并成一体时,产生一定的缓冲效果,避免过于刚性碰撞而使得第二导向板的位置发生偏移或者松动。

作为优选,将本实用新型中的两台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并排设置,其中若干条静脉针治具能够沿着两台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底端导向装置的多个下落轨道出料口排列方向进行循环移动或者往复移动;由于在静脉针治具上设有的槽沟Ⅴ中相邻两个嵌槽孔之间的重叠部分区域长度为半个嵌槽孔长度或者为半个静脉针翼片的宽度,因此一条静脉针治具(即一个单位长度)内嵌槽孔能够容纳由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输送下来的两排静脉针翼片,从而实现一条静脉针治具通过移动在两台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底端导向装置的多个下落轨道出料口排列方向,能够依次接收这两台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分别输送下来的一排静脉针翼片,而且这两排静脉针翼片相互交错输送进入该条静脉针治具上两排相间隔的嵌槽孔内;这样实现对现有静脉针治具的扩容效果,在未增加设备以及工艺成本的同时,反而增加了一个单位长度静脉针治具内嵌置静脉针翼片的1倍容量,有效地提高了所属静脉针翼片装配设备的产能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通过推料组件与设置在针柄主板底端上的两组顶针相互配合工作,避免了由于静脉针翼片本身自重较轻等因素使得不少静脉针翼片停留在针柄主板的槽沟Ⅰ内的现象发生,有效地保证静脉针翼片输送的整洁、精准、高效地完成;同时在将针柄主板呈倾斜状设置以及上料座能够旋转导向,也大大地减小了输送静脉针翼片的行程距离以及减小了设备装置的大小;同时通过导向装置与设置在该导向装置底端出口处的静脉针治具的相互配合工作,经过导向装置对输送进入该导向装置内下落轨道内的静脉针翼片进行旋转偏移导向,具体地:从导向装置的下落轨道顶端进口进入的一排静脉针翼片在经过该下落轨道向下滑行过程中产生旋转偏移0~90°后,然后从下落轨道底端出口滑出进入到静脉针治具上相间隔的嵌槽孔内。由于静脉针治具上相邻嵌槽孔之间存在至少半个静脉针翼片长度的相互并排重叠区域,使得在相同长度的静脉针治具内能够容纳至少两排静脉针翼片,实现对现有静脉针治具的扩容效果,在未增加设备以及工艺成本的同时,反而增加了单位长度静脉针治具内容量,有效地提高了所属静脉针翼片装配设备的产能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两台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同时运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针柄主板与推料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推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针柄主板、上料座、上料座、导向装置以及静脉针治具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挡料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C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D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静脉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E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针柄主板1,槽沟Ⅰ101,第一顶针102,第二顶针103,第一顶针座104,第二顶针座105,吹气筒11,吹气孔110,U型块12,支撑板13,推料组件2,挡针201,推板202,滑动固定块203,支座204,顶板205,滑块Ⅰ206,气缸Ⅱ207,支块208,气缸Ⅰ209,滑动底块210,滑块Ⅱ211,上料座3,槽沟Ⅱ301,第一凹条Ⅰ302,第二凹条Ⅰ303,凸条Ⅰ304,驱动装置31,轴承310,轴承壳311,齿轮312,齿条313,挡料滑块320,凸起部321,第一导向板41,槽沟Ⅲ410,倾斜面Ⅲ411,第二导向板42,槽沟Ⅳ420,倾斜面Ⅳ421,第一凹条Ⅱ422,第二凹条Ⅱ423,凸条Ⅱ424,静脉针治具5,槽沟Ⅴ501,嵌槽孔502,静脉针翼片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上”、“下”、“左”、“右”、“Ⅰ”、“Ⅱ”、“Ⅲ”、“Ⅳ”、“Ⅴ”、“顶”、“底”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的结构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实施例1:

如图2~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的具体实施例,包括用于输送静脉针翼片6的针柄主板1、用于推动静脉针翼片6的推料组件2、用于旋转导向输送静脉针翼片6的上料座3、用于向下输送静脉针翼片6的导向装置、以及用于接收由导向装置内输送下来的静脉针治具5;所述推料组件2能够将沿着针柄主板1输送到该针柄主板1底端上的静脉针翼片6推送到上料座3内,然后再将上料座3内的静脉针翼片6通过导向装置向下输送到静脉针治具5内。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所述针柄主板1上设有用于输送静脉针翼片6的多条槽沟Ⅰ101,在针柄主板1上且在每条槽沟Ⅰ101底端上并排设有用于能够阻挡静脉针翼片6的第一顶针102和第二顶针103。所述针柄主板1及其多条槽沟Ⅰ101呈一定倾斜角度25~80°设置,并在针柄主板1底部通过两块支撑板13进行固定支撑作用,有利于落入到针柄主板1上的多条槽沟Ⅰ101内的静脉针翼片6根据自身重力向下滑落或者向下输送到针柄主板1底端。

如图3~4所示,在每根槽沟Ⅰ101底端上设有用于配合第一顶针102和第二顶针103的两个通孔;第一顶针102和第二顶针103能够沿着对应通孔并垂直于槽沟Ⅰ101轴向的方向上进行上下往复移动,第一顶针102与第二顶针103的间距为容纳一个静脉针翼片6的长度大小,即为一个静脉针翼片6的长度大小;且第一顶针102向上顶出所在槽沟Ⅰ101时,同时第二顶针103向下收回所在槽沟Ⅰ101;在第一顶针102向下收回所在槽沟Ⅰ101时,同时第二顶针103向上顶出所在槽沟Ⅰ101;这些第一顶针102并排安装在第一顶针座104上,第二顶针103并排安装在第二顶针座105上,通过驱动第一顶针座104以及第二顶针座105,使得这些第一顶针102以及第二顶针103沿着各自对应的通孔垂直于对应槽沟Ⅰ101轴向的方向上进行上下往复移动;当这些第一顶针102向下收回所在槽沟Ⅰ101、第二顶针103向上顶出所在槽沟Ⅰ101时,被这些第一顶针102阻挡住且夹持位于第一顶针102与第二顶针103之间并排的多个静脉针翼片6沿着槽沟Ⅰ101向下输送,或者留滞在槽沟Ⅰ101上的部分静脉针翼片6通过推料组件2的推动作用下沿着槽沟Ⅰ101向下输送;同时后续并排的静脉针翼片6被这些第二顶针103阻挡住;当这些第一顶针102向上顶出所在槽沟Ⅰ101、第二顶针103向下收回所在槽沟Ⅰ101时,被这些第二顶针103阻挡住的后续并排的静脉针翼片6向下输送一个静脉针翼片6长度距离,同时将被这些第一顶针102阻挡住;第一顶针102与第二顶针103依次往复移动,使得静脉针翼片6逐排整齐地向下输送。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在针柄主板1上还设有用于吹动静脉针翼片6的吹气筒11,该吹气筒11通过两个U型块12固定在两块支撑板1313的顶端面上,且在吹气筒11上设有多个能够对准针柄主板1上槽沟Ⅰ101的吹气孔110。这些吹气孔110与吹气筒11相互连通,在吹气筒11内进行通气后使得多个吹气孔110分别沿着槽沟Ⅰ101轴向方向并对准各自槽沟Ⅰ101内若干个静脉针翼片6进行吹气,该结构能够有效地保证了静脉针翼片6沿着槽沟Ⅰ101滑落或者输送到针柄主板1的底端处。

而且在针柄主板1的上侧面(即位于多条槽沟Ⅰ101的上方)贴合有一块用于防止静脉针翼片6向上脱离开针柄主板1槽沟Ⅰ101内的透明挡板。

如图2~5所示,所述推料组件2包括依次对准针柄主板1上的每条槽沟Ⅰ101并能够沿着各自槽沟Ⅰ101进行上下移动以及前后移动的一排挡针201。具体地:所述推料组件2包括顶板205、推板202、固定在推板202底面上的一排挡针201、能够沿着垂直于槽沟Ⅰ101轴向的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气缸Ⅰ209、以及能够沿着槽沟Ⅰ101轴向所在延伸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气缸Ⅱ207,顶板205通过支座204固定安装在针柄主板1底端上,气缸Ⅰ209通过气缸Ⅱ207与顶板205连接,推板202与气缸Ⅰ209连接,气缸Ⅱ207通过支块208与顶板205固定连接,且气缸Ⅱ207上的活塞杆Ⅱ与滑动底块210固定连接,在该滑动底块210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动固定块203、两个滑块Ⅰ206以及气缸Ⅱ207;其中:两个滑块Ⅰ206与顶板205活动连接,推板202通过两个滑块Ⅱ211与两个滑动固定块203活动连接,且气缸Ⅰ209上的活塞杆Ⅰ与推板202固定连接;使得推板202在气缸Ⅰ209及其活塞杆Ⅰ作用下沿着垂直于槽沟Ⅰ101轴向的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气缸Ⅰ209和推板202在气缸Ⅱ207及其活塞杆Ⅱ作用下沿着槽沟Ⅰ101轴向所在延伸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这排挡针201是嵌插在推板202底面上对应的通孔内,可以根据各自挡针201的情况,及时地拔出挡针201并更换新的挡针201。

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上料座3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该上料座3进行旋转导向的驱动装置31。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31包括轴承310、轴承壳311、齿轮312和齿条313,其中:轴承310与上料座3固定连接,齿轮312固定在轴承310的一端,且齿轮312与齿条313相啮合连接;通过驱动齿条313往复运动,从而带动齿轮312和轴承310往复旋转运动,使得上料座3随着轴承310一齐往复旋转运动。

如图7~8所示,所述上料座3上设有多条槽沟Ⅱ301,这些槽沟Ⅱ301的槽口分别位于针柄主板1上槽沟Ⅰ101的延伸方向上;在上料座3的底端面上活动安装有一块能够将静脉针翼片6阻挡在这些槽沟Ⅱ301内的挡料滑块320。

在上料座3设有的槽沟Ⅱ301一侧面上还罩合有一块盖板,使得上料座3上的槽沟Ⅱ301呈现上下通透状态,且在上料座3底端面上的挡料滑块320能够左右或者上下往复移动,且在挡料滑块320上设有多个凸起部321,在通过移动挡料滑块320至挡料位置时,使得这些凸起部321能够将上料座3上的多条槽沟Ⅱ301的底端槽口遮挡住,实现将静脉针翼片6阻挡在这些槽沟Ⅱ301内;在通过移动挡料滑块320至送料位置时,使得这些凸起部321能够与上料座3上的多条槽沟Ⅱ301的底端槽口相错开,以实现将静脉针翼片6能够沿着这些槽沟Ⅱ301的底端槽口向下输送并离开挡料滑块320。

如图8所示,在上料座3槽沟Ⅱ301的底面上并排设第一凹条Ⅰ302和第二凹条Ⅰ303,其中:第一凹条Ⅰ302在槽沟Ⅱ301的底面上内嵌深度大于第二凹条Ⅰ303在槽沟Ⅱ301的底面上,每条槽沟Ⅱ301上的第一凹条Ⅰ302和第二凹条Ⅰ303之间还设有凸条Ⅰ304。该结构的设计使得静脉针翼片6在上料座3的每条槽沟Ⅱ301内均呈现出相同的固定下滑或下落姿态并保证能够稳定地将这些静脉针翼片6由挡料滑块320阻挡并停留在槽沟Ⅱ301的底端槽口处,同时在将挡料滑块320移开后,这些阻挡在槽沟Ⅱ301的底端槽口处的静脉针翼片6能够以相同下滑或下落姿态到导向装置的下落轨道内。

如图10~16所示,所述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板41和第二导向板42,在第一导向板41内侧面上设有多条槽沟Ⅲ410、在第二导向板42内侧面上设有多条槽沟Ⅳ420,且在将第一导向板41内侧面与第二导向板42内侧面相合并后,使得第一导向板41上的槽沟Ⅲ410与第二导向板42上对应的槽沟Ⅳ420相合并后形成多个下落轨道,其中:下落轨道的顶端进口朝向与其底端出口朝向之间呈0~90°倾斜角。这样使得从下落轨道顶端进口进入的静脉针翼片6在经过该下落轨道向下滑行过程中产生旋转偏移0~90°后,然后从下落轨道底端出口滑出进入到静脉针治具5上对应的嵌槽孔502内。

如图17~18所示,在静脉针治具5上设有槽沟Ⅴ501,该槽沟Ⅴ501是由多个嵌槽孔502依次相互连通而成的,且相邻两个嵌槽孔502相互重叠。使得嵌置在相邻两个嵌槽孔502内的相邻两个静脉针翼片6能够相互重叠,实现在相同长度的静脉针治具5上能够存储或者放置更多数量的静脉针翼片6。

如图12~13所示,所述第一导向板41上每条槽沟Ⅲ410的底面均为倾斜面Ⅲ411,且每条槽沟Ⅲ410的底面顶端所在面与其底端所在面之间形成0~90°倾斜角;所述第二导向板42上的每条槽沟Ⅳ420的底面均为倾斜面Ⅳ421,且每条槽沟Ⅳ420的底面顶端所在面与其底端所在面之间形成0~90°倾斜角;在将第一导向板41与第二导向板42合并后,第一导向板41上槽沟Ⅲ410的倾斜面Ⅲ411与对应的第二导向板42上槽沟Ⅳ420的倾斜面Ⅳ421之间形成多条倾斜状的下落轨道。

如图14~15所示,在第二导向板42上槽沟Ⅳ420的倾斜面Ⅳ421上并排设有第一凹条Ⅱ422和第二凹条Ⅱ423,其中:第一凹条Ⅱ422在倾斜面Ⅳ421上内嵌深度大于第二凹条Ⅱ423在倾斜面Ⅳ421上内嵌深度,且在每条槽沟Ⅳ420上的第一凹条Ⅱ422与第二凹条Ⅱ423之间还设有一条凸条Ⅱ424;该结构的设计使得静脉针翼片6在第二导向板42的每条槽沟Ⅳ420以及每个下落轨道内均呈现出相同的固定下落姿态并保证能够平稳地将这些静脉针翼片6输送进入到静脉针治具5上对应的嵌槽孔502内。

所述导向装置上相邻的两个下落轨道分别与静脉针治具5上相间隔的两个嵌槽孔502相对应连通。使得嵌置在相邻两个嵌槽孔502内的相邻两个静脉针翼片6能够相互重叠,该结构设计是实现一条静脉针治具5上能够容纳由导向装置向下输送下落的两排静脉针翼片6,即两排静脉针翼片6能够交错地排列在静脉针治具5上的槽沟Ⅴ501内。

如图10~11所示,所述第一导向板41与气缸Ⅲ的活塞杆Ⅲ连接,在气缸Ⅲ及其活塞杆Ⅲ的驱动作用下,第一导向板41沿着气缸Ⅲ的活塞杆Ⅲ轴向伸缩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在第一导向板41在气缸Ⅲ及其活塞杆Ⅲ的驱动作用下,第一导向板41逐渐向第二导向板42靠近,在第一导向板41内侧面与第二导向板42内侧面相合并后,第一导向板41上的槽沟Ⅲ410与第二导向板42上对应的槽沟Ⅳ420合并后形成了多个下落轨道。

其中:气缸Ⅲ固定气缸Ⅲ座上,所述气缸Ⅲ座固定在底座上;该结构设计是为了气缸Ⅲ在驱动第一导向板41进行往复运动过程中,保证气缸Ⅲ自身的稳固性,从而达到精准地控制第一导向板41与第二导向板42之间合并或分离的精准控制;第二导向板42外侧面通过两块支撑板13分别与两个支撑座固定连接,且在两个支撑座之间夹设有弹簧座,在两块支撑板13与第二导向板42之间夹设有弹簧条,该结构的设计是为了保证第一导向板41向第二导向板42靠拢并合并成一体时,产生一定的缓冲效果,避免过于刚性碰撞而使得第二导向板42的位置发生偏移或者松动。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将本实用新型中的两台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并排设置,其中若干条静脉针治具5能够沿着两台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底端导向装置的多个下落轨道出料口排列方向进行循环移动或者往复移动;由于在静脉针治具5上设有的槽沟Ⅴ501中相邻两个嵌槽孔502之间的重叠部分区域长度为半个嵌槽孔502长度或者为半个静脉针翼片6的宽度,因此一条静脉针治具5(即为一个单位长度)内嵌槽孔502能够容纳由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输送下来的两排静脉针翼片6,从而实现一条静脉针治具5通过移动在两台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底端导向装置的多个下落轨道出料口排列方向,能够依次接收这两台静脉针翼片上料机构分别输送下来的一排静脉针翼片6,而且这两排静脉针翼片6相互交错输送进入该条静脉针治具5上两排相间隔的嵌槽孔502(即将静脉针治具5上的并排多个嵌槽孔按照顺序为1、3、5……和2、4、6分为两排相间隔的嵌槽孔502)内;这样实现对现有静脉针治具的扩容效果,在未增加设备以及工艺成本的同时,反而增加了一个单位长度静脉针治具5内嵌置静脉针翼片6的1倍容量,有效地提高了所属静脉针翼片装配设备的产能效率。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通过推料组件2与设置在针柄主板1底端上的两组顶针相互配合工作,避免了由于静脉针翼片6本身自重较轻等因素使得不少静脉针翼片6停留在针柄主板1的槽沟Ⅰ101内的现象发生,有效地保证静脉针翼片6输送的整洁、精准、高效地完成;同时在将针柄主板1呈倾斜状设置以及上料座3能够旋转导向,也大大地减小了输送静脉针翼片6的行程距离以及减小了设备装置的大小;同时通过导向装置与设置在该导向装置底端出口处的静脉针治具5的相互配合工作,经过导向装置对输送进入该导向装置内下落轨道内的静脉针翼片6进行旋转偏移导向,具体地:从导向装置的下落轨道顶端进口进入的一排静脉针翼片6在经过该下落轨道向下滑行过程中产生旋转偏移0~90°后,然后从下落轨道底端出口滑出进入到静脉针治具5上相间隔的嵌槽孔502内。由于静脉针治具5上相邻嵌槽孔502之间存在至少半个静脉针翼片6长度的相互并排重叠区域,使得在相同长度的静脉针治具5内能够容纳至少两排静脉针翼片6,实现对静脉针治具5的扩容效果,在未增加设备以及工艺成本的同时,反而增加了单位长度静脉针治具5内容量(即容纳静脉针翼片6的数量),有效地提高了所属静脉针翼片6装配设备的产能效率。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