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登车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8725阅读:1439来源:国知局
移动登车桥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装载斜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式登车桥。



背景技术:

移动式登车桥用于现场无装卸平台或者需要流动装装卸货物的场所。该登车桥相当于一移动钢结构斜坡,搬运货物的叉车通过该登车桥可直接驶入火车或者卡车车厢内,以完成批量货物的快速搬运。

现有技术中,移动式登车桥的台面一般为等宽台面,如申请号为201120550003.4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移动式登车桥。还有一种公开在申请号为201520469016.7的实用新型专利中的桥面宽度可扩展式登车桥,该登车桥包括桥体,桥体的中心下端面上转动设置支座,支座上设置支撑轮,支撑轮通过起降液压缸与桥体连接,该桥体包括斜坡段和水平段;斜坡段的自由端设有尾板,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斜坡段连接,第一转动轴与斜坡段在水平方向上活动连接;水平段的自由端设有舌板,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水平段连接,第二转动轴与水平段在水平方向上活动连接。该登车桥通过调整尾板和舌板对应的宽度,以达到不同轴距车辆方便登车的目的,但是该技术方案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1)整体结构复杂;2)使用时,首先需将尾板和舌板进行翻转,并调整好尾板之间以及舌板之间的相对距离,操作复杂,难以满足货物搬运的时间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移动式登车桥,该登车桥的桥面为变宽桥面,可满足叉车等在装卸货时适度转向移动的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移动式登车桥,包括桥面和安装在所述桥面下方的移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为不等宽桥面,所述桥面与装卸货端连接侧宽度大于与地面连接侧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桥面包括平桥面和斜桥面,所述平桥面连接装卸货端,所述斜桥面连接至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一种移动式登车桥,包括桥面和位于所述桥面下方的移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为不等宽桥面,所述桥面通过翻转舌板与装卸货端连接侧的宽度大于与地面连接侧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桥面包括平桥面和斜桥面,所述平桥面通过翻转舌板连接至装卸货端,所述斜桥面连接至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平桥面和斜桥面之间设有过渡桥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平桥面的宽度为2500mm-2700mm,所述斜桥面的宽度为2000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平桥面上设有活动式防护栏。这样可以在叉车装卸体积较大货物、平桥面宽度不够用时,把平桥面上活动护栏拆掉,并将两个以上相同登车桥横向或者纵向自由组合,就可以增加平桥面的宽度和长度,达到方便装卸大型货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桥面还与手摇支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移动登车桥设有不等宽式桥面,使用时,将较宽的桥面一侧连接到装卸货端,这样,当叉车沿桥面运行至火车等车厢处装卸货时,随时可根据作业需要灵活调整叉车,提高了作业效率;活动式防护栏可根据作业需要随时拆卸,拆下活动式防护栏之后,两个以上登车桥可并排在一起,以适应特殊作业的需要;本登车桥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作业效率高之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实施例一中桥面示意图,附图3是实施例二中桥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桥面,11是平桥面,12是斜桥面,13是过渡桥面,2是翻转舌板,3是液压升降部件,4是手摇支腿,5是防护栏,6是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移动式登车桥,包括桥面1和位于桥面1下方的移动轮6,桥面包括平桥面11和斜桥面12,平桥面11连接装卸货端,斜桥面12连接至地面,平桥面11和斜桥面12之间设有过渡桥面13。为了装卸货时叉车转向的需要,将桥面1设为不等宽桥面,该不等宽桥面与装卸货端连接侧的宽度大于与地面连接侧的宽度。

优选的,经过多次试验,平桥面11的宽度为2500mm-2700mm,斜桥面12的宽度为2000mm。这样,即可保证叉车转向的需要,还能最大限度限制桥面宽度,达到节省成本目的。

桥面1的侧部设有防护栏5,考虑到特殊作业需要,将平桥面侧部的防护栏设计为活动式防护栏,可根据作业需要将该活动式防护栏移开,移开后,两个以上的登车桥可并并排紧密排列,以适应大尺寸货物装卸的需要。

实施例二:一种移动式登车桥,包括桥面1和位于桥面1下方的移动轮6,桥面1为不等宽桥面,桥面1包括平桥面11和斜桥面12,平桥面11通过翻转舌2板连接至装卸货端,斜桥面12连接至地面。桥面1通过翻转舌板2与装卸货端连接侧的宽度大于与地面连接侧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其他技术特征同实施例一。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