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钢管空间弯段安装用立体移动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0322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钢管空间弯段安装用立体移动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安装用操作平台,尤其涉及一种适合竖井、斜井等压力钢管空间弯段安装用立体移动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化工、建筑施工、水暖、石油、水电等行业经常采用压力钢管输送油、气、水等介质,压力钢管在空间弯段安装时,通常在压力钢管内外搭设满堂脚手架进行安装施工。这种做法在搭设和拆除满堂脚手架过程费时费力,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影响了现场施工进度。同时,压力钢管在空间弯段内部为悬空状态,悬空高度从几十米至几百米不等,悬空搭设满堂脚手架容易发生人员伤亡等重大安全事故,安全风险性极高。

目前,国内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输水系统采用地下埋管式较为普遍,为了提高水头、增大水位落差,通常设计竖井、斜井上下转弯段(空间弯段),空间弯段的作用将平井段与竖井段或斜井段相连接。在水电站大直径压力钢管安装施工时,特别是竖井、斜井上下弯段压力钢管安装,面临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等安全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压力钢管空间弯段安装用立体移动作业平台,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高效,有效解决了采用搭设满堂脚手架过程费时费力、操作起来比较繁琐的问题,节省了大量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了现场施工进度,生产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钢管空间弯段安装用立体移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和爬梯,所述主体结构的形状为四棱台,所述爬梯的横截面形状为“回”字形,所述爬梯套设在主体结构外,所述爬梯与主体结构固定结构,所述主体结构的顶部宽度与爬梯的宽度相匹配,所述主体结构的底部四个角上均安装有能够沿着压力钢管的内壁移动的单向轮,所述单向轮位于爬梯外。

上述的一种压力钢管空间弯段安装用立体移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扶手,两个所述环形扶手之间均匀固定有多个踏步。

上述的一种压力钢管空间弯段安装用立体移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环形扶手的外侧安装有防坠网。

上述的一种压力钢管空间弯段安装用立体移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环形扶手之间的距离为1200mm~1500mm,相邻两个所述踏步之间的距离为250mm~350mm。

上述的一种压力钢管空间弯段安装用立体移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环形扶手之间固定有多根爬梯立柱,所述爬梯立柱的内端与主体结构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压力钢管空间弯段安装用立体移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由多根工字钢交错连接而成。

上述的一种压力钢管空间弯段安装用立体移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轮包括安装架和轮子,所述安装架包括顶板和固定在顶板底部两侧的侧板,所述轮子通过销轴安装在侧板上,所述销轴穿过侧板的下部且与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轮子转动安装在销轴上,所述顶板固定在主体结构的底部上。

上述的一种压力钢管空间弯段安装用立体移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的轮缘上设置有防止压力钢管内壁损伤的保护层。

上述的一种压力钢管空间弯段安装用立体移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尼龙层,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25mm~35mm。

上述的一种压力钢管空间弯段安装用立体移动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形状为正四棱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体结构的外侧设计爬梯,底部安装单向轮,在卷扬机牵引下,实现在空间弯段压力钢管内壁立体不倒退移动,有效解决了采用搭设满堂脚手架过程费时费力、操作起来比较繁琐的问题,节省了大量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了现场施工进度。

3、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空间弯段压力钢管的安装效率,降低了安装成本,节约了工期,且操作方便,机动灵活,安全可靠,使用效果良好,同时生产制造成本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极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防坠网和部分踏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压力钢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爬梯和爬梯立柱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爬梯的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单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轮子和保护层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结构; 2—爬梯; 3—单向轮;

3-1—顶板; 3-2—侧板; 3-3—销轴;

3-4—轮子; 3-5—保护层; 4—环形扶手;

5—防坠网; 6—踏步; 7—爬梯立柱;

8—压力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结构1和爬梯2,所述主体结构1的形状为四棱台,所述爬梯2的横截面形状为“回”字形,所述爬梯2套设在主体结构1外,所述爬梯2与主体结构1固定结构,所述主体结构1的顶部宽度与爬梯2的宽度相匹配,所述主体结构1的底部四个角上均安装有能够沿着压力钢管8的内壁移动的单向轮3,所述单向轮3位于爬梯2外。

该立体移动作业平台通过在主体结构1的外侧设计爬梯2,底部安装单向轮3,在卷扬机的牵引下,实现在空间弯段压力钢管内壁不倒退移动。其中,主体结构1采用四棱台结构设计,充分利用其上轻下重不易变形倾翻、稳固性强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稳固性,避免了立体移动作业平台过程中发生倾翻现象,设计十分合理,安全可靠,强度满足施工要求。爬梯2是施工人员上下行走的安全通道,又是空间弯段压力钢管拼装、焊接的作业台面;爬梯2采用横截面形状为“回”字形的结构形式,即爬梯2采用360度环向设计,使作业平台在任意角度内移动时,施工人员均在“回”字形结构内,安全可靠;自主设计、安装的单向轮3,移动方便,不倒退,成本低。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爬梯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扶手4,两个所述环形扶手4之间均匀固定有多个踏步6,使立体移动作业平台在任意角度内移动时底部均有踏步。具体制作时,环形扶手4可采用槽钢制作,踏步6可采用角钢制作。

如图1和图8所示,其中一个所述环形扶手4的外侧安装有防坠网5,即在靠近竖井或斜井的悬空侧安装防坠网5,将“回”字形爬梯2的单侧覆盖,可以防止施工人员坠落。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环形扶手4之间的距离为1200mm~1500mm,相邻两个所述踏步6之间的距离为250mm~350mm;扶手间距满足施工空间要求,踏步间距安全合理,在压力钢管安装压缝、焊接施工时,为工人提供了安全舒适的作业平台。

如图1至图3所示,两个所述环形扶手4之间固定有多根爬梯立柱7,所述爬梯立柱7的内端与主体结构1固定连接。爬梯立柱7的作用一方面用于加固两个环形扶手4,另一方面将爬梯2和主体结构1连接成整体。实际制作时,爬梯立柱7与环形扶手4之间、爬梯立柱7与主体结构1之间均采用焊接方式。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主体结构1由多根工字钢交错连接而成。

如图9所示,所述单向轮3包括安装架和轮子3-4,所述安装架包括顶板3-1和固定在顶板3-1底部两侧的侧板3-2,所述轮子3-4通过销轴3-3安装在侧板3-2上,所述销轴3-3穿过侧板3-2的下部且与侧板3-2固定连接,所述轮子3-4转动安装在销轴3-3上,所述顶板3-1固定在主体结构1的底部。单向轮此结构设计强度满足作业平台移动要求,且轮子转动平稳,使作业平台在空间弯段压力钢管内部移动时安全平稳。

如图10所示,所述轮子3-4的轮缘上设置有防止压力钢管8内壁损伤的保护层3-5,避免作业平台移动过程中轮缘和压力钢管内壁直接接触损伤压力钢管内壁漆膜。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3-5为尼龙层,所述保护层3-5的厚度为25mm~3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结构1的形状为正四棱台,结构对称,稳定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空间弯段压力钢管安装时,立体移动作业平台的主体结构1与卷扬机的钢丝绳安全连接,利用卷扬机进行牵引,在压力钢管的内壁实现立体移动。在卷扬机牵引作用下立体移动作业平台移动到安装作业位置后,利用钢筋将立体移动作业平台与压力钢管内壁上的吊耳进行刚性连接,并固定牢固,施工人员通过爬梯2到达各自作业位置后,开始施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