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用起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0283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叉车用起重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叉车用起重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叉车使用的标准起重系统,都是通过油缸起升,带动链条传递实现货物的起升与下降,链条的动动相当于是动滑轮的结构,货物的起升速度等于油缸起升速度的2倍。但在一些低货位等特殊作业的工况下,由于要求的起升高度较低,同时对视野的要求又很高,如采用现有的链条式门架,起升高度较高显得比较浪费,同时现有的门架结构复杂,视野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用起重系统,该起重系统可以对货物进行低货位搬运,且具有较好的视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外门架、与外门架相配合的起升机构总成、设置在外门架上且用于驱动起升机构总成运动的起升油缸,所述的起升机构总成包括内门架及固定在内门架上的货叉框架,所述的内门架通过滚轮组与外门架构成滚动配合。

所述起升油缸的活塞杆端与内门架的横梁相连,所述的滚轮组设置在内门架的立柱的外侧面,所述的滚轮组与外门架的立柱构成滚动配合,外门架的立柱由槽钢制成。

所述的滚轮组包括主滚轮及侧滚轮,所述的主滚轮与外门架立柱的两侧壁构成滚动配合,所述的侧滚轮与外门架立柱的槽底构成滚动配合。

所述的主滚轮及侧滚轮沿上下方向设置两组,且两组侧滚轮位于两组主滚轮之间。

所述两组主滚轮之间的间距为550~600mm,所述两组侧滚轮之间的间距为400~550mm。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外门架与内门架之间采用滚轮组配合,取消了原先的链条结构,使内门架的高度降低了很多,具有较好的视野,另外,本实用新型将货叉框架与内门架焊接成一体结构,起升油缸直接作用在内门架上,货物起升的速度就是起升油缸起升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起升机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起升机构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叉车用起重系统,包括外门架1、与外门架1相配合的起升机构总成2、设置在外门架1上且用于驱动起升机构总成2运动的起升油缸3,起升机构总成2包括内门架21及固定在内门架21上的货叉框架22,具体地说,货叉框架22直接焊接在内门架21上作为一个整体,起升油缸3直接作用在内门架上,将内门架21与货叉框架22同时起升,货物起升的速度就是起升油缸起升的速度;内门架21通过滚轮组4与外门架1构成滚动配合,也就是将外门架1作为导轨,货物及起升机构总成2在构成外门架立柱的槽钢内运动。

进一步的,起升油缸3的活塞杆端与内门架21的横梁相连,滚轮组4设置在内门架21的立柱的外侧面,滚轮组4与外门架1的立柱构成滚动配合,外门架1的立柱由槽钢制成。由于滚轮全部布置在内门架21上,在满足滚轮距的前提下,内门架21的高度可以比外门架1降低很多,不影响视野,同时也节约了材料。

进一步的,滚轮组4包括主滚轮41及侧滚轮42,主滚轮41与外门架1立柱的两侧壁构成滚动配合,侧滚轮42与外门架1立柱的槽底构成滚动配合。也就是主滚轮41的轮面与外门架立柱U型槽钢的两侧壁相配合,侧滚轮42的轮面与外门架立柱U型槽钢的底面相配合。

进一步的,主滚轮41及侧滚轮42沿上下方向设置两组,且两组侧滚轮42位于两组主滚轮41之间。

两组主滚轮之间的间距为550~600mm,所述两组侧滚轮之间的间距为400~5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起重系统结构简单、生产方便、节省成本;2)本实用新型的起重系统省去了原先的链条及附件,视野大大增加;3)本实用新型的滚轮组全部布置在内门架上,可以增加滚轮距,使门架受力更小;4)本实用新型的货叉架与内门架连接为整体,强度更高,变形更小。

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