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式胀紧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9571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式胀紧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切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改良式胀紧轴。



背景技术:

在对双面胶、保护膜、离型纸或PET等物料进行加工时,常常需要将其进行冲切,现有技术中大都利用模切机对上述物料进行冲切,在模切机的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将上述物料卷成物料卷,在模切机的一侧对物料进行放卷,在模切机的另一侧对冲切后的物料进行收卷。

实际使用时,需要将物料卷套设在胀紧轴上,现有的胀紧轴大都采用充气的方式固定物料卷,即先将物料卷套设在胀紧轴上,再对胀紧轴内部充气,充气后的胀紧轴膨胀进而固定住套设在胀紧轴上的物料卷;当需要拆掉物料卷时,再将胀紧轴内气体放出。现有技术中胀紧轴的结构比较复杂,使用现场需配有气源,使用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式胀紧轴,利用移动组件的滑动即可固定或拆卸套设在胀紧轴上的物料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式胀紧轴,包括套筒、滑动连接于套筒的移动组件、贴设于套筒的外胀板条,套筒与外胀板条之间还连接有弹性件,外胀板条设置有导引斜面,移动组件于导引斜面抵接。

优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螺接于套筒内的轴芯、装设于轴芯的锥块,锥块设有与导引斜面配合的挤推斜面。

优选地,所述套筒包括筒体、装设于筒体一端的端盖及装设于筒体另一端的轴头,轴芯的两端分别螺接于端盖及轴头,锥块位于筒体内。

优选地,所述轴芯的一端突伸出端盖并装设有螺帽,轴头远离筒体的一端装设有固定座。

优选地,所述外胀板条设有突伸入筒体内的顶块,导引斜面设于顶块远离外胀板条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套筒设有凹槽,外胀板条容设于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套筒设有位于凹槽内的多个第一突刺,外胀板条设有突伸入相邻第一突刺之间的第二突刺。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凹槽围绕套筒等间距设置,多个凹槽内均容设有外胀板条。

优选地,所述改良式胀紧轴还包括套环,套环套设于移动组件,套环与移动组件间隔设置,每一外胀板条分别经弹性件连接至套环。

优选地,所述外胀板条还设有第三突刺,第三突刺自外胀板条朝远离套筒的方向突伸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先将待冲切的物料卷套设在套筒与外胀板条的外侧,再滑动移动组件,移动组件滑动时顶持导引斜面进而将外胀板条朝远离套筒的方向移动,进而将物料卷紧紧固定在胀紧轴上;当需要拆卸物料卷时,反向滑动移动机构,弹性件在弹力作用下将外胀板条恢复原位,使用者即可将物料卷从胀紧轴上移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沿E—E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套筒 10—筒体 11—端盖

12—轴头 13—螺帽 14—固定座

15—穿孔 16—凹槽 2—移动组件

20—轴芯 21—锥块 22—挤推斜面

3—外胀板条 30—导引斜面 31—顶块

32—第二突刺 33—第三突刺 4—弹性件

5—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式胀紧轴,包括套筒1、滑动连接在套筒1上的移动组件2、贴设在套筒1外侧的外胀板条3,套筒1与外胀板条3之间还连接有弹性件4,外胀板条3设置有导引斜面30,移动组件2用于抵接导引斜面30,当改良式胀紧轴组装完成后,移动组件2抵接在导引斜面30上,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为弹簧。

实际使用时,先将待冲切的物料卷套设在套筒1与外胀板条3的外侧,再滑动移动组件2,移动组件2滑动时顶持导引斜面30进而将外胀板条3朝远离套筒1的方向移动,进而将物料卷紧紧固定在胀紧轴上;当需要拆卸物料卷时,反向滑动移动机构,弹性件4在弹力作用下将外胀板条3恢复原位,使用者即可将物料卷从胀紧轴上移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所述移动组件2包括螺接在套筒1内的轴芯20、装设在轴芯20上的锥块21,轴芯20大致为条状的圆柱,本实施例中,锥块21套设在轴芯20上,当然,锥块21亦可与轴芯20为一体式设置,锥块21设有与导引斜面30配合的挤推斜面22,当胀紧轴组装完成后,挤推斜面22与导引斜面30贴设在一起。

所述套筒1包括筒体10、装设在筒体10一端的端盖11及装设在筒体10另一端的轴头12,筒体10大致呈中空的圆柱状,轴芯20的两端分别螺接在端盖11上及轴头12上,锥块21位于筒体10内。

所述轴芯20的一端突伸出端盖11并装设有螺帽13,轴头12远离筒体10的一端还装设有固定座14;安装胀紧轴时,根据具体需要,将胀紧轴通过固定座14安装在预定的位置。

需要固定物料卷时,先将物料卷套设在所述筒体10及外胀板条3的外侧,使用者再抓持螺帽13并转动轴芯20,由于轴芯20螺接在端盖11及轴头12上,而轴头12固定在固定座14上,端盖11经筒体10固定在轴头12上,端盖11与轴头12不会转动,轴芯20即可沿筒体10的长度方向移动,即轴芯20沿筒体10左右滑动,轴芯20移动时连带锥块21移动,由于锥块21的挤推斜面22贴设在导引斜面30上,锥块21移动时挤推导引斜面30进而将外胀板条3朝远离筒体10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物料卷固定在胀紧轴上。

所述外胀板条3朝远离筒体10方向移动时,外胀板条3会拉动弹性件4使得弹性件4的长度伸长,当需要拆掉物料卷时,使用者抓持螺帽13反向转动轴芯20,弹性件4在弹力作用下将外胀板条3恢复原位,然后使用者即可方便地从胀紧轴上取下物料卷。

请参阅图1至图5,所述外胀板条3设有突伸入筒体10内的顶块31,筒体10设有穿孔15,顶块31位于穿孔15内,导引斜面30设于顶块31远离外胀板条3的一端,根据实际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增加顶块31及锥块21的数量,本实施例中,锥块21的数量为三个,每一外胀板条3上顶块31的数量同样为三个,一个顶块31分别抵接在一个锥块21。当锥块21的挤推斜面22挤推顶块31的导引斜面30时,穿孔15的侧壁挡住顶块31,确保顶块31仅能朝远离筒体10的轴线方向移动,而不能沿与筒体10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移动。

所述筒体10设有凹槽16,凹槽16自筒体10的外表面凹设而成,凹槽16不贯穿筒体10的壁厚,即凹槽16为盲槽,外胀板条3容设在凹槽16内,通过设置凹槽16,确保外胀板条3不会突伸出筒体10的外表面,一方面便于使用者在筒体10外侧套设物料卷,另一方面也确保胀紧轴整体的美观性。

所述套筒1设有位于凹槽16内的多个第一突刺,多个第一突刺彼此间隔设置,外胀板条3设有第二突刺32,第二突刺32与顶块31位于外胀板条3的同一侧,第二突刺32突伸入相邻第一突刺之间;当然,根据具体需要,外胀板条3上第二突刺3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凹槽16内的第一突刺的数量亦可为一个;本实施例中,第一突刺、第二突刺32均沿筒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成。利用第一突刺与第二突刺32的配合,防止胀紧轴收放物料时筒体10与外胀板条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请参阅图1至图8,所述凹槽1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凹槽16围绕筒体10等间距设置,即多个凹槽16围绕筒体10的轴线呈环形阵列,多个凹槽16内均容设有外胀板条3,即每一个凹槽16内均容设有一个外胀板条3。本实施例中,凹槽16的数量为三个,通过设置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外胀板条3,当物料卷套设在筒体10上之后,确保物料卷在各个方向受力均衡,使得胀紧轴的收放料更加平稳。

所述改良式胀紧轴还包括套环5,套环5套设在轴芯20的外围,套环5与轴芯20彼此间隔设置,防止轴芯20在左右移动时抵接在套环5上而不能正常移动;每一个外胀板条3分别经一个弹性件4连接在套环5上,即弹性件4的两端分别连接外胀板条3及套环5。

所述外胀板条3还设有第三突刺33,第三突刺33自外胀板条3朝远离筒体10的方向突伸而成,第二突刺32、第三突刺33分别位于外胀板条3的两侧,当锥块21将外胀板条3撑起而固定住物料卷之后,第三突刺33卡住物料卷,防止胀紧轴收放物料时外胀板条3与物料卷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三突刺33的数量同样可以为多个。此外,实际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筒体10的外表面设置褶皱,即筒体10的外表面为非平滑面,利用筒体10外表面的褶皱与第三突刺33配合,进一步增强胀紧轴与物料卷之间的防转效果。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