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的分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8108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的分料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料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秸秆的分料设备。



背景技术:

秸秆是生物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供热发电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炉前分料供给多采用三通分料器,而三通分料器是通过翻板翻转控制秸秆转向,以实现分料的目的,但两个分料口是间歇式给料,秸秆供给连续性差,并且容易发生架桥现象,制约着锅炉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的分料设备,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秸秆的炉前分料供给,供给连续性差,并且容易发生架桥现象的技术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壳体,转轴,以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一个进料口、其底部设有两个出料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设有两根、并列支撑于壳体左、右两侧侧壁,所述转轴位于进料口下方的部位上设有中部螺旋叶片、位于出料口上方的部位上设有搅拌杆,两根转轴的中部螺旋叶片反向设置;

所述进料口下方对称地设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前、后两侧部位分别设有与壳体前、后两侧内壁紧密贴合的密封条,所述导料板上侧部位与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其下侧部位设有转轴,所述气缸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两端分别插装于壳体前、后两侧内壁的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位于转轴两侧的槽体内分别设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位于壳体内的两侧端部分别设有侧部螺旋叶片,以将秸秆向中部螺旋叶片方向推送。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位于转轴径向两侧的侧壁与底壁的连接部位呈圆弧状,所述壳体的底壁位于两根转轴的中部螺旋叶片之间的部位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转轴径向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倒V形。

进一步的,每一根转轴由一个驱动装置单独驱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对应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于壳体侧部的托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秸秆的分料设备,转轴设有两根,由于两根转轴的中部螺旋叶片反向设置,使得由进料口落下的秸秆向两侧的出料口持续输送,提高秸秆输送的连续性,而转轴位于中部螺旋叶片两侧分别设有搅拌杆,能够破拱,消除架桥现象,确保秸秆输送的稳定性;对称设置于进料口下方的导料板,前与壳体前、后两侧内壁构成一导料斗,并在气缸的推动下,改变导料斗的内径,使得秸秆顺利下落,消除架桥现象,进一步确保秸秆输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导料板、气缸未示出。

图3为图2的B-B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其包括壳体1,壳体顶部开设一个进料口7、其底部开设出料口8、9,转轴2、12并列支撑于壳体左、右两侧侧壁,转轴2、12分别由一个驱动装置单独驱动,驱动装置包括减速电机10,减速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1与对应的转轴固定连接,减速电机通过电机座固定于壳体侧部的托板上;

转轴2、12位于进料口下方的部位上相应地固定有中部螺旋叶片3、13、位于出料口上方的部位上相应的固定有搅拌杆6,两根转轴的中部螺旋叶片反向设置;

进料口7下方对称地设有导料板21、22,导料板21、22前、后两侧部位分别设有与壳体前、后两侧内壁紧密贴合的密封条,导料板21、22上侧部位与气缸20的活塞杆铰接、其下侧部位固定有转轴23,气缸与壳体固定连接,转轴23两端分别插装于壳体前、后两侧内壁的导向槽24内,导向槽24位于转轴两侧的槽体内分别设有弹簧。

转轴位于壳体内的两侧端部分别固定有侧部螺旋叶片4、5,以将秸秆向中部螺旋叶片方向推送,不仅能够避免物料对壳体侧壁的挤压,而且能够防止物料于侧壁处堆积。

壳体位于转轴径向两侧的侧壁14、15与底壁16的连接部位18、19呈圆弧状,壳体的底壁16位于两根转轴的中部螺旋叶片之间的部位上固定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沿转轴径向的横截面为倒V形,秸秆能够在圆弧状的连接部、支撑板以及底壁共同形成的落料槽内平滑过渡,大大降低了底板板面的承压;而且不易形成落料死角,物料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输送,保证了分料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