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防火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1916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电梯防火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与电梯设备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电梯防火门。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垂直运输乘客或货物的运输工具,是现代多楼层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运输设备。然而,当发生火灾意外时,一旦火源与浓烟进入电梯坑内时,火势易迅速窜烧至各楼层,造成人员逃生时间缩短、扩大损失,严重危害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业者多会在电梯相关结构方面强化防火效果。

图1a与图1b所示为已知的电梯防火门,其应用于乘场,包括有面对乘场面以对接处为中心点而做水平向开启或闭合的左门体1与右门体2,且各门体对接的部分分别设有可相互配合的榫接部,所述榫接部包括有凸部3与凹部4。透过左门体1与右门体2的凸部3与凹部4的相互配合以强化左、右门体1、2对接处的结构强度,使该电梯防火门可通过法律所规定的加热与耐水柱冲击试验,抑制对接处变形而产生裂隙。借此,在火灾发生时,左、右门体1、2的对接处受消防水柱冲击时不致因变形而产生缺口,降低浓烟进入车厢5或电梯井内的机会。

然而,在美观上,左门体1与右门体2的对接处的接缝将会设计位于中央,让使用者在乘场时,有对称的视觉感受,但,当对接处的接缝位于中央时,左门体1与右门体2势必会往一侧偏置,请见图1a,如此一来,当电梯的左门体1与右门体2开启使左门体1凸部3与乘场外墙6切齐时,右门体2凸部3则较乘场外墙6凸出,乘客进出电梯的过程中,身体容易卡到右门体2的凸部3,造成乘客进出电梯的不便。

为克服此困扰,业者往往借由加宽电梯井道尺寸,使右门体2凸部3能与乘场外墙6切齐,此种方法虽然解决进出不便的问题,却导致额外占用建筑物使用空间,同时还衍生出另一隐忧,即,请见图1b,当右门体2凸部3与乘场外墙6切齐时,乘场外墙6与右门体2凹部4间存在间隙S,年幼的乘客可能将手指伸入间隙S,在电梯门关闭时造成手指夹伤,其他物品亦可能落入间隙S,影响电梯运转而造成安全性的疑虑。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防火门,兼具提升门体对接处的结构强度、安全,并能减少占用的建筑物使用空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梯防火门包括一对外门,该对外门以对接处为中心点而做水平向的开启或闭合;其特征在于:每一外门包括一第一门板、一第二门板与一侧板,该第一门板与该第二门板分别连接于该侧板的二端,且该第一门板、该第二门板与该侧板之间形成一巢状空间;一对补强结构,分别设置于各该外门的巢状空间内且接近该侧板,每一补强结构抵接对应外门的该第一门板与该第二门板,以对该第一门板与该第二门板提供侧向支撑。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梯防火门每一补强结构包括一第一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该第一门板与该第二门板。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件包括有一第一补强板、一第二补强板与一连接板,该第一补强板与该第二补强板连接于该连接板的相异两端,且该第一补强板抵接该第一门板,该第二补强板抵接该第二门板。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梯防火门每一补强结构包括一第二支撑件,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该第一补强板与该第二补强板。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撑件包括一连接板与一第二补强板,该连接板具有相异的两端,其中一端连结该第二补强板,另一端抵接该第一门板,该第二补强板则抵接该第二门板。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梯防火门每一补强结构包括一第二支撑件,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该第一门板与该第二补强板。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梯防火门每一补强结构还包括一第三支撑件,该第三支撑件具有相异的两端且分别抵接该第一门板与该第二补强板。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门板长度大于该第二门板长度;每一补强结构包括一延伸板与一第一支撑件,该延伸板连结该第二门板,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相对的两端分别抵接该第一门板与该延伸板。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梯防火门每一补强结构还包括一第三支撑件,该第三支撑件具有相异的两端且分别抵接该第一门板与该延伸板。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梯防火门每一补强结构还包括一第三支撑件,该第三支撑件具有相异的两端且分别抵接该第一门板与该第二门板。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补强结构强化外门侧向支撑,达到防火的功效,平直的电梯防火门接触面不仅较为美观,还能大幅降低夹伤幼儿手指的意外,同时亦可减少电梯井道宽度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的电梯防火门的使用示意图。

图1b类似图1a。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电梯防火门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优选实施例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优选实施例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优选实施例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优选实施例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七优选实施例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八优选实施例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九优选实施例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

1左门体 2右门体 3凸部

4凹部 5车厢 6乘场外墙

S间隙

[本实用新型]

5车厢 6乘场外墙

10电梯防火门

12、12’外门 12a对接处

121第一门板 122第二门板 123侧板

14、14’补强结构 141第一支撑件 141a第一补强板

141b第二补强板 141c连接板 142第二支撑件

143第三支撑件 143a本体 143b弯折部

15补强结构

151第一支撑件 151a连接板 151b第二补强板

152第二支撑件

16补强结构

161延伸板 162、162’第一支撑件 162a’本体

162b’弯折部 163第三支撑件

17补强结构

171、171A、171B、171C 第一支撑件

171a、171B1 第一补强板

171b、171B2 第二补强板

171c、171B3 连接板 172第三支撑件

18补强结构

181第一支撑件 182第二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特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请参图2至图3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电梯防火门10,包括一对外门12、12’以及一对补强结构14、14’,该对外门以对接处12a为中心点而做水平向的开启或闭合,由于电梯防火门10呈成镜像对称结构,因此以下以单侧电梯防火门作说明。

配合图3所示,单侧电梯防火门包含外门12与补强结构14。外门12具有相面对的第一门板121与第二门板122,以及侧板123,其中第一门板121长度大于第二门板122长度,第一门板121靠近乘场,第二门板122靠近车厢5,侧板123两侧分别连接第一门板121与第二门板122,第一门板121、第二门板122以及侧板123形成一巢状空间,侧板123外侧为外门12的对接处12a。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门板121、第二门板122与侧板123为一体成型,实务上,亦可为三个门板组接而成,不以此为限制。

平直的对接处12a不仅具美观功能,在电梯防火门开启时,见图2电梯防火门10的假想线,因对接处12a为外门12最接近另一外门12’的表面,外门12、12’的对接处12a略约与乘场外墙6切齐,不仅无须如现有电梯加宽井道尺寸即可使乘客得以方便出入电梯,亦可减少先前电梯井道占用的建筑物使用空间,且外门12与乘场外墙6之间无过大的间隙,大幅降低夹伤幼儿手指的意外。

补强结构14位于巢状空间内,包含有第一支撑件141、第二支撑件142与第三支撑件143。其中,第一支撑件141包含第一补强板141a、第二补强板141b与连接板141c,第一补强板141a与第二补强板141b分别抵接第一门板121与第二门板122,连接板141c的相异两侧分别连接第一补强板141a与第二补强板141b,连接板141c靠近于侧板123,第一补强板141a、第二补强板141b与连接板141c形成次空间。第一支撑件141提供第一门板121与第二门板122侧向支撑,特别是指提供电梯防火门对开对接处12a的支撑。

第二支撑件142位于次空间内,概呈ㄈ字型,上下两侧分别抵接第一补强板141a与第二补强板141b,以达到强化第一支撑件141的效果,进而达到强化对开对接处12a支撑的效果。

由于第一支撑件141与第二支撑件142强化防火门对接处12a的结构,在法律所规定的加热与耐水柱冲击试验中,防火门的对接处12a得免于产生有害于防火的裂隙、孔穴以及水平位移,达到确实防火的功效,当火灾意外时,降低火源与浓烟进入电梯坑内的可能。

第三支撑件143位于第二支撑件142相异于侧板123的一侧,包含一呈ㄩ字型的本体143a,以及本体143a两侧分别向外弯曲延伸的弯折部143b,本体143a底侧与第二补强板141b抵接,弯折部143b与第一门板121抵接,以提供第一门板121与该第二补强板141b侧向支撑,达到强化电梯防火门中央结构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支撑件143可视需求移除或加入使用,并不以此为限制。

在具有相同外门12与第三支撑件143的基础下,补强结构还可以有更多的结构变化,同样地,第三支撑件143亦可依需求移除或加入使用,不以此为限制;为使防火门有效抵御火源对防火门对开处12a造成破坏,补强结构靠近侧板123处的支撑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以下着重于补强结构靠近侧板123处的结构变化。

请参考图4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补强结构15靠近侧板123处包含第一支撑件151与第二支撑件152,第一支撑件151包含分别抵于第一门板121与第二门板122的连接板151a与第二补强板151b,连接板151a靠近侧板123并与第二补强板151b相连接;第二支撑件152呈一矩框,位于连接板151a异于侧板123一侧,第二支撑件152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门板121及第二补强板151b。

请参考图5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补强结构16包含延伸板161、第一支撑件162与第三支撑件163。其中,延伸板161与第二门板122相连结,第一支撑件162呈矩框,位于巢状空间内靠近于侧板123处,两端分别抵接该第一门板121与延伸板161,以提供第一门板121与延伸板161接近侧板123的侧向支撑。

第三支撑件163类似于上述第一及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第三支撑件143,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三支撑件163两端分别抵接第一门板121与延伸板161,以达到强化电梯防火门中央结构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62可如图5呈矩框,抑可如图6所示的第四优选实施例,即图6揭示第一支撑件162’包含一呈ㄩ字型本体162a’,以及本体162a’两侧末端向外弯曲延伸形成弯折部162b’,本体162a’底端与弯折部162b’分别与抵接于延伸板161以及第一门板121。

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有呈ㄩ字型或矩形者,但实际实施时不以上述形状为限制,只要靠近于侧板123,两端分别与抵接于延伸板161以及第一门板121,即可提供第一门板121与延伸板161接近侧板123的侧向支撑。

请再参阅图7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五优选实施例,补强结构17包含第一支撑件171与第三支撑件172。第一支撑件171靠近于侧板123,呈一矩框,具有相对应的第一补强板171a与第二补强板171b,以及连接板171c,第一补强板171a与第二补强板171b分别抵接第一门板121与第二门板122,连接板171c与第一补强板171a以及第二补强板171b相连接。

第三支撑件172类似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第三支撑件143,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三支撑件172两端分别抵接第一门板121与第二门板122,以达到强化电梯防火门中央结构的效果。

请配合图8至图11所示,在具有上述第五优选实施例的外门12及第三支撑件172的基础下,第一支撑件还可以有以下多种变化,第三支撑件172皆可视需求加入使用或移除,故在下列实施例中不再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71不以矩框为限制,可以如图8所示的第一支撑件171A呈圆框,抑可如图9所示,第一支撑件171B具有一呈ㄇ字型的本体,本体顶端为第一补强板171B1并抵接第一门板121,第一补强板171B1两端与各与一连接板171B3相连,连接板171B3另一端再朝向本体外侧弯曲延伸形成第二补强板171B2并抵接第二门板122。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支撑件171C类似于上述第一支撑件171B的结构,亦可倒置于容置空间内,不以此为限制,只要第一支撑件171C靠近侧板123并抵接于第一门板121与第二门板122,皆可达到侧向支撑的效果。

请再参考图11所示,补强结构18接近侧板123处具有第一支撑件181与第二支撑件182,第一支撑件181呈ㄈ字型,并形成次空间,第一支撑件181分别抵接于第一门板121与第二门板122,第二支撑件182位于次空间,两端分别抵第一支撑件181以加强侧向支撑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但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所做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