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1335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集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垃圾箱。



背景技术:

在街上或者公园的道路旁边,为了方便收集行人丢弃的垃圾,保护环境卫生,在马路旁边设置有许多垃圾箱。

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4549064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踩踏开闭式密闭垃圾箱,其整体结构如其附图所示,包括垃圾收纳桶和箱体,垃圾收纳桶设置于箱体内部,为了方便将垃圾收纳桶取出,在箱体与垃圾收纳桶之间预留有空隙。实际上现有的垃圾箱大部分都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发现,上述设置存在一个问题,便是人们在扔垃圾的时候,一些垃圾会被扔到箱体与垃圾收纳桶之间,或者是垃圾收纳桶中垃圾过多而溢出到箱体与垃圾收纳桶之间,不易被清洁员取出。时间长久之后使得整个垃圾箱散发出腐臭的味道,影响城市的形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实际运用中垃圾箱箱体与垃圾收纳桶之间容易残留垃圾,产生异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垃圾箱,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垃圾箱,包括箱体以及放置于箱体中的垃圾收纳桶,所述箱体上靠近垃圾收纳桶开口处设有用于防止垃圾进入到箱体与垃圾收纳桶之间空隙中的遮挡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行人将垃圾扔到垃圾收纳桶与箱体之间形成的间隙中,也可以避免由于垃圾收纳桶垃圾满了之后溢出到上述间隙中,保证整个垃圾箱内不会有垃圾残留,避免垃圾在垃圾箱的间隙中腐烂发臭,提升城市形象。

进一步的,所述遮挡组件包括一沿箱体侧壁周向固定设置的环形弹性胶块,所述环形弹性胶块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半球形且球面顶点位置与垃圾收纳桶开口边缘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投掷垃圾的过程中垃圾不会被投掷到垃圾收纳桶与箱体之间的间隙中。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弹性胶块的球面上沿其周向至少设置有一个供手指放入以方便取出垃圾收纳桶的缺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方便清洁人员将垃圾收纳桶从箱体之中取出。

进一步的,所述遮挡组件包括多个沿箱体内侧壁周向设置的遮挡片,所述遮挡片与箱体的内侧壁铰接设置且铰接点不低于所述垃圾收纳桶开口边缘所在平面的位置,所述遮挡片远离箱体内侧壁的一端与垃圾收纳桶的开口边缘搭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遮挡片可以方便的遮挡住箱体与垃圾收纳桶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且结构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遮挡片与箱体内侧壁之间还设有一复位扭簧,当复位扭簧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遮挡片远离箱体内侧壁的一端与垃圾收纳桶边缘搭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遮挡片更加贴合地设置于垃圾收纳桶的边缘上。

进一步的,所述遮挡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箱体侧壁上的挡片,所述挡片与箱体之间的铰接点设置于箱体侧壁上位于垃圾收纳桶开口边缘同水平面、或高于垃圾收纳桶开口边缘所在水平面处;

所述挡片包括相互一体成型设置的:

遮挡段,其一端与箱体侧壁铰接,另一端搭接于垃圾收纳箱开口边缘上;

开启段,位于箱体的外部,其一端与遮挡段铰接于箱体侧壁的一端一体成型设置,当遮挡段遮蔽所述空隙开口时,所述开启段与箱体外侧壁贴合,遮挡段的重心位于开启段之下,且遮挡段与开启段所包含的重力势能之和最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片在自然状态下由于自身重心的调整,处于平衡状态,挡片的遮挡段遮挡上述垃圾收纳桶与箱体之间的间隙,通过移动开启段,便可以将遮挡段从上述间隙开口处移开。

进一步的,所述开启段朝向箱体外侧壁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将开启段固定连接于箱体外壁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磁条或扣入到箱体侧壁中的卡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开启段与箱体的外侧壁贴合地更加紧密。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位于垃圾收纳桶的开口上方设置有一与箱体铰接的盖板,所述遮挡组件包括一与所述箱体内侧壁铰接设置的挡板,所述挡板与箱体内侧壁铰接点高于垃圾收纳桶开口边缘所在平面;所述挡板朝向箱体内侧壁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磁块;所述箱体内侧壁上对应于所述第一磁块位置活动设置有第二磁块,所述第二磁块与箱体活动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磁块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磁块磁极反转的联动件;

当盖板闭合时,所述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相对一侧极性相同,挡板远离箱体内侧壁的一端伸出到垃圾收纳桶开口的正上方;

当盖板打开时,所述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相对一侧极性相异,挡板与箱体内侧壁相吸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盖板打开后,挡板与箱体的内侧壁相贴合,可以方便地将垃圾收纳桶从箱体之中取出。当盖板闭合后,挡板远离箱体内侧壁的一端在磁力的排斥作用下朝向远离箱体的内侧壁方向运动,从而遮蔽箱体内侧壁与垃圾收纳桶之间的间隙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件包括一与箱体内壁高度方向平行设置的齿条以及与所述箱体铰接设置的齿轮,所述第二磁块与所述齿轮同轴心设置;所述齿条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与所述盖板铰接且铰接点远离所述盖板与箱体之间的铰接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盖板掀开后,齿条在盖板的带动下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从而使得齿轮转动,由此带动第二磁块发生转动,从而使其磁极发生变化,吸引或者排斥第一磁块。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靠近第一磁块及第二磁块的内侧壁区域由非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垃圾收纳桶由塑料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吸附到箱体的侧壁上而失去功能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垃圾收纳桶与箱体的内侧壁之间设置用以遮挡二者之间间隙开口的遮挡组件,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垃圾箱中的垃圾残留,减少腐臭气味的生成,使得城市更加的清洁;

(2)遮挡组件的整体结构简单多样,制造方便安装,成本低,易于使用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垃圾箱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志:1、支架;2、箱体;3、垃圾收纳桶;4、遮挡组件;411、环形弹性胶块;412、缺口;421、遮挡片;422、复位扭簧;423、弯钩部;431、挡片;432、遮挡段;433、开启段;434、磁条;441、盖板;442、挡板;443、第一磁块;444、第二磁块;445、联动件;4451、齿条;4452、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现有的安放在公园、道路等公共场所的垃圾箱,其一般由垃圾箱箱体以及放置在箱体中的垃圾收纳桶组成,垃圾收纳桶与箱体的内侧壁之间存有间隙,使得垃圾容易掉落到上述间隙中不易清理,久而久之便会腐烂产生异味,损害公共环境与城市形象。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一

一种垃圾箱,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2以及放置于箱体2中的垃圾收纳桶3,箱体2上靠近垃圾收纳桶3开口处设有用于防止垃圾进入到箱体2与垃圾收纳桶3之间空隙中的遮挡组件4。

上述遮挡组件4包括一沿箱体2侧壁周向设置的环形弹性胶块411,环形弹性胶块411与箱体2内侧壁之间胶合设置。环形弹性胶块411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半球形且球面顶点位置与垃圾收纳桶3开口边缘抵接。上述设置,在投掷垃圾的过程中垃圾不会被投掷到垃圾收纳桶3与箱体2之间的间隙中。由此可以避免垃圾落入到垃圾箱中的缝隙中,防止异味的产生。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清洁人员将垃圾收纳桶3从箱体2之中取出,环形弹性胶块411的球面上沿其周向至少设置有一个供手指放入以方便取出垃圾收纳桶3的缺口412。

实施例二

一种垃圾箱,如图3和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遮挡组件4包括多个沿箱体2内侧壁周向设置的遮挡片421,遮挡片421与箱体2的内侧壁铰接设置且铰接点不低于垃圾收纳桶3开口边缘所在平面的位置,遮挡片421远离箱体2内侧壁的一端与垃圾收纳桶3的开口边缘搭接。遮挡片421与垃圾收纳桶3相接的一端设置有弯钩部423,方便遮挡片421搭在垃圾收纳桶3边沿上。

上述技术方案,遮挡片421可以方便的遮挡住箱体2与垃圾收纳桶3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且结构简单。

优化的,遮挡片421与箱体2内侧壁之间还设有一复位扭簧422,当复位扭簧422处于自然伸缩状态时,遮挡片421远离箱体2内侧壁的一端与垃圾收纳桶3边缘搭接。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得遮挡片421更加贴合地设置于垃圾收纳桶3的边缘上。

实施例三

一种垃圾箱,如图5和图6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遮挡组件4包括铰接于箱体2侧壁上的挡片,挡片与箱体2之间的铰接点设置于箱体2侧壁上位于垃圾收纳桶3开口边缘同水平面、或高于垃圾收纳桶3开口边缘所在水平面处;

挡片包括相互一体成型设置的遮挡段432以及开启段433。遮挡段432与开启段433整体呈“V”字形。其中:

遮挡段432的一端与箱体2侧壁铰接,另一端的边缘朝向垃圾收纳桶3内部方向翻折,搭接于垃圾收纳箱开口边缘上。

开启段433位于箱体2的外部,其一端与遮挡段432铰接于箱体2侧壁的一端一体成型设置,当遮挡段432遮蔽空隙开口时,开启段433与箱体2外侧壁贴合,遮挡段432的重心位于开启段433之下,且遮挡段432与开启段433所包含的重力势能之和最小。挡片在自然状态下由于自身重心的调整,处于自平衡状态,挡片的遮挡段432遮挡上述垃圾收纳桶3与箱体2之间的间隙,通过移动开启段433,便可以将遮挡段432从上述间隙开口处移开。

开启段433朝向箱体2外侧壁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将开启段433固定连接于箱体2外壁上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磁条434或扣入到箱体2侧壁中的卡扣。由于设置卡扣必然需要在箱体2的侧壁上开孔,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采用磁条434作为连接件。在垃圾收纳桶3放置到箱体2中时可以使得开启段433与箱体2的外侧壁贴合地更加紧密。

实施三方案中的垃圾箱的工作原理与有益效果如下:

首先垃圾收纳桶3放置在箱体2中,遮挡段432遮蔽垃圾收纳桶3与箱体2之间的间隙开口。当垃圾满了的时候,清洁员将位于箱体2外侧的启动段向外移动(使开启段433的一端绕其与箱体2的铰接点转动),带动遮挡段432开启上述间隙开口,这时清洁员用手将垃圾收纳桶3取出即可。放入垃圾收纳桶3时逆向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实施例四

一种垃圾箱,如图7和图8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箱体2位于垃圾收纳桶3的开口上方设置有一与箱体2铰接的盖板441,遮挡组件4包括一与箱体2内侧壁铰接设置的挡板442,挡板442与箱体2内侧壁铰接点高于垃圾收纳桶3开口边缘所在平面;挡板442朝向箱体2内侧壁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磁块443;箱体2内侧壁上对应于第一磁块443位置活动设置有第二磁块444,第二磁块444与箱体2活动连接;盖板441与第二磁块444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磁块444磁极反转的联动件445。当盖板441闭合时,第一磁块443和第二磁块444相对一侧极性相同,挡板442远离箱体2内侧壁的一端伸出到垃圾收纳桶3开口的正上方。挡板442远离箱体2内侧壁的一端在磁力的排斥作用下朝向远离箱体2的内侧壁方向运动,从而遮蔽箱体2内侧壁与垃圾收纳桶3之间的间隙开口。当盖板441打开时,第一磁块443和第二磁块444相对一侧极性相异,挡板442与箱体2内侧壁相吸合,可以方便地将垃圾收纳桶3从箱体2之中取出。

上述方案中,联动件445包括一与箱体2内壁高度方向平行设置的齿条4451以及与箱体2铰接设置的齿轮4452,第二磁块444与齿轮4452同轴心设置;齿条4451远离齿轮4452的一端与盖板441铰接且铰接点远离盖板441与箱体2之间的铰接点。当盖板441掀开后,齿条4451在盖板441的带动下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从而使得齿轮4452转动,由此带动第二磁块444发生转动,从而使其磁极发生变化,吸引或者排斥第一磁块443。

为了避免第一磁块443与第二磁块444吸附到箱体2的侧壁上而失去功能效果,优化的,箱体2上靠近第一磁块443及第二磁块444的内侧壁区域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垃圾收纳桶3由塑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垃圾箱的主体材料为不锈钢或者塑料,在安装时还包含有支架1等附属部件,铰接处采用合页或者轴承。在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透气以及排水的开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