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卷包装送纸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9111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卷包装送纸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卷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纸卷包装送纸机构。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2470240Y)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纸卷包装机,其送纸系统包括上风盒、下风盒、压辊、托纸辊、送纸辊、托纸架和夹纸器,上风盒和下风盒之间设有可让包装纸通过的间隙,风盒上开设有进气嘴,上风盒和下风盒之间根据需要可设置不同数量的中间风盒,各风盒之间所设的间隙通过进气嘴形成一带气膜的滑道,压辊设置在上风盒的对应位置,压辊的中部设一支点,其一端和送纸辊配合,另一端与压辊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形成气动压辊,压辊可在压辊气缸的活塞杆带动下绕支点转动,送纸辊设置在两压辊之间,送纸辊为驱动辊,包装纸可在送纸辊的驱动下进入气膜滑道内,托纸架设置在送纸辊和压辊的啮合点切线对应位置上,夹纸器设置在托纸架上,托纸辊设置在托纸架的对应位置上,可以保证包装纸平稳地通行。

虽然该送纸系统具备可以平稳地将包装纸送入切纸施胶系统内并贴在纸卷上,但送纸系统在输送包装纸过程中无法实时监测包装纸的输送长度,无法确保包装纸的输送长度与待包装纸卷的长度匹配,因此,若能在送纸系统上安装包装纸在线测长装置将能让工人实时了解到包装纸的在线输送情况及更好地与待包装纸卷匹配粘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光电在线测长功能的纸卷包装送纸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纸卷包装送纸机构,包括上风盒、下风盒、压辊、托纸辊、送纸辊、托纸架、夹纸器、红外发光模块、红外接收光模块、单片机计算模块和显示模块,上风盒和下风盒之间设有可让包装纸通过的间隙,上风盒和下风盒上开设有进气嘴,上风盒和下风盒之间根据需要可设置不同数量的中间风盒,各风盒之间所设的间隙通过进气嘴形成一带气膜的滑道,压辊设置在上风盒的对应位置,压辊的中部设一支点,其一端和送纸辊配合,另一端与压辊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形成气动压辊,压辊可在压辊气缸的活塞杆带动下绕支点转动,送纸辊设置在两压辊之间,送纸辊为驱动辊,托纸架设置在送纸辊和压辊的啮合点切线对应位置上,夹纸器设置在托纸架上,托纸辊设置在托纸架的对应位置上,红外发光模块和红外接收光模块设置在托纸辊、送纸辊之间位于包装纸的上下两侧,红外发光模块包括第一红外发光模块和第二红外发光模块,红外接收光模块包括第一红外接收光模块和第二红外接收光模块,第一红外发光模块和第二红外发光模块沿包装纸的走向设置在包装纸的同一侧,第一红外接收光模块与第一红外发光模块上下对应设置在包装纸的另一侧,第二红外接收光模块与第二红外发光模块上下对应设置在包装纸的另一侧,第一红外接收光模块和第二红外接收光模块分别与单片机计算模块电连接,单片机计算模块驱动连接显示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红外发光模块和第二红外发光模块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D1和电阻R1,红外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源VCC,红外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光模块和第二红外接收光模块包括红外接收二极管D2、可调电阻R2和三极管Q1,红外接收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源VCC,红外接收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红外接收二极管D2的集电极连接电源VCC,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可调电阻R2的一端和单片机计算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可调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计算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和显示模块驱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三极管Q1是NPN型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纸卷包装送纸机构,其托纸辊、送纸辊之间位于包装纸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红外发光模块和红外接收光模块,当包装纸穿过红外发光模块和红外接收光模块之间时,可有效挡住红外接收光模块接收光,单片机计算模块开始计时挡光的时间,单片机计算模块通过定时计算包装纸经过第一红外接收光模块和第二红外接收光模块的时间差及距离计算出包装纸的输送速度,再定时计算包装纸通过其中一个红外接收光模块的挡光时间,从而计算出包装纸的输送长度并驱动显示模块将长度值显示出来,具有可在线计量包装纸的输送长度,能让工人实时了解到包装纸的在线输送情况及更好地与待包装纸卷匹配粘贴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纸卷包装送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纸卷包装送纸机构其红外发光模块、红外接收光模块、单片机计算模块和显示模块的连接电路示意图。

图中:1、上风盒;2、下风盒;3、压辊;4、托纸辊;5、送纸辊;6、托纸架;7、夹纸器;10、进气嘴;20、中间风盒;30、压辊气缸;81、红外发光模块;82、红外接收光模块;83、单片机计算模块;84、显示模块;81a、第一红外发光模块;81b、第二红外发光模块;82a、第一红外接收光模块;82b、第二红外接收光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纸卷包装送纸机构,包括上风盒1、下风盒2、压辊3、托纸辊4、送纸辊5、托纸架6、夹纸器7、红外发光模块81、红外接收光模块82、单片机计算模块83和显示模块84,上风盒1和下风盒2之间设有可让包装纸通过的间隙,上风盒1和下风盒2上开设有进气嘴10,上风盒1和下风盒2之间根据需要可设置不同数量的中间风盒20,各风盒之间所设的间隙通过进气嘴10形成一带气膜的滑道,压辊3设置在上风盒1的对应位置,压辊3的中部设一支点,其一端和送纸辊5配合,另一端与压辊气缸30的活塞杆连接形成气动压辊,压辊3可在压辊气缸30的活塞杆带动下绕支点转动,送纸辊5设置在两压辊3之间,送纸辊5为驱动辊,托纸架6设置在送纸辊5和压辊3的啮合点切线对应位置上,夹纸器7设置在托纸架6上,托纸辊4设置在托纸架6的对应位置上,红外发光模块81和红外接收光模块82设置在托纸辊4、送纸辊5之间位于包装纸的上下两侧,红外发光模块81包括第一红外发光模块81a和第二红外发光模块81b,红外接收光模块82包括第一红外接收光模块82a和第二红外接收光模块82b,第一红外发光模块81a和第二红外发光模块81b沿包装纸的走向设置在包装纸的同一侧,第一红外接收光模块82a与第一红外发光模块81a上下对应设置在包装纸的另一侧,第二红外接收光模块82b与第二红外发光模块81b上下对应设置在包装纸的另一侧,第一红外接收光模块82a和第二红外接收光模块82b分别与单片机计算模块83电连接,单片机计算模块83驱动连接显示模块84。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红外发光模块81a和第二红外发光模块81b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D1和电阻R1,红外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源VCC,红外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

第一红外接收光模块82a和第二红外接收光模块82b包括红外接收二极管D2、可调电阻R2和三极管Q1,红外接收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源VCC,红外接收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红外接收二极管D2的集电极连接电源VCC,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可调电阻R2的一端和单片机计算模块83的信号输入端,可调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计算模块83的信号输出端和显示模块84驱动连接。其中,三极管Q1具体是NPN型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其托纸辊4、送纸辊5之间位于包装纸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红外发光模块81和红外接收光模块82,当包装纸穿过红外发光模块81和红外接收光模块82之间时,可有效挡住红外接收光模块82接收光,单片机计算模块83开始计时挡光的时间,单片机计算模块83通过定时计算包装纸经过第一红外接收光模块82a和第二红外接收光模块82b的时间差及距离计算出包装纸的输送速度,再定时计算包装纸通过其中一个红外接收光模块的挡光时间,从而计算出包装纸的输送长度并驱动显示模块84将长度值显示出来,具有可在线计量包装纸的输送长度,能让工人实时了解到包装纸的在线输送情况及更好地与待包装纸卷匹配粘贴的特点。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