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1262发布日期:2018-10-09 22:0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袋,特别是用于包装流动性物料的包装袋。



背景技术:

在中国,主要使用塑料袋作为流动性物料(例如,洗衣粉)的外包装袋,构成该塑料袋的膜的基底材料主要使用聚乙烯(pe)。通常的袋厚度一般都设定得较厚,以达到强度要求。例如,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塑料袋构成材料为由粘结层dd粘结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层aa(例如,厚度为12μm)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层cc(例如,厚度为100μm)而成的复合膜。然而,厚度越厚意味着所使用的薄膜材料越多,不环保。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需要减少由包装材料引起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需要研究更先进的技术以减少构成袋的薄膜的厚度。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包装流动性物料的袋,其包含聚合物组合物层、线型乙烯共聚物层以及高压聚乙烯层,其中,聚合物组合物层包含由乙烯和至少一种c3-c18α-烯烃共聚制成的线型乙烯共聚物与高压低密度的混合物以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但是,该专利文献中没有提及在保证袋的强度的同时减少构成袋的薄膜的厚度。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cn1246099a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做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保证袋的强度同时又减少构成袋的薄膜的厚度的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袋由包含下列(a)~(c)层的多层薄膜结构构成:(a)聚酯层,(b)双向拉伸聚乙烯层,(c)低密度聚乙烯层,其中,(b):(c)的厚度比为1:1~1:2.4。

本发明通过将(a)、(b)和(c)层以一定比例配合使用,从而即使减少薄膜材料的用量,降低厚度,也可以兼顾强度和环保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提供一种既保证袋的强度同时又减少构成袋的薄膜的厚度的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个例子的袋的构成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袋的构成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直立包装袋的斜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袋的接合区域附近的层结构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袋的构成膜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直立包装袋的斜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袋的接合区域附近的层结构截面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的袋包括:(a)聚酯层,(b)双向拉伸聚乙烯(bope)层,(c)低密度聚乙烯(ldpe)层,其中,(b):(c)的厚度比为1:1~1:2.4。在聚酯层a与双向拉伸聚乙烯层b之间以及双向拉伸聚乙烯层b与低密度聚乙烯层c之间有粘结层d。

本实施方式的袋的聚酯层a的构成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优选为pet层。

本实施方式的袋的粘结层d的构成材料优选为聚氨酯类胶黏剂。

从既保证袋的强度同时又减少构成袋的薄膜的厚度的观点出发,优选本实施方式的袋的聚酯层a的厚度为10~25μm,更优选为10~15μm,进一步优选为11~13μm。

从既保证袋的强度同时又减少构成袋的薄膜的厚度的观点出发,优选本实施方式的袋的双向拉伸聚乙烯层b的厚度为20~50μm,更优选为20~30μm,进一步优选23~27μm。

从既保证袋的强度同时又减少构成袋的薄膜的厚度的观点出发,优选本实施方式的袋的低密度聚乙烯层c的厚度为20~60μm,优选为25~60μm,更优选为30~60μm。通常的袋一般通过使用低密度聚乙烯来达到强度要求。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减少低密度聚乙烯的用量,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强度,兼顾了强度以及环保要求。

从既保证袋的强度同时又减少构成袋的薄膜的厚度的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的袋的双向拉伸聚乙烯层b与低密度聚乙烯层c的厚度比(b):(c)为1:1~1:2.4,优选为1:1.2~1:2.4。本实施方式通过将袋的(a)、(b)和(c)层以一定比例配合使用,从而即使减少薄膜材料的用量,降低厚度,也可以兼顾强度和环保要求。

从既保证袋的强度同时又减少构成袋的薄膜的厚度的观点出发,优选本实施方式的袋的层a、层b和层c的总厚度为50~110μm,优选60~100μm,更优选62~97μm,进一步优选为67~97μm。

大包装袋一般对强度要求更高,而本实施方式的袋即使作为大容量包装袋使用,也能保持良好的强度,并且达到环保要求。优选本实施方式的袋可用于填充1500~4000g的内容物。

本实施方式的袋的构成膜可以通过干式复合工艺等进行制造。具体而言,可以为:先将聚酯层a的第一基材通过胶黏剂涂布与第二基材双向拉伸聚乙烯层b复合,然后将以上得到的双层结构再作为新的基材通过胶黏剂涂布,与第三基材低密度聚乙烯层c进行复合。

本实施方式的袋可以通过将上述构成膜以热封的方式接合背部(3-1)、上部(3-2)和下部(3-3)制成,其结构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袋,也可以是如图4(a)或4(b)所示的侧面附有褶裥(4-1)的直立包装袋(4-a或4-b)。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袋可以如图5所示通过将上述构成膜的低密度聚乙烯层c以相互重叠的状态形成接合区域制造而成。

本实施方式的袋可用于包装流动性物料,例如洗衣粉、洗衣液、粮食、宠物饲料等。

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就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袋的构成材料的制造)

首先进行干复前准备工作,打开排风电机,打开蒸汽干燥开关,调整好刮刀角度,低速运转层压加热辊加热,调整epc纠偏装置位置,依次压下上胶辊光滑辊,并调整各辊速度,各部位张力、压力和温度。

将作为聚酯层a的第一基材(层厚12μm)和作为双向拉伸聚乙烯层b的第二基材(层厚25μm)上卷,开启机器,第一基材通过上胶辊进行胶黏剂(作为粘结层d,选自聚氨酯粘合剂)涂布,然后分别通过光滑辊进入蒸汽通道进行干燥。然后将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在层压加热部分进行层压复合,最后进行收卷。然后将以上得到的双层结构再作为新的基材进入干复机,双层基材通过上胶辊进行胶黏剂(作为粘结层d,选自聚氨酯粘合剂)涂布,与作为低密度聚乙烯层c的第三基材(层厚30μm)进行干复。得到实施例1的袋的构成材料。

对如上所述得到的实施例1的袋的构成材料,按照以下测试方法进行各项强度测试,将结果一并汇总在表1中。以下的各项测试都是在温度23(±2)℃,湿度45~55%rh的环境中进行的。

(强度测试)

(1)剥离强度

根据以下方法进行检测:

1)取宽15±1mm,长200mm样品条纵横向各5条;

2)将其中一条样品三层复合层中的一层与基材预先剥开50mm;

3)将试样剥开部分的两端分别夹在带有图形记录装置的拉伸试验机上、下夹具上,呈t形;

4)以300mm/min的速度拉开;

5)读取断裂时的最大负荷(单位:n/15mm);

6)将该样品三层复合层中的另一层与基材预先剥开50mm;

7)重复上述3)~5)步骤;

8)取其余的四条样品,重复上述2)~7)步骤。

当5个样品的剥离强度的测试结果均达到设定标准(≥2n/15mm),则视为合格。

(2)拉断力和断裂伸长率

根据以下相关方法进行检测:

1)取宽15±1mm,长≥150mm样品条纵横向各3条;

2)将其中一条样品固定在带有图形记录装置的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上,呈一直线,试样中部间距50mm;

3)设置拉伸速度为200mm/min;

4)读取断裂时的最大拉力(单位:n/15mm)及伸长率(单位:%);

5)取其余的5条样品,重复上述2)~4)的步骤。

当纵横各3条样品的拉断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试结果均达到设定标准(拉断力≥55n/15mm,断裂伸长率≥105%)以上时,则视为合格。

(3)耐穿刺强度

根据以下方法进行检测:

1)取直径100mm的试片10片,将试片分为两组,每组5片;

2)从第一组中取一片试片安装在样膜固定夹环上;

3)用直径为1.0mm且球形顶端半径为0.5mm的钢针,以50±5mm/min的速度由内向外顶刺上述2)中的试片;

4)读取钢针穿透试片的最大负荷(单位:n);

5)取该组中的其余的四片试片,重复上述2)~4)步骤;

6)从第二组中取一片试片安装在样膜固定夹环上;

7)用直径为1.0mm且球形顶端半径为0.5mm的钢针,以50±5mm/min的速度由外向内顶刺上述6)中的试片;

8)读取钢针穿透试片的最大负荷(单位:n);

9)取该组中的其余的四片试片,重复上述6)~8)步骤。

当测试样品的钢针穿透试片的最大负荷的测试结果均达到设定标准(≥28n)以上时,则视为合格。

实施例2

除了将a、b、c各层的厚度调节为如表1所示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制造和测试。结果一并汇总在表1中。

实施例3

除了将a、b、c各层的厚度调节为如表1所示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制造和测试。结果一并汇总在表1中。

表1

由表1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3的构成袋的薄膜的总厚度为62~97μm,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厚度。实施例1~3的袋的构成材料的剥离强度都达到2.3~7.3n/15mm,拉断力都达到58~95n/15mm,断裂伸长率都达到105~143%,穿刺强度都达到28~39n。由此可知,实施例1~3的袋都既保证了袋的强度同时又减少构成袋的薄膜的厚度的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