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止滑效果的撬杆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2698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具有止滑效果的撬杆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撬杆。



背景技术: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第m331454号的拆卸工具专利案,其揭示有一种拆卸工具,其包括一杆体,其一端平行延伸有二延伸体,该二延伸体都具有环齿部及容置槽,于该二延伸体间具有枢接部,与一工作体一端做枢接,而于该容置槽分别盖合一下盖及一上盖,该下盖系穿过该延伸体与一内盖做固定,而固定于下盖与内盖间者是二环套,且该二环套的外围都具有纵向的齿部,可与环齿部相互卡掣,且该上盖套设一弹簧并嵌入于该容置槽。

然而,无论是采用上述结构拆卸工具的工作体或现有撬杆的撬头,其工作体或撬头用以抵靠于支点的底面都是采用圆弧面的设计,当使用者施力过大时,工作体或撬头的底面会产生滑动的情形,导致无法顺利的撬起物体。也或是有设计者会将撬头的底面设计为锯齿状,但因锯齿的末端呈尖状,当撬头的底面抵靠于支点并施力后,会导致锯齿末端受挤压而变形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具有止滑效果的撬杆头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止滑效果的撬杆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个第一侧、一个相异于该第一侧的第二侧,该第一侧为该撬杆头的右侧或左侧,而该第二侧为另一侧;

一个顶侧及一个相异于该顶侧的底侧,该底侧呈凸弧面状,该底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由该底侧往邻近该顶侧的方向延伸,该第一凹槽邻近并连接于该第一侧,且该第一凹槽不连接该第二侧。

该至少一个第一凹槽的数量为数个,数个该第一凹槽彼此并排且彼此不连接。

该底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由该底侧往邻近该顶侧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凹槽邻近并连接于该第二侧,且该第二凹槽不连接该第一侧。

该至少一个第一凹槽的数量为数个,数个该第一凹槽彼此并排且彼此不连接,该至少一个第二凹槽的数量为数个,数个该第二凹槽彼此并排且彼此不连接。

该数个第一凹槽与该数个第二凹槽彼此相对并形成左右对称。

该第一凹槽由邻近该第一侧的一侧至邻近该第二侧一侧的宽度与该第二凹槽由邻近该第二侧一侧至邻近该第一侧的一侧的宽度的和大于该第一侧至该第二侧的宽度的0.5倍。

该第一侧凹设有至少一个第一侧槽,该第一侧槽由该第一侧往邻近该第二侧的方向延伸,该第一侧槽未贯穿该撬杆头。

该第二侧凹设有至少一个第二侧槽,该第二侧槽由该第二侧往邻近该第一侧的方向延伸,该第二侧槽未贯穿该撬杆头。

第一侧槽的深度与该第二侧槽的深度的和小于该第一侧至该第二侧的宽度的0.5倍。

该至少一个第一侧槽的数量为数个,该至少一个第二侧槽的数量为数个,数个该第一侧槽与数个该第二侧槽彼此相对并形成左右对称。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该撬杆头能够凭借该第一凹槽,增加该底侧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该撬杆头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有止滑效果的撬杆头第一个实施例连接于握柄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具有止滑效果的撬杆头第一个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3是沿图2中3-3线所取的剖面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具有止滑效果的撬杆头第一个实施例的左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具有止滑效果的撬杆头第二个实施例连接于握柄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撬杆头;20-前端;30-后端;40-第一侧;41-第一侧槽;50-第二侧;51-第二侧槽;60-顶侧;70-底侧;71-第一凹槽;72-第二凹槽;10a-撬杆头;30a-后端;60a-顶侧;90-握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具有止滑效果的撬杆头第一个实施例连接于握柄的立体外观图、前视图、剖面结构图及左侧视图。本发明撬杆头10包括有一个前端20、一个相异于该前端20的后端30、一个第一侧40、一个相异于该第一侧40的第二侧50、一个顶侧60及一个相异于该顶侧60的底侧70;其中:

该前端20呈尖状并能够插入待撬起对象与支撑面之间,该后端30能够连接于握柄90,该撬杆头10的后端30在本实施例中以能够相对握柄90枢转的方式连接于握柄90。该第一侧40为该撬杆头10的右侧或左侧而该第二侧50为另一侧,该第一侧40在本实施例中为该撬杆头10的右侧,该第二侧50在本实施例中为该撬杆头10的左侧。在该撬杆头10撬起物件时,该顶侧60抵靠于物件,该底侧70抵靠于支撑面。

该第一侧40凹设有至少一个第一侧槽41,该第一侧槽41由该第一侧40往邻近该第二侧50的方向延伸,该第一侧槽41未贯穿该撬杆头10,该第二侧50凹设有至少一个第二侧槽51,该第二侧槽51由该第二侧50往邻近该第一侧40的方向延伸,该第二侧槽51未贯穿该撬杆头10,该至少一个第一侧槽41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数个,该至少一个第二侧槽51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数个,数个该第一侧槽41与数个该第二侧槽51彼此相对并形成左右对称,第一侧槽41的深度与该第二侧槽51的深度的和小于该第一侧40至该第二侧50的宽度的0.5倍。

该底侧70呈凸弧面状,该底侧70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71与至少一个第二凹槽72,该第一凹槽71由该底侧70往邻近该顶侧60的方向延伸,该第一凹槽71邻近并连接于该第一侧40,且该第一凹槽71不连接该第二侧50,该至少一个第一凹槽71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数个,数个该第一凹槽71彼此并排且彼此不连接。该第二凹槽72由该底侧70往邻近该顶侧60的方向延伸,该第二凹槽72邻近并连接于该第二侧50,且该第二凹槽72不连接该第一侧40,该至少一个第二凹槽72在本实施例中的数量为数个,数个该第二凹槽72彼此并排且彼此不连接,该数个第一凹槽71与该数个第二凹槽72彼此相对并形成左右对称,该第一凹槽71由邻近该第一侧40一侧至邻近该第二侧50一侧的宽度与该第二凹槽72由邻近该第二侧50一侧至邻近该第一侧40一侧的宽度的和大于该第一侧40至该第二侧50的宽度的0.5倍。

该撬杆头10能够凭借该第一凹槽71及该第二凹槽72,增加扳撬作业时该底侧70与支撑面的接触面积,又或者支撑面非平整时,该第一凹槽71及该第二凹槽72能够容纳支撑面的凸出处,如此增加该底侧70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该撬杆头10滑动,提升扳撬作业的稳定度。

且该撬杆头10凭借该第一侧槽41及该第二侧槽51,相较于相同宽度的撬杆头,能够在不影响该撬杆头10强度的前提下,减轻该撬杆头10的重量,有效达到轻量化的效果。又或者相较于相同重量的撬杆头,该撬杆头10的结构强度较现有撬杆头的结构强度优异。

请参照图5所示,为本发明具有止滑效果的撬杆头第二个实施例连接于握柄的立体外观图。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差异在于该撬杆头10a在本实施例中以该顶侧60a邻近该后端30a的一端并以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握柄90。第二个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在此则不再赘述。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为本发明具有止滑效果的撬杆头,其中撬杆头包括有一个第一侧、一个相异于该第一侧的第二侧、一个顶侧及一个相异于该顶侧的底侧,该第一侧为该撬杆头的右侧或左侧而该第二侧为另一侧,该底侧呈凸弧面状,该底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由该底侧往邻近该顶侧的方向延伸,该第一凹槽邻近并连接于该第一侧,且该第一凹槽不连接该第二侧,该撬杆头能够凭借该第一凹槽,增加该底侧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该撬杆头滑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