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改变设备和封入及密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1959发布日期:2018-10-09 22:1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向改变设备和封入及密封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本未审专利公报(pct申请的译文)no.2010-535679中描述的输送装置是用于输送并翻转平坦物体如纸张或打印材料捆束的传送器。第一环绕带以如下方式位于也是环绕的第二带上方,即:使得第一带的作用分支与第二带的对应作用分支面对并接触。第一带和第二带经受180°的轴向扭转,因而以如下方式改变它们的位置,即:使得插入到输入部内的捆束翻转地从输出部退出。另外,第一带相对于第二带以如下方式纵向地扭转,即:使得第一带的上游辊相对于第二带的对应上游辊扭转,并且第二带的下游辊相对于第一带的下游辊扭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向改变设备,该取向改变设备能够改变输送物体的取向并且在输送方向上小于包括具有扭转结构的多个带的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取向改变设备,该取向改变设备包括:输送路径,沿着该输送路径对输送物体进行输送,该输送路径包括具有空间的部分;改变单元,该改变单元改变朝向所述空间输送的所述输送物体的取向,所述改变单元通过在与输送所述输送物体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向所述输送物体施加旋转力而改变在所述空间中的取向;以及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在所述输送物体的取向被所述改变单元改变之后接收所述输送物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取向改变设备中,所述输送物体是基本平坦的,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小厚度。另外,所述改变单元包括:第一单元,该第一单元向从所述输送路径向所述空间输送的所述输送物体施加向上旋转力,所述向上旋转力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一侧施加;以及第二单元,该第二单元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另一个侧向所述输送物体施加向下旋转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的取向改变设备中,所述输送路径的连接至所述空间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分包括第三单元,在所述输送物体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前端部分和中间部分从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接收所述旋转力的同时,该第三单元限定所述输送物体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后端部的竖直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取向改变设备,该取向改变设备包括:输送路径,沿着该输送路径对输送物体进行输送,该输送路径包括具有空间的部分;改变单元;以及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在所述输送物体的取向被所述改变单元改变之后接收所述输送物体。该改变单元包括:第一板状本体,该第一板状本体向被输送向所述空间的所述输送物体施加向上旋转力,所述向上旋转力在与所述输送物体被输送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一侧施加;以及第二板状本体,该第二板状本体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另一侧向所述输送物体施加向下旋转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四方面的取向改变设备中,所述输送物体是基本平坦的,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小厚度。另外,所述改变单元的所述第一板状本体和所述第二板状本体均包括近端部分和引导部分。所述第一板状本体的引导部分被成形为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的输送表面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延长线向上倾斜,并且被布置成延伸到所述空间内。所述第二板状本体的引导部分被布置成在与延长线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到所述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四或第五方面的取向改变设备中,所述第一板状本体和所述第二板状本体均为弹性的,并且向所述输送物体施加旋转力,从而使得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输送物体的取向被改变180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四至第六方面中任一个方面的取向改变设备中,所述输送路径的连接至所述空间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部分包括限定单元,在所述输送物体从所述第一板状本体和所述第二板状本体接收所述旋转力的同时所述限定单元限定所述输送物体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后端部的竖直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第四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取向改变设备中,所述第一板状本体具有的长度比所述第二板状本体的长度短。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第一至第八方面的任一方面的取向改变取向中,所述改变单元包括限制单元,该限制单元限制由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输送物体的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第一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取向改变设备中,所述改变单元包括止动单元,该止动单元限制所述输送物体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第一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取向改变设备中,所述接收单元是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输送所述输送物体的输送单元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第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取向改变设备中,所述输送物体从所述输送路径被输送到所述改变单元的输送速度被控制成使得,在所述输送物体的取向被所述改变单元在空中改变之后多个所述输送物体被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时,后续的输送物体部分地重叠先前的输送物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取向改变设备中,所述改变单元包括校正单元,该校正单元校正被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输送物体的重叠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封入及密封系统,该封入及密封系统包括:信封输送单元;附件输送单元;将附件插入信封内的插入单元;密封单元,该密封单元将插入有附件的所述信封密封;以及根据第一至第十三任一方面所述的取向改变设备,该取向改变设备输送由所述密封单元密封的信封作为输送物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结构,可以通过使用在输送方向上比包括具有扭转结构的多个带的设备小的设备来改变输送物体的取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结构,可以通过使用在输送方向上比仅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一侧向输送物体施加旋转力的设备小的设备来改变基本平坦的输送物体的取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结构,可以通过使用在输送方向上比施加旋转力的设备小的设备同时在输送路径上不限制输送物体的运动来改变方输送物体的取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结构,可以通过使用在输送方向上比包括具有扭转结构的多个带的设备小的设备来改变输送物体的取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结构,可以通过使用在输送方向上比其中第一板状本体和第二板状本体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设备小的设备来改变输送物体的取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结构,改变输送物体的取向的操作发生失败的风险小于通过使用不是弹性的板状本体将输送物体翻转180度的情况下发生失败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结构,可以通过使用在输送方向上比施加旋转力的设备小的设备同时在输送路径上不限制输送物体的运动来改变输送物体的取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结构,与第一板状本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板状本体的长度时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向输送物体施加旋转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结构,改变输送物体的取向的操作发生失败的风险小于在使用不包括限制输送物体的旋转的限制单元的改变单元的情况下发生失败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结构,通过使用在输送方向上比包括改变单元(该改变单元不包括限制输送物体在输送方向上的运动的止动单元)的设备小的设备改变输送物体的取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结构,已经改变取向的输送物体能够被连续地输送并且在改变取向操作之后经受下一个过程。

根据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结构,与输送速度设置为使得后续输送物体不与先前输送物体重叠的情况不同,取向已经改变的输送物体能够以它们被输送的顺序进行堆叠的方式被收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结构,与改变单元不包括校正单元(该校正单元校正被接收单元接收的输送物体的重叠状态)时相比,能够更容易地收集取向已经改变的输送物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结构,可以通过使用在输送方向上比在不使用根据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取向改变设备来改变输送物体的取向的封入及密封系统中包括的设备小的设备来改变输送物体的取向。

附图说明

将基于如下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的总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中包括的第一单元(第一板状本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中包括的第二单元(第二板状本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输送物体由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输送的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取向改变之前的状态;

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取向改变之前的状态;

图7是在取向改变操作开始时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是取向改变操作开始时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9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取向改变操作中的空中运动;

图10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的示意性前视图,示出了取向改变操作中的空中运动;

图1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在取向改变操作就要结束之前的状态;

图1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的示意性前视图,示出了在取向改变操作就要结束之前的状态;

图13是示出了包括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的封入及密封系统的总体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以及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比较示例的输送装置的相关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性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至12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输送物体的取向改变设备和封入及密封系统。

在图中,箭头a表示在改变信封取向时输送信封w的方向,而箭头b表示在改变信封取向之后输送信封w的方向。

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10包括:输送路径12,沿着该输送路径12输送信封w;沿着输送路径12的一部分设置的空间14;改变机构20;和接收单元16,该接收单元16在信封取向被改变机构20改变之后接收该信封w。改变机构20在信封w正被朝向空间14输送的同时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向信封w施加旋转力m,并由此改变信封w的取向。接收单元16在信封取向被改变机构20改变之后接收信封w。改变机构20是改变单元的示例,而信封w是输送物体的示例。

输送路径

如图1、图4和图13所示,输送路径12包括上游输送路径12a和空间14,该空间14与上游输送路径12a的台阶部分12b相邻地形成。

上游输送路径12a连接至下面将描述的封入及密封系统60中的位于上游输送路径12a的上游的地址读取单元66e。

传送带12d设置在上游输送路径12a的上表面上。

下面将描述的排放辊54布置在上游输送路径12a的上方。排放辊54与传送带12d相对并接触。

传送带

如图1和图4所示,传送带12d包括宽阔到足以覆盖上游输送路径12a的主要部分的单个带。该带为环形的并且围绕驱动辊和从动辊(二者均未示出)缠绕。

在带的背表面处支撑该带的支撑构件布置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该带的前表面用作上游输送路径12a的输送表面。

空间

如图1和4图所示,空间14与上游输送路径12a的台阶部分12b相邻地形成,并且具有高度,该高度大到足以允许信封w通过相对于输送方向a旋转180度而翻转。

接收单元

如图1和4图所示,接收单元16设置在空间14的底部处,并且用作将信封w输送到下游输送路径16a的输送单元的一部分。因而,输送路径12包括位于信封w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该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连接至彼此,空间14介于二者之间。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输送路径12在平面视图中在空间14处以l形弯曲。

传送带

传送带18沿着接收单元16和下游输送路径16a延伸。传送带18是输送单元的示例。

传送带18包括两个带18a,所述两个带布置成在下游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上在它们之间具有间隙。每个带18a都是环状的,并且围绕驱动辊和从动辊(二者均未示出)缠绕。

每个带18a具有在带18a的背表面支撑该带18a的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布置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之间。两个带18a的前表面形成了接收单元16和下游输送路径16a的输送表面。

信封

如图4所示,信封w是平坦或基本平坦的,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小厚度。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信封w中放置附件,并且地址标签wa被贴附至信封w的前表面。信封w是输送物体的示例。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信封w是在由基重为70kg的纸制成的n3信封中封入并密封用作附件的5至10张折叠a4纸获得的邮件。

信封w可以转而代之例如为通过作为附件在n3信封中封入并密封2到12张折叠a4纸和n6信封获得的邮件。

改变机构

如图1至图4中所示,改变机构20包括第一改变部30、第二改变部40和改变辅助单元50。

改变机构20是改变单元的示例。

第一改变部

如图2所示,第一改变部30包括第一翅片32、第一支撑构件34和第一支撑件36。

第一支撑件

第一支撑件36设置在从上游输送路径12a的台阶部分12b向下延伸的台阶表面12c上。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36包括接合缝隙36a,该接合缝隙36a形成在台阶部分12c中从而平行于台阶部分12b延伸。

第一支撑构件

第一支撑构件34设置在台阶部分12c上并且在输送方向a上从台阶表面12c延伸到空间14中。第一支撑构件34支撑下面将描述的第一翅片32。

第一支撑构件34在输送方向a上延伸,并且包括近端部分34a、远端部分34b以及在近端部分34a和远端部分34b之间面向上的上表面34c。

近端部分34a包括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向下延伸的固定部分34d以及从固定部分34d的面对台阶部分12c的表面突出的接合部分34e。接合部分34e与第一支撑件36接合。

第一支撑构件34的接合部分34e与第一支撑件36接合,该第一支撑件36设置在从台阶部分12b朝向接收单元16延伸的台阶表面12c上。因而,第一支撑构件34被支撑和固定。

第一翅片

如图2所示,第一翅片32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34的上表面34c上。第一翅片32为板状并且包括近端部分32a、远端部分32b和在近端部分32a和远端部分32b之间面向上的引导部分32c。

第一翅片32以如下方式延伸到空间14内,即:使得引导部分32c相对于输送方向a向上倾斜。

引导部分32c位于近端部分32a附近的部分包括与上游输送路径12a的输送表面面向相同方向的平坦表面,并且连接至上游输送路径12a。

引导部分32c与位于台阶部分12b处的上游输送路径12a的输送表面相比位于相同高度或较低高度。

第一翅片32是第一单元或第一板状本体的示例。

近端部分32a例如通过已知附装技术或已知焊接技术附装至第一支撑构件34的近端部分34a的上表面34c,其中背板32d位于近端部分32a和上表面34c之间。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36包括在输送路径1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接合缝隙36a。接合部分34e与接合缝隙36a接合,从而使得第一翅片32可在输送路径12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第一支撑构件34可以通过使用已知的移动机构和已知的固定机构而在输送路径12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和固定。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翅片32是宽度为25mm、长度为100mm和厚度为1.0mm的pet板。

第一翅片32比第二翅片42短。换言之,第一翅片32被构造成通过比第二翅片42的运动小的运动向上强烈地推动(拍动)信封w。

第二改变部

如图3所示,第二改变站40包括第二翅片42、第二支撑构件44和第二支撑件46。

第二改变部40还包括支柱40a和支撑臂40b。

支柱40a设置在上游输送路径12a的台阶部分12b上,从而在与输送方向a相反的方向上看时从上游输送路径12a的右端向上延伸。

支撑臂40b在上游输送路径12a的宽度方向上(在台阶部分12b延伸的方向上)从支柱40a的上部成角度地延伸。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在与输送方向a相反的方向上看时,支柱40a和支撑臂40b形成沿着台阶部分12b的倒“l”形。

第二支撑件

如图3所示,第二支撑件46在输送方向a上设置在支撑臂40b的下游表面上。下面将描述的第二支撑构件44由第二支撑件46支撑并固定。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件46包括接合缝隙46a,该接合缝隙46a在输送方向a上形成在支撑臂40b的下游表面中,从而在台阶部分12b延伸的方向上延伸。

第二支撑构件

如图3所示,第二支撑构件44包括:在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表面,下面将描述的第二翅片42被支撑并固定在该下游表面上;和倒l形接合部分44a,该倒l形接合部分44a从与下游表面相反的表面突出从而向下延伸。

第二翅片

如图3所示,第二翅片42为板状并且包括近端部分42a、远端部分42b和引导部分42c。

此外,第二翅片42包括长翅片421和比长翅片421短的短翅片422。

第二翅片42是第二单元或第二板状本体的示例。

长翅片421为板状并且包括近端端部421a、远端部分421b和引导部分421c。

短翅片422为板状并且包括近端部分422a、远端部分422b和引导部分422c。

长翅片421和短翅片422均为弹性的,因而第二翅片42也是弹性的。

长翅片421和短翅片422被堆叠在一起,从而短翅片422的引导部分422c与长翅片421的引导部分421c的表面接触,从而将近端部分421a和422a的边缘对齐。

第二翅片42还包括辅助板423,该辅助板423被布置成将长翅片421的近端部分421a和短翅片422的近端部分422a夹在辅助板423与第二支撑构件44之间。

辅助板423从顶部到底部朝向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侧弯曲。

设置辅助板423是为了在第二翅片42由于信封w的输送力而在输送方向a上弹性地变形时保护近端部分42a的固定至第二支撑构件44的部分,并且维持在从近端部分42a到远端部分42b的区域上的弹性变形形状。

例如,根据信封w的尺寸,该辅助板423是可替换的。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长翅片421和短翅片422构成了单个第二翅片42。

关于长翅片421和短翅片422的尺寸和材料,长翅片421为宽度为25mm、长度为250mm且厚度为0.5mm的pet板,而短翅片422为宽度为25mm、长度为200mm且厚度为0.5mm的pet板。

第二翅片42比第一翅片32长。换言之,第二翅片42被构造成通过比第一翅片32的运动大的运动柔软地向下推动信封w。

构成第二翅片42的长翅片421和短翅片422被固定至第二支撑构件44。

更具体地说,长翅片421和短翅片422被布置成使得长翅片421的近端部分421a在输送方向a上的上游表面与第二支撑构件44在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表面接触。此外,辅助板423被放置在堆叠在长翅片421上的短翅片422的近端部分422a在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表面上。因而,辅助板423、短翅片422和长翅片421被堆叠在一起并且利用螺栓固定至第二支撑构件44。

第二翅片42的引导部分42c的位于远端部分42b附近的部分在与信封w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从第二支撑构件44的侧表面向下延伸,并且超过台阶部分12b延伸到空间14中。

第二翅片42的面向与输送方向a相反的方向的表面(与被输送的输送物体的上表面接触的表面)在输送方向a上从阶梯部分12b偏移。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件46形成为接合缝隙46a,如上所述。第二支撑构件44的接合部分44a与接合缝隙46a接合,从而第二翅片42可在输送路径12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第二支撑构件44可以通过使用已知的移动机构和已知的固定单元在输送路径12的宽度方向上被移动和固定。

改变辅助单元

如图1所示,该改变辅助单元50包括壁状构件,该壁状构件直立在上游输送路径12a的一侧并且在上游输送路径12a的输送方向a上延伸。

改变附装单元50包括第三支撑件56、第三支撑构件52和排放辊54。

第三支撑件

如图1所示,第三支撑件56设置在改变辅助单元50的面向上游输送路径12的表面上,并且支撑下面将描述的第三支撑构件52。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撑件56包括形成在面向上游输送路径12a的表面中的两个接合缝隙56a。接合缝隙56a彼此平行并且在与上游输送路径12a的输送表面垂直表面的竖直方向上延伸。

第三支撑构件

第三支撑构件52是与上游输送路径12a的输送表面平行的板状构件。与第三支撑件56的接合缝隙56a接合的两个接合部分(未示出)设置在第三支撑构件52的面向上述壁状构件的表面上。

第三支撑构件52的接合部分由接合缝隙56a支撑并固定至该接合缝隙56a。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撑构件52在竖直方向上可相对于输送表面移动。

第三支撑构件52可以通过使用已知的移动机构和已知的固定单元在竖直方向上被移动和固定。

排放辊

如图1所示,排放辊54设置在第三支撑构件52的面向上游输送路径12a的输送表面的下表面上。

排放辊54设置在第三支撑构件52上,从而在输送方向a上位于上游输送路径12a的台阶部分12b的上游,并且与设置在上游输送路径12a上的传送带12d的带表面接触。

排放辊54是第三单元或运动限定单元的示例。

排放辊54限定信封w的在输送方向a上的后端部的竖直运动,同时信封w的在输送方向a上的前端部分和中间部分从第一翅片32和第二翅片42接收旋转力m1和m2(参见图7和图8)。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三个排放辊54在与上游输送路径12a的输送方向a垂直的方向上(在上游输送路径12a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隙地布置。

这些排放辊54从第三支撑构件52的下表面弹性地悬置,并且相对于传送带12d的带表面可竖直地移动。

矫直板和校正单元

如图2所示,矫直板22为限制由接收单元16接收的信封w的旋转的板状构件。矫直板22包括内表面22a。信封w的在信封w旋转时向上移动的侧面与内表面22a接触(参见图12)。矫直板22是限制单元的示例。

矫直板22被支撑在第一支撑构件34的面向输送方向b的表面上。矫直板22在输送方向a上沿着第一支撑构件34延伸,并且朝向接收单元16向下悬挂。

矫直板22在输送方向a上的长度被设置成使得矫直板22覆盖接收单元16的在深度方向(下游输送路径16a在输送方向b上的宽度方向)上的预定区域。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取向改变设备10,矫直板22在输送方向a上的长度小于信封w(输送物体)在输送方向a上的容许长度。

矫直板22由第一支撑构件34支撑,从而可在输送方向b上摆动。

校正单元

参照图2,校正单元26由内表面22a的底端部分和矫直板22的下表面22b构成。

在下表面22b和传送带18的每个带表面18a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被设置成允许两个重叠信封w在其间经过。

止动板

如图1所示,止动板24为限制信封w在输送方向a上的运动的板状构件。止动板24包括内表面24a。信封w在输送方向a上的前边缘与内表面24a接触。止动板24是止动单元的示例。

止动板24在输送方向a上直立在接收单元16的下游侧。

封入及密封系统

如图13所示,封入及密封系统60包括:信封输送单元60a;附件输送单元60b;将附件(未示出)插入信封w中的插入单元60c;将已经插入有附件的信封w密封的密封单元60d;将由密封单元密封的信封w翻转的翻转单元60e;读取信封w上的地址的地址读取单元60f;和控制封入及密封系统60的控制器(未示出)。地址读取单元60f连接至位于其下游侧的取向改变设备10,该取向改变设备10在空间14中将信封w翻转。

封入及密封60的控制器包括存储装置(未示出),并且存储用于控制封入及密封系统60的操作的程序。存储装置存储用于作为邮件的信封w的输送的地址数据,该地址数据与关于信封w中的附件(未示出)的附件数据相关。

信封输送单元

信封输送单元60a包括在信封w被输送的同时将地址标签wa贴附至信封w的表面的贴标签器(未示出),并且连接至下面将描述的插入单元60c。

附件输送单元

附件输送单元60b支撑待插入到信封w内的附件。附件输送单元60b连接至下面将描述的插入单元60c。

插入单元

插入单元60c是用于将由附件输送单元60b输送的附件插入到由信封输送单元60a输送并且已经贴附有地址标签wa的信封w内的装置。

密封单元

密封单元60d是用于在附件被插入单元60c插入信封w内之后将信封w的开口密封的装置。

密封的信封w在地址标签wa面向上的情况下被输送。

信封翻转单元

信封翻转单元60e将地址标签wa面向下地输送的信封w翻转,并且改变其取向从而使地址标签wa面向上。

地址读取单元

地址读取单元60f包括读数印刷在地址标签wa上的地址的成像单元(未示出)。

取向改变设备的操作

将参照图5至图12描述取向改变设备10的操作。

图5是在与信封w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观看的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10的示意性侧视图(以下简称“侧视图”),示出了改变信封w的取向之前的状态。

信封w在具有地址标签wa的表面(以下称为“前表面”)面向上的状态下由传送带12d沿着上游输送路径12a输送。信封w的竖直运动在台阶部分12b的在输送方向a上的上游的位置处受到排放辊54的限制。

信封w在输送方向a上的前端尚未到达第一翅片32和第二翅片42,并且信封w将在其前表面面向上的状态下从台阶部分12b抛射到空间14内。

图6是在与信封w的输送方向a相反的方向上看的图5的示意性前视图(以下称为前视图)。

信封w朝向第一翅片32和第二翅片42输送。

第一翅片32被布置成在前视图中与信封w的位于左侧(左侧是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的一侧)的部分接触。第二翅片42被布置成在前视图中与信封w的位于右侧(右侧是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部分接触。

图7是在开始信封w的取向改变操作时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10的示意性侧视图。

在该侧视图的描述中,为了方便,也将信封w的近侧称为左侧,并且将信封w的远侧称为右侧。

如图7所示,信封w沿着上游输送路径12a输送,从而在其竖直运动受到传送带12d上的排放辊54限制的同时从台阶部分12b被抛射到空间14内。

信封w与第一翅片32和第二翅片42接触。

在图7中,第一翅片32的引导部分32c与信封w的没有贴附有地址标签wa的表面(以下称为“背面”)接触,并且在信封w的左侧处向信封w施加向上旋转力m1。因而,信封w的取向被改变,从而使得信封w的左侧相对于输送方向a向上倾斜。

第一翅片32通过比第二翅片42的运动小的运动强烈地向上推动(拍动)信封w。

第二翅片42的引导部分42c与前表面接触,并且在信封w的右侧处向信封w施加向下旋转力m2。因而,信封w的取向被改成,从而使得信封w的右侧相对于输送方向a向下倾斜。

在引导部分42c与信封w的前表面接触的同时,第二翅片42弹性地变形,从而朝向输送方向a弯曲。

第二翅片42以比第一翅片32的运动大的运动柔软地向下推动信封w。

图8是示出了该状态的前视图。

如图8所示,信封w在输送方向a上的前端部分从位于信封w的左侧处的第一翅片32接收向上旋转力m1,并且从位于信封m的右侧处的第二翅片42接收向下旋转力m2。因而,在图8中施加了顺时针旋转力m。

此时,信封w在输送方向a上的后端部位于传送带12d上,并且其竖直运动受到排放辊54的限制。

因而,信封w的前端部分接收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m1和m2,并且信封w的后端部相对于前端部分接收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

在图7和图8中,为了便于理解上述状态,夸大了信封w扭转的量。

图9示出了下一个运动。

如图9所示,信封w在输送方向a上的尾端部被从排放辊54释放,该排放辊已经限制了后端部在上游输送路径12a上的竖直运动。该后端部经过台阶部分12b并且进入空间14。

信封w的背面在信封w旋转的同时从位于左侧的第一翅片32的引导部分32c分离。因而,消除了由位于信封w的左侧处的第一翅片32施加至信封w的向上旋转力m1。

信封w的前表面在信封w旋转的同时也从位于右侧的第二翅片42的引导部分42c分离。因而,消除了由位于信封w的右侧的第二翅片42施加至信封w的向下旋转力m2。

比第二翅片42施加更大的弹性力的第一翅片32通过比第二翅片42的运动小的运动将信封w向上翻。

当信封w从已经限制信封w的后端部的竖直运动的排放辊54释放时,信封w的后端部基于已经扭转的信封w的恢复力而接收顺时针旋转力m。因而,在信封w在输送方向a上在空间14中继续移动的同时,旋转速度增加。

此时,已经弹性地变形的第二翅片42从由竖直线所示的位置返回到由图9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然后返回到位于阶梯部分12b的初始位置(由图3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因而,以增加旋转速度旋转的信封w的后端部不与第二翅片42接触。

图10是示出了该状态的前视图。

信封w与第一翅片32和第二翅片42分开并且被输送,同时由于输送方向a上的输送力和旋转力m1和m2而在空间14中旋转。

此时,信封w在朝向矫直板22的内表面22a旋转而不会与接收单元16接触的同时进一步在空间14中输送。

然后,如图11和12所示,施加至信封w的旋转力消除,并且在信封w的右侧在取向改变之前即开始旋转之前与矫直板22的内表面22a接触时该信封w停止旋转,如图12中的箭头c1所示。

另外,在输送方向a上施加至信封w的输送力在信封w在输送方向a上的前端部分接触止动板24的内表面24a时也被消除,如图11中的箭头c2所示。

取向已经被改变180度的信封w被接收单元16的传送带18接收并且在图12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上沿着下游输送路径16a输送。

对于随后的信封m相继地进行以上参照图5至12描述的输送和旋转信封w的操作。

参照图4,输送路径12的输送速度被控制使得后续的信封w在其取向通过上述操作改变之后与接收单元16上的先前的信封w部分地重叠。

更具体地说,这些信封w部分地重叠,从而后续信封w的前表面的在下游输送路径16a的输送方向b上的下游部分被放置在先前信封w的背面的在上游输送路径16a的输送方向b上的上游部分上。

此时,信封w的下游侧通过校正单元26而相对于输送方向b对齐。

更具体地说,后续的信封w的下游部分被放置在先前信封w上,并且后续信封w的下游侧沿着包括在校正单元26中的矫直板22的内表面22a对齐,并且通过与内表面22a的底端部分接触而停止。

此时,先前信封w在对齐并停止的后续信封w下面由传送带18在输送方向b上输送。

与校正单元26接触并被该校正单元26停止的后续信封w沿着先前信封w(沿着取向已经改变的信封w的背面)滑动,直到重叠量变成小到足以允许后续信封w在下表面22b下方通过。因而,先前信封w和后续信封w之间的重叠量得以调节。

当后续信封w的下游侧经过形成在矫直板22的底端部分的下表面22b与校正单元26中的传送带18的每个带表面18a之间的间隙时,对先前信封w和后续信封w之间的重叠量进行调节。

例如,当在平面图中后续信封w相对于校正单元26成角度地与先前信封w重叠时,后续信封w在输送方向b上的前角部与构成校正单元26的矫直板22的内表面22a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先前信封w也在成角度的后续信封w下方在输送方向b上输送。

因而,即使当在平面图中后续信封w相对于校正单元26成角度时,后续信封w也通过校正单元26而逐渐地矫直,并且先前信封w和后续信封w之间的重叠量减小到足够小的量,以允许后续信封w在下表面22b下方通过。因而,对重叠量进行了调节。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矫直板22(校正单元26)的下表面22b与接收单元的传送带18的每个带表面18a之间的间隙被设置成信封w的厚度的大约两到三倍。

当该间隙较小时,先前信封w和后续信封w之间的重叠量也较小。当该间隙较大时,重叠量也较大。

该重叠量也可以通过改变传送带18的输送速度来调节。

上游输送路径12a连接至执行上游处理的封入及密封系统60。现在将描述该封入及密封系统60执行的操作。

信封输送单元60以信封背面面向上的取向相继地输送信封w。

在每个信封w被输送的同时,信封输送单元60a中包括的贴标签器(未示出)在地址标签wa上打印存储在控制器的存储装置中的地址(包括邮政编码),并且将该地址标签wa贴附至信封w的前表面。

贴附有地址标签wa的信封w以其背面面向上的取向输送至插入单元60c。

附件输送单元60b将待插入信封w内的附件(未示出)输送到插入单元60c。基于存储在控制器的存储装置中的与地址相关联的附件数据,预先预备一定数量的片材作为附件。

插入单元60c将预先准备并由附件输送单元60b输送的附件插入到信封w的开口内,该信封w具有贴附在其上的地址标签wa并且由信封输送单元60a以其背面面向上的取向输送。

密封单元60d通过折叠设置在信封w的开口处的翼片从而利用密封构件(未示出)覆盖开口而将插入有附件的信封w密封。密封的信封w以其背面面向上的取向输送向信封翻转单元。

信封翻转单元60e通过使用一对扭转带(未示出)将已经以其背面面向上的取向输送的信封w翻转180度,从而使得地址标签wa面向上。之后,信封翻转单元60e将信封w朝向位于其下游的地址读取单元60f输送。

地址读取单元60f利用成像单元(未示出)读取印刷在地址标签wa上的地址(包括邮政编码)。

由成像单元读取的地址通过使用预先存储在控制器的存储装置中的用于投递邮件的地址数据和与该地址数据相关联的附件数据进行检查。之后,信封w被输送至取向改变设备10,该取向改变设备10执行下一个过程。

取向改变设备10将信封w的取向改变180度,从而使地址标签wa面向下。

以上描述了用于信封w的取向改变操作。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翅片32、第二翅片42和排放辊可移动,从而可以对不同大小的输送物体进行取向改变操作。

图14图示出了根据比较示例的输送装置100,该输送装置100包括第一带110和第二带120,第一带110和第二带120沿着信封(未示出)的输送方向x彼此接触并扭转180度。输送装置100不包括在空间14中将信封w的取向改变180度的改变机构20。

第一带110为环形带,并且围绕上游支撑辊112和下游支撑辊114缠绕成扭转180度。

第二带120为环形带,并且围绕上游支撑辊122和下游支撑辊124缠绕成沿着第一带扭转180度。

第一带110和第二带120的表面彼此接触的夹持部130以及包括供送带的供送部分150布置在第一带110和第二带120的上游部中。

类似地,第一带和第二带的表面从彼此分开的释放部132以及包括排放带的排放部分160布置在第一带110和第二代120的下游部中。

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以上描述的结构的输送装置100中,信封由供送部分150供送到第一带110的上表面,并且在夹持部130中由第一带110和第二带120夹持。

处于夹持状态的信封在被输送到支撑第一带的下游支撑辊114的同时扭转,由此被翻转。翻转的信封在释放区132中从压区释放,并且从排放部分160排出。

为了防止信封由于扭转而产生褶皱或弯曲,该输送装置在输送方向上具有比待输送的信封的长度长的长度。

在释放部132中信封不能被放置在彼此上,并且从释放部132输出的信封不能以一个信封放置在另一个信封上的方式从排放部分160排出。

与该比较示例不同,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改变机构20通过在空间14中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施加旋转力而改变信封w的取向。

因而,通过使用在输送方向上比包括具有扭转结构的多个带的装置小的装置可以改变输送物体的取向。

改变机构20包括:第一翅片32,该第一翅片32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一侧向信封w施加向上旋转力m1;和第二翅片42,该第二翅片42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另一侧向信封w施加向下旋转力m2。

因而,通过使用在输送方向上比仅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一侧向信封w施加旋转力的装置小的装置就可以改变信封w的取向。

另外,上游输送路径12a具有排放辊54,当第一翅片32和第二翅片42分别向信封m施加旋转力m1和m2时,该排放辊54限制信封w在输送方向a上的后端部的竖直运动。

因而,通过使用在输送方向a上比施加旋转力的装置小的装置同时在上游输送路径12a上不限制信封w的运动就可以改变信封w的取向。

第一翅片32的引导部分32c延伸到空间14内,从而相对于上游输送路径12a的输送表面在输送方向a上的延长线向上倾斜。

第二翅片42的引导部分42c在与该延长线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到空间14内。

因而,通过使用在输送方向a上比其中第一翅片32和第二翅片42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装置小的装置就可以改变信封w的取向。

第一翅片32和第二翅片42都是弹性的。因此,当接收单元16接收的信封w的取向被翻转180度时,信封w不会在其取向被改变的同时与第二翅片42干涉。

因而,改变输送物体取向的操作失败的风险小于使用不是弹性的翅片将信封w翻转180度的情况下失败的风险。

第一翅片32具有比第二翅片42短的长度。

因而,旋转力m可以比当第一翅片3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翅片42的长度时更有效地施加至信封m。

改变机构20包括限制由接收单元16接收的信封w的旋转的矫直板22。

因而,改变信封w的取向的操作失败的风险低于在使用不包括矫直板22的改变单元的情况下失败的风险。

改变机构20包括限制信封w在输送方向a上的运动的止动板24。

因而,可以使用在输送方向上比包括没有止动板24的改变单元的装置小的装置来改变输送物体的取向。

接收单元16是在输送方向b上的下游输送信封w的传送带18的一部分。

因而,取向已经改变的信封w可以在取向改变操作之后被连续输送并经受下一个处理。

信封w从上游输送路径12a输送到改变机构30的输送速度被控制,使得当后续信封m在其取向被改变机构20在空中改变之后被接收单元16接收时该后续信封w部分地重叠先前信封w。

因而,与输送速度被设置成使得后续信封m不与先前信封w重叠的情况不同,取向已经改变的信封w可以以按照它们输送的顺序被堆叠的方式收集。

改变机构20包括校正由接收单元16接收的信封w的重叠状态的校正单元26。

因而,可以比使用包括没有校正单元26的接收单元16的改变机构时更容易地收集取向已经改变的信封w。

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封入及密封系统60包括取向改变设备10。

因而,可以通过使用在输送方向上比在不使用取向改变设备10来改变信封w的取向的封入及密封系统中包括的装置更小的装置改变信封w的取向。

尽管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性实施方式。显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各种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也是可行的。

例如,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的一侧向信封w施加向上旋转力m1,并且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的另一侧向信封w施加向下旋转力m2。然而,该旋转力可以仅施加在一侧或另一侧。

另外,尽管位于一侧或另一侧的旋转力m1或m2是通过使用与信封w接触的第一翅片32或第二翅片42产生的,但是可以代之使用流体喷射改变机构20。

例如,可以通过在一侧或另一侧喷射向信封w施加旋转力m1或m2的流体来改变信封w的取向。

尽管信封w的取向改变的角度被设置为180度,但是该角度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代之设置为另一个期望角度,例如90度。

尽管第一翅片32的近端部分32a的上表面与上游输送路径12a的输送表面相比位于相同或较低高度,但是该近端部分32a可以放置在并固定至上游输送路径12a的输送表面。

尽管第二翅片42的长翅片421和短翅片422均由单个翅片形成,但是长翅片421和短翅片422中的每个都可以由多个翅片形成。

尽管第二翅片42的长翅片421和短翅片422具有不同长度,但是可以代之而具有相同长度。

尽管第二翅片42通过将长翅片421和短翅片422堆叠在一起而形成,但是第二翅片42可以代之由单个翅片形成。

尽管第一翅片32和第二翅片42由pet板形成,但是它们可以代之由用pet之外的材料制成的弹性树脂板形成。另选地,可以使用钢板或弹簧钢板。

尽管第一翅片32和第二翅片42均以可移动方式被支撑和固定,它们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代之是固定的。

第二翅片42可以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二改变部40的支撑臂40b在输送方向a上摆动。

第一翅片32和第二翅片42被布置成,在与输送方向a相反的方向上看的前视图中,第一翅片32位于左侧,第二翅片42位于右侧。然而,第一翅片32和第二翅片42可以代之而布置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反两侧,以改变信封w的旋转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类似于第一翅片32和第二翅片42,矫直板22和校正单元26也可以布置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反侧。因而,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下游输送路径16a延伸的输送方向b在平面图中改变180度。

以上描述了信封w在其右侧接收第二翅片42的旋转力。然而,施加第二翅片42的旋转力的位置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根据输送物体的大小、重量等等设置在信封w的中心或者信封w的中心与右侧之间的任何适当位置。

此外,以上描述了信封w同时与第一翅片32和第二翅片42接触。然而,信封w与第一翅片32接触的时间可以不同于信封w与第二翅片42接触的时间。

尽管地址标签wa贴附至信封w,但是信封w当然可以代之为带窗口的信封。

输送物体不限于其中插入附件的信封w。

输送物体可以代之为例如纸产品诸如明信片、片材或文件、板状物体诸如波纹板或树脂板、容纳附件的波纹板包装或保持其内容的文件夹。

尽管传送带12d包括单个带,但是该传送带12d可以代之而包括多个带。另选地,可以使用传送辊或空气传送轨道来代替带。

尽管传送带18包括两个带,但是传送带18可以代之包括单个带、或者三个或更多个带。另选地,可以使用传送辊或空气传送轨道来代替带。

尽管其间具有间隙地布置了三个排放辊54(在图5至12中有三个排放辊54),但是排放辊54的数量不受限制,并且可以是一个。

尽管排放辊54被支撑成可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上游输送路径12a移动,但是排放辊54可以代之为固定的。

旋转力可以在信封w的后端部已经经过排放辊54之后施加至信封w。

尽管接收单元16在已经改变信封w的取向之后以重叠状态输送多个信封w,但是信封w可以代之以非重叠状态输送。

尽管改变机构20包括限制信封w在输送方向a上的运动的止动板24,但是也可以例如通过朝向信封w喷射流体(气体)而不是使用止动板24来限制信封w在输送方向a上的运动。

包括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取向改变设备10的封入及密封系统60的装置以角度u形布置。然而,根据安装位置的取向,这些装置可以代之以l形、线性形状或曲柄形状布置。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具有l形输送系统的取向改变设备10可以代之具有线性输送系统。

更具体地说,止动板24可以形成为使其底端部分具有位于矫直板22的底端部分处的校正单元26的功能,并且下游输送路径16a可以被布置成在上游输送路径12a的输送方向a上延伸。

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不是为了将本发明穷尽或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明显的。选择和描述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发明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具有各种实施方式并具有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