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334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纸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产品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纸盒。



背景技术:

当今各类的小型电子产品包装在运输过程中,使用胶带封闭外包装很容易被打开又重新封上,造成产品出现丢失而收货人又不知的情况,进而造成不必要的赔偿,增加成本,且使用胶带封口也不环保、不美观、影响使用者的拆箱体验。现有的拉链式封箱结构,若包装纸盒的外形尺寸偏大,会出现拉链结构部分的强度不够,在运输过程中因暴力分拣等因素易出现破坏。

因此,需要一种自带防盗、环保功能的包装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纸盒,用于解决现有的包装盒不防盗,不环保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包装纸盒,包括外盒和设于所述外盒内的内衬,所述外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盖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外盒插舌,所述第一外盒插舌包括

撕裂板,所述撕裂板通过撕裂线设置在所述盒盖上;

插舌板,连接于所述撕裂板,所述插舌板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小插舌;

所述盒体上设置有与所述插舌板相适配的第一开口,及与所述小插舌相适配的锁紧口,两个所述锁紧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的两端垂直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包括第一内衬,所述第一内衬包括第一内衬底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衬底板的一相对两侧的第一侧壁;

第二内衬,所述第二内衬包括第二内衬底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衬底板的一相对两侧的第二侧壁;

所述第二内衬底板位于所述第一内衬底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交错设置围成开口空间;

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内衬底板和所述第二内衬底板围成第一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还包括第三内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衬或第二内衬的侧壁外侧与所述外盒的内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还包括第四内衬,所述第四内衬卡设于所述开口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壁包括在所述第一内衬底板的一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依次垂直折叠的第一内衬第一折板、第一内衬第二折板、第一内衬第三折板、第一内衬第四折板、第一内衬第五折板、第一内衬第六折板、第一内衬第七折板和第一内衬第八折板;

所述第一内衬第四折板与所述第二内衬底板接触,且压于所述第一内衬第八折板上,所述第一内衬第六折板的抵压于所述第一内衬底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壁包括在所述第二内衬底板的一相对两侧均设置有沿同一转向依次垂直折叠的第二内衬第一折板、第二内衬第二折板、第二内衬第三折板、第二内衬第四折板和第二内衬第五折板;

所述第二内衬第一折板抵压于所述第二内衬第五折板,所述第二内衬底板与所述第一内衬第四折板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内衬包括第三内衬侧板,及在所述第三内衬侧板的一相对两端均设置有沿同一转向依次垂直折叠的第三内衬第一折板和第三内衬第二折板;

所述第三内衬侧板的另一相对两端的一端设置有沿同一转向依次垂直折叠的第三内衬第三折板、第三内衬第四折板、第三内衬第五折板;

所述第三内衬第二折板抵压于所述第三内衬第四折板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内衬包括第四内衬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衬底板上方,且与所述第二内衬底板接触;及在所述第四内衬底板的一相对两侧设置有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一内衬第三折板或第二内衬第一折板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侧壁包括在所述第四内衬底板的一相对两端设置有沿同一转向依次垂直折叠的第四内衬第一折板、第四内衬第二折板、第四内衬第三折板和第四内衬第四折板;

所述第四内衬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一内衬第三折板或第二内衬第一折板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衬第四折板与所述第一内衬第三折板折叠线处设置有开口槽,所述第二内衬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内衬凹槽,所述第四内衬上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二内衬凹槽,且与所述开口槽匹配的第四内衬插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外盒上设置插舌板和锁紧口,实现了外盒的自带防盗的功能,且外盒均是使用瓦楞纸折叠而成,包装纸盒具有环保功能。

2、通过在外盒内设置四个内衬,是外盒内的空间分为三个容置空间,可以将产品进行分类放置,防止在运输过程中,产品之间互相产生破坏。

3、外盒内设置的内衬结构,均设置有加强强度的结构,抗撞击的能力增强,能够更好的解决暴力分拣的问题,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内衬对产品3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且上述四个内衬结构紧凑,节省空间,使外盒的体积小,进一步的降低了物流成本。

4、外盒在打开之后,除撕裂板的位置遭到破坏,其他的结构仍然是完整无损的,仍然可以作为周转箱再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图1的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图1的i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外盒折叠后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外盒闭合状态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内衬结构和产品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内衬的展开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内衬折叠后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内衬折叠后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内衬的展开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内衬折叠后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叠放后正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图12的a-a向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图12的b-b向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图14的ii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图13的iv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一内衬和第二内衬的叠放后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三内衬的展开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三内衬的折叠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三内衬部分结构折叠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四内衬展开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四内衬折叠后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四内衬折叠后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盒;10、第一空间;11、盒体;111、第一开口;112、锁紧口;12、盒盖;121、顶盖;122、第一盒盖折板;13、第一外盒插舌;131、撕裂板;1311、撕裂线;1312、第一撕裂区;1313、第二撕裂区;1314、第三撕裂区;132、插舌板;133、小插舌;134、连接板;

2、内衬;20、开口空间;21、第一内衬;211、第一内衬底板;2111、第一内衬第二插舌;212、第一侧壁;2121、第一内衬第一折板;2122、第一内衬第二折板;2123、第一内衬第三折板;21231、第一内衬第一插舌;2124、第一内衬第四折板;21241、开口槽;2125、第一内衬第五折板;2126、第一内衬第六折板;21261、第一内衬第二插口;2127、第一内衬第七折板;2128、第一内衬第八折板;21281、第一内衬第一插口;21282、第一内衬第一侧板;21283、第一内衬第二侧板;2129、第一内衬第九折板;

22、第二内衬;221、第二内衬底板;2211、第二内衬凹槽;222、第二侧壁;2221、第二内衬第一折板;2222、第二内衬第二折板;2223、第二内衬第三折板;22231、第二内衬小插舌;223、第二内衬第三凹槽;2231、第二凹槽第一折板;22311、豁口;2232、第二凹槽第二折板;2224、第二内衬第四折板;2225、第二内衬第五折板;22251、第二内衬第一侧板;22252、第二内衬第二侧板;2226、第三内衬第六折板;2227、第三内衬第七折板;22271、第二内衬插口;

23、第三内衬;231、第三内衬侧板;2311、第三内衬插舌;232、第三内衬第一折板;233、第三内衬第二折板;234、第三内衬第三折板;235、第三内衬第四折板;236、第三内衬第五折板;237、第三内衬第六折板;238、第三内衬第七折板;2381、第三内衬插口;

24、第四内衬;241、第四内衬底板;2411、第四内衬第一插舌;2412、减重孔;242、第四侧壁;2421、第四内衬第一折板;2422、第四内衬第二折板;24221、第四内衬通孔;2423、第四内衬第三折板;2424、第四内衬第四折板;24241、第四内衬插口。

3、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纸盒,包括外盒1和设于外盒1内的内衬2,外盒1包括盒体11和盒盖12,具体的,如图1所示,外盒1是在常规飞机盒上进行的改进;

本实施例中的包装纸盒的盒盖12包括顶盖121和与顶盖121连接的第一盒盖折板122,第一盒盖折板122的自由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外盒插舌13;

具体的,第一外盒插舌13包括撕裂板131,撕裂板131通过撕裂线1311设置在盒盖12上,如图2所示,撕裂线1311贯穿设置在第一盒盖折板122和顶盖121上,撕裂线1311在第一盒盖折板122上形成第一撕裂区1312,撕裂线1311在顶盖121上形成与第一撕裂区1312连接的第二撕裂区1313、第三撕裂区1314,第一撕裂区1312位于第一盒盖折板122上,第二撕裂区1313为半圆形,第三撕裂区1314呈条形孔形,且与第二撕裂区1313通过撕裂线1311连接,第二撕裂区1313和第三撕裂区1314均位于顶盖121上。设置第三撕裂区1314的目的是为了在打开外盒1时,第三撕裂区1314的形状与人的手指形状类似,用手指将第三撕裂区1314撕开,方便进一步沿撕裂线1311撕开第二撕裂区1313和第一撕裂区1312,进而将外盒1打开。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盒盖折板122上设置的插舌13包括有插舌板132,插舌板132通过连接板134连接于撕裂板131的第一撕裂区1312,连接板134与第一盒盖折板122两侧设置有豁口;

插舌板132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小插舌133,盒体11上设置有与插舌板132相适配的第一开口111,及与小插舌133相适配的锁紧口112,两个锁紧口112与第一开口111的两端垂直连通。当小插舌133插入锁紧口112时,小插舌133在锁紧口112的挤压作用下,使小插舌133向外盒1的前侧内壁靠贴,从而实现了外盒1的自锁功能,使外盒1不能在保证完全无损的情况下,将外盒1打开。

当撕裂板131被撕开后,从外盒1的内部将插舌板132从锁紧口112内顶出,撕裂板131、插舌板132和小插舌133作为一个整体与外盒1上分开,但是并没有破坏外盒1的整体结构,外盒1仍然可以作为周转箱再次使用。

如图6所示,内衬2包括第一内衬21、第二内衬22、第三内衬23和第四内衬24。

如图7-9和图15所示的第一内衬21,第一内衬21包括第一内衬底板211,及设置于第一内衬底板211的一相对两侧的第一侧壁212。

第一侧壁212包括在第一内衬底板211的一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依次垂直折叠的第一内衬第一折板2121、第一内衬第二折板2122、第一内衬第三折板2123、第一内衬第四折板2124、第一内衬第五折板2125、第一内衬第六折板2126、第一内衬第七折板2127、第一内衬第八折板2128和第一内衬第九折板2129;如图8和图9所示,上述第一内衬21的九个折板均是依次垂直折叠。

如图7所示,第一内衬第四折板2124与第一内衬第三折板2123折叠线处设置有第一内衬第一插舌21231,第一内衬第八折板2128上设置有与第一内衬第一插舌21231相匹配的第一内衬第一插口21281;

第一内衬底板211上设置有第一内衬第二插舌2111,第一内衬第六折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内衬第二插舌2111相匹配的第一内衬第二插口21261;

第一内衬第八折板2128的相对两侧设置依次设置有第一内衬第一侧板21282和第一内衬第二侧板21283;

如图9和图15所示,折叠后,第一内衬第四折板2124与第二内衬底板221接触,且压于第一内衬第八折板2128上,第一内衬第六折板2126的抵压于第一内衬底板211,第一内衬第七折板2127和第一内衬第八折板2128垂直折叠,第一内衬第八折板2128折叠后与第一内衬第四折板2124接触,第一内衬第九折板2129抵压于第一内衬第五折板2125;

第一内衬第一侧板21282向靠近第一内衬第四折板2124的方向垂直折叠,第一内衬第一侧板21282与第一内衬第二侧板21283垂直折叠后,且抵压于第一内衬第六折板2126上,设置第一内衬第一侧板21282和第一内衬第二侧板21283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第一内衬21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第一内衬第二插舌2111插入第一内衬第六折板2126上的第二插舌槽21261内,通过第一内衬第二插舌2111和第二插舌槽21261使第一内衬第六折板2126和第一内衬底板211固定连接,进而第一内衬21的结构更稳固。

第一内衬第一插舌21231插入第一内衬第一插口21281内后,第一内衬第三折板2123和第一内衬第四折板2124的折叠线处形成开口槽21241。

如图10-11和图16所示的第二内衬22,第二内衬22包括第二内衬底板221,及设置于第二内衬底板221的一相对两侧的第二侧壁222;

具体的,如图11和图16所示,第二侧壁222包括在第二内衬底板221的一相对两侧均设置有沿同一转向依次垂直折叠的第二内衬第一折板2221、第二内衬第二折板2222、第二内衬第三折板2223、第二内衬第四折板2224、第二内衬第五折板2225、第二内衬第六折板2226和第二内衬第七折板2227;

第二内衬第五折板2225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二内衬第一侧板22251和第二内衬第二侧板22252;

如图10所示,在第二内衬底板221上另一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二内衬第一凹槽2211;

第二内衬第三折板2223上设置有第二内衬小插舌22231,第二内衬第七折板2227上设置有与第二内衬小插舌22231相匹配的第二内衬插口22271;

如图1和图16所示,在第二内衬第一折板2221和第二内衬第二折板2222上设置有与上述两者之间的折叠方向相反的第二内衬第二凹槽223,每个第二内衬侧壁22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223,第二内衬第二凹槽223包括第二凹槽第一折板2231,第二凹槽第一折板2231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内衬第一折板2221上,其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凹槽第二折板2232,第二凹槽第一折板2231和第二凹槽第二折板2232的沿左右方向的一相对两侧与第二内衬第一折板2221设置有豁口22311与第二内衬第一折板2221和第二内衬第二折板2222分割开。更具体的是第二凹槽第一折板2231和第二凹槽第二折板2232之间垂直折叠且折叠方向与所述第二内衬第一折板2221和第二内衬第二折板2222之间的折叠方向相反。设置第二内衬第二凹槽223的目的是为了使第二侧壁222结构更加稳固,增加第二内衬22的整体结构强度。

如图11所示,第二内衬第一折板2221与第二内衬底板221向上垂直折叠,第二侧壁222的其余的折板均沿同一转向均依次垂直折叠,第二内衬第一折板2221抵压于第二内衬第五折板2225,第二内衬第二侧板22252抵压于第二内衬第七折板2227上,目的是为了加强第二侧壁222的结构强度。

如图12-14和图17所示,第二内衬22和第一内衬21叠加放置在一起后,第二内衬底板221与第一内衬第四折板2124接触,第二内衬底板221位于第一内衬底板211的上方,第一侧壁212与第二侧壁222交错设置围成开口空间20;,第一侧壁212、第二侧壁222、第一内衬底板211和第二内衬底板221围成第一空间10。

且如图10所示,第二内衬底板221上的第二内衬第一凹槽2211,第一凹槽2211与开口槽21241匹配设置形成插槽。

如图18-20所示,内衬2内的第三内衬23,设置在第一内衬21或第二内衬22的侧壁外侧与外盒1的内壁之间。

第三内衬23包括第三内衬侧板231,及在第三内衬侧板231的一相对两端均设置有沿同一转向依次垂直折叠的第三内衬第一折板232、第三内衬第二折板233、第三内衬第六折板237和第三内衬第七折板238;

第三内衬侧板231的另一相对两端的一端设置有沿同一转向依次垂直折叠的第三内衬第三折板234、第三内衬第四折板235、第三内衬第五折板236;

第三内衬侧板231上设置有第三内衬插舌2311,第三内衬第七折板238上设置有与第三内衬插舌2311相匹配的第三内衬插口2381,第三内衬23折叠后,第三内衬插舌2311插入第三内衬插口2381,如图20所示,第三内衬第四折板238与第三内衬侧板231固定,同时使第三内衬23的结构更稳定。

上述折板折叠后,如图18和图19所示,第三内衬第二折板233抵压于第三内衬第四折板235的内壁,第三内衬第五折板236与第三内衬第七折板238向靠近第三内衬侧板231的方向垂直折叠,第三内衬第五折板236形成第三内衬23的开口,第三内衬第五折板236上设置有两个第三内衬通孔2361,为了方便打开第三内衬23,取出第三内衬23。

如图6所示,第一内衬21和第二内衬22放置与外盒1内,第三内衬23放置于第二内衬22和外盒1之间的空间内,第三内衬第四折板235要面向第二内衬22,第三内衬侧板231与外盒1的内壁接触,第三内衬第五折板236与外盒的顶盖121接触,外盒1封闭时,将第三内衬第五折板236封闭,防止第三内衬23在运输过程中,产品3散落。

上述第三内衬23还可以放置与第一内衬21和外盒1的空间内。只要达到使第三内衬23内能够放置产品3,且运输过程中产品3不散落出第三内衬23,对产品3起到保护的作用即可。

如图21-23所示,内衬2内的第四内衬24,第四内衬24卡设于开口空间20内。

第四内衬24包括第四内衬底板241,设置于第二内衬底板221上方,且与第二内衬底板221接触;及在第四内衬底板241的一相对两侧设置有第四侧壁242,第四侧壁242与第一内衬第三折板2123或第二内衬第一折板2221接触。

第四侧壁242包括在第四内衬底板241的一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沿同一转向依次垂直折叠的第四内衬第一折板2421、第四内衬第二折板2422、第四内衬第三折板2423和第四内衬第四折板2424;

第四内衬第四折板抵压于第四内衬第一折板2421,第四内衬第一折板2421与第一内衬第三折板2123或第二内衬第一折板2221接触。

第四内衬底板241上设置有四个第四内衬第一插舌2411,第四内衬第四折板2424上设置有与第四内衬第一插舌2411相匹配的第四内衬插口24241,是当第四内衬24折叠后,第四内衬第一插舌2411插入第四内衬插口24241内,使第四内衬第四折板2424固定于第四内衬底板241上,从而是第四内衬241结构更稳定。

第四内衬第一折板2421与第四内衬底板241的折叠线处设置有第四内衬第二插舌24211,当第四内衬24折叠后,放置与第一内衬21和第二内衬22上,第四内衬第二插舌24211插入上述如图17中的插槽内,插槽是由第一内衬21和第二内衬22的开口槽21241形成。

第四内衬第二折板2422上设置有一个第四内衬通孔24221,目的是为了便于取放第四内衬242,在第四内衬底板241上设置有减重孔2412,目的是为了减轻包装重量,方便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