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753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光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



背景技术: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经历了全球光通信的“冬天”,但今后光通信市场仍然将呈现上升趋势。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也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人们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网络的时代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到来。

收线是光纤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都是人工转动收线筒进行收线,这种收线方法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而且收线的效果也很差,绕在收线筒上的光纤,呈现杂乱无章,对光纤本身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且在放线时很容易打结,从而破坏光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该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通过接近开关的设置,控制导轮组在合适的位置换向,实现光纤在光纤盘的左右排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包括机架、左转盘、右转盘、补刀机构和排线导轮机构,所述左转盘、右转盘分别通过左主轴、右主轴对称安装于所述机架两侧,所述补刀机构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左转盘、右转盘之间,所述排线导轮机构可移动的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左转盘、右转盘上方;

所述左转盘和右转盘均由转盘部和位于转盘部两侧的延伸部组成,所述一侧的延伸部上安装有卡爪,另一侧的延伸部上固定有一配重块,所述左转盘和右转盘上方均设置有一圆弧形盖板,分别为左盖板和右盖板,此左盖板和右盖板靠近补刀机构一端均具有一缺口部,此缺口部下方设置有一割刀;

所述补刀机构进一步包括补刀电机、补刀钩和l形安装板,所述补刀电机和补刀钩通过l形安装板与机架固定,所述补刀钩一端套装于补刀电机的输出轴上;

所述排线导轮机构通过平行设置于机架上方的传送机构在左转盘和右转盘上方左右移动,所述排线导轮机构进一步包括导轮组、导轮安装板、滑轨、丝杆和排线电机,所述滑轨和丝杆平行设置且垂直跨接于传送机构上,所述丝杆与排线电机连接,一螺母套装于丝杆上并通过一连接块与导轮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下表面安装有一与连接块连接的滑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滑轨下方设置有2个接近开关。

2.上述方案中,所述卡爪的形状为v字形。

3.上述方案中,所述割刀固定安装于左盖板和右盖板内侧。

4.上述方案中,所述割刀的刀口部向上且位于缺口部内。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其排线导轮机构通过平行设置于机架上方的传送机构在左转盘和右转盘上方左右移动,所述排线导轮机构进一步包括导轮组、导轮安装板、滑轨、丝杆和排线电机,所述滑轨和丝杆平行设置且垂直跨接于传送机构上,所述丝杆与排线电机连接,一螺母套装于丝杆上并通过一连接块与导轮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下表面安装有一与连接块连接的滑块,排线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导轮组在滑轨上前后运动,配合光纤盘的主动旋转实现光纤在光纤盘的均匀排布,使得光纤在光纤盘上绕线整齐均匀,从而保证线的质量稳定性;其次,其滑轨下方设置有2个接近开关,接近开关的设置,控制导轮组在合适的位置换向,实现光纤在光纤盘的左右排布。

2.本发明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其其包括机架、左转盘、右转盘、补刀机构和排线导轮机构,所述左转盘、右转盘分别通过左主轴、右主轴对称安装于所述机架两侧,所述补刀机构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左转盘、右转盘之间,所述排线导轮机构可移动的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左转盘、右转盘上方,左转盘和右转盘均由转盘部和位于转盘部两侧的延伸部组成,所述一侧的延伸部上安装有卡爪,另一侧的延伸部上固定有一配重块,所述补刀机构进一步包括补刀电机、补刀钩和l形安装板,所述补刀电机和补刀钩通过l形安装板与机架固定,所述补刀钩一端套装于补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左转盘和右转盘上方均设置有一圆弧形盖板,分别为左盖板和右盖板,此左盖板和右盖板靠近补刀机构一端均具有一缺口部,此缺口部下方设置有一割刀,当一侧光纤满盘后,排线导轮向另一侧的空盘方向运动,同时空盘一侧的主轴带动空盘转动,当排线导轮到达极限位置时,旋转气缸旋转带动补刀补下,将光纤补到割刀口上方,此时卡爪在转盘带动下旋转卡住光纤同时将光纤割断,空盘开始绕线,满盘停止,下盘,排线导轮回到初始位置,换盘完成,此机构设置,结构巧妙,在机器不停的情况下实现了光纤自动换盘缠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的排线导轮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的转盘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机架;2、左转盘;3、右转盘;231、转盘部;232、延伸部;233、卡爪;234、配重块;4、补刀机构;401、补刀电机;402、补刀钩;403、l形安装板;5、排线导轮机构;501、导轮组;502、导轮安装板;503、滑轨;504、丝杆;505、排线电机;506、螺母;507、连接块;508、滑块;6、左主轴;7、右主轴;16、左盖板;17、右盖板;18、缺口部;19、割刀;21、传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包括机架1、左转盘2、右转盘3、补刀机构4和排线导轮机构5,所述左转盘2、右转盘3分别通过左主轴6、右主轴7对称安装于所述机架1两侧,所述补刀机构4安装于机架1上并位于左转盘2、右转盘3之间,所述排线导轮机构5可移动的安装于机架1上并位于左转盘2、右转盘3上方;

所述左转盘2和右转盘3均由转盘部231和位于转盘部231两侧的延伸部232组成,所述一侧的延伸部232上安装有卡爪233,另一侧的延伸部232上固定有一配重块234,所述左转盘2和右转盘3上方均设置有一圆弧形盖板,分别为左盖板16和右盖板17,此左盖板16和右盖板17靠近补刀机构4一端均具有一缺口部18,此缺口部18下方设置有一割刀19;

所述补刀机构4进一步包括补刀电机401、补刀钩402和l形安装板403,所述补刀电机401和补刀钩402通过l形安装板403与机架1固定,所述补刀钩402一端套装于补刀电机401的输出轴上;

所述排线导轮机构5通过平行设置于机架1上方的传送机构21在左转盘2和右转盘3上方左右移动,所述排线导轮机构5进一步包括导轮组501、导轮安装板502、滑轨503、丝杆504和排线电机505,所述滑轨503和丝杆504平行设置且垂直跨接于传送机构21上,所述丝杆504与排线电机505连接,一螺母506套装于丝杆504上并通过一连接块507与导轮安装板502固定连接,所述滑轨503下表面安装有一与连接块507连接的滑块508。

上述滑轨503下方设置有2个接近开关;上述卡爪233的形状为v字形。

实施例2:一种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包括机架1、左转盘2、右转盘3、补刀机构4和排线导轮机构5,所述左转盘2、右转盘3分别通过左主轴6、右主轴7对称安装于所述机架1两侧,所述补刀机构4安装于机架1上并位于左转盘2、右转盘3之间,所述排线导轮机构5可移动的安装于机架1上并位于左转盘2、右转盘3上方;

所述左转盘2和右转盘3均由转盘部231和位于转盘部231两侧的延伸部232组成,所述一侧的延伸部232上安装有卡爪233,另一侧的延伸部232上固定有一配重块234,所述左转盘2和右转盘3上方均设置有一圆弧形盖板,分别为左盖板16和右盖板17,此左盖板16和右盖板17靠近补刀机构4一端均具有一缺口部18,此缺口部18下方设置有一割刀19;

所述补刀机构4进一步包括补刀电机401、补刀钩402和l形安装板403,所述补刀电机401和补刀钩402通过l形安装板403与机架1固定,所述补刀钩402一端套装于补刀电机401的输出轴上;

所述排线导轮机构5通过平行设置于机架1上方的传送机构21在左转盘2和右转盘3上方左右移动,所述排线导轮机构5进一步包括导轮组501、导轮安装板502、滑轨503、丝杆504和排线电机505,所述滑轨503和丝杆504平行设置且垂直跨接于传送机构21上,所述丝杆504与排线电机505连接,一螺母506套装于丝杆504上并通过一连接块507与导轮安装板502固定连接,所述滑轨503下表面安装有一与连接块507连接的滑块508。

上述割刀19固定安装于左盖板16和右盖板17内侧;上述割刀19的刀口部向上且位于缺口部18内。

采用可自动换盘的光纤收线盘时,排线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导轮组在滑轨上前后运动,配合光纤盘的主动旋转实现光纤在光纤盘的均匀排布,使得光纤在光纤盘上绕线整齐均匀,从而保证线的质量稳定性;其次,接近开关的设置,控制导轮组在合适的位置换向,实现光纤在光纤盘的左右排布;再次,当一侧光纤满盘后,排线导轮向另一侧的空盘方向运动,同时空盘一侧的主轴带动空盘转动,当排线导轮到达极限位置时,旋转气缸旋转带动补刀补下,将光纤补到割刀口上方,此时卡爪在转盘带动下旋转卡住光纤同时将光纤割断,空盘开始绕线,满盘停止,下盘,排线导轮回到初始位置,换盘完成,此机构设置,结构巧妙,在机器不停的情况下实现了光纤自动换盘缠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