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扬机以及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3546发布日期:2018-09-15 00:32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卷扬机以及电梯装置,且适合应用于例如电梯装置的卷扬机中的电磁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卷扬机的电磁制动装置将卷绕线材的卷筒和枢轴支承卷筒的轴承设为一个单元,该单元单独地具有附设有电磁制动装置的构造。因此,使卷扬机主体与电磁制动装置合并的整体构造变得复杂,难以实现电磁制动装置的容积的紧凑化。

近年来,作为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的电磁制动装置的结构,公开了在固定铁片的内部配置弹簧的构造(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30593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为了在固定铁片的内部配置弹簧,需要使磁极面的面积增加配置所占据的区域的量,固定铁片的尺寸变大。此外,例如在大容量卷扬机的电磁制动器中,为了获得大输出而需要增大磁极面积,因此,固定铁片的尺寸变大。这样,存在固定铁片的材料尺寸会变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考虑以上的点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用于电磁制动器的铁片的小型化的卷扬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卷扬机,其设置于电梯装置,通过卷起与轿厢连结的吊索而使所述轿厢升降,该卷扬机具备:绳轮,其绕挂有所述吊索;制动盘,其与所述绳轮一起进行旋转驱动;以及电磁制动装置,其具有:在内部具有线圈的第一铁片、通过向所述线圈的通电而被磁吸引到所述第一铁片侧的第二铁片、被按压于所述制动盘的制动片、以及用于将所述制动片按压到所述制动盘的弹簧,所述电磁制动装置在比所述第一铁片的外周靠外侧的位置具有支承部,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与所述第二铁片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用于电磁制动器的铁片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卷扬机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制动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铁片以及板构件的侧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铁片以及板构件的正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升降通道,2……机械室,3……轿厢,4……平衡重,5……卷扬机,6……偏导轮,7……吊索,8……制动盘,9……电磁制动装置,13……绳轮,17……第一铁片,18……线圈,19……第二铁片,20……第一弹簧,21a、21b……制动片,22……板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示出在形成于建物构造物内的升降通道1的上方具有机械室2的电梯构造。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具备在升降通道1内升降的轿厢3、平衡重4、设置于机械室2内的卷扬机5、偏导轮6以及吊索7。卷扬机5设置于电梯装置,通过卷起与轿厢3连结的吊索7而使轿厢3升降。更具体而言,卷扬机5配置在机械室2内,使轿厢3以及平衡重4经由吊索7以吊桶的形式升降。

接着,参照图2以及图3对卷扬机5进行说明。图2是卷扬机5的主视图,图3是卷扬机5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卷扬机5构成在固定基座10上,在固定基座10分别固定有配置于驱动马达11的附近的轴承台12、以及轴架14。在轴承台12与轴架14之间设置有绕挂了与轿厢3连结的吊索7的绳轮13、以及直径比绳轮13大的制动盘8。该制动盘8与绳轮13一起进行旋转驱动。另外,如图3所示,在形成于轴架14的支承臂部15安装有对制动盘8的驱动进行制动的电磁制动装置9。

接着,参照图4对电磁制动装置9进行说明。图4是电磁制动装置9的正面剖视图。

在图4中,在支承臂部15设置有用于将制动器主体部16引导为能够滑动的引导部25、以及将限制构件23固定于支承臂部15的固定构件26。

在引导部25连接有制动器主体部16,该制动器主体部16相对于制动盘8能够沿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平行移动),制动器主体部16与第一铁片17以及销27连结。在销27上设置有垫座28b,在垫座28b设置有制动片21b。在比第一铁片17的外周靠外侧的位置设置有由不被电磁铁吸引的物质构成的板构件22。另外,制动器主体部16具备轴承29。这样,制动器主体部16、第一铁片17、销27、垫座28b、制动片21b、板构件22以及轴承29(第一铁片组)形成为一体。

另外,轴承29将连结构件3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制动盘8沿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平行移动),连结构件30连结第二铁片19与垫座28a。在第二铁片19设置有用于使第一铁片17以及第二铁片19相互滑动(平行移动)的连杆31,在垫座28a设置有制动片21a。这样,连结构件30、第二铁片19、垫座28a、制动片21a以及连杆31(第二铁片组)形成为一体。

另外,如图4所示,在比第一铁片17的外周靠外侧设置的板构件22与第二铁片19之间配置有第一弹簧20,在板构件22(更详细而言,安装于板构件22的板材)与限制构件23之间配置有第二弹簧24。另外,第一铁片17在内部具有线圈18。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承第一弹簧20的支承部的一例,以板构件22为例进行说明,但支承部不局限于板状,也可以是箱状、h形状等其他的形状。

(线圈非通电时)

在不使内置于第一铁片17的线圈18通电时,借助第一弹簧20的弹簧力,将配置为在制动盘8的两侧对置的制动片21a、21b按压于制动盘8。更具体而言,在制动器主体部16设置有轴承29且连接有引导部25,因此,借助第一弹簧20的弹簧力,第二铁片组向制动盘8的方向(第一方向)移动,第一铁片组向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二方向)移动,由此相对于制动盘8垂直地按压制动片21a、21b,使绳轮13的旋转静止。

(线圈通电开始时)

当使内置于第一铁片17的线圈18通电时,由于第一铁片17比第二铁片19重,因此,第二铁片19被磁吸引到第一铁片17侧,第二铁片19向与制动盘8相反的方向(第二方向)移动,制动片21a与制动盘8分离。

而且,通过第二铁片19抵碰于限制构件23,第二铁片19无法向第一铁片17侧移动,因此,第一铁片17向第二铁片19侧移动,即向制动盘8的方向(第一方向)移动。伴随着第一铁片17的移动,制动器主体部16以及制动片21b也同样地向制动盘8的方向移动,制动片21b与制动盘8分离。

(线圈通电结束时)

当线圈18的通电断开后,第二铁片19被第一弹簧20推向制动盘8侧(第一方向),由此与第二铁片19连接的制动片21a被推向制动盘8侧(第一方向),抵碰于制动盘8。然后,第一铁片17主要被第二弹簧24推向与制动盘8相反的一侧(第二方向),与第一铁片17连接的制动器主体部16也向第二方向移动,由此制动片21b抵碰于制动盘8。根据上述结构,制动片21a、21b不会仅任一方单侧与制动盘8抵碰(换言之,制动片21a、21b的两方按压于制动盘8的方式)。

图5是设置于卷扬机5的电磁制动装置9的第一铁片17以及板构件22的侧视图。

在比第一铁片17的外周靠外侧设置的板构件22设置有六个弹簧孔32。通过在板构件22的弹簧孔32配置第一弹簧20,在设置于第一铁片17的内部的线圈18的内径侧与外径侧的区域即吸引面33(磁极面)上,成为没有被配置的部件的状态。

另外,在第一铁片17设置有槽部34,线圈18插入至槽部34的里面35为止并注入树脂。

图6是设置于卷扬机5的电磁制动装置9的第一铁片17以及板构件22的正面剖视图。

如图6所示,第一铁片17以与吸引面33相反的一侧的外径大于吸引面33侧的外径的方式形成阶梯部。在阶梯部设置有与吸引面33平行的阶梯面36。

第一铁片17通过压入到板构件22而被固定。压入进行至阶梯面36与板构件22相接为止。当第一铁片17压入到板构件22时,与第一铁片17相接的板构件22的面即摩擦面37位于比第一铁片17的设置有线圈18的槽部34的里面35靠阶梯部侧(里侧)的位置。即,在不为第一铁片17压入到板构件22的部位的内侧的第一铁片17的内部设置有线圈18。

如以上那样,通过将板构件22设置在第一铁片17的外周上,并在板构件22设置第一弹簧20,从而不再存在配置于吸引面33的部件,因此,能够将第一铁片17的直径减少该配置的区域的量,能够实现第一铁片17的小型化。

以往,因设置于固定铁片(与第一铁片17对应的铁片)的内部的弹簧而干扰磁场,存在难以使吸引力稳定的问题。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一铁片17的外部设置弹簧20,不存在配置于吸引面33的部件,因此,与在第一铁片17的内部设置弹簧20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稳定的吸引力,能够实现吸引力的稳定化。此外,通过吸引力的稳定化而能够提高磁通密度,因此,能够缓和第一铁片17的大型化。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电磁制动器9的性能。

另外,以往由金属材料形成固定铁片,因此,假设在由一个金属材料形成第一铁片17与板构件22成为一体的形状的情况下,需要大型的金属材料。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板构件22对电磁铁的吸引力不起作用,因此,分体设置第一铁片17与板构件22是没有问题的,无需采用与第一铁片17相同的材料。因此,通过分体设置第一铁片17与板构件22,产生吸附力的铁片的形成所需的金属材料只要为能够使第一铁片17成型的大小(尺寸)足矣,因此,所需的金属材料的尺寸可以比一体成型的情况小。

另外,在利用螺钉等固定了第一铁片17与板构件22的情况下,磁场被螺钉等干扰,由此有时得不到稳定的输出,但通过压入第一铁片17与板构件22,不仅在吸引面33,在线圈18的周边部也不会影响到磁场,因此,能够得到稳定的吸引力。但是,只要能够充分地确保输出,就也可以由螺钉等固定第一铁片17与板构件22。

另外,通过使阶梯部的阶梯面36与板构件22接触,能够使压入量固定化。通过使压入量固定化,第一弹簧20的挠曲量也能够固定。此外,在能够使第一弹簧20的挠曲量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压入,而通过采用对于第一铁片17的外径而言吸引面33的相反侧大于吸引面33侧的构造,从而以板构件22不脱落的方式嵌合板构件22。

另外,若采用阶梯部,则能够防止板构件22在第一弹簧20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脱落。但是,在板构件22不会因第一弹簧20的弹性力而脱落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阶梯部,使第一铁片17的外径固定。

另外,板构件22的摩擦面37通过在比第一铁片17的设置有线圈18的槽部34的里面35靠里侧被压入,压入所引起的力不会施加于覆盖线圈18的周围的树脂,因此,能够防止树脂破裂。

(2)其他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卷扬机5的电磁制动装置9的情况,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各种电磁制动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置有两个电磁制动装置9的情况,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电磁制动装置9也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三个以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一个电磁制动装置9设置有六个第一弹簧20的情况,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一个电磁制动装置9也可以具备一个第一弹簧20,还可以具备六个以外的多个第一弹簧20。另外,在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20的情况下,优选均匀(例如对称、均等)地配置各第一弹簧2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铁片17具备阶梯部的情况,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第一铁片17也可以不具备阶梯部,而采用圆锥台、棱锥台等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一铁片17的与吸引面33的端部相反的端部具备阶梯部的情况,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阶梯部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铁片17的与吸引面33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任意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电磁制动装置9在第一铁片17的外周具备阶梯部的情况,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电磁制动装置9也可以在第一铁片17的外侧(外周的一部分)具备一个或多个阶梯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利用第一铁片17的与阶梯部不同的部位压入到板构件22的情况,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利用第一铁片17的阶梯部压入到板构件2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置制动片21a(垫座28a)的情况,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设置多个制动片21a(垫座28a)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设置制动片21b(垫座28b)的情况,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设置多个制动片21b(垫座28b)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