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630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翻罐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转运设备,具体讲就是一种将容器内物料实施转运的翻罐机。



背景技术:

块粒状或粉末状物料装载、转运过程中出现扬尘现象极为常见,一则造成原料浪费,另则污染环境。即便是采用可封口的罐体转运也只能解决运输过程中的扬尘现象,却无法保证物料装入罐内或从罐内将物料倾倒时的扬尘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罐机,保证物料在倾倒过程中无外流扬尘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翻罐机,弧形罩的内部为弧形管状腔室,腔室的两端口均指向向下,其中一端口为进料口、另一端口为出料口,出料口与物料仓相连,弧形罩的内部设置有翻转板框,翻转板框周边轮廓与弧形罩管腔截面形状吻合,翻转机构与翻转板框相连并驱动其在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翻转运动,翻转板框的一侧设置有托板,翻转板框与托板之间设置驱使两者靠近、远离的锁紧机构,翻转板框处于进料口位置处时托板位于翻转板框下方,翻转板框中部有通孔与运料罐的罐口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翻转机构与翻转板框相连并驱使运料罐自进料口处翻转至出料口,物料的倾倒过程始终处于弧形罩的弧形管状腔室,并且翻转板框周边轮廓与弧形罩管腔截面形状吻合,避免物料装入罐内或从罐内将物料倾倒时出现外流扬尘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除去一侧半圆形侧板以及圆弧顶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运料罐翻转倾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除去运料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除去半圆形侧板后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运料罐翻转倾倒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运料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7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翻罐机,弧形罩10的内部为弧形管状腔室,腔室的两端口均指向向下,其中一端口为进料口11、另一端口为出料口12,出料口12与物料仓相连,弧形罩10的内部设置有翻转板框20,翻转板框20周边轮廓与弧形罩10管腔截面形状吻合,翻转机构与翻转板框20相连并驱动其在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之间翻转运动,翻转板框20的一侧设置有托板30,翻转板框20与托板30之间设置驱使两者靠近、远离的锁紧机构,翻转板框20处于进料口11位置处时托板30位于翻转板框20下方,翻转板框20中部有通孔21与运料罐60的罐口对应。

如图2所示,运料罐60处于进料口11处,运料罐60置于托板30上并将罐口与翻转板框20中部的通孔21对应,锁紧机构驱使翻转板框20与托板30相互靠近并锁紧运料罐60;如图3所示,翻转机构与翻转板框20相连并驱使运料罐60自进料口11处翻转至出料口12,物料的倾倒过程始终处于弧形罩10的弧形管状腔室,并且翻转板框20周边轮廓与弧形罩10管腔截面形状吻合,不仅避免物料装入罐内或从罐内将物料倾倒时出现外流扬尘现象,改善工作环境,而且能够尽可能减少原料浪费。

为了保证翻转板框20能够可靠地将运料罐60翻转以转运物料,翻转板框20的一侧边缘与翻转机构中的转轴41的轴身固连,转轴41的两端延伸至弧形罩10外部并铰接在轴承座42上,进料口11下方设置有伸缩缸43,伸缩缸43的缸体尾端与基础铰接、活塞杆431的杆端与翻转板框20上的与转轴41垂直布置两侧边铰接且铰接轴的轴芯与转轴41平行。

翻转板框20为方形板、中部有通孔21,翻转板框20位于进料口11位置时的上板面两侧边有沿边长方向布置的筋条22,筋条22与翻转板框20结合处铰接有翻转门23,翻转门23与翻转板框20之间设置复位弹簧驱使翻转门23盖置在通孔21上;翻转板框20下板面两侧设置有筋板24,筋板24板面与翻转板框20的板面垂直、长度与所在边的边长一致,伸缩缸43的活塞杆431的杆端与筋板24铰接连接。

通过翻转门23的设置,当运料罐60转运物料时,运料罐60的罐口处下落的物料冲开翻转门,倾倒完成后,运料罐60翻转至罐口朝上的状态,翻转板23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盖设在翻转板框20上开设的通孔21上,防止扬尘通过通孔21逸散至外界环境,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另外,筋条22的设置,增加了翻转板框20整体结构强度。

作为锁紧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托板30与翻转板框20均为方形板且两者的四个角部之间设置气缸50构成锁紧机构,托板30的中部有通孔31构成定位工艺孔。

所述的弧形罩10包括两侧的半圆形侧板13,半圆形侧板13的上部的圆弧边沿之间布置圆弧顶板14,半圆形侧板13的半边有向下延伸侧板131,圆弧顶板14的下边有向下延伸的外板141,所述的侧板131边沿之间有内板15,内板15与外板141板面为立式布置且内板15的上边延伸到转轴41的轴身处,为了防止弧形罩10内的扬尘自内板15与转轴41的轴身之间的间隙泄露,内板15的上边设置有密封毛毡与转轴41的轴身接触配合。

为了进一步防止弧形罩10内的扬尘逸散,所述的翻转板框20的边沿设置密封毛毡与弧形罩10管腔内壁接触配合。

所述运料罐60整体为桶状,桶体上端为进、出物料的管口状的罐口61,罐口61与桶状之间有小倾角的锥顶63,运料罐60的罐底面中部有向下凸出的凸部62,该凸部62外形轮廓呈下小、上大的圆锥台状,所述凸部62置于托板30中部的通孔31内,所述罐口61与翻转板框20上通孔21的孔口对接。

盛装有物料的运料罐60由叉车类的运输工具转运,承接运料罐60时,托板30与翻转板框20之间的气缸50伸长确保两者之间的高低间距适当,叉车将运料罐60送至托板30与翻转板框20之间并使凸部62与通孔31上下对齐后缓落下运料罐60,叉车退出,气缸50回缩后将运料罐60可靠地固定在托板30与翻转板框20之间。随后进行翻转卸料、翻转回位动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翻罐机,弧形罩的内部为弧形管状腔室,腔室的两端口均指向向下,其中一端口为进料口、另一端口为出料口,出料口与物料仓相连,弧形罩的内部设置有翻转板框,翻转板框周边轮廓与弧形罩管腔截面形状吻合,翻转机构与翻转板框相连并驱动其在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翻转运动,翻转板框的一侧设置有托板,翻转板框与托板之间设置驱使两者靠近、远离的锁紧机构,翻转板框处于进料口位置处时托板位于翻转板框下方,翻转板框中部有通孔与运料罐的罐口对应。翻转机构与翻转板框相连并驱使运料罐自进料口处翻转至出料口,物料的倾倒过程始终处于弧形罩的弧形管状腔室,避免物料装入罐内或从罐内将物料倾倒时出现外流扬尘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徐尚斌;张志国;佘千根;徐智;吴劲松;胡智君;余沁雯;邵光辉;高海;汪鹏程;卓义;郑春雨;孙兵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铜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6
技术公布日:2018.04.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