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瓶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5497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饮料瓶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饮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饮料瓶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饮料灌装或包装时,都是通过连续的输送带对饮料瓶进行输送。输送带的前端进口连接转盘,输送带与转盘连接处设有进料拨片,随着转盘的转动,放置在转盘上的饮料瓶会被进料拨片逐个导入输送带中,其结构如图1所示。饮料瓶在放置上转盘之前,是将饮料瓶阵列放置在箱架a上,如图2所示,再通过转运车运送装载饮料瓶的箱架a到转盘旁。而将饮料瓶从转运车上的箱架a放到转盘上的过程,由于饮料瓶多为玻璃等易碎材质,因此现有都是通过人工将饮料瓶从箱架a上取出并放置在转盘上,工人的劳动强度高,且工人中断工作时对连续生产影响大,不利于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饮料瓶上料机构,可以直接将饮料瓶从转运箱架上抓取放置到输送带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饮料瓶上料机构,包括饮料瓶输送带,关键在于所述饮料瓶输送带上方架设有垂直于所述饮料瓶输送带的并行轨道,所述并行轨道上分别设有第一升降座和第二升降座,所述第一升降座和第二升降座上分别设有可升降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所述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饮料瓶上料机构使用时,首先要将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的气体排干,使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变软,再将第一升降座和第二升降座通过并行轨道移动至饮料瓶转运箱架的上方,然后第一升降座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升降座的第二固定块下降高度,同时带动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下降并置于饮料瓶转运箱架上的饮料瓶顶部的瓶盖安装部的凸缘下方,再往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充气,使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绷直,此时,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牢固卡住饮料瓶顶部的瓶盖安装部的凸缘下方,完成对饮料瓶的夹紧;之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升,第一升降座和第二升降座再通过并行轨道滑行移动至饮料瓶输送带上方,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下降,直到饮料瓶底部接触到饮料瓶输送带后停止下降,最后再度将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的气体排干,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升,带动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上升离开,完成饮料瓶从饮料瓶转运箱架直接到饮料瓶输送带的转运过程;整个转运过程与传统的转运过程相比,省却了转盘机构和人工将饮料瓶从转运箱架取出并放置在转盘上的过程,实现了生产线的饮料瓶上料全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具体的说,所述第一升降座和第二升降座均包括底部滑动板、上部固定板以及连接底部滑动板和上部固定板的竖向导轨,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设置在所述竖向导轨中,所述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连接。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的升降结构可以有多种,本发明采用竖向导轨式的升降结构,结构简单可靠。

具体的说,所述上部固定板的顶部设有驱动气缸,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连接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穿过所述上部固定板并与驱动气缸连接。使用现有自动化设备中常用的驱动气缸和驱动杆的机械结构,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转盘式饮料瓶上料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箱架装载饮料瓶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升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夹取饮料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3、4,本发明的饮料瓶上料机构,包括饮料瓶输送带1,饮料瓶输送带1上方架设有垂直于饮料瓶输送带1的并行轨道2,并行轨道上分别设有第一升降座和3第二升降座4,第一升降座3和第二升降座4上分别设有可升降的第一固定块31和第二固定块41,第一固定块31和第二固定块41之间设有第一充气杆51和第二充气杆52,第一充气杆51和第二充气杆52平行设置,如图3所示。

本发明的饮料瓶上料机构使用时,首先要将第一充气杆51和第二充气杆52的气体排干,使第一充气杆51和第二充气杆52变软,再将第一升降座3和第二升降座4通过并行轨道2移动至饮料瓶转运箱架a的上方,然后第一升降座3的第一固定块31和第二升降座4的第二固定块41下降高度,同时带动第一充气杆51和第二充气杆52下降并置于饮料瓶转运箱架a上的饮料瓶6顶部的瓶盖安装部61的凸缘下方,再往第一充气杆51和第二充气杆52充气,使第一充气杆51和第二充气杆52绷直,此时,第一充气杆51和第二充气杆52牢固卡住饮料瓶6顶部的瓶盖安装部61的凸缘下方,完成对饮料瓶6的夹紧,如图5所示;之后,第一固定块31和第二固定块41上升,第一升降座3和第二升降座4再通过并行轨道2滑行移动至饮料瓶输送带1上方,第一固定块31和第二固定块41下降,直到饮料瓶6的底部接触到饮料瓶输送带1后停止下降,最后再度将第一充气杆51和第二充气杆52的气体排干,第一固定块31和第二固定块41上升,带动第一充气杆51和第二充气杆52上升离开,完成饮料瓶6从饮料瓶转运箱架a直接到饮料瓶输送带1的转运过程;整个转运过程与传统的转运过程相比,省却了转盘机构和人工将饮料瓶从转运箱架a取出并放置在转盘上的过程,实现了生产线的饮料瓶上料全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具体的说,第一升降座3包括底部滑动板32、上部固定板33以及连接底部滑动32板和上部固定板33的竖向导轨34,第一固定块31设置在竖向导轨34中,第一充气杆51和第二充气杆52的端部与第一固定块31连接,如图4所示。第一充气杆51和第二充气杆52的升降结构可以有多种,本发明采用竖向导轨式的升降结构,结构简单可靠。第二升降座4的结构和第一升降座3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说,上部固定板33的顶部设有驱动气缸35,第一固定块连接驱动杆36,驱动杆36穿过上部固定板33并与驱动气缸35连接。使用现有自动化设备中常用的驱动气缸和驱动杆的机械结构,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饮料瓶上料机构,可以直接将饮料瓶从转运箱架上抓取放置到输送带上。该饮料瓶上料机构包括饮料瓶输送带,所述饮料瓶输送带上方架设有垂直于所述饮料瓶输送带的并行轨道,所述并行轨道上分别设有第一升降座和第二升降座,所述第一升降座和第二升降座上分别设有可升降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所述第一充气杆和第二充气杆平行设置。

技术研发人员:劳玮锋;陈汉东;翁永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嘉能可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2
技术公布日:2018.04.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