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不流动物料均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827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均布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粘性不流动物料均布器。



背景技术:

在压滤行业和烘干行业中,由于高湿物料被压滤之后,水分仍然在50%以上,导致了压滤后的物料既具有较高的水分,又具有很大的粘性,加之物料失去了流动性,造成了对压滤后的物料在运输的过程中,形成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如将压滤后的物料输送至某个中间环节的料斗过程中,并不能较好的在料斗中均匀播撒,导致料斗的充盈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粘性不流动物料均布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粘性不流动物料均布器,包括导料板、多连杆机构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通过多连杆机构与导料板传动连接;所述多连杆机构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的端部与减速机的转轴连接,第四连杆的端部与第五连杆连接,导料板和第六连杆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五连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连接处,以及导料板和第六连杆的连接处位置固定。

优选的,所述导料板平行布设多个,每一导料板均通过一个第六连杆与第五连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料板共设置2个,分别连接在第五连杆的两端,所述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的连接处位于第五连杆的中心。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第一销轴连接,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通过第二销轴连接,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均连接在第一径向固定转轴上,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通过第三销轴连接,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通过第四销轴连接,第六连杆与导料板均连接在第二径向固定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第五连杆水平布置,第六连杆的顶端与第五连杆连接,第六连杆的底端与导料板的顶端连接。

优选的,该均布器设置在料斗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连杆机构传动,两只或多只导料板在减速机的带动下,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在不流动物料下落过程中来回摆动,物料在穿过导料板的过程中,被均匀的播撒于下部料斗中。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压滤污泥或其他不流动性压滤物料的均布问题,以便于在不流动性高湿物料(包括压滤污泥或其他压滤物料)进入某个中间环节的料斗过程中均匀播撒于料斗,提高料斗的充盈系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粘性不流动物料均布器,包括导料板1、多连杆机构2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通过多连杆机构2与导料板1传动连接,带动导料板1来回摆动。所述多连杆机构2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连杆201、第二连杆202、第三连杆203和第四连杆204,第一连杆201的端部与减速机的转轴3连接,第四连杆204的端部与第五连杆205连接,导料板1和第六连杆206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杆206的另一端和第五连杆205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03和第四连杆204的连接处,以及导料板1和第六连杆206的连接处位置固定。

上述导料板1可平行布设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所述导料板1共设置2个,分别通过一个第六连杆206连接在第五连杆205的两端。所述第四连杆204和第五连杆205的连接处位于第五连杆205的中心。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上述第一连杆201与第二连杆202通过第一销轴连接,第二连杆202与第三连杆203通过第二销轴连接,第三连杆203和第四连杆204均连接在第一径向固定转轴4上,第四连杆204与第五连杆205通过第三销轴连接,第五连杆205与第六连杆206通过第四销轴连接,第六连杆206与导料板1均连接在第二径向固定转轴5上。采用销轴连接时,连杆之间的连接点位置可来回移动,采用径向固定转轴连接时,连接点位置不能移动。上述第五连杆205水平布置,第六连杆206的顶端与第五连杆205连接,第六连杆206的底端与导料板1的顶端连接。

该均布器设置在壳体6的内部,且位于料斗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

减速机的转轴3转动,带动第一连杆201来回摆动,第一连杆201在摆动过程中带动第二连杆202和第三连杆203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径向固定转轴旋转。第一径向固定转轴旋转时,带动第四连杆204来回摆动,第四连杆204带动与其相连的第五连杆205在水平方向来回摆动,第五连杆205在摆动过程中随之带动第六连杆206摆动,第六连杆206摆动时带动第二径向固定转轴旋转。第二径向固定转轴旋转时,带动导料板1来回摆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连杆机构2传动,两只或多只导料板1在减速机的带动下,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在不流动物料下落过程中来回摆动,物料在穿过导料板1的过程中,被均匀的播撒于下部料斗中。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压滤污泥或其他不流动性压滤物料的均布问题,以便于在不流动性高湿物料(包括压滤污泥或其他压滤物料)进入某个中间环节的料斗过程中均匀播撒于料斗,提高料斗的充盈系数。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有关技术内容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