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的薄膜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3845阅读:965来源:国知局
豆芽的薄膜包装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般的豆芽的薄膜包装袋。更确切地说,是关于一种使用改良的热粘接性薄膜进行包装的豆芽的薄膜包装袋,将沾水的豆芽装入该包装袋进行密封包装发货时,其密封包装能够快速、完全、准确地进行,并且使豆芽的新鲜度(包括味道)能够保持更长时间。



背景技术:

一般,包装用薄膜加工成袋装,用于向其内装入例如糖果类、生鲜食品(生蔬菜或果实)等,进行密封包装。并且该薄膜所使用的原料或者薄膜形态(单膜或复合膜)根据被包装物的种类、包装目的(例如维持新鲜度、避免与外部接触造成的损伤、外观的方面或以这些综合为目的)而各种各样。因此,所使用的薄膜原料也是各种各样。一般,例如可以列举聚乙烯(polyethylene)、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丁二烯(polybutadiene) 等聚烯烃(polyolefin)、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聚偏二氯乙烯(p olyvinyliden chloride)、尼龙(Nylo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 lene terephthalate)、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聚苯乙烯(Polystyren 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等。这些薄膜在延伸、或无延伸状态下形成,实际上作为包装用薄膜使用时,按照上述目的,作为单膜、或层叠两种以上作为复合膜使用。特别是需要具备功能性(特别是针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气体阻隔性)和密封包装性(热封性)两者时,一般使用复合膜的形态。

特别是当被包装物为豆芽时,新鲜度会明显降低,因此,有必要尽可能地缩短从产地到店面、乃至到消费者的时间。因此,首先从产地出货时,就有必要在现场将收获的豆芽进行水洗,并在没有充分沥水的状态下,立即装入薄膜袋,立即密封开口部分,从而完成出货准备。因此,使用自动包装机(装袋机)进行豆芽的自动包装。在自动包装的工序中,特别是由于密封是通过热封机进行熔融,因此,实际使用的薄膜多为热封性良好的聚烯烃的单层薄膜。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将沾水的豆芽装入薄膜袋后立即热封时,不说除了聚烯烃以外的原料聚合物(polymer),就是热封性优越的聚烯烃的薄膜袋,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完全地进行热封。另外,还存在一个大的问题,那就是热封的熔融时间不固定且时常变化。考虑或许是由于热封的开口部分沾水、或者沾水程度根据场所的不同变多变少。

另外,即使进行充分密封后出货,由于到店面上市的时间,再到消费者手中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不能避免新鲜度随着其保存时间降低。因此,对于长时间保持新鲜度的对策,即使是很小的改良对策技术,也是极其有效的。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改良的热粘接性薄膜进行包装的豆芽的薄膜包装袋,使即使将沾水后的豆芽,立即装入包装用薄膜袋后,立即连续地进行热封,也能完全而准确地进行,并且豆芽的新鲜度(包括味道)能够保持更长时间。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豆芽的薄膜包装袋,背面部分被密封,并且一方的端部被密封的热粘接性薄膜的袋中装有豆芽,另一方的端部被封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粘接性薄膜由复合膜形成,该复合膜包含外层和最内层,

其中,该外层由主成分为结晶性聚丙烯的聚合物的双轴拉伸薄膜构成,该最内层由熔点比所述外层具有的熔点还低10~90℃的烯烃系聚合物的薄膜构成。

所述最内层的厚度优选为1~20μm。

所述最内层,优选为由乙烯和丙烯的二元共聚物构成,或由乙烯、丙烯和1丁烯的三元共聚物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所述热粘接性薄膜,适用于密封包装表面附有水滴的豆芽。

由于豆芽还活着,所以会呼吸。其呼吸作用所产生的水分蒸腾,是包装薄膜产生雾气的原因。因此,优选通过在所述热粘接性薄膜添加防雾剂,使其具有防雾性。

所述袋是印有重量(物品的分量)的小袋,所述豆芽按照该重量,进行按袋密封。小袋上还可以印有名称、原产地、保存方法、使用注意事项、包装材料的材质、生产者、制造日期、保质期限、条形码等。

(发明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豆芽的薄膜包装袋所使用的热粘接性薄膜,即使放入沾水的豆芽,立即进行热封,也完全不受最内层附着水分的影响,可以完全而准确地进行密封包装。并且,对于保存在袋内时的新鲜度、味道,即使是像豆芽一样特别容易变质的东西,也能够维持长时间的新鲜度,且味道下降也小。另外,最内层是比外层还柔软的薄膜袋这一点,也具有可以减小处理豆芽时发生的损伤的效果,也有助于更好的维持新鲜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关的豆芽的薄膜包装袋的制作工序示意图。

图2是沿着图1中ⅡA-ⅡA线的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1中ⅡB-ⅡB 线的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1中ⅡC-ⅡC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3和图4,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关的豆芽的薄膜包装袋1,优选为使用例如熟知的装袋机2(省略详细说明)制造。在使用热粘接性的卷带包装材料进行制袋的工序中,装袋机2负责填料、封口、切断阶段。在装袋机2上,装上卷有热粘接性薄膜3的辊4(未图示)。在装袋机2中,将从辊4抽出的热粘接性薄膜3弯曲为筒状,首先密封背面的部分8,接着密封下部(一方的端部)9,然后从枕头状(枕状)的袋的上部(另一方的端部)10向该袋中投入豆芽5,最后封切上部10(未图示)。重复此内容,可以连续地自动地大量制作豆芽的薄膜包装袋。虽然省略了图示,枕头状(枕状)的小袋上印有重量等,豆芽5按照该重量进行按袋密封。

参照图2,热粘接性薄膜3由复合膜形成,该复合膜包含外层(形成于包装袋的最外侧的层)6和最内层(形成于包装袋的最内侧的层)7,其中,该外层6由主成分为结晶性聚丙烯的双轴拉伸薄膜构成,最内层7 由熔点比外层6具有的熔点还低10~90℃的烯烃系聚合物的薄膜构成。

形成外层6的聚合物,主成分为结晶性聚丙烯。因此,不可以是非结晶性聚烯烃或其他的聚合物。这是因为,特别是原料对豆芽的新鲜度维持起到最有效作用。因为是以结晶性聚丙烯为主成分,可以说优选为单独使用。但是,在不对聚丙烯原有特性(熔点、硬度、强度等)进行大的改变的前提下,也可以添加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其他成分。此范围以熔点(省略为MP)为例,因为单结晶聚丙烯为160~170℃,所以下限约为150℃,也就是说在150~170℃程度范围内的都可以称为是以结晶性聚丙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范畴。

所述化学的添加,具体地说是指与丙烯的共聚,该共聚物单体是α- 烯烃,例如优选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等。这些单体,可以是一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共聚,但是其共聚体最好限定在约5mol%以下。

另外,所述物理化学的添加,具体地说是指在结晶性聚丙烯中混合其他聚合物。混合聚合物优选为所述共聚中例示的α-烯烃的单独或共聚聚合物、或是具有更多碳元素的脂肪族系列或芳香族系列树脂的氢化物,举例来说也就是一般说的氢化C6-20-烃的聚合物(POLY(METHYLSTYRENE- CO-INDENE))。氢化C6-20-烃的聚合物中有两类,一类是与通过石油粗汽油的热分解生成的C5的烯烃馏分共聚的聚合物的残留双键氢化得到的脂肪族系列(锁状、环状),一类是与C9馏分的芳香族单元结构共聚的聚合物的芳香环的双键氢化得到的芳香族系列。以上示例中,氢化C6-20- 烃的聚合物,特别是脂肪族系列为优选。因为其具有良好的混合性,且可以进一步减小后述的透湿度,并且可以适当地控制氧气透过度。

另外,混合时,用差热分析仪检测混合物的MP,发现由于MP相当的峰值除了测定作为主成分的结晶性聚丙烯,其他混合物的也会被测定,所以多数情况下不显示共同的MP。这种情况下,MP是通过查看最高峰值,将其作为全部的MP。因此,进行混合时,合理的混合量不是通过与 MP的关系决定,而是最好通过观察硬度、强度等其他,用需要的最小量进行混合。一般,进行混合时,相对于结晶性聚丙烯,最好以约25重量%以下为基准。

接着,对形成最内层7的聚合物进行说明。首先,这里的聚合物需要比形成所述外层6的聚合物所示的MP低10~90℃,优选具有低20~70℃ MP的烯烃系列聚合物。这是因为首先其能够与外层6完全且容易地进行层叠,使放入豆芽后的热封,也能够通过在更加低的温度下的熔融,极其快速且完全地进行;并且进一步付有非透湿性,能有效的保持豆芽的新鲜度;另外,其比外层6的聚合物还要软质,在保护封入后豆芽不受损伤等方面,更加适合。因此,即使是烯烃系列聚合物以外的聚合物,满足该M P的条件,或虽然是烯烃系列聚合物,但不满足该MP的条件,都不是本实用新型相关内容。在此,低于10℃的话,特别是不能满足热封的迅速性,和无法保护其不受损伤等,相反高于90℃的话,特别是热封部分的强度弱,另外使层叠不能均等且容易生成。在此,所谓完全热封是指热封部分的强度强,并且该部分不会收缩且平滑。

所述相当的烯烃系列聚合物,具体可以举出如下。聚乙烯(MP约10 0~125℃)、聚丁烯(MP约80℃)、乙烯-丙烯的二元共聚物(MP约120~ 145℃),乙烯-丙烯-1丁烯的三元共聚物(MP约90~145℃),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二元共聚物(MP约80~100℃),乙烯-甲基丙烯酸二元共聚物(M P约80~100℃),乙烯-丙烯酸甲酯的二元共聚物(MP约80~100℃),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元共聚物(MP约80~100℃),乙烯-4甲基-1戊烯二元共聚物(MP约110~125℃),离子聚合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的金属离子交联聚合物)(MP约100~120℃)等。其中,优选乙烯-丙烯的二元共聚物,或乙烯-丙烯-1丁烯的三元共聚物。另外,适当混合了所述示例聚合物的混合聚合物也被容许。

如上所述,对构成外层6和最内层7基本的聚合物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表示单单使用这些聚合物形成各层就可以,而是各层还需要具备以下的条件,只有给该聚合物附加这些条件,才可以解决本实用新型的全部问题。

该条件是,首先对于外层6,形成该层的薄膜状物必须是纵横双轴延伸的状态。这样特别是能提高非透湿性,也就是说进一步提高水蒸气阻隔性保护豆芽的干燥,具有减小随着保存时间新鲜度降低的效果,并增强腰杆作为支持体的功能,使豆芽的装袋能够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因此,未延伸或只在任一方延伸都不能得到满足上述效果的结果。在此对于延伸倍率,在可以延伸的范围内,没有特别的限定,大致可以规定为纵向约3.0~ 5.5倍,优选3.6~5.0倍,横向约6.0~14.0倍,优选8.0~12.0倍。

另外,外层6的厚度能够促进所述双轴延伸所看到的效果,因此最好比最内层7的厚度要厚。但是如果过厚的话,特别是进行豆芽的自动包装时,自动包装机的工作状态会变差,所以最好不要过厚。考虑种种条件,可以示例优选厚度约为15~80μm。因此,可以示例整体厚度优选为约16 ~100μm。

其次,最内层7的厚度需要特别是1~20μm,优选3~15μm。因为最内层7的厚度若在此范围,密封部分的粘结性会变得良好。

下面,对延伸方法进行说明。如上所述,至少外层6必须进行双轴延伸,但对于最内层7不强调延伸的有无。因此,最内层7不进行延伸,或即使进行延伸,当与外层6的条件不同时(单向延伸或与外层6双轴延伸倍率不同时),各自分别延伸后进行层叠。

至少外层6的延伸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基本上采用首先熔融为薄膜状挤出后,暂且至少在外层6所使用的聚合物的维卡软化温度(基于 ASTM1525的热变形温度)冷却固化,(伴随最内层7时,所述速冷后) 再次加热至延伸温度的方法。此时的延伸温度,当然要比该聚合物的熔点低,优选温度是以维卡软化温度为中心+10℃~-40℃的范围。另外,向双轴的延伸,最好首先通过延伸辊向纵向延伸,然后通过拉幅机向横向延伸。

另外,根据后述的共挤法,熔融挤出的同时层叠所述外层6和最内层 7时,之后的延伸必须是两层同时并且以同倍率向双轴延伸,因此,这种情况下的延伸温度,在最内层7设定延伸温度。此时的延伸温度,当然是比最内层7所使用的所述烯烃系列聚合物的MP温度低,优选温度是以该聚合物的TB为中心±15℃的范围。

关于外层6和最内层7的层叠方法,一般采用干式复合法、共挤法、挤出复合法中的一种,不过其中优选后两者中的任一方法。这是由于外层 6和最内层7的紧贴性极其良好,所以没有必要硬要使用需要粘着剂的干式复合法。共挤法和挤出复合法的使用区别在于外层6与最内层7的延伸条件。也就是说当两层以同倍率向纵横双轴延伸时,使用共挤法更加有效,当不延伸最内层7、单向延伸、或与外层6的延伸倍率不同时,使用挤出复合法进行更好。

并且,层叠时向各层聚合物添加的添加剂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列举包装用的聚烯烃薄膜所涉及到的防氧化剂、热安定剂、防雾剂、防静电剂、防结块剂等。这些添加剂根据需要,可以只在外层6、或只在最内层7、或两层都添加,无论是哪种,其添加量都限定在约2重量%以下的微量。

另外,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豆芽的薄膜包装袋1的热粘接性薄膜3基本上可以由外层6和最内层7构成,不过也没有限制在外层6和最内层7之间辅助性的设计其他聚合物的辅助层。

并且,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豆芽的薄膜包装袋所使用的热粘接性薄膜,即使是沾水的豆芽也能够完全地、迅速地连续进行热封这一作用,如前所述。该热封以外的效果之一的新鲜度保持性良好的理由,考虑是下述作用。

一般,豆芽被称为生鲜食品,收获后不久也进行呼吸作用。该呼吸作用是在水分和氧气的作用下进行。因此,当没有了水分,薄膜袋中的豆芽就会变蔫,从而失去商品性。水分的保持是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氧气的存在很容易带来和味道相关成分的损耗,因此对于氧气,有一种说法认为不存在的话更好。对于这样的关系,本实用新型的豆芽的包装袋具有以下特性。首先,与水分的保持相关的透湿度约为10g/m2·24hr以下。其次,与味道相关的氧气,其透过度约为400~2500cc/m2·24hr·atm。在水分保持性方面,比其他任何薄膜都要优良。这点对豆芽进行更长时间的呼吸起到极其有效的作用。但是在氧气方面,逊色于其他薄膜,容易保持在高浓度下。也就是说会加速味道的降低。但是实际上,将豆芽和豆芽与水分一起密封包装于本实用新型的热粘接性薄膜袋中,检查味道随时间的变化时,在没有变蔫的新鲜的期间内,感觉不到与收获后的味道有差异。从这一点考虑,与水分共同存在的适当范围内的氧气,不仅不会降低味道,反而还起到进一步加长保持新鲜度的时间的作用。

实施例

接着,与比较例一起,对实施例进行详述。另外,本文中和该例中所示的透湿度、氧气透过度是根据以下方法测量的值。

透湿度:将通过JIS Z-0208的条件[B](测量温度40℃、RH90%) 测量的值,以g/m2·24hr单位进行表示。

氧气透过度:将通过MOCOM公司制造的氧气透过度测量装置(等压法·JIS K-2126)测量的值,以cc/m2·24hr·atm·23℃单位进行表示。

(实施例1)

首先,将构成外层6的薄膜状物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将MP163℃的聚丙烯(TB=156℃)在200~250℃(料筒温度)下,通过T模(210℃)熔融挤出,连接冷却辊,冷却至70℃,紧接着通过加热至150℃的加热辊,将该薄膜状物的表面温度升温至140℃的同时,通过延伸辊向纵向延伸5 倍,再回到150℃的加热环境下,通过拉幅机向横向延伸8倍,连接冷却辊,最终以薄膜状物卷绕成辊状。以此得到的是具有均一表面厚度为24 μm的双轴延伸聚丙烯薄膜状物。

然后,以所述得到的外层6的薄膜状物为基体,根据下述方法,将最内层7从该基体上挤出层叠,得到复合薄膜。首先,将辊状的外层薄膜状物加热至40℃从辊水平送出的同时,将在该表面上形成最内层7的MP13 0℃的丙烯、乙烯和1丁烯的三元共聚物,通过150~200℃(料筒温度)、口宽800μm的T模(185℃)铸成,并将其立即送出,使最内层7面连接于冷却辊(温度20℃、Ra0.1μm),并以冷却速度-40℃/秒进行速冻,最后卷取为棍状而结束。以此得到的复合薄膜的整体厚度是30.5μm,其中最内层7为6.5μm。

另外,所述复合薄膜的透湿度为7g/m2·24hr,氧气透过度为1400c c/m2·24hr·atm·23℃。

接着,使用所述复合薄膜,制作尺寸为180×250mm的袋子(一边开封),向其内先手动装入收获后立即水洗,还在沾水状态下的豆芽,然后通过加热至155℃的自动热封机,以加热时间0.3秒/袋连续地进行热封。对于以此得到的300袋,检查其热封部分。其结果,所有都被完整热封,并且密封强度也很充分,且处理中也没有破损。

最后,将所述得到的豆芽密封袋的5袋,在RH35%、温度20℃的环境下放置4天后,开封检查气味,其结果与刚收获后的豆芽的气味相比,虽然及其微小,但还是感觉到了气味的变化,不过还没有达到商品不合格的级别。另外,从整体来看,豆芽的硬度没有变化,颜色也没有变化。

(实施例2)

作为外层6的聚合物,使用将0.5mol%的乙烯与丙烯共聚所得到的M P160℃的丙烯共聚物,作为最内层7的聚合物,使用将乙烯含量6.5mol%的乙烯与丙烯共聚所得到的MP132℃的乙烯·丙烯共聚物(TB=约11 7℃),根据下面的共挤法形成双轴延伸复合薄膜。也就是首先在已将料筒温度调整为200~250℃的两台挤出机的出料口,安装调整为220℃的共挤用的一个T模,接着在该T模之后,依次安装在实施例1所使用的冷却辊、加热辊、拉幅机,最后安装卷取辊。并且,该T模的汇合出料口的口宽设定为2000μm。另外,该冷却辊的温度设定为15℃、加热辊的温度设定为比最内层7的TB高10℃的127℃。这是为了当最内层7的薄膜状物的表面温度达到120℃后进行整体延伸。另外,拉幅机的环境温度设定为150℃。

接着,上述两台挤出机,按照外层6的聚合物在下,最内层7的聚合物在上(连接冷却辊子)层叠,各自进行供给,并开始熔融挤出。调整挤出速度,使此时所述冷却辊速冻速度为-38℃/秒。速冻后,接着首先用加热辊将复合薄膜加热至所述温度的同时,首先向纵向进行7倍延伸,接着通过拉幅机向横向进行8倍延伸,冷却至常温结束卷取全过程。

所述得到的双轴延伸复合薄膜,整体厚度为60μm,最内层7的厚度为21μm,Ra为0.27μm。另外透湿度为7g/m2·24hr,氧气透过度为1 550cc/m2·24hr·atm·23℃。

接着,使用所述复合薄膜,制作尺寸为60×600mm的袋子(一边开封)200枚,向其内先装入收获后立即水洗,还在沾水状态下的豆芽,然后送至自动热封机(设定温度160℃),以加热时间为0.4秒/袋连续地进行热封。检查所得到的200袋的热封部分。其结果,200袋全部都被完整融合密封。当然,热封部分的密封强度也很充分,且实用上也没有问题。

最后,将所述豆芽密封袋的5袋,在实施例1所述条件下放置4天后,开封确认新鲜度。首先,在气味方面,没有感觉到与刚收获后的豆芽有差异,而且叶子也没有萎蔫,处于极其新鲜的状态,维持着充分的新鲜度。

(实施例3)

作为外层6的聚合物,使用将20重量%的氢化C6-20-烃的聚合物(埃克森美孚化工制的双环戊二烯树脂体系氢化树脂、编号Escorez5320)与聚丙烯混合得到的MP160℃的混合型聚丙烯,作为最内层7,使用将30 重量%聚1丁烯和0.1重量%成核剂的滑石粉末与实施例2中所使用的MP 132℃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混合得到的混合型乙烯·丙烯共聚物(TB=10 8℃),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使用共挤法形成向纵向6倍、横向8倍延伸的双轴延伸复合薄膜。以此得到的复合薄膜整体厚度为58μm,最内层7的厚度为19μm。另外,透湿度为2g/m2·24hr,氧气透过度为500c c/m2·24hr·atm·23℃。

使用所述双轴延伸复合薄膜,制作尺寸为180×250mm的袋子(一边开封)500枚,向该袋中预先手动放入收获后立即水洗,还在沾水状态下的豆芽,然后送至自动热封机(设定温度160℃),以加热时间为0.33秒/ 袋连续地进行热封。检查所得到的500袋的热封部分。其结果,全部都被完整的融合密封。另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条件下,进行了保存新鲜度的检查,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比较例1)

(最内层7使用本实用新型以外的聚合物的例子)

作为外层6的聚合物,使用MP163℃的聚丙烯,最内层7使用MP13 4℃的6·12尼龙共聚物,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共聚成形得到双轴延伸复合薄膜。以此得到的该复合薄膜整体厚度为58. 5μm,最内层7的厚度为19.8μm。另外,透湿度为15g/m2·24hr,氧气透过度为180cc/m2·24hr·atm·23℃。

接着,使用所述得到的复合薄膜,制作200袋与实施例1相同尺寸的袋子,之后与该实例相同装入豆芽,并连续地进行热封。其结果是热封不完全的有30袋。考虑到这大概是由于尼龙自身的亲水性,对在热封面的水的积存有影响。并且对于完全密封的5袋,同样在RH35%、20℃环境下放置4天后,开封检查其气味,结果与实施例1相比臭味大,并且还有少许颜色变化。已不具备商品的价值。考虑应该是受到透湿度和氧气透过度的影响。

(比较例2)

(最内层7使用本实用新型以外的烯烃聚合物的例子)

作为外层6的聚合物,使用MP163℃的聚丙烯,最内层7的聚合物分别使用MP160℃的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为0.5mol%的共聚物)和MP 63℃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挤出复合法,得到两种复合薄膜。但是,使用乙烯·丙烯共聚物时,设定料筒温度为160~200℃,T模温度为190℃,而使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时,设定料筒温度为100~150℃,T模温度为140℃。

接着,用最内层7是由MP160℃的乙烯·丙烯共聚物形成(以下称为 160B薄膜)的复合薄膜,和最内层7是由MP68℃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以下称为68B薄膜)形成的复合薄膜,分别制作100枚袋子(一边开封)。然后,在各个袋子中手动装入水洗后沾水状态的豆芽,送入自动热封机,尝试连续地进行热封。此时,热封条件如下。首先,通过160B薄膜形成的袋子时,设定熔融温度为165℃,最内层7在一分钟时终于熔融。这样一来,因为时间过长,而不适合自动进行热封。当进一步升温至180℃进行热封,熔融时间为1秒,虽然不是很满意,但是可以加快速度,不过通过熔化进行密封的熔化密封若与外部的某物接触时,由于该部分直接接触而容易破损,所以不是最适合的热封。

另外,通过68B薄膜形成的袋子时,设定熔融温度为100℃在0.2秒就完全熔融,因此对自动热封适合性完全没有问题。但是,热封部分可以看到若干的褶皱模样,不是平滑的密封面,另外,进行装袋试验时,发现其中有40袋热封部分有部分破损。

本次揭示的实施例,所有都是示例,不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是根据上述说明而是通过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示,且包含与实用新型申请权利要求相同的意思和其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产业上的利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豆芽的薄膜包装袋,即使是放入沾水后的豆芽立即热封,也能够不受水分的影响,准确地进行密封。

符号说明

1 豆芽的薄膜包装袋

2 装袋机

3 热粘接性薄膜

4 辊

5 豆芽

6 外层

7 最内层

8 背面部分

9 枕状袋的下部

10 枕状袋的上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