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油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9230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油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食用油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用油瓶。



背景技术:

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油,食用油不仅影响菜肴的色香味,而且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它提供人类部分所需的热量以及人体无法自身合成的必需脂肪酸。食用油基本分为动物油和植物油两大类,不过动物油含胆固醇高,吃多了容易得动脉硬化。因此,如今的人们常用的油一般为植物油。食用油的生产工艺包括预处理、清理、炒籽、压榨、压滤、沉淀、包装、入库、检验等多道工序。

食用油的包装是指食用油的罐装与贴标,其中,食用油罐装要用到罐装机,而食用油贴标要用到贴标机。目前,常用的食用油瓶为方形,外观设计也无差异。经过测试,方形的油瓶的承压力不足,变形现象较为严重,因此设计一种承压能力足够、且外形美观的食用油瓶一直是制油企业的重要项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果明显的食用油瓶,包括瓶颈、瓶肩、瓶身、瓶底。所述瓶身为两侧为平面的椭圆柱体,所述瓶身包括分别与所述瓶肩、瓶底相连接的连接部以及标签粘贴面,所述标签粘贴面四个楞部分别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标签粘贴面的两个椭圆面上均匀分布有第一径向槽;所述瓶底包括内陷的凹形槽以及以所述凹形槽为起点,向四周延伸至所述瓶身与所述瓶底拐点的凹型条。

进一步的,所述瓶颈螺纹与食用油瓶瓶盖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瓶身与瓶底的连接部的拐点呈圆弧状;所述凹型条数量为 10,均匀分布在所述瓶底上。

进一步的,所述瓶身与所述瓶底的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径向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食用油瓶进行改进,由方形改为椭圆形,瓶身上的加强筋、第一径向槽、第二径向槽、瓶底的凹形槽和凹型条,加强了油瓶的承压能力,改善了产品外观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所示的食用油瓶,包括瓶颈1、瓶肩2、瓶身3、瓶底4。瓶颈1 螺纹与食用油瓶瓶盖相匹配。瓶身3为两侧为平面的椭圆柱体,瓶身3包括分别与瓶肩2、瓶底4相连接的连接部以及标签粘贴面33;标签粘贴面33四个楞部分别设置有加强筋31;标签粘贴面33两侧的平面上设置有竖直排行的凹槽 32;标签粘贴面33的两个椭圆面上均匀分布有6条第一径向槽34;瓶身3与瓶底4的连接部上设置有一条绕瓶身3的第二径向槽35。瓶身3与瓶底4的连接部的拐点呈圆弧状。瓶底4包括内陷的凹形槽41以及以凹形槽41为起点,向四周延伸至瓶身3与瓶底4拐点的凹型条42,凹型条42数量为10,均匀分布在瓶底4上。

本实用新型中,瓶颈1宽度取值范围为44~45mm;瓶身3高度取值范围为 245~250mm,瓶身3宽度取值范围为175~180mm,瓶身3厚度取值范围为135~ 140mm;整个食用油瓶高度取值范围为330~335mm。本实用新型中,食用油瓶材料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食用油瓶进行改进,由方形改为椭圆形,瓶身3上的加强筋31、凹槽32、第一径向槽34、第二径向槽35,瓶底的凹形槽41和凹型条 42,加强了油瓶的承压能力,改善了产品外观品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