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无机房电梯的龙门架结构布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0770阅读:899来源:国知局
紧凑型无机房电梯的龙门架结构布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建筑结构布局情况下使用的龙门架结构布局。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在家用电梯等特殊井道情况下的紧凑型无机房电梯的龙门架结构布局。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电梯轿架结构中,龙门架的结构主要包括:上梁组件、轿底减震组件、轿底反绳轮组件、下梁组件及直梁组件,而安全钳及提拉机构组件都是单独设计,故最后组装后,轿厢底部所占空间的大小就由反绳轮组件、轿架主横梁上的导靴及安全钳操纵机构,各自所占用的三个区域在空间上垂直叠加而成,导致轿厢底部在高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大,也就要求井道底坑具有相应较大的高度。

但紧凑型无机房或者家用电梯在实际安装中,往往提供不了充裕的电梯井道空间,尤其是底坑空间,进而使得家用别墅等场合的特殊井道在安装紧凑型无机房或者家用电梯时,存在很大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凑型无机房电梯的龙门架结构布局设计,其通过压缩轿架部件或反绳轮组件等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布局,实现在垂直方向上的节省空间的效果,以适应较小的井道底坑空间,满足特殊井道的要求。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紧凑型无机房电梯的龙门架结构布局,包括:

设置在靠近轿底坑一端的轿底组件,其底部预设位置上设置有轿底反绳轮机构;

所述轿底组件与轿架顶部通过直梁进而连接,所述直梁在空间上偏移轿架中心一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轿底组件底部在与直梁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导靴,所述直梁的另一端部通过上梁组件连接设置有与第一导靴相配合的第二导靴;

所述直梁的下部设置有安全钳,所述安全钳通过提拉杆进而与设置在直梁上部的提拉机构连接,进而在空间上构成紧凑型无机房的龙门架。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直梁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上梁组件、轿底组件,进而在空间上构成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导靴被配置为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内,所述提拉机构被配置为设置在第二延伸部上。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轿底组件通过下梁组件进而与直梁连接,所述下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呈相对设置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被配置为具有支撑导向作用的U形结构。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轿底组件包括:

轿底板;

与轿底板相配合连接的轿底托架;

其中,所述轿底板与轿底托架之间设置有至少四块减震垫,所述轿底反绳轮机构设置在轿底托架的预设位置上。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提拉机构通过一上梁组件进而设置在直梁上。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缩轿架部件或反绳轮组件等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布局,实现在垂直方向上的节省空间的效果,具体来说,本实用通过将轿底反绳轮与第一导靴在空间上横向布置在轿底组件底部,其横向布置的前提在于直梁在预定方向上具有一偏移量,同时,将提拉机构的安装位置在空间上向上移,设置在上梁位置,进而使得原有的将三者自有空间在垂直方向上叠加,变成了只需要与轿底反绳轮或第一导靴在空间上的最大自有空间相配合就能够满足安装需要,以适应较小的井道底坑空间,满足特殊井道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紧凑型无机房电梯的龙门架结构布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轿底的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紧凑型无机房电梯的龙门架结构布局的实现形式,其中包括:

设置在靠近轿底坑一端的轿底组件1,其底部预设位置上设置有轿底反绳轮机构2;

所述轿底组件与轿架顶部通过直梁3进而连接,所述直梁在空间上偏移轿架17中心一预设距离,其作用在于使得直梁相对于传统的布置具有一定的偏移量,以使其符合反绳轮与第一导靴横向设置的要求;

其中,所述轿底组件底部在与直梁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导靴4,所述直梁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与第一导靴相配合的第二导靴5;

所述直梁的下部设置有安全钳6,所述安全钳通过提拉杆7进而与设置在直梁上部的提拉机构8连接,进而在空间上构成紧凑型无机房的龙门架,其将提拉机构的安装位置在空间上向上移,设置在直梁下部,进而使得原有的将三者自有空间在垂直方向上叠加,变成了只需要与轿底反绳轮或第一导靴在空间上的最大自有空间相配合就能够满足安装需要。采用这种方案通过压缩轿架部件或反绳轮组件等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布局,实现在垂直方向上的节省空间的效果,以适应较小的井道底坑空间,满足特殊井道的要求,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1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直梁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上梁组件、轿底组件,进而在空间上构成第一延伸部9、第二延伸部10,所述第一导靴被配置为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内,所述提拉机构被配置为设置在第二延伸部上。采用这种方案使得第一导靴可以设置在直梁内部具有的空间里,进而与直梁的稳定性更好,且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需要对其安装位置做进一步调整,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1-2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轿底组件通过下梁组件11进而与直梁连接,所述下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呈相对设置的连接件12;

所述连接件被配置为具有支撑导向作用的U形结构。采用这种方案的连接件,其作用在于不仅使得直梁与轿底组件之间连接紧密,且二者之间的还通过U形结构的两敞开端具有导向支撑的作用,使得其在运行中的结构稳定性更好,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1或2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轿底组件包括:

轿底板13;

与轿底板相配合连接的轿底托架14;

其中,所述轿底板与轿底托架之间设置有至少四块减震垫15,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相对应4块、6块、7块甚至更多,所述轿底反绳轮机构设置在轿底托架的预设位置上。采用这种方案使得轿底反绳轮可以根据组装需要对其安装位置进行适应性调,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适应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1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提拉机构通过一上梁组件16进而设置在直梁上。采用这种方案使得提拉机构在直梁的稳定性更好,且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需要对其安装位置做进一步调整,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 或修改。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有效地节省了井道底坑空间,更有利于电梯在底坑深度较小的井道空间里的安装使用,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紧凑型无机房电梯的龙门架结构布局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