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塑一体式缓冲防护包装护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9318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角结构,确切地说是一种吸塑一体式缓冲防护包装护角。



背景技术:

护角是当前产品包装防护中的一种重要防护装置,使用量巨大,但在实际的使用中发现,当前的护角在具体使用时,用于在同一产品上的各个护角间往往均相互独立安装,因此一方面导致在对产品进行护角安装时,需要频繁配备大量的护角,并对这些护角进行逐一安装,从而应先过了护角安装作业的施工效率,并增加了护角安装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护角均采用的独立安装方式,因此同一产品上的护角间缺乏有效的约束能力,从而造成产品在存放、转运等过程中,极易造成护角掉落现象,从而导致对产品的防护能力缺失,从而严重影响了护角对产品的安全防护能力,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护角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塑一体式缓冲防护包装护角,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操控性及防护性好,一方面可有效的杜绝传统护角安装时需要多个零部件进行组装作业,从而提高护角的安装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护角间的相互约束能力,杜绝传统护角易脱落的现象,从而提高护角防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吸塑一体式缓冲防护包装护角,包括护角及连接带,护角至少三个,且相邻的两护角之间通过连接带相互连接,且各护角通过连接带构成闭合的环状结构,护角及连接带为一体式结构,护角为正三角形结构,且护角的横截面为矩形槽状结构,护角外表面均布若干透气孔,护角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外表面上均布若干防护槽,护角侧表面上另设至少一个防护突起,防护突起高出护角侧表面至少3毫米,连接带两端均与护角下端面连接,连接带与护角间通过强化筋板连接,强化筋板与护角及连接带为一体式结构,强化筋板末端与护角下端面的前端面连接,前端与连接带连接,强化筋板为等腰体形结构,其末端宽度为前端宽度的至少3倍。

进一步的,所述的护角及连接带和均包括塑料基材及强化筋,所述的强化筋嵌于塑料基材内,所述的强化筋至少一条,且位于护角位置的强化筋环绕护角轴线呈网状结构分布,位于连接带内的强化筋与连接带同轴分布,其中位于连接带内的强化筋与位于护角内强化筋中的至少一条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强化筋为尼龙线、棉线、漆包线及钢丝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护角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内表面上均设至少一个弹性定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突起横截面为等腰体形结构,所述的防护突起上均布若干形变孔,所述的形变孔轴线与护角上端面和下端面垂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带和形变孔的横截面为圆形及正多边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护角侧表面上另设连接扣。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操控性及防护性好,一方面可有效的杜绝传统护角安装时需要多个零部件进行组装作业,从而提高护角的安装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护角间的相互约束能力,杜绝传统护角易脱落的现象,从而提高护角防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吸塑一体式缓冲防护包装护角,包括护角1及连接带2,护角1至少三个,且相邻的两护角1之间通过连接带2相互连接,且各护角1通过连接带2构成闭合的环状结构,护角1及连接带2为一体式结构,护角1为正三角形结构,且护角1的横截面为矩形槽状结构,护角1外表面均布若干透气孔3,护角1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外表面上均布若干防护槽4,护角1侧表面上另设至少一个防护突起5,防护突起5高出护角1侧表面至少3毫米,连接带2两端均与护角1下端面连接,连接带2与护角1间通过强化筋板6连接,强化筋板6与护角1及连接带2为一体式结构,强化筋板6末端与护角1下端面的前端面连接,前端与连接带2连接,强化筋板6为等腰体形结构,其末端宽度为前端宽度的至少3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护角2及连接带3和均包括塑料基材101及强化筋102,所述的强化筋102嵌于塑料基材101内,所述的强化筋102至少一条,且位于护角1位置的强化筋102环绕护角1轴线呈网状结构分布,位于连接带2内的强化筋102与连接带2同轴分布,其中位于连接带2内的强化筋102与位于护角1内强化筋102中的至少一条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强化筋102为尼龙线、棉线、漆包线及钢丝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护角1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内表面上均设至少一个弹性定位块7。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突起5横截面为等腰体形结构,所述的防护突起上均布若干形变孔,所述的形变孔轴线与护角上端面和下端面垂直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带2和形变孔的横截面为圆形及正多边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护角1侧表面上另设连接扣8。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护角1上端面另可设一条连接带2,且护角1上端面的连接带3与护角2下端面的连接带2相互平行分布,所述的护角1上端面连接带与下端面连接带2间通过至少一各支撑杆9相互连接,所述的支撑杆9与连接带2相互垂直连接。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需包装*产品的结构,选择具有与产品包装结构相匹配的本新型,然后将本新型中的各护角依次与需包装产品的各相应位置进行连接即可。

在将本新型的各护角安装到需包装产品上时,同一个本新型中的各护角均分布在需包装产品的同一平面内,且同一平面内的各护角在安装方法共三种,其具体为:

1、各同一本新型中的各护角沿着顺时针方向依次安装,然后在完成各护角安装后,再根据连接带的拉力情况调节护角定位位置,直至各连接带拉力平衡为止;

2、各同一本新型中的各护角沿着逆时针方向依次安装,然后在完成各护角安装后,再根据连接带的拉力情况调节护角定位位置,直至各连接带拉力平衡为止;

3、各同一本新型中的各护角沿着需包装产品表面的对角线方向进行护角安装,然后在完成各护角安装后,再根据连接带的拉力情况调节护角定位位置,直至各连接带拉力平衡为止;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操控性及防护性好,一方面可有效的杜绝传统护角安装时需要多个零部件进行组装作业,从而提高护角的安装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护角间的相互约束能力,杜绝传统护角易脱落的现象,从而提高护角防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