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盛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9277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食物盛装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覆物品的包材,特别是涉及一种食物盛装袋。



背景技术:

以聚酯纤维所制成的环保食物袋,用以包覆食物的包材。由于食物的油质与汁液无法附着于袋内,因此可针对袋内的脏污处进行水洗清洁及晾干,以重复使用该环保食物袋。然而,所述环保食物袋属塑料材质,无法自行分解由环境吸收。同时,环保食物袋并非透气材质,使食物所散发热气的凝结水分聚集于袋内,而沾湿食物致使食物湿濡影响口感。

此外,一次性包材(耐热袋或纸袋),亦为日常生活中用于包覆食物的包材。其中,耐热袋无法自行分解由环境吸收,而纸袋的生产则需砍伐树木以制成纸浆。因此,一次性包材的使用,不仅浪费资源,同时亦对地球环境造成危害。并且,耐热袋及纸袋(纸袋在内层施以防油或防水处理)虽可阻绝食物的油质及水分渗出,但是食物所形成的热气却无法消散,热气所凝结的水分皆聚集于袋内,同样地,致使食物沾附水分而湿濡、糜烂,影响食物品尝的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食物盛装袋,改善食物热气凝结水分令食物湿濡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食物盛装袋,包含:棉布袋体,于内部围成盛装空间,且沿端缘延伸形成开口,该开口相连通于该盛装空间;以及棉布内衬片体,覆设于该棉布袋体的内侧面,且围绕该盛装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食物盛装袋,其中该棉布内衬片体与该棉布袋体以周缘相互接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食物盛装袋,还具有至少一结合件组,该结合件组包括:第一结合件,设置于该棉布袋体的开口的一侧;以及,第二结合件,设置于该棉布袋体的开口的另一侧,并且在位置上对应该第一结合件,其中,该第一结合件可分离地结合于该第二结合件,藉此至少部分地封合该棉布袋体的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食物盛装袋,其中该棉布袋体为矩形平面袋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食物盛装袋,其中该开口为沿该矩形平面袋体的垂直相邻的二个端缘而延伸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食物盛装袋,还具有一结合件组,该结合件组包括:扣盖,设置于该矩形平面袋体的开口的一侧的垂直相邻的该二个端缘的角落处;以及,扣粒,设置于该矩形平面袋体的开口的另一侧的垂直相邻的该二个端缘的角落处,并且在位置上相对应该扣盖,其中,该扣盖可分离地结合于该扣粒,藉此至少部分地封合该矩形平面袋体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物盛装袋具有以下功效。通过该棉布袋体与该棉布内衬片体的双层棉布结合构造,使得食物的水分及油渍能够受到吸附,且避免食物因水分的沾附而造成湿濡。此外,该棉布内衬片体与该棉布袋体间采用周缘相互接合的手段,使得该棉布内衬片体能够由该棉布袋体的盛装空间内翻出,以便于该棉布内衬片体上局部脏污处的清洗及加速晾干。以及,该结合件组设置于该棉布袋体的开口处,部分地封合该开口以防止食物由食物盛装袋内掉落,并且使用者的手指能够穿过该开口的封合处以提取食物盛装袋。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食物盛装袋的前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食物盛装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食物盛装袋包覆食物时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棉布袋体

11 开口

100 盛装空间

20 棉布内衬片体

30 结合件组

31 第一结合件

32 第二结合件

40 食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至图3,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该说明并非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

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食物盛装袋包含棉布袋体10、棉布内衬片体20及结合件组30。

如图1及图2所示,该棉布袋体10为矩形平面袋体。并且,该棉布袋体10具有开口11 及盛装空间100。具体而言,该棉布袋体10为长矩形棉质片体所对折缝合而成的矩形平面袋体。换言之,所述长矩形的棉质片体于长度方向对折形成二块矩形片体。所述二块矩形片体于其中一端缘缝合连接,该缝合连接处与所述长矩形棉质片体的对折处形成该棉布袋体10的封闭端。相对地,所述二块矩形片体的二个垂直相邻端缘形成该棉布袋体10的开口11。同时,所述二块矩形片体围设形成该盛装空间100,该盛装空间100与该开口11之间为相连通。上述所揭露该棉布袋体10为矩形平面袋体,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于具体实施时并不以此为限。较佳地,该棉布袋体10的外表面可依照需求而施以染色或印制图形,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美观性。

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该棉布内衬片体20覆设于该棉布袋体10的内侧面且围绕该盛装空间100。进一步言之,该棉布内衬片体20为一块棉质的长矩形厚片体,并且该棉布内衬片体20的外形对应于该棉布袋体10的外形。于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实施例,该棉布内衬片体 20与该棉布袋体10间以周缘相互接合。具体而言,该棉布内衬片体20的周缘部相应缝合连接于该棉布袋体10的周缘部。藉此,使得该棉布内衬片体20能够由该棉布袋体10的盛装空间100内拉出。较佳地,该棉布内衬片体20为无染色且无漂白的棉布,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物盛装袋所盛装的食物免于染色剂或漂白剂的影响,以确保食用安全。

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该结合件组30具有第一结合件31及第二结合件32。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该第一结合件31设置于该棉布袋体10的开口11的一侧。该第二结合件 32设置于该棉布袋体10的开口11的另一侧,并且在位置上对应该第一结合件31。其中,该第一结合件31与该第二结合件32之间为可分离地结合,藉此部分地封合该棉布袋体10的开口11。具体而言,该结合件组30可为四合扣(snap button)。换言之,该第一结合件31为四合扣的扣盖,亦即钮面(cap)与钮壳(socket)的组合。而该第二结合件32为四合扣的扣粒,亦即钮珠(stud)与钮脚(post)的组合。

进一步言之,该扣盖(即第一结合件31)设置于该棉布袋体10的开口11的一侧的垂直相邻的二个端缘的角落处。该钮面设置于其中一矩形片体的外表面,该钮壳在位置上相应于该钮面设置于矩形片体的内表面且连接于该钮面。该扣粒(即第二结合件32)设置于该棉布袋体10的开口11的另一侧的垂直相邻的二个端缘的角落处,并且在位置上相对应该扣盖。该钮脚设置于另一矩形片体的外表面,该钮珠在位置上相应于该钮脚设置于矩形片体的内表面且连接于该钮脚。该钮壳与该钮珠间的扣合与脱离,即达成该第一结合件31与该第二结合件32间所述可分离的结合。

请同时参照图2及图3所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物盛装袋应用时,食物40放入该棉布袋体10内部的盛装空间100。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物盛装袋所可盛装包里的食物40,可为汉堡、三明治、包子、馒头、面包、烤地瓜、水煮玉米、茶叶蛋或红豆饼等呈固定形态的食物品项。配合该棉布袋体10与该棉布内衬片体20的双层构造,因而得以吸附食物40的油质及因食物40热气凝结所形成的水分,避免热气凝结水分造成食物40湿濡、糜烂的现象发生。

若食物40的汁液或酱汁滴至该棉布内衬片体20,由于该棉布内衬片体20与该棉布袋体 10以周缘相互接合,使用者可将该棉布内衬片体20由该棉布袋体10的盛装空间100内拉出,针对该棉布内衬片体20上的脏污清洗搓揉。由于清洁脏污时仅针对该棉布内衬片体20进行清洗,而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物盛装袋的整体清洗,使得清洗所淋湿之处仅为部分区域。同时,因为该棉布内衬片体20能够由该棉布袋体10拉出,使该棉布内衬片体20清洗处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因而加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物盛装袋于清洁后的晾干速度,缩短清洁待用时间而能够快速的再次使用。

此外,通过该结合件组30的设置,以部分地封合该棉布袋体10的开口11。使用者的手指能够穿过该开口11封合时所形成的孔洞,以提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食物盛装袋。同时,该结合件组30可避免食物40不慎由该盛装空间100内脱出。

以上的叙述以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据以上权利要求书以及上述的说明而作其他的修改,只是这些修改仍应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而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