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口膜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475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封口膜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封口膜包装盒。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进而对消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假冒伪劣产品大量充斥于市场的现象,一方面引发种种安全卫生事故,让很多消费者在感到担忧而减少消费,另一方面也影响了遵纪守法企业的销售和名声。

目前,现有技术中,包装盒防伪效果不佳,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口膜包装盒,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包装盒防伪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口膜包装盒,包括:包装容器和用于密封所述包装容器的封口膜;

所述封口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表层膜、粘合层和热封层;

所述表层膜设有印刷图案层和可变数据,所述粘合层内设有验证码。

进一步的,所述包装容器的外表面设有承印层,所述承印层与所述包装容器外表面之间设有用于携带防伪信息的射频识别层;

所述射频识别层包括天线和与所述天线相匹配的射频识别芯片;

所述射频识别芯片通过所述天线与读写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印层的外表面还设有印刷图案层。

进一步的,所述包装容器的外表面设有承印层,所述承印层的外表面设有射频识别层。

进一步的,所述射频识别层的表面设有不干胶标签层。

进一步的,所述可变数据设置为二维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封口膜包装盒,包括包装容器和封口膜;

所述包装容器的表面设有承印层,所述承印层与所述包装容器通过粘胶层连接;

所述粘胶层内设有用于携带防伪信息的射频识别层,所述射频识别层包括天线和与所述天线相匹配的射频识别芯片;

所述射频识别芯片通过所述天线与读写器连接;

所述承印层的外表面设有验证码,所述验证码的表面设有遮盖层。

进一步的,所述承印层的外表面还设有可变数据和印刷图案层。

进一步的,所述遮盖层上设有提示层。

进一步的,所述遮盖层设置为刮刮银或揭开层。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口膜包装盒,包括:包装容器和用于密封包装容器的封口膜;封口膜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表层膜、粘合层和热封层;表层膜设有印刷图案层和可变数据,粘合层内设有验证码。通过验证码用于验证可变数据的数据,通过扫描可变数据的信息,然后输入验证码的数据查询可变数据上的数据是否属实,印刷图案层和验证码的共同作用提高了标签的防伪验真性,改善了假冒伪劣产品充斥销售市场的现象,进而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封口膜包装盒,包括包装容器和封口膜;包装容器的表面设有承印层,承印层与包装容器通过粘胶层连接;粘胶层内设有射频识别层,射频识别层包括天线和与天线相匹配的射频识别芯片;射频识别芯片通过天线与读写器连接;承印层的表面设有验证码,验证码的表面设有遮盖层。通过查询客户端采集防伪信息,输入验证码信息进行验证比对,验证码的数据和射频识别层的数据一一对应,实现防伪功能,改善了假冒伪劣产品充斥销售市场的现象,进而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封口膜包装盒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封口膜包装盒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容器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封口膜包装盒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封口膜包装盒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包装容器;2-封口膜;11-承印层;21-表层膜;22-粘合层;23-热封层;24-印刷图案层;111-射频识别层;112-粘胶层;211-可变数据;221-验证码;1111-不干胶标签层;2211-遮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封口膜包装盒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封口膜包装盒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装容器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封口膜包装盒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封口膜包装盒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口膜2包装盒,包括:包装容器1和用于密封包装容器1的封口膜2;封口膜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表层膜21、粘合层22和热封层23;表层膜21设有印刷图案层24和可变数据211,粘合层22内设有验证码221。

通过验证码221用于验证可变数据211的数据,通过扫描可变数据211的信息,然后输入验证码221的数据查询可变数据211上的数据是否属实,印刷图案层24和验证码221的共同作用提高了标签的防伪验真性,改善了假冒伪劣产品充斥销售市场的现象,进而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

封口膜2的材料可以是塑料膜、纸、纸塑、铝箔等材料,它可以是多层结构复合,也可以是单层结构。

可变数据211一般是可变二维码,其印刷在封口膜2层表面,可变数据211表现为明码;封口膜2的表面有印刷图案层24。验证码221印刷在封口膜2层的内侧,封口膜2层内侧再复合一层透明的热封层23,一方面防止验证码221与产品接触,另一方面用于更好阻隔和提升热封性能。

验证码221是对在同一封口膜2包装上可变数据211进行验证的唯一码;验证码221只有通过拉开封口膜2层,才可以看到印刷在封口膜2内侧的验证码221信息,它属于暗码。验证码221印刷在封口膜2包装的内侧,然后被透明的阻隔层所覆盖。验证码221可以是一串数字,一维码、二维码、字串等,只有通过拉开封口膜2,才可以看到封口膜2内侧的验证码221。验证码221也可以印刷在包装容器1上,撕开承印层11露出包装容器1时就可以看到。

承印层11贴在包装容器1表面,承应层表面印刷有油墨图案;射频识别层111位于承印层11内部,射频识别层111内部信息具有唯一性;射频识别层111表面覆盖着一层阻隔层,阻隔层一般是不干胶标贴,材料可以是塑料、纸、纸塑、铝箔等。

射频识别层111也可以印刷在阻隔层上,在由阻隔层张贴到目标位置。射频识别层111内部数据是包装产品本身的详细信息,同样与验证码221有唯一对应性,可以通过打开近场识别通讯等专用软件,识别射频识别层111的信息,然后进入相关软件页面输入验证码221进行查验真假。射频识别层111可以用移动工具或者专门应用,快速识别产品详细信息,甚至通过近场通讯功能做到移动支付、无人售货、互动营销等功能。通过射频识别层111,可以实现防盗、无人售货、高速读取信息的功能。通过明暗结合的可变数据211和验证码221,建立一袋一码,每袋验证的模式;在商品被消费前,用手机上的射频设别阅读器或者直接扫描明码完成商品的追踪溯源功能;在商品被消费后,用应答器、扫描明码和暗码验证,实现无人售货、快速寻货、防伪验真、物流管理和互动营销等功能,可以防止流通渠道中产品被盗、盗领奖品和积分情况的出现。

包装容器1主要是由塑料、纸塑、纸、铝塑、铝纸、金属等材料制成,根据盛放产品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材料和外形,可以是碗型、桶型、杯型、筒型、盒型、水泡型等各种不同外形。

承印层11张贴在包装容器1外面,它可以是全包裹,也可以是部分包裹。它的材料可以是热缩膜、纸质、纸塑、金属箔等材料组成,它的结构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复合或者黏贴而成。

印刷图案层24可以印刷在承印层11表面,也可以直接印刷在包装容器1,封口膜2的表面。

可变数据211印刷在封口膜2的表面,它可以直接印刷在封口膜2的印刷图案层24上,也可以印刷在封口膜2依照可变数据211尺寸而留出的区域。可以通过手机扫描进入对应的软件页面。可变数据211还可以印刷在承应层的表面,也可以直接印刷在封口膜2的印刷图案层24上,也可以印刷在封口膜2依照可变数据211尺寸而留出的区域。承印层11是部分包裹结构时,可变数据211还可以直接印刷在包装容器1未被承印层11覆盖,或者承印层11透明的区域。可变数据211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它属于明码。

可变数据211和验证码221可以印刷在同一个区域,如承印层11外侧,然后在验证码221表面覆盖一层非透明遮盖层2211,非透明遮盖层2211可以是刮刮银或者揭开层,可以通过挂去刮刮银或者揭开揭开层,从而看到验证码221。可变数据211和验证码221可以印刷在包装容器1的表面,承印层11根据它们的尺寸留出开窗位以露出它们,或者承应层的对应位置是透明层。通过在在验证码221表面或者覆盖验证码221的透明承印层11上添加非透明遮盖层2211。

射频识别层111层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合而成,它印刷在封口膜2包装的外侧,每一个产品的食品识别器都是对应该产品的唯一信息,它跟该产品的可变数据211和验证码221具有唯一对应性。射频识别层111表面覆盖着一层阻隔层,阻隔层一般是不干胶标贴,材料可以是塑料、纸、纸塑、铝箔等。射频识别层111也可以印刷在阻隔层上,在由阻隔层张贴到目标位置。射频识别层111也可以印刷在承印层11的内侧非易撕区域,它还可以印刷在包装容器1的表面。射频识别层111还可以印刷在不干胶标签上,便于张贴。当包装容器1是多层结构时,射频识别层111可以复合在包容容器的内部结构中。

需要说明的是,射频识别层111、可变数据211、验证码221三者是互相组合以实现功能,在包装方案中,可以根据成本和要求,只使用射频识别层111加验证码221,或者是可变数据211加验证码221,或者是射频识别层111加可变数据211加验证码221三者结合的。甚至可以只在包装内侧印刷可变二维码来防伪验证、互动营销等功能。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口膜2包装盒,包括:包装容器1和用于密封包装容器1的封口膜2;封口膜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表层膜21、粘合层22和热封层23;表层膜21设有印刷图案层24和可变数据211,粘合层22内设有验证码221。

进一步的,包装容器1的外表面设有承印层11,承印层11与包装容器1外表面之间设有用于携带防伪信息的射频识别层111;射频识别层111包括天线和与天线相匹配的射频识别芯片;射频识别芯片通过天线与读写器连接。

进一步的,承印层11的外表面还设有印刷图案层24。

进一步的,可变数据211设置为二维码。

需要说明的是,验证码221可以印刷在封口膜2的表面,验证码221表面覆盖着一层非透明遮盖层2211,非透明遮盖层2211可以是刮刮银或者揭开层,可以通过挂去刮刮银或者揭开揭开层,以看到被其遮盖的信息。遮盖层2211表面印刷有提示层,用于提示如何去掉非透明遮盖层2211。承印层11的表面张贴着含射频识别层111的不干胶标签。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口膜2包装盒,包括:包装容器1和用于密封包装容器1的封口膜2;封口膜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表层膜21、粘合层22和热封层23;表层膜21设有印刷图案层24和可变数据211,粘合层22内设有验证码221。包装容器1的外表面设有承印层11,承印层11的外表面设有射频识别层111。射频识别层111包括天线和与天线相匹配的射频识别芯片;射频识别芯片通过天线与读写器连接。

进一步的,射频识别层111的表面设有不干胶标签层1111。

进一步的,可变数据211设置为二维码。

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封口膜2包装盒,包括包装容器1和封口膜2;包装容器1的表面设有承印层11,承印层11与包装容器1通过粘胶层112连接;粘胶层112内设有用于携带防伪信息的射频识别层111,射频识别层111包括天线和与天线相匹配的射频识别芯片;射频识别芯片通过天线与读写器连接;承印层11的外表面设有验证码221,验证码221的表面设有遮盖层2211。

通过查询客户端采集防伪信息,输入验证码221信息进行验证比对,验证码221的数据和射频识别层111的数据一一对应,实现防伪功能,改善了假冒伪劣产品充斥销售市场的现象,进而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承印层11的外表面还设有可变数据211和印刷图案层24。

进一步的,遮盖层2211上设有提示层。

提示层层用文字或图案的信息,提示如何去掉非透明遮盖层2211。

进一步的,遮盖层2211设置为刮刮银或揭开层。

验证码221被一层非透明遮盖层2211所覆盖。非透明遮盖层2211可以是刮刮银或者揭开层,可以通过挂去刮刮银或者揭开揭开层,以看到被其遮盖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包装容器1的材料可以是玻璃、塑料、纸塑、纸、铝塑等材料制成。它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

还需要说明的是,可变数据211可以印刷封口膜2表面,验证码221位于封口膜2的内侧,被热封阻隔膜层所覆盖。只有拉开封口膜2才能看到验证码2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口膜包装盒,可以只设置可变数据211和验证码221,可变数据211和验证码221之间的一一对应,进一步提高了该包装盒的防伪验真性,若两者之间数据彼此不对应都证明包装盒内的商品信息不属实,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真品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