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343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包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包装结构;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应用在产品装箱时不须进行四周承靠即可产生固定效果的包装系统。



背景技术:

就目前电子产品的产销型态而言,大多都是在不同地点分别进行产品的生产、组装及配销等作业,使得电子产品的零件或半成品必须在不同厂区间运送。以液晶面板的半成品运送为例,一般是利用包装箱来作为液晶面板半成品的运送,而为防止液晶面板半成品在运送时发生碰撞,会利用缓冲材来进行保护,在包装运送时,将液晶面板半成品连同缓冲材一并置放于包装箱中,并利用缓冲材吸收运送过程中来自外界的冲击力,以确保运送过程中液晶面板半成品的品质及完整性。

请参照图1A及图1B,图1A为现有技术包装箱体的上视图,以及图1B为图1A的立体示意图。包装箱体10具有多个孔位12,并且在这些孔位12中可结合不同形式的挡块(或称定位柱)14,使得产品(例如液晶面板半成品、玻璃基板等)被置放在包装箱体10时,借由挡块14承靠产品以防止产品在包装箱体10内晃动位移。然而,若先插入挡块14,将会使置放产品的空间变小,人员作业若不谨慎则易发生产品与挡块14碰撞而造成破片;若先置放产品后再插入挡块14,如果产品不是统一靠边齐平时,则易造成挡块14插破产品而造成产品破片的情况发生。

承上所述,由于液晶面板技术往高解析度及窄边框技术发展,致使产品(例如液晶面板半成品、玻璃基板等)边缘能够让定位柱或挡块承靠的面积越来越不足,导致无法有效承靠固定产品,但若不进行承靠产品,势必因产品位移而导致受损。因此,一种可降低人员装箱时因挡块而造成破片,同时又可防止产品在运送过程中造成位移的包装箱体是有急迫需求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系统,可使产品于装箱时可产生固定效果,并且可防止位移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系统,可于装箱时可减少对产品(例如液晶面板半成品、玻璃基板等片状元件)边缘的压迫。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系统,包含箱体、第一托座及上盖,箱体具有底板,第一托座设置于底板上,且第一托座与底板相背的一面形成为第一曲面,上盖具有加压曲面朝向第一曲面,而第一曲面及加压曲面其中的一为内凹面,另一为外凸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曲面及加压曲面在箱体内部组成一拱板状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含一加压单元,加压单元压迫上盖及底板彼此靠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曲面具有一中央部分、一第一边缘部分及一第一侧边,中央部分及第一边缘部分沿第一侧边排列;在平行第一侧边所在平面的剖面上,中央部分所形成弧的曲率小于第一边缘部分所形成弧的曲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曲面具有一第二边缘部分,第二边缘部分位于中央部分相反于第一边缘部分的一侧;在平行第一侧边所在平面的剖面上,第一边缘部分所形成弧的曲率与第二边缘部分所形成弧的曲率相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曲面具有一第一侧边;在平行第一侧边所在平面的剖面上,第一曲面所形成的弧于一第一段具有一第一曲率,加压曲面所形成的弧于与第一段对应的一第二段具有一第二曲率,第一曲率小于第二曲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曲率与第二曲率的曲率半径的范围为2000mm至400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箱体的端缘朝上盖延伸形成一侧壁,第一曲面具有一第二侧边相对于侧壁,第二侧边与侧壁间夹有一间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板上包括有一凹槽,第一托座嵌合于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含一第二托座与第一托座相间隔地设置于底板上,其中第二托座与底板相背的一面形成为一第二曲面,第二曲面与第一曲面同为内凹面或外凸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板上形成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第一托座及第二托座分别嵌合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内,底板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间的顶面低于底板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外侧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系统,包含箱体、第一托座、片状元件迭层及上盖,箱体具有底板,第一托座设置于底板上,且第一托座与底板相背的一面形成为第一曲面,而片状元件迭层设置于第一曲面上,其中片状元件迭层包含至少一片状元件(例如液晶面板半成品、玻璃基板、泡棉等),此外,上盖具有加压曲面朝向第一曲面,且第一曲面及加压曲面其中的一为内凹面,另一为外凸面,其中加压曲面直接或间接地压迫片状元件迭层弯曲而至少部分贴合于第一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含一加压单元;其中加压单元压迫上盖使加压曲面压迫片状元件迭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曲面具有一中央部分、一第一边缘部分及一第一侧边,中央部分及第一边缘部分沿第一侧边排列;在平行第一侧边所在平面的剖面上,中央部分所形成弧的曲率小于边缘部分所形成弧的曲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曲面具有一第二边缘部分,第二边缘部分位于中央部分相反于第一边缘部分的一侧;在平行第一侧边所在平面的剖面上,第一边缘部分所形成弧的曲率与第二边缘部分所形成弧的曲率相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曲面具有一第一侧边;在平行第一侧边所在平面的剖面上,第一曲面所形成的弧于一第一段具有一第一曲率,加压曲面所形成的弧于与第一段对应的一第二段具有一第二曲率,第一曲率小于第二曲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曲率与第二曲率的曲率半径的范围为2000mm至400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箱体端缘朝上盖延伸形成一侧壁,第一曲面具有一第二侧边相对于侧壁,第二侧边与侧壁间夹有一间隔,片状元件迭层的端缘伸出第二侧边而未触及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板上形成有一凹槽,第一托座嵌合于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含一第二托座与第一托座相间隔地设置于底板上,其中第二托座与底板相背的一面形成为一第二曲面,第二曲面与第一曲面同为内凹面或外凸面,第二曲面与第一曲面共同承托片状元件迭层,加压曲面直接或间接地压迫片状元件迭层弯曲而至少部分贴合于第二曲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板上形成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二凹槽,第一托座及第二托座分别嵌合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内,底板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间的顶面低于底板于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外侧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系统系在箱体底板上设置弯曲型托座来承托产品,使产品产生自然形变,当产品进行包装时,无须进行四周承靠即可产生固定效果,并且可防止位移现象,故不需使用任何定位柱或挡块,因此可有效降低人员装箱或取片时所造成的破片情形。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包装箱体的上视图;

图1B为图1A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包装系统的立体分解图;

图2B为图2A的包装系统组合后的剖面图;

图2C为将图2A的托座置放于箱体内的立体示意图;

图2D为图2C的剖面图;

图3A为片状元件迭层置放于图2A的包装系统中的分解示意图;

图3B为片状元件迭层置放于托座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3C为图3A的结合剖面图;

图3D为图3C完成包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包装系统的立体分解图;

图4B为图4A的包装系统组合后的剖面图;

图4C为图4B包装片状元件迭层后的剖面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包装系统的立体分解图;

图5B为图5A的包装系统组合后的剖面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包装系统的立体分解图;以及

图6B为图6A的包装系统组合后的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包装箱体

12 孔位

14 挡块

100、200、300、400 包装系统

110、210、310、410 箱体

112、212、312、412 底板

120、220、320A、420A 第一托座

122、222、321A、421A 第一曲面

124 中央部分

125 第一边缘部分

126 第二边缘部分

127、327A 第一侧边

130、230、330、430 上盖

132、232 加压曲面

140、240 拱板状空间

150、250 产品

160、260 隔离物

170、270 片状元件迭层

214 凹槽

313、315 顶面

314A、414A 第一凹槽

314B、414B 第二凹槽

320B、420B 第二托座

321B、421B 第二曲面

327B、2222 第二侧边

425A 第一侧壁

425B、2102 第二侧壁

432A 第三曲面

432B 第四曲面

1221、2221 第一段

1321、2321 第二段

2103 第三侧壁

2223 第三侧边

d1 第一间隔

d2 第二间隔

H1、H2 高度

R1、R2、R3 曲率

X 延伸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A至图2D,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包装系统的立体分解图,图2B为图2A的包装系统组合后的剖面图,图2C为将图2A的托座置放于箱体内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图2D为图2C的剖面图。

包装系统100包含箱体110、第一托座120及上盖130。箱体110具有底板112,且底板112具有平坦表面。第一托座120设置于底板112上,第一托座120与底板112相背的一面形成为第一曲面122。上盖130具有加压曲面132朝向第一曲面122,并且在上盖130组装于箱体110上时,第一曲面122及加压曲面132可在箱体110内部共同构成一个拱板状空间140(如图2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曲面122为内凹面,而加压曲面132为外凸面,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曲面122可为外凸面,而加压曲面132可为内凹面。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托座120的底部面积与箱体110内部的底板112面积相同,使得第一托座120置放于底板112上时,第一托座120侧边与箱体110侧壁之间不会有间隔,以避免第一托座120在箱体110内造成移动或滑动。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托座120的底部面积可以小于箱体110内部的底板112面积,并经由其他方式固定第一托座120。

为了使第一托座120能够稳固的置放于底板112上而不会移动或滑动,第一托座120较佳是采用摩擦力较高的塑料材质所制成,例如发泡聚丙烯(EPP)或发泡聚苯乙烯(EPS),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箱体110与上盖130的材质较佳包括但不限于发泡聚丙烯(EPP)或发泡聚苯乙烯(EPS),且箱体110、第一托座120与上盖130分别可以相同或不同材质所制成。必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托座120与箱体110是两个分离的部件,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托座120与箱体110可以是一体成型,亦即在箱体110的底板112上形成第一托座120,而共同成为箱体110的底部。

如图2C及图2D所示,第一曲面122具有中央部分124、第一边缘部分125、第二边缘部分126及第一侧边127,其中第一边缘部分125及第二边缘部分126分别位于中央部分124的两侧,亦即第一边缘部分125位于中央部分124的一侧,而第二边缘部分126位于中央部分124相反于第一边缘部分125的一侧,即第二边缘部分126位于中央部分124的另一侧。换言的,第一边缘部分125、中央部分124及第二边缘部分126沿第一侧边127依序定义。如图2D所示,在平行第一侧边127所在平面的剖面上,中央部分124所形成弧的曲率R1(例如曲率半径4000mm)小于第一边缘部分125及第二边缘部分126所形成弧的曲率R2及R3(例如曲率半径3500mm)。需说明的是,第一边缘部分125的曲率R2与第二边缘部分126的曲率R3可以是相同或相异,例如第一边缘部分125与第二边缘部分126的曲率都是曲率半径3000mm(以下记载为R3000mm),或第一边缘部分125的曲率的曲率半径为3000mm而第二边缘部分126的曲率的曲率半径为3500mm,其中曲率R2与曲率R3相异时,更可增加产品固定性及配合不同的产品设计等等。

请参照图3A至图3D,图3A为片状元件迭层置放于图2A的包装系统中的分解示意图,图3B为片状元件迭层置放于托座上的立体示意图,图3C为图3A的结合剖面图,以及图3D为图3C完成包装后的立体示意图。如图3A与图3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片状元件迭层170是由多个片状元件产品150(例如:液晶面板半成品或玻璃基板)及多个隔离物160(例如:泡棉)所组成,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片状元件迭层170也可以是由单一片状元件(例如:液晶面板半成品或玻璃基板)所形成,当要进行收纳时,多个产品150所组成的片状元件迭层170可被放置到第一托座120上。为了避免产品150间发生碰撞而造成损伤,较佳是在相邻两产品150间分别放置一隔离物160以形成片状元件迭层170,其中隔离物160较佳为软性/弹性材质所制成,例如泡棉,但并不限于此。

如图3C所示,接着将上盖130覆盖于箱体110上,此时上盖130的加压曲面132会压迫片状元件迭层170(例如隔离物160),强制使片状元件迭层170产生形变,例如加压曲面132可直接或间接地压迫片状元件迭层170弯曲,使得片状元件迭层170至少部分贴合于第一曲面122。随后,如图3D所示,可再使用至少一加压单元180(例如束带、捆带)压迫上盖130及底板112使其彼此靠近并固定,以完成整个包装作业。借由此一设计,上盖130下压的力可以增加片状元件迭层170与第一曲面122间的摩擦力,以定位片状元件迭层170。此外,由于片状元件迭层170受压迫时同时会形成回复原状的回复力(反作用力),而此回复力亦可增加片状元件迭层170两翼与第一边缘部分125及第二边缘部分126间的摩擦力,进而稳定片状元件迭层170。必须注意的是,为了产生较佳的弯曲及定位效果,在平行第一侧边127所在平面的剖面上,第一曲面122所形成的弧具有第一段1221,加压曲面132所形成的弧则具有与第一段位置相应的第二段1321。第一段1221所具有的第一曲率较佳小于第二段1321所具有的第二曲率。较佳而言,第一曲率与第二曲率的曲率半径的范围为2000mm至4000mm。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系统100,将上盖130的加压曲面132与第一托座120的第一曲面122设计为弯曲型(例如其中的一为内凹面,另一为外凸面),使得放置在第一曲面122上的片状元件迭层170受到上盖130的加压曲面132的压迫而产生形变并固定。

请参照图4A至图4C,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包装系统的立体分解图,图4B为图4A的包装系统组合后的剖面图,以及图4C为图4B包装片状元件迭层后的剖面图。包装系统200包含箱体210、第一托座220及上盖230。箱体210具有底板212,且底板212上形成有一凹槽214,其中凹槽214的底部面积与第一托座220的底部面积相同,使得第一托座220嵌合于凹槽214内时不会造成移动或滑动。

类似于前面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一托座220与底板212相背的一面形成为第一曲面222,上盖230具有加压曲面232朝向第一曲面222。如图4B所示,第一曲面222所形成的弧具有第一段2221,加压曲面232所形成的弧则具有与第一段2221位置相应的第二段2321。第一段2221所具有的第一曲率较佳小于第二段2321所具有的第二曲率,且第一曲率与第二曲率的曲率半径的范围较佳为2000mm至4000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曲面222为内凹面,而加压曲面232为外凸面,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曲面222可为外凸面,而加压曲面232可为内凹面。此外,如图4A所示,第一托座220与箱体210是两个分离的部件,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托座220与箱体210可以是一体成型,亦即在箱体210的底板212上形成第一托座220。

如图4B所示,第一曲面222具有第二侧边2222及第三侧边2223,第二侧边2222及第三侧边2223分别面对于箱体210朝上盖230延伸的第二侧壁2102及第三侧壁2103,且第二侧边2222与第二侧壁2102间夹有第一间隔d1,第三侧边2223与第三侧壁2103间夹有第二间隔d2,其中第一间隔d1较佳等于第二间隔d2。

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一托座220底部的一部分嵌合于底板212的凹槽214内,故第一曲面222及加压曲面232之间所夹成的拱板状空间240较大,因此可在底板212上置放由较多片状元件产品250与隔离物260所组成的片状元件迭层270,以达到增加装片数量与货运运输量的目的。此外,片状元件迭层270例如液晶面板的边缘通常为脆弱(易损)区域,如图4C所示,当片状元件迭层270置放于第一托座220上时,片状元件迭层270的相对两端缘分别伸出第二侧边2222及第三侧边2223而未触及第二侧壁2102及第三侧壁2103,由于第一托座220边缘小于片状元件迭层270端缘,因此可使片状元件迭层270端缘悬空而减少接触的产生。

请参照图5A及图5B,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包装系统的立体分解图,以及图5B为图5A的包装系统组合后的剖面图。包装系统300包含箱体310、第一托座320A、第二托座320B及上盖330。箱体310具有底板312,且底板312具有第一凹槽314A与第二凹槽314B,第一托座320A与第二托座320B分别置放于第一凹槽314A与第二凹槽314B上以共同承托片状元件迭层(图未示)。

第一托座320A与第二托座320B分别具有第一曲面321A及第二曲面321B。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曲面321A及第二曲面321B同为内凹面,而上盖330的加压曲面232为外凸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曲面321A及第二曲面321B同为外凸面,而上盖330的加压曲面232为内凹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曲面321A的曲率及第二曲面321B的曲率相同,但可借由更换具不同曲率的第一托座320A与第二托座320B来改变固定性效果。较佳而言,第一曲面321A的曲率及第二曲面321B的曲率指分别在平行第一侧边327A与第二侧边327B所在平面的剖面上,第一曲面321A及第二曲面321B所形成的弧分别所具有的平均曲率。此外,相较于第二实施例的托座220,本实施例使用两个分离的第一托座320A与第二托座320B,且第一托座320A与第二托座320B底部的一部分分别嵌合于第一凹槽314A及第二凹槽314B内,因此可达到节省材料的好处。此外,如图5B所示,底板312于第一凹槽314A及第二凹槽314B间的第一顶面313低于底板312于第一凹槽314A及第二凹槽314B外侧的第二顶面315,依此也可节省底板312材料。

必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于使用两个托座的形式,例如可再设置至少一个第三托座(图中未示)于第一托座320A与第二托座320B之间,而形成使用三个托座的形式,同样可达到节省材料及固定性效果。此外,第一托座320A、第二托座320B与箱体310可以是一体成型,亦即在箱体310的底板312上形成第一托座320A与第二托座320B。

请参照图6A及图6B,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包装系统的立体分解图,以及图6B为图6A的包装系统组合后的剖面图。包装系统400包含箱体410、第一托座420A、第二托座420B及上盖430。箱体410具有底板412,且底板412具有第一凹槽414A与第二凹槽414B,第一托座420A与第二托座420B分别置放于第一凹槽414A与第二凹槽414B上以共同承托片状元件迭层(图未示)。

如图6B所示,第一托座420A具有面对箱体410侧壁的第一侧壁425A,第二托座420B具有面对箱体410侧壁的第二侧壁425B,且第一侧壁425A的高度H1小于第二侧壁425B的高度H2,使得第一托座420A的第一曲面421A的曲率(例如曲率半径4000mm)小于第二托座420B的第二曲面421B的曲率(例如曲率半径3000mm),因此本实施例适用于承托多曲率(复合曲率)产品。

为了配合由第一托座420A的第一曲面421A及第二托座420B的第二曲面421B所形成具不同曲率的弯曲面(内凹面),故上盖430也必须设计为具不同曲率的弯曲面(外凸面),例如在上盖430对应第一曲面421A处形成第三曲面432A,并在上盖430对应第二曲面421B处形成第四曲面432B。依此设计,当多曲率产品置放于第一曲面421A及第二曲面421B上时,将可被上盖430的第三曲面432A及第四曲面432B压迫以达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第一托座420A及第二托座420B底部的一部分分别嵌合于第一凹槽414A与第二凹槽414B内,因此也可达到节省材料的好处。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系统在箱体底板上设置弯曲型托座来承托产品,使产品产生自然形变,当产品进行包装时,无须进行四周承靠即可产生固定效果,并且可防止位移现象,故不需使用任何定位柱或挡块,因此可有效降低人员装箱或取片时所造成的破片情形。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饰与变化。因此,在权利要求及其均等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饰与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