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千斤顶靠背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5123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千斤顶靠背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千斤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千斤顶靠背座。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于1m的简单起重设备,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它具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机械式千斤顶又有齿条式与螺旋式两种,由于起重量小,操作费力,机械式千斤顶一般只用于机械维修工作。液压式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便于携带,故使用广泛。

千斤顶一般包括千斤顶本体、靠背座、定位手柄和定位座等,靠背座焊接于千斤顶本体上,定位座和靠背座上均设有安装孔,定位座通过定位手柄穿过安装孔将定位座和定位手柄固定连接,根据使用环境会使用不同的定位座,不同的定位座会导致选取不同的定位手柄,而目前的靠背座只能安装一种定位手柄,不能通用安装,导致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千斤顶靠背座,通过在靠背座上设置不同的安装孔,便于安装不同定位手柄,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千斤顶靠背座,包括靠背座本体,靠背座本体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端的顶侧板和位于基板下端的底侧板,顶侧板和底侧板位于基板同侧且均与基板垂直,顶侧板和底侧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基板中心设有定位孔,基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顶侧板和底侧板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焊接槽,顶侧板向下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底侧板向上折弯形成第三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第二折弯部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五安装孔,第三折弯部上设有与第三安装孔相对应的第六安装孔。

进一步的,靠背座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孔径相同,第二安装孔孔径小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孔径。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圆心连线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的圆心连线相垂直。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以定位孔的圆心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分别位于基板三个边角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千斤顶靠背座,包括靠背座本体,靠背座本体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端的顶侧板和位于基板下端的底侧板,顶侧板和底侧板位于基板同侧且均与基板垂直,顶侧板和底侧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基板中心设有定位孔,基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顶侧板和底侧板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焊接槽,顶侧板向下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底侧板向上折弯形成第三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第二折弯部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五安装孔,第三折弯部上设有与第三安装孔相对应的第六安装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靠背座上设置不同的安装孔,便于安装不同定位手柄,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后视)。

图3是定位手柄安装示意图。

图4是定位手柄另一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1至图4中,1.基板;11.定位孔;12.第一安装孔;13.第二安装孔;14.第三安装孔;2.顶侧板;21.焊接槽;22.第一折弯部;23.第二折弯部;24.第四安装孔;25.第五安装孔;3.底侧板;31.第三折弯部;32.第六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释。

参见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千斤顶靠背座,包括靠背座本体, 靠背座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加工制造方便,靠背座本体包括基板1、位于基板1上端的顶侧板2和位于基板1下端的底侧板3,顶侧板2和底侧板3位于基板1同侧且均与基板1垂直,顶侧板2和底侧板3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便于将靠背座本体安装到千斤顶缸筒上。

基板1中心设有定位孔11,靠背座本体通过定位孔11安装定位座,基板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3、第三安装孔14,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3、第三安装孔14分别位于基板1三个边角处,第一安装孔12和第三安装孔14孔径相同,第二安装孔13孔径小于第一安装孔12和第三安装孔14孔径,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13的圆心连线与第一安装孔12和第三安装孔14的圆心连线相垂直,第一安装孔12与第三安装孔14以定位孔11的圆心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顶侧板2和底侧板3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焊接槽21,焊接槽21呈与千斤顶缸筒相匹配的圆弧状,靠背座本体通过焊接槽21焊接于千斤顶缸筒上。顶侧板2向下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22和第二折弯部23,底侧板3向上折弯形成第三折弯部31,第一折弯部22、第二折弯部23和第三折弯部31均与基板1平行,第一折弯部22、第二折弯部23和第三折弯部31分别设有圆弧倒角,避免使用时被划伤,第一折弯部22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2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24,第二折弯部23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13相对应的第五安装孔25,第三折弯部31上设有与第三安装孔14相对应的第六安装孔32。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3、第三安装孔14、第四安装孔24、第五安装孔25和第六安装孔32,定位手柄可穿过第一安装孔12和第四安装孔24对定位座进行限位,定位手柄还可一端穿过第一安装孔12和第四安装孔24,定位手柄另一端穿过第三安装孔14和第六安装孔32对定位座进行限位,此外还可通过定位销穿过第二安装孔13和第五安装孔25对定位座进行限位,便于安装不同定位手柄,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