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物流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5115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物流搬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物流搬运车,属于物流运输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大力发展,物流运输业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现有的物流中转仓库中,为了提高仓库的仓储能力,一般仓库均采用多层式的货架存放货物,在将货物堆放至货架上层时,需要使用室内物流搬运车。现有的室内物流搬运车均是上下平台式,通过下平台进行支撑和定位,上平台用于将物品及人员运送至高处。现有技术中的室内物流搬运车,在将上部托板升至需要高度后依然需要人工将货物搬至上层货架上,使用不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室内物流搬运车在将上部托板升至需要高度后依然需要人工将货物搬至上层货架上,使用不便,费时费力”的不足,提供一种室内物流搬运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物流搬运车,包括升降底座,升降底座上方设置有上部托板,上部托板与升降底座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上部托板上端面设置有站立区和托板区;所述站立区的上端边沿上设置有围栏;所述托板区上设置有承托滑板,承托滑板与托板区上端面平行设置并与托板区滑动连接;所述托板区的上端面两侧设置有滑动轨道,承托滑板的两侧设置有轨道滑轮,轨道滑轮与滑动轨道滑动连接;所述承托滑板靠近站立区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插接套,插接套内插接有推杆把手,推杆把手为U型杆,推杆把手的两端分别插接于一个插接套内并与插接套滑动连接;所述升降底座上设置有凸起定位块,凸起定位块设置于站立区、托板区之间,推杆把手的下端与凸起定位块靠近站立区的侧端面接触;所述承托滑板为由后端板和后端板两侧的侧板组成的U型板,侧板与后端板垂直设置。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上部托板上设置了承托滑板和站立区。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站立于站立区内,在上部托板升至一定高度后,操作人员将推杆把手向上提拉,使得推杆把手的下端与凸起定位块脱离接触。操作人员推动推杆把手使得承托滑板向前滑动,在承托滑板滑动至上层货架的货架板上方时,操作升降装置,使得上部托板下降一段距离,使得货物下部的托盘的下端面与上层货架的货架板接触,承托滑板与托盘脱离接触。此时操作人员通过向后拉推杆把手将承托滑板向后拉是的承托滑板回到上部托板上,完成货物堆放操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向下滑动推杆把手使得推杆把手的下端与凸起定位块接触,进而使得承托滑板固定位置,防止在搬运过程中货物以及承托滑板与上部托板发生滑动。

优化的,上述室内物流搬运车,所述承托滑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与承托滑板下端面垂直设置,固定板上设置有触动开关,触动开关串联于升降装置的下降控制回路中。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操作人员推动推杆把手使得承托滑板向前滑动,在承托滑板滑动至上层货架的货架板上方时,触动开关与货架板的端部接触,升降装置控制上部托板下降一段距离,使得货物下部的托盘的下端面与上层货架的货架板接触,承托滑板与托盘脱离接触。触动开关为电动开关。

优化的,上述室内物流搬运车,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弹性支承杆,两个弹性支承杆分别设置于触动开关的两侧。

在操作人员推动货物时,只需轻推推杆把手,承托滑板以及货物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在触动开关接触货架板的端部之前,弹性支承杆的端部首先接触货架板的端部并发生弹性变形,触动开关与上层货架的货架板接触。弹性支承杆在发生弹性变形并吸收承托滑板以及货物的惯性能量后发生弹性恢复,支撑承托滑板向后运动并且使得触动开关与层货架的货架板脱离接触。

优化的,上述室内物流搬运车,所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上部托板与升降底座之间的两组剪叉臂组,剪叉臂组包括交叉设置的剪叉臂Ⅰ和剪叉臂Ⅱ,剪叉臂Ⅰ的下端与升降底座铰接,剪叉臂Ⅰ的顶端与上部托板滑动连接,剪叉臂Ⅱ的下端与升降底座滑动连接,剪叉臂Ⅱ的顶端与上部托板铰接;两组剪叉臂组的剪叉臂Ⅰ和剪叉臂Ⅱ交叉点之间转动连接有动力杆,动力杆上连接有液压动力系统;所述触动开关串联于液压动力系统的下降控制回路中。

优化的,上述室内物流搬运车,所述承托滑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滑动辊。

承托滑板的下端面的滑动辊使得承托滑板下端面方便上层货架的货架脱离。

优化的,上述室内物流搬运车,所述升降底座的一端连接有推动扶手,升降底座的两侧设置有升降支腿,升降底座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万向滑轮;所述液压动力系统设置于升降底座的上端面上。

上层货架的货架在上部托板升降时支撑升降底座,防止发生侧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上部托板上设置了承托滑板和站立区。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站立于站立区内,在上部托板升至一定高度后,操作人员将推杆把手向上提拉,使得推杆把手的下端与凸起定位块脱离接触。操作人员推动推杆把手使得承托滑板向前滑动,在承托滑板滑动至上层货架的货架板上方时,操作升降装置,使得上部托板下降一段距离,使得货物下部的托盘的下端面与上层货架的货架板接触,承托滑板与托盘脱离接触。此时操作人员通过向后拉推杆把手将承托滑板向后拉是的承托滑板回到上部托板上,完成货物堆放操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向下滑动推杆把手使得推杆把手的下端与凸起定位块接触,进而使得承托滑板固定位置,防止在搬运过程中货物以及承托滑板与上部托板发生滑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方便操作人员将货物放置于货架的上层货架板上,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承托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室内物流搬运车,包括升降底座1,升降底座1上方设置有上部托板2,上部托板2与升降底座1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上部托板2上端面设置有站立区3和托板区4;所述站立区3的上端边沿上设置有围栏5;所述托板区4上设置有承托滑板6,承托滑板6与托板区4上端面平行设置并与托板区4滑动连接;所述托板区4的上端面两侧设置有滑动轨道7,承托滑板6的两侧设置有轨道滑轮8,轨道滑轮8与滑动轨道7滑动连接;所述承托滑板6靠近站立区3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插接套10,插接套10内插接有推杆把手9,推杆把手9为U型杆,推杆把手9的两端分别插接于一个插接套10内并与插接套10滑动连接;所述升降底座1上设置有凸起定位块11,凸起定位块11设置于站立区3、托板区4之间,推杆把手9的下端与凸起定位块11靠近站立区3的侧端面接触;所述承托滑板6为由后端板61和后端板61两侧的侧板62组成的U型板,侧板62与后端板61垂直设置。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上部托板2上设置了承托滑板6和站立区3。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站立于站立区3内,在上部托板2升至一定高度后,操作人员将推杆把手9向上提拉,使得推杆把手9的下端与凸起定位块11脱离接触。操作人员推动推杆把手9使得承托滑板6向前滑动,在承托滑板6滑动至上层货架的货架板上方时,操作升降装置,使得上部托板2下降一段距离,使得货物下部的托盘的下端面与上层货架的货架板接触,承托滑板6与托盘脱离接触。此时操作人员通过向后拉推杆把手9将承托滑板6向后拉是的承托滑板6回到上部托板2上,完成货物堆放操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向下滑动推杆把手9使得推杆把手9的下端与凸起定位块11接触,进而使得承托滑板6固定位置,防止在搬运过程中货物以及承托滑板6与上部托板2发生滑动。

所述承托滑板6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与承托滑板6下端面垂直设置,固定板12上设置有触动开关13,触动开关13串联于升降装置的下降控制回路中。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操作人员推动推杆把手9使得承托滑板6向前滑动,在承托滑板6滑动至上层货架的货架板上方时,触动开关13与货架板的端部接触,升降装置控制上部托板2下降一段距离,使得货物下部的托盘的下端面与上层货架的货架板接触,承托滑板6与托盘脱离接触。触动开关13为电动开关。

所述固定板12上设置有两个弹性支承杆14,两个弹性支承杆14分别设置于触动开关13的两侧。

在操作人员推动货物时,只需轻推推杆把手9,承托滑板6以及货物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在触动开关13接触货架板的端部之前,弹性支承杆14的端部首先接触货架板的端部并发生弹性变形,触动开关13与上层货架的货架板接触。弹性支承杆14在发生弹性变形并吸收承托滑板6以及货物的惯性能量后发生弹性恢复,支撑承托滑板6向后运动并且使得触动开关13与层货架的货架板脱离接触。

所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上部托板2与升降底座1之间的两组剪叉臂组,剪叉臂组包括交叉设置的剪叉臂Ⅰ15和剪叉臂Ⅱ16,剪叉臂Ⅰ15的下端与升降底座1铰接,剪叉臂Ⅰ15的顶端与上部托板2滑动连接,剪叉臂Ⅱ16的下端与升降底座1滑动连接,剪叉臂Ⅱ16的顶端与上部托板2铰接;两组剪叉臂组的剪叉臂Ⅰ15和剪叉臂Ⅱ16交叉点之间转动连接有动力杆,动力杆上连接有液压动力系统;所述触动开关13串联于液压动力系统的下降控制回路中。

所述承托滑板6的下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滑动辊17。

承托滑板6的下端面的滑动辊17使得承托滑板6下端面方便上层货架的货架脱离。

所述升降底座1的一端连接有推动扶手18,升降底座1的两侧设置有升降支腿19,升降底座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万向滑轮20;所述液压动力系统设置于升降底座1的上端面上。

上层货架的货架在上部托板2升降时支撑升降底座1,防止发生侧翻。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