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电机通用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2091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电机通用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电机通用吊具。



背景技术:

对于大型电机,例如双馈风力发电机,其为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部件, 无论是风机整机厂家还是发电机生产厂家,发电机的品种都越来越多, 目前申请人所生产的2MW系列发电机就达6种之多(06、06A、06B、07A 、07C、07E),加上2.5MW系列和3MW及以上系列,发电机品种就更多。不同型号、规格的发电机因功率、重量、极数、额定转速不同,在设计时很难保证4个吊点位置相关尺寸一致,因而不同型号和规格的发电机转运时所需吊具相关尺寸也不相同。一种型号的发电机专门配置一套专用吊具很不经济,传统的利用吊绳吊装的方法既不安全,还会挤伤、拉伤发电机,导致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成本低、能满足不同发电机吊点尺寸的大型电机通用吊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型电机通用吊具,包括主吊带、主梁及一对与主梁垂直布置的副梁,所述主吊带与所述主梁相连,一对副梁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主梁两端,且主梁两端分别配置有一组用来沿主梁长度方向调节所述副梁位置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副梁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沿副梁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用来与发电机上吊点连接的吊挂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丝杆、螺母套筒、摇手及设于所述主梁上的安装支架,所述丝杆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且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摇手设于所述丝杆一端,所述螺母套筒套设于所述丝杆上,所述副梁与所述螺母套筒相连。

所述副梁上侧设有连接框架,所述主梁两端沿长度方向设有多组连接孔,所述连接框架通过设于连接孔内的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主梁上,所述连接框架与所述螺母套筒相连。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多个设于所述副梁下侧的吊孔,所述吊挂组件连接于所述吊孔内。

所述吊挂组件包括上卸扣、下卸扣、以及用于连接上卸扣和下卸扣的副吊带,所述上卸扣连接于所述吊孔内,所述下卸扣与发电机上的吊点连接。

所述上卸扣为U型且开口朝上布置,所述下卸扣为U型且开口朝下布置。

所述主梁上设有一对专用吊耳,所述主吊带与所述专用吊耳连接。

一对专用吊耳位于一对第一调节组件之间。

所述主梁和所述副梁上均设有用于标识不同发电机起吊位置的对照标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大型电机通用吊具,利用主吊带连接主梁,主梁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一根与主梁垂直布置的副梁,并分别配置一组第一调节组件来调节副梁的位置,从而匹配不同尺寸、规格的发电机长度方向的吊装尺寸;副梁两端分别设置一组沿副梁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调节组件,设置吊挂组件用来与发电机上的吊点连接,第二调节组件与吊挂组件可拆卸连接,可通过调节吊挂组件在第二调节组件上的安装位置,来匹配不同尺寸、规格的发电机宽度方向的吊装尺寸,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发电机吊点尺寸,降低成本,且结构安全可靠,不影响发电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型电机通用吊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大型电机通用吊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大型电机通用吊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主吊带;2、吊挂组件;21、上卸扣;22、下卸扣;23、副吊带;3、主梁;4、第一调节组件;41、丝杆;42、螺母套筒;43、摇手;44、安装支架;5、第二调节组件;6、连接框架;7、副梁;71、吊孔;8、专用吊耳;9、对照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大型电机通用吊具,包括主吊带1、主梁3及一对与主梁3垂直布置的副梁7,主吊带1与主梁3相连,一对副梁7可拆卸地安装于主梁3两端,且主梁3两端分别配置有一组用来沿主梁3长度方向调节副梁7位置的第一调节组件4,副梁7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沿副梁7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调节组件5,第二调节组件5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用来与发电机上吊点连接的吊挂组件2。

该大型电机通用吊具,利用主吊带1连接主梁3,主梁3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一根与主梁3垂直布置的副梁7,并分别配置一组第一调节组件4来调节副梁7沿主梁3长度方向的位置,从而匹配不同尺寸、规格的发电机长度方向的吊装尺寸;副梁7两端分别设置一组沿副梁7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调节组件5,设置吊挂组件2用来与发电机上的吊点(图中未示出,通常设置有四个并呈矩形布置)连接,第二调节组件5与吊挂组件2可拆卸地连接,可通过调节吊挂组件2在第二调节组件5上的位置,来匹配不同尺寸、规格的发电机宽度方向的吊装尺寸,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发电机吊点尺寸,降低成本,且结构安全可靠,不影响发电机质量。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调节组件4包括丝杆41、螺母套筒42、摇手43及设于主梁3上的安装支架44,丝杆41安装于安装支架44上且沿主梁3的长度方向布置,摇手43设于丝杆41一端,螺母套筒42套设于丝杆41上,副梁7与螺母套筒42相连。

本实施例中,副梁7上侧设有连接框架6,主梁3两端沿长度方向设有多组连接孔,连接框架6通过设于连接孔内的紧固件可拆卸地安装于主梁3上,连接框架6与螺母套筒42相连。本实施例中,各组连接孔均包含4个孔,并按照上下两排布置,紧固件采用螺栓,在其他实施例中,各组连接孔的数量、紧固件的类型也可进行调整。需要调节副梁7的位置时,先拆除连接主梁3和连接框架6的螺栓,然后手动转动摇手43,摇手43带动丝杆41在安装支架44上旋转,连接框架6则带动副梁7沿丝杆41长度方向移动,副梁7移动至目标位置后,通过螺栓和配套的螺母再次将主梁3和连接框架6固定即可,结构简单、可靠,调节方便、省力。

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组件5包括多个设于副梁7下侧的吊孔71,吊挂组件2连接于吊孔71内。通过将吊挂组件2设置在不同的吊孔71内,即可实现吊挂组件2沿副梁7长度方向位置的调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组件4与第二调节组件5的结构也可进行调换,或者都采用与调节组件4或调节组件5相同的结构。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吊挂组件2包括上卸扣21、下卸扣22、以及用于连接上卸扣21和下卸扣22的副吊带23,上卸扣21连接于吊孔71内,下卸扣22与发电机上的吊点连接。本实施例中,上卸扣21为U型且开口朝上布置,下卸扣22为U型且开口朝下布置。

本实施例中,主梁3上设有一对专用吊耳8,一对专用吊耳8位于一对第一调节组件4之间,主吊带1与专用吊耳8连接。

本实施例中,主梁3和副梁7上均设有用于标识不同发电机起吊位置的对照标识9,对照标识9可依据发电机的型号、对应的吊点尺寸设置,有利于方便快速地调节副梁7在主梁3上的位置、以及吊挂组件2在副梁7上的位置,提高吊装效率。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