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试剂瓶灌注试剂的气体排空装置以及排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4806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用于试剂瓶灌注试剂的气体排空装置以及排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试剂瓶灌注试剂的气体排空装置以及排空系统。



背景技术:

试剂,又称生物化学试剂或试药。试剂大量应用于医疗行业,从产品的使用频次来衡量,试剂属于易耗品。试剂一般呈流体状(包括液体以及颗粒状粉体),其一般通过灌注的方式装入试剂瓶中以实现包装、运输。试剂灌装过程中,当试剂灌注到一定容量时,为了避免试剂溢出,试剂瓶的上部接近瓶口的区域还会残留有空气。一方面,残留空气占据了包装箱的空间;另一方面,残留空气使试剂瓶外表面饱满,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由于挤压而导致试剂瓶破裂。为了包装体积的减小、运输环节的安全,通常需要将试剂瓶上部的气体排空。

目前,传统的排空方式是双手挤压排空。即用双手挤压试剂瓶的瓶身接近瓶口的位置,目测当试剂和瓶口大体平齐时,将瓶盖盖在试剂瓶上。

但是,双手挤压排空的方式,需要操作者具有一定操作经验、对操作人员要求高、并且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双手挤压排空所带来的问题,提供一种代替双手挤压排空的排空装置。

一种用于试剂瓶灌注试剂的气体排空装置,包括:

支撑圈,插抵于试剂瓶的瓶口;

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圈上,用于密封试剂瓶的瓶口;

以及储料体,支撑于所述支撑圈上,用于存储试剂;

所述储料体包括气道壁、以及操作壁,所述气道壁与所述操作壁围成储料腔;所述气道壁上设有开口;所述操作壁能够改变所述储料腔的容积以将试剂从所述开口压入试剂瓶内;

所述气道壁与所述支撑圈之间形成有气体排空通道。

上述用于试剂瓶的排空装置,在排空操作时,操作操作壁将储料腔中的试剂压入试剂瓶内,由于试剂的进入将原本位于试剂瓶中的空气从排空通道排出,从而实现了气体的排空。上述排空装置,可以替代双手挤压方式,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对操作者基本无要求,省时、省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圈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气道壁的若干支撑筋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壁为弹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壁位于所述储料体的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圈与所述气道壁均呈锥状,所述气道壁嵌于所述支撑圈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圈与所述气道壁的纵截面线均呈向内凹陷的弧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圈与所述气道壁为透明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为设置在所述支撑圈上的密封垫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排空系统。

一种排空系统,包括:

试剂瓶;

以及排空装置,安装在所述试剂瓶的瓶口处;所述排空装置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空装置。

上述排空系统,由于采用本实施新型所提供的排空装置,可以替代双手挤压方式,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瓶为软体试剂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排空装置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排空系统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支撑圈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结合图2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排空装置100,用于试剂瓶200的排空操作。在排空操作时,将该排空装置100安装在试剂瓶200的瓶口210处。具体地,该排空装置100包括支撑圈110、储料体120、以及密封件130。

其中,支撑圈110的主要作用是,将储料体120以及密封件130支撑在试剂瓶200的瓶口处,也就是说,在将排空装置100安装在试剂瓶200时,支撑圈110插抵在瓶口210上。更具体地,支撑圈110的下表面抵接在瓶口210的口沿上。同时,支撑圈110为排空装置100的其它部件提供承载支撑。排空装置100的其它部件直接或间接承载于支撑圈110上。

其中,密封件130设置在支撑圈110上。密封件130的主要作用是,密封试剂瓶200的瓶口210;更具体地说,密封件130将支撑圈110与口沿之间的缝隙密封,从而避免试剂300从支撑圈110与口沿之间的缝隙溢出。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30为设置在支撑圈110上的密封垫圈。当然,可理解的是,本实施新型的密封件130并不局限于密封垫圈,还可以是其它密封元件。

其中,储料体120的主要作用是,存储试剂300。储料体120支撑于支撑圈110上。具体地,储料体120为中空结构,储料体120包括气道壁122、以及操作壁121,气道壁122与操作壁121围成储料腔123。试剂300位于储料腔123内。在气道壁122上设有开口124。在储料腔123的容积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外界气压的存在,试剂300不会从开口124流出。

操作储料体120的操作壁121,可以改变储料腔130的容积。由于储料腔130的容积减小,位于储料腔130内的试剂300从开口124被压出而灌入试剂瓶200内。而在不操作储料体120的操作壁121时,储料腔123的容积不变,试剂300不会从开口124流出。

优选地,开口124位于储料体120的最底部。这样更加有利于试剂300的压出。

优选地,操作壁121位于储料体120的顶部。也就是说,操作壁121是储料体120的顶盖。这样更加方便操作。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壁121并不局限于储料体120的顶部,还可以是操作人员可以操作到的其他地方,例如储料体120的侧面上部。

优选地,操作壁121为弹性壁,这样可以通过按压操作壁121减小储料腔130的容积,操作更加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壁121为橡胶顶盖。

更优选地,操作壁121为向外凸的曲壁,也就是说,在自然状态下,操作壁122向外顶起。这样可以容纳更多的试剂300,并且有利于试剂300的压入,同时还有利于操作。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壁121并不局限于弹性壁,亦可以是其它改变储料腔130容积的其它方式,例如操作壁121为刚性壁,刚性壁与气道壁122密封活动连接,移动刚性壁以增大或减小储料腔130的容积大小。

气道壁122与支撑圈110之间形成有气体排空通道105。试剂瓶200中的空气通过气体排空通道105排到试剂瓶200外。

优选地,支撑圈110与气道壁122均呈锥状,气道壁122嵌于支撑圈110的内侧。这样更有利于将排空装置100下部插入瓶口210中,同时有利于更加稳固地将排空装置100固定。

优选地,支撑圈110与气道壁122的纵截面线均呈向内凹陷的弧形。这样更加有利于气体的排出,同时进一步保证在不操作操作壁121时,灌注液体300不从开口124流出。

结合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圈110上设有用于支撑气道壁122的若干支撑筋条180。也就是说,储料体120通过支撑筋条180支撑于支撑圈100上。这样既不会影响气体排空通道105的排气,同时还有利于减轻整个排空装置100的重量。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圈110与储料体120的支撑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形式,亦可以是其它能够将储料体120支撑于支撑圈110上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圈110与气道壁122为透明状。这样可以更加方便观察储料腔130的试剂300的量。更优选地,在气道壁122上设有指示试剂300的量的刻度(未示出),这样更加方便控制排空的程度,可以更进一步保证排空的均一性。

在本实施例中,排空装置100呈对称状。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排空装置100亦可以是不对称的。

在本实施例中,试剂300为清洗液。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排空装置100,还可以适用于其他液体试剂,或颗粒状粉体。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排空装置100的工作过程进行简述。

首先,将排空装置100的支撑圈110的下部插入瓶口210,并使支撑圈110的下表面与瓶口210的口沿相抵接。此时,密封件130将支撑圈110的下表面与瓶口210的口沿处密封。然后按压操作壁121,储料腔130的容积减小,储料腔130内的试剂300从开口124压入试剂瓶200中。由于试剂300的加入,原先试剂瓶200上部的空气,从气体排空通道105被排出外界。控制操作壁121的按压程度,可定量排空。在排空完毕之后,将整个排空装置100从瓶口处取下,然后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试剂瓶的排空装置,在排空操作时,操作操作壁将储料腔中的试剂压入试剂瓶内,由于试剂的进入将原本位于试剂瓶中的空气从排空通道排出,从而实现了气体的排空。该排空装置,可以替代双手挤压方式,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排空系统。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排空系统1000,包括:

试剂瓶200;

以及排空装置100,安装在试剂瓶200的瓶口处;排空装置10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排空装置。

优选地,试剂瓶200为软体试剂瓶。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试剂瓶200亦可以是刚性瓶。

上述排空系统,由于采用本实施新型所提供的排空装置,可以替代双手挤压方式,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