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酱油瓶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6187发布日期:2018-06-02 05:17阅读:18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酱油瓶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瓶,特别是酱油瓶盖。



背景技术:

酱油是人类常用的调味品之一,市场上酱油包装有袋装和瓶装,对于瓶装,需要瓶盖密封,在未拆封前需要包装密封性,防止挥发和氧化,在拆封后也需要在使用后盖上瓶盖,防止挥发和氧化,对于常见的酱油瓶盖,通常包括有一个可翻转的盖子,然后在盖子中间设有一个密封口,密封口通过拉环封闭。出厂销售的时候,整个盖子都是与瓶身密封的。当销售到顾客手里的时候,通过将拉环提起,盖体中流出一个通口,即可进行使用。而每次使用完毕后,通过合上盖子,使得瓶口密封。但是,现有的盖子结构还是存在有不足之处,例如拉环设置不合理,在拉扯拉环的时候往往需要较大的力气,而且现有的盖体都是平的,在倾倒完酱油后,酱油容易滞留在盖子上,久而久之会造成酱油的污染与氧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不足的瓶盖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酱油瓶盖结构,包括有套盖、翻盖,所述翻盖与套盖的后端铰接一起,所述套盖中包括有底面,所述底面上设有拉环,所述底面从前往后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拉环包括有提手与封底,所述封底整体呈葫芦状,所述封底与底面可撕裂连接,所述提手设置在封底的前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底的前部呈三角形,后部呈圆形,所述前部与后部圆滑过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盖内包括有挡边,所述挡边设于所述封底的前方,所述翻盖内设有一圈密封环,所密封环的外端面与挡边的内端面抵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盖的前端设有挂钩,所述翻盖的前端内侧设有凸点,所述凸点与挂钩卡扣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盖的前端外侧设有把手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盖整体呈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套盖的底面倾斜设置,使得酱油在倒出后,能全部回流到瓶内;同时,通过优化拉环封底的形状结构,降低拉环的起始拉力,而且葫芦状的封底使得在撕扯拉环的时候更顺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图2,一种酱油瓶盖结构,包括有套盖1、翻盖2,所述翻盖2与套盖1的后端铰接一起,所述套盖1中包括有底面11,所述底面11上设有拉环3,所述底面11从前往后逐渐向上倾斜,所述拉环3包括有提手31与封底32,所述封底32整体呈葫芦状,所述封底32与底面11可撕裂连接,所述提手31设置在封底32的前端。使用的时候,通过将套盖套在外设的瓶子的瓶口上进行密封,翻盖则盖在套盖的外面,当需要使用的时候,首先掀起翻盖,然后将拉环拔出,拉环在拔出的时候,封底与底面分离,封底的原来位置即为酱油瓶盖的酱油流出口,每次酱油都从该酱油流出口倒出,而当使用完后,残存在酱油盖上的酱油能顺利从酱油流出口回流到酱油瓶内;同时,由于封底的形状结构,使得封底在撕扯的时候更容易与底面分离。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封底32的前部呈三角形,后部呈圆形,所述前部与后部圆滑过渡。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套盖1内包括有挡边12,所述挡边12设于所述封底32的前方,所述翻盖2内设有一圈密封环21,所密封环21的外端面与挡边12的内端面抵接。采用本结构,使得翻盖在合盖后密封环与套盖内的挡边形成密封结构,即便将酱油瓶平放也不漏。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套盖1的前端设有挂钩13,所述翻盖2的前端内侧设有凸点22,所述凸点22与挂钩13卡扣连接。翻盖与套盖卡扣连接,方便打开。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翻盖2的前端外侧设有把手部23。把手部方便单手对翻盖进行掀开操作。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翻盖2整体呈圆锥形。上小下大的翻盖,可以提高翻盖的抗压强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