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塑料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8451发布日期:2018-06-12 21:5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缩塑料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瓶,特别涉及一种可伸缩塑料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饮水瓶.饮料瓶,喝了一半瓶体还是一样高,拿在手上体积有点大,不太方便,小瓶水的价格同样又不够喝,而现有的伸缩饮水瓶设计不合理,如折叠伸缩饮料瓶手感差,又易藏灰,难被市场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手感好,又不易藏灰的可伸缩饮水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塑料瓶,包括瓶体,瓶盖,所述瓶体包括瓶肩,固定瓶体、下支撑瓶体、瓶底,所述固定瓶体上部分为固定瓶体段,下部分待逆转瓶体段,所述待逆转瓶体段下端与下支撑瓶体间连接有逆向拉伸瓶体段,所述逆向拉伸瓶体段与待逆转瓶体段连接处对应设有可逆转环弧体,所述逆向拉伸瓶体段与下支撑瓶体连接处设有支撑折环体,所述瓶肩、固定瓶体段、待逆转瓶体段、可逆转环弧体、逆向拉伸瓶体段、支撑折环体、下支撑瓶体、瓶底依次连接为一体。

所述固定瓶体为直桶形。

所述固定瓶体为上大下小圆锥形。

所述固定瓶体表面为光滑面。

所述固定瓶体表面设有若干条弧形凹条。

所述固定瓶体的轴向直径大于下支撑瓶体。

所述可逆转环弧体为待逆转瓶体段下端向瓶体内腔折弯为可逆转环弧形,并与逆向拉伸瓶体段下端过渡圆弧连接。

所述支撑折环体为下支撑瓶体的上端向瓶体外折弯为可逆转环弧形,与逆向拉伸瓶体段上端过渡环弧连接。

所述逆向拉伸瓶体段合围成圆锥形。

所述瓶体的厚度为0.2-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针一种可伸缩塑料瓶提供一种手感好,又不易藏灰的伸缩饮水瓶,主要用于矿泉水瓶、纯净水瓶以及饮料瓶,拧松盖后可根据饮水量随意压缩瓶体高度,最小可压缩瓶体至近一半左右高度,可增添饮水的乐趣,几个瓶放一块又能凭收缩时记忆知道自己饮用的是哪个瓶子,而且使用前没开盖不易压缩,松盖才易压缩等特点,也有利于废瓶的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1无压缩状态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1完全压缩状态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1瓶体最长状态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瓶体上下对压收缩图;

图5为实施例2固定瓶体为上大下小圆锥形,且设有弧形凹条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中:1、固定瓶体段,2、下支撑瓶体,3、可逆转环弧体,4、支撑折环体,5、瓶底,6、瓶肩,7、弧形凹条,8、瓶盖,9、待逆转瓶体段,10、逆向拉伸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伸缩塑料瓶,所述瓶肩6、固定瓶体段1、待逆转瓶体段9、可逆转环弧体3、逆向拉伸瓶体段10、支撑折环体4、下支撑瓶体2、瓶底5依次延连为一体,可逆转环弧体3为待逆转瓶体段9下端向瓶体内腔折弯为可逆转环弧形,并与逆向拉伸瓶体段10下端过渡圆弧连接,待逆转瓶体段9合围成圆锥形或直桶形,所述瓶肩6为固定瓶体1上端与瓶口的过渡段,所述固定瓶体1为直桶形,壁面为光滑;固定瓶体段1与待逆转瓶体段9直径大于下支撑瓶体2,收缩时瓶壁间不发生摩擦,所述固定瓶体上部分二分之一处为固定瓶体段1,下部分二分之一处为待逆转瓶体段9。

瓶体收缩操作时,先将瓶底5放在桌面上,松开瓶盖8,用手握着住瓶肩6根据水量,受力均匀慢慢往下压,此时下支撑瓶体2往上推支撑折环体4,拉动逆向拉伸瓶体段10,同时外围待逆转瓶体段9受力下压,腰部连体可逆转环弧体3在推拉力的作用下可逆转环弧体3均匀慢慢向受力方向转动,瓶体逐渐收缩,瓶体慢慢变矮,这样可完成收缩目的,所述瓶体腰部可逆转环弧体3底部为U形或V弧形,所述支撑折环体4厚度比瓶体其他部位厚度大于0.2mm,加厚加固,受力时不易变形。

实施例2

如图5-6所示,所述固定瓶体1为上大下小圆锥形,且设有若干条弧形凹条7,可缓解瓶体收缩时可逆转环弧体3棱角产生,最利于瓶体压缩,其他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所述固定瓶体1为直桶形,且设有若干条弧形凹条7 ,瓶体压缩便利程度仅次于实施例1,但装水量大,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所述固定瓶体1为上大下小圆锥形,壁面为光滑,瓶体压缩便利程度仅次于实施例1,用户握瓶,手感好,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