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894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包装领域,特别是一种油墨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印刷行业中,桶装油墨一般是直接将油墨装进油墨桶中,用完的油墨桶中会有油墨残留,油墨桶需要再次使用时清理难度较大,一般不再循环使用,浪费较大,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油墨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油墨桶,包括油墨桶本体和桶盖,所述的油墨桶本体和桶盖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墨桶本体内设有若干层叠加的内胆膜,所述的内胆膜套在油墨桶本体内并与油墨桶本体的内表面贴合,所述的内胆膜上方设有向外的翻边,所述的翻边叠压在桶口的边沿处,所述的桶盖内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桶盖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压在桶口的边沿处。

所述的内胆膜为塑料材质,内胆膜厚度为0.5~1.5mm。

所述的油墨桶本体高度为50~100cm,外直径为30~80cm,作为优选的,油墨桶本体高度为70cm,外直径为50cm。

所述的油墨桶本体和桶盖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墨桶本体内设有若干层叠加的内胆膜,所述的内胆膜套在油墨桶本体内并与油墨桶本体的内表面贴合,所述的内胆膜上方设有向外的翻边,所述的翻边叠压在桶口的边沿处,所述的桶盖内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桶盖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连接环形的压块,压块压在桶口的边沿处。

所述的油墨桶本体和桶盖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墨桶本体内设有若干层叠加的内胆膜,所述的内胆膜套在油墨桶本体内并与油墨桶本体的内表面贴合,所述的内胆膜上方设有向外的翻边,所述的翻边叠压在桶口的边沿处,所述的桶盖内部设有圆形压块,圆形压块与桶盖转动连接,圆形压块压在桶口的边沿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将油墨装入油墨桶本体前,先在油墨桶本体内部增设内胆膜,避免桶身与油墨的直接接触,再将油墨装入已贴好内胆膜的油墨桶本体内,接着将桶盖盖上,由于轴承的内圈与桶盖固定连接,在轴承的外圈将内胆膜压紧到油墨桶边沿时,内胆膜不容易起褶皱,在油墨使用完毕后,可直接将接触油墨的内胆膜拉出,使得油墨桶本体不需要清理即可继续循环使用,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中1、油墨桶本体;2、内胆膜;3、桶盖;4、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油墨桶,包括油墨桶本体1和桶盖3,所述的油墨桶本体1和桶盖3螺纹连接,所述的油墨桶本体1高度为50~100cm,外直径为30~80cm,作为优选的,油墨桶本体1高度为70cm,外直径为50cm,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墨桶本体1内设有若干层叠加的内胆膜2,所述的内胆膜2为塑料材质,内胆膜2厚度为0.5~1.5mm,所述的内胆膜2套在油墨桶本体1内并与油墨桶本体1的内表面贴合,所述的内胆膜2上方设有向外的翻边,所述的翻边叠压在桶口的边沿处,所述的桶盖3内部设有轴承4,所述轴承4的内圈与桶盖3固定连接,所述轴承4的外圈压在桶口的边沿处。

所述的油墨桶本体1和桶盖3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墨桶本体1内设有若干层叠加的内胆膜2,所述的内胆膜2套在油墨桶本体1内并与油墨桶本体1的内表面贴合,所述的内胆膜2上方设有向外的翻边,所述的翻边叠压在桶口的边沿处,所述的桶盖3内部设有轴承4,所述轴承4的内圈与桶盖3固定连接,所述轴承4的外圈连接环形的压块,压块压在桶口的边沿处。

所述的油墨桶本体1和桶盖3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墨桶本体1内设有若干层叠加的内胆膜2,所述的内胆膜2套在油墨桶本体1内并与油墨桶本体1的内表面贴合,所述的内胆膜2上方设有向外的翻边,所述的翻边叠压在桶口的边沿处,所述的桶盖3内部设有圆形压块,圆形压块与桶盖3转动连接,圆形压块压在桶口的边沿处。

使用时,在将油墨装入油墨桶本体1前,先在油墨桶本体1内部增设内胆膜2,避免桶身与油墨的直接接触,再将油墨装入已贴好内胆膜2的油墨桶本体1内,接着将桶盖3盖上,由于轴承4的内圈与桶盖3固定连接,在轴承4的外圈将内胆膜2压紧到油墨桶边沿时,内胆膜2不容易起褶皱,在油墨使用完毕后,可直接将接触油墨的内胆膜2拉出,使得油墨桶本体1不需要清理即可继续循环使用,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