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计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2722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智能计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计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商业领域,由输送线进行输送的产品部分需要进行定量的包装,如在食品行业中的包装产品,大袋包装中的小件产品的数量是恒定的,因此在包装时需要将该恒定数量的小件产品进行归总以便于放入大袋包装中,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小件产品连续的或者无序的分布于输送线上,这使得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光电类传感器无法对小件产品进行有效的统计。

目前,对此类产品计数还是采用人工操作,此环节用人工量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且人工数数容易数错,不易发现。因此,行业中急需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来代替人工操作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计数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计数装置,包括上游输送机构,还包括:

称重机构,其用于承接所述上游输送机构输送的产品;

下游机构;

取料机构,其用于将所述称重机构上的产品输送到所述下游机构上。

上述的智能计数装置,所述称重机构的承载面设置于所述上游输送机构尾端的正下方。

上述的智能计数装置,所述取料机构为机械手。

上述的智能计数装置,所述取料机构包括驱动单元,所述称重机构包括承载件,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承载件在称重位置和卸货位置间运动;在所述称重位置,所述承载件用于承接所述上游输送机构输送的产品;从所述称重位置到所述卸货位置,所述承载件将所述称重机构上的产品输送到所述下游机构上。

上述的智能计数装置,所述取料机构包括基座,所述承载件包括转板,所述转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上。

上述的智能计数装置,所述转板有两个,两个所述转板以其一端成V字形对接,两个所述转板以非对接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上;在所述称重位置,两个所述转板呈V字形布置;在所述卸货位置,两个所述转板呈倒八字形或者平行布置。

上述的智能计数装置,还包括两个传动杆,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往复驱动轴,两个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往复驱动轴的端部,两个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板转动连接。

上述的智能计数装置,所述称重机构包括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被布置为秤取所述取料机构和所述承载件的重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计数装置,包括上游输送机构、称重机构、下游机构和取料机构,上游输送机构输送产品,称重机构通过产品的重量计算产品的数量,当产品的数量达到预设的数量时,通过取料机构将称重机构上的产品输送到下游机构上,然后称重机构继续下一次的称量,如此设计,通过称量产品的重量能够准确的计算产品的数量,同时通过取料机构使称重机构实现自动连续的对产品进行称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计数装置称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计数装置卸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游输送机构;2、取料机构;2.1基座;2.2、往复驱动轴;2.3、传动杆;3、称重机构;3.1、转板;3.2、称重传感器;4、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计数装置,包括上游输送机构1,还包括称重机构3、下游机构以及取料机构2,称重机构3用于承接上游输送机构1输送的产品;取料机构2用于将称重机构3上的产品输送到下游机构上。

具体的,上游输送机构1用于将产品输送到称重机构3内,上游输送结构1可以是传送带,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输送机构,产品通过上游输送机构1的出口位置后被输送到称重机构3内,称重机构3上设置有一个承载件,承载件的承载面用于承载上游输送机构1输送的产品并对产品的重量进行测量,在称重机构3的下方设置有下游机构,当称重机构3内的数量达到预设的一次称量数量时,通过取料机构2将称重机构3上的产品输送到下游机构上,取料机构2可以是机械手、翻板或输送带,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将称重机构3设置在上游输送机构1的出口位置正下方,当产品通过上游输送机构输送到出口位置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产品刚好落入到称重机构3内,可选的,在上游输送机构1和称重机构3之间还可设置有取料装置,通过取料装置将上游输送机构1上的产品输送到称重机构3上,取料装置可以是机械手或现有技术中其他机构。

本实施例中,下游机构可以是输送机构,其将定量秤取的产品输送到其它岗位如打包岗位,也可以本身就是包装岗位,直接将定量秤取的产品进行包装。

本实施例中,在称重机构上设置有称重传感器3.2,称重传感器3.2用于测量称重机构3内产品的重量,并将称量的信息输送到控制器中,同时在取料机构2上设置有取料控制机构,在上游输送机构1上设置有上游输送控制机构,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取料控制机构和上游输送控制机构均相连接,通过取料控制机构可以控制取料机构2是否将称重机构3上的产品输送到下游机构上,上游输送控制机构可以控制上游输送机构1是否向称重机构3中输送产品,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上游输送机构1将产品输送到称重机构3中,设置在称重机构3内的称重传感器3.2对产品重量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信息输送到控制器中,控制器根据测量的重量计算称重机构3内的产品数量是否达到一次预设的称量数量,当称重机构3内的产品数量达到预设的数量时,控制器将控制信息输送到取料控制机构和上游输送控制机构上,上游输送机构1停止向称重机构3上输送产品,取料控制机构控制取料机构2将称重机构3内的产品输送到下游机构上,当控制器根据测量的重量计算称量机构内没有产品时,取料机构2停止将称重机构3内的产品输送到下游机构,然后控制上游输送机构1开始向称重机构3上输送产品,如此能够实现对称重机构内产品的输入和输出的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计数装置,包括上游输送机构1、称重机构3、下游机构和取料机构2,上游输送机构1输送产品,称重机构3通过产品的重量计算产品的数量,当产品的数量达到预设的数量时,通过取料机构2将称重机构3上的产品输送到下游机构上,然后称重机构3继续下一次的称量,如此设计,通过称量产品的重量能够准确的计算产品的数量,同时通过取料机构2使称重机构3实现自动连续的对产品进行称量。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取料机构2为机械手,机械手用于将称重机构3内的产品输送到下游机构上,在机械手上设置有机械手控制机构,机械手控制机构与控制器相连接,当称量机构内的产品的数量达到预设的一次称量数量时,机械手控制机构控制机械手将称重机构3内的产品输送到下游机构上,当称重机构3内的没有产品时,机械手控制机构控制机械手停止工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取料机构2包括驱动单元,称重机构3包括承载件,驱动单元驱动承载件在称重位置和卸货位置间运动;在称重位置,承载件用于承接上游输送机构1输送的产品;从称重位置到卸货位置,承载件将称重机构3上的产品输送到下游机构上;承载件的承载面设置于上游输送机构1尾端的正下方,产品通过上游输送机构1输送到尾部时,刚好落入到承载件上,当承载件上的产品达到预设的数量时,驱动单元驱动承载件从称重位置到卸货位置,将产品输送到下游机构上,当承载件上没有产品时,驱动单元驱动承载件从卸货位置到承载位置,承载件继续下一次的产品的称量。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取料机构2包括基座2.1,承载件包括转板3.1,转板3.1转动连接于基座2.1上,转板3.1有两个,两个转板3.1以其一端成V字形对接,两个转板3.1以非对接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基座2.1上,此时,取料机构和称重机构3为一体式结构,在称重位置,两个转板3.1呈V字形布置,此时产品由上游输送机构1输入至V字形之间进行堆积并称重,当产品数量到达预设的额定数值时,两个转板3.1在驱动单元的作用下相对远离运动,最终呈倒八字形或者平行布置,此时产品由两个转板3.1间落下,此即为卸货位置。还包括两个传动杆2.3,驱动单元包括往复驱动轴2.2,两个传动杆2.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往复驱动轴2.2的端部,两个传动杆2.3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转板3.1转动连接;往复驱动轴2.2可以是活塞、连杆,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结构,在驱动单元上还设置有驱动控制装置,驱动控制装置可以控制驱动单元运动,当往复驱动轴2.2做直线往复运动,带动两个传动杆2.3相对往复驱动轴2.2和转板3.1转动,从而带动转板3.1在称重位置和卸货位置之间进行转换,从而实现转板3.1上产品的输出控制。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称重机构3包括称重传感器3.2,称重传感器3.2被布置为秤取取料机构2和承载件的重量,称重机构3和取料机构2设置在机架4上,较为优选的,称重传感器3.2仅对产品进行称重,但本实施例由于倾斜布置的两个转板3.1作为承载机构,难以直接对产品进行称重,如此称重传感器3.2对产品和整个取料机构2进行称重,随着产品从上游输送机构1输送到承载件上,称重传感器3.2测量的重量逐渐增大,称重传感器3.2一直进行测量并将信息传递至控制器,从而得出承载件上产品的数量,当产品的数量达到预设的一次预设称量的额定数量时,驱动机构将承载件从称重位置转换到卸货位置,当承载件上没有产品时,驱动机构将承载件从卸货位置转换到转换位置,进行下一次称量。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