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隔墙板生产线的自动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5118发布日期:2018-07-27 20:04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轻质隔墙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质隔墙板生产线的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轻质隔墙板是一种新型节能墙材料,它是由无害化磷石膏、轻质钢渣、粉煤灰等多种工业废渣组成,经变频蒸汽加压养护而成,具有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等特点。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化道路。目前,复合保温轻质墙板生产线代替了我国60%的墙板采用粘土砖,砖瓦企业12万个,年产实心砖5200 多亿块,相当于毁坏耕地120万亩,直接和间接耗能约占全国总耗能的15%以上,同时生产实心砖污染严重,仅烧砖一项,每年CO2排放量达到1.7亿吨。轻质隔墙板广泛用于别墅、楼房、工业厂房、仓库、冷库、原有建筑加层等工程,其生产原料:石粉(粉煤灰、煤矸石、建筑垃圾)、植物纤维、无机环保粘合剂;生产工艺:配料→搅拌→挤出成型→固化→脱模→切割→养护→检验出厂。在生产过程中无害化磷石膏、轻质钢渣、粉煤灰等多种工业废渣被送至搅拌机中进行搅拌,而这一过程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都采用人工将物料搬至搅拌机上方进行上料,从而使劳动强度增加,生产效率低下,所以急需一种只需人工在平地就能上料的系统来实现无需人将物料搬至搅拌机上方才能进行上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轻质隔墙板生产线的自动上料系统,用来解决现有的轻质隔墙板生产中需要人工将物料搬至搅拌机上方进行上料,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轻质隔墙板生产线的自动上料系统,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中设有两根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上倾斜设有进料斗,所述两根第一立柱的左端均一体设有支撑块,所述两个支撑块上设有出料斗,所述进料斗和出料斗均向左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架上架设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和电机,所述第一传动辊穿设于两根第一立柱之间,所述第二传动辊穿设于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传动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辊和第二传动辊外包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平行粘接有若干个接料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启动电机,使电机逆时针转动,然后只需人工将物料倒入进料斗,由于进料斗向左倾斜,所以物料将落入接料槽中,被送至最高处,然后落入出料斗内,最后从出料斗流入搅拌机内。

进一步限定,所述接料槽的纵截面呈U形,所述接料槽与传送带粘接的部分为与传送带表面齐平的平面,这样的结构设计,接料槽能够盛装更多的物料,同时接料槽与传送带粘接的部分为与传送带表面齐平的平面,能保证接料槽与传送带粘接更加牢固。

进一步限定,所述接料槽的前后两端一体设有挡料块,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防止物料从接料槽的前后两端漏出。

进一步限定,所述相邻两个接料槽之间的距离尺寸为300mm,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使物料实现高速的传送,从而提高上料效率。

进一步限定,所述传送机构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防止由于倾斜度太大,导致在传送物料时,物料洒出,保证物料传送的平缓。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质隔墙板生产线的自动上料系统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质隔墙板生产线的自动上料系统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接料槽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支撑架1、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第三立柱13、支撑块14、第一传动辊21、第二传动辊22、电机23、传送带24、接料槽25、挡料块26、进料斗3和出料斗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质隔墙板生产线的自动上料系统,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中设有两根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和第三立柱13,第三立柱13上倾斜设有进料斗3,两根第一立柱11的左端均一体设有支撑块14,两个支撑块14上设有出料斗4,进料斗3和出料斗4均向左倾斜设置,支撑架1上架设有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辊21、第二传动辊22和电机23,第一传动辊21穿设于两根第一立柱11之间,第二传动辊22穿设于第二立柱12之间,电机23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二传动辊22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辊21和第二传动辊22外包设有传送带24,传送带24上平行粘接有若干个接料槽25。

优选地,接料槽25的纵截面呈U形,接料槽25与传送带24粘接的部分为与传送带 24表面齐平的平面,这样的结构设计,接料槽25能够盛装更多的物料,同时接料槽25与传送带24粘接的部分为与传送带表面齐平的平面,能保证接料槽25与传送带24粘接更加牢固。实际上,也可设计为其他结构形式来保证盛装物料的量和与传送带24粘接的稳固性,比如设计为L形接料槽,L形接料槽其中的一边与传送带24的表面粘接。

优选地,接料槽25的前后两端一体设有挡料块26,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防止物料从接料槽25的前后两端漏出。实际上,也可设计为其他结构形式来防止物料从接料槽 25的前后两端漏出,比如将接料槽25的前后两端设计为高于接料槽25底部中心的结构。

优选地,相邻两个接料槽25之间的距离尺寸为300mm,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使物料实现高速的传送,从而提高上料效率。实际上,也可根据实际具体情况来设定相邻两个接料槽25之间的距离尺寸,比如设计为300mm、400mm甚至更多。

优选地,传送机构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防止由于倾斜度太大,导致在传送物料时,物料洒出,保证物料传送的平缓。实际上,也可将传送机构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设计为其他角度,比如设计为40°等等。

本实施例中,启动电机23,使电机23逆时针转动,然后只需人工将物料倒入进料斗3,由于进料斗3向左倾斜,所以物料将落入接料槽25中,被送至最高处,然后落入出料斗4 内,最后从出料斗4流入搅拌机内。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