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029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售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种菜系的配方多种多样。美食的制作是一项专业的技术项目,需要对人进行长时间的训练,以满足口味需求。但大多数人均不具有美食的制作技能,特别是一些独家秘制的菜品。智能零售设备在各行各业被广泛使用,其可以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爱好需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料理机,用以满足各种食客对美食的需求,其中在该智能料理机的封盖结构方面,为了实现合盖的稳定性可靠性,及避免因合盖失误导致洒料污染机体,影响口味甚至加工失败的不良结果,特别针对该智能料理机的整体结构设计了一种封口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封口装置,以适配智能料理机加工工艺,以实现对盛装容器的口部进行落盖盖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封口装置,包括落盖机构,落盖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的固定座A,固定座A的下侧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盖体下落出口,安装板和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安装轴,安装轴沿盖体下落出口的周向间隔设置,安装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固定在固定座A和安装板上,各安装轴通过同步传动组件与驱动机构B相连接,各安装轴的轴身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盖体的水平布置的支撑件,点A为支撑件外轮廓上距安装轴中心线间距最小的点,点B 为支撑件外轮廓上距安装轴中心线间距最大的点,点A与支撑件中心线的间距记为rmin,点 B与支撑件中心线的间距记为rmax,盖体的半径为r,安装轴中心线距盖体下落孔的中心线的间距为d,r+rmax>d,r+rmin<d,支撑件上点A转至距盖体下落孔中心线间距最小位置处时,盖体从支撑件上下落对其下侧的盛装容器进行盖合。

进一步的方案为:

支撑件为圆盘构成,圆盘的局部边部向内切割形成空缺部,空缺部的形状为半圆形、腰形或椭圆形中的一种。

各安装轴上分别设置上、下间隔布置的两块支撑件,同一安装轴上两支撑件上的A 点呈交错状布置。

安装轴沿盖体下落孔的周向间隔设置三个。

盖体下落孔的下侧设置有对盖体的下落进行检测的传感器A。

固定座A为水平布置的板体构成,固定座A的中部设置有盖体投加孔。

驱动机构B为固定座A上安装的电机B构成,同步传动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电机B输出轴和各安装轴的传动皮带、以及对传动皮带进行张紧的张紧轮。

支撑件的上部设置有锥柱状的导向段,导向段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导向段底部的外半径小于或等于rmin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适配于智能料理机的封口装置,其可以实现对盛有被加工料理品的盛装容器进行落盖合盖功能。

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口装置配合智能料理机后,替代了以往人工机械式执行重复动作,在保证加工可靠性的同时,确保了美食的制作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料理机的主视图;

图2为智能料理机的剖视图;

图3为智能料理机的控制原理图;

图4为智能料理机的操作流程图;

图5为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固体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固体出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爆炸图;

图10为图8的剖视图;

图11为封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爆炸图;

图13为图11中去除固定座A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混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主视图;

图17为混匀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混匀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9为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爆炸图;

图21为连接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封口装置,适用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2、3、4所示的一种智能料理机中,其中该一种智能料理机,包括机架100,机架100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盛装容器200的支撑装置,用于将物料添加至盛装容器200内的出料装置,以及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和依据用户指令调控各装置运行状态的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对盛装容器200的口部进行封口的封口装置30。还包括进行称重的称重装置70。还包括对盛装容器200进行移送的输送装置50。还包括用于对盛装容器 200内的物料进行混匀的混匀装置40。机架100上设置箱板围合成箱体状,机架100上还设置有调节温度的调温装置80。出料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将物料导送至盛装容器200内的导料装置60。具体的可以通过箱板和隔板将箱体分隔成配料区、落料区、混匀区、取放区等区域,各装置分别安装在各区域内。称重装置70为高精度传感器组成,各食材和调味料的出料过程分为粗放料过程和精度控制过程,保证给料的速度和效率。调温装置80主要是采用半导体制冷,自动智能调控实现箱体内恒温。封口装置30可以采用膜烫印对盛装容器200 的口部进行封口,也可采用本实用新型下述盖体201进行盖合的方案进行实施。

控制装置为单片机构成,单片机内写入调控程序,可以实现大数据分析,以实现机器替代人的美食调制效果。控制装置可以与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通过写入程序实现自主下单和微信、支付宝支付等,以实现自动售卖、预约销售和客户服务。

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贩售的过程具体如图4所示。首先将盛装容器200放置在取放区,通过在控制装置上的触摸屏上选择配方,盛装容器200被输送装置50输送至出料装置的下方,控制装置依据用户的选择信息相应调控出料装置进行取料。取料结束后输送装置 50将盛装容器200输送至封口装置30的下方,对盛装容器200进行封口或者盖合盖体 201,然后在移送至混匀装置40上对盛装容器200内的物料进行混匀,最后送回至取放区,供客户取用。

对于本实用新型中,盛装容器200为碗,碗口处设置有翻边,采用盖体201对碗口进行盖合实现封口。

输送装置50采取的方案如图5、6所示,包括机架100上设置的滑轨51和夹持盛装容器200的夹爪54,滑轨51上设置有与其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滑动座52,滑动座52上设置有支撑架53,支撑架53上设置有升降座55,升降座55沿铅垂方向滑动安装在支撑架53 上,夹爪54安装在升降座55上,驱动机构E驱使升降座55进行升降,驱动机构F驱使滑动座52进行移动,滑轨51的一端上侧设置出料装置,滑轨51的另一端设置混匀装置40,滑轨51的中部上方设置封口装置30。这样通过输送装置50能够将盛装容器200快速的在各装置件进行运转,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的,夹爪54包括连接臂542和连接臂542上设置的弧形叉541,盛装容器200 被弧形叉541夹持固定。弧形叉541对碗口处的翻边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对盛装容器200的支撑固定。支撑装置包括出料装置下方设置的用于支撑盛装容器200的支撑台,机架上还设置有称重装置,支撑台设置在称重装置70上。

由于食材的物料可能为粉剂、颗粒、固液混合体、液体中任意一种,因此,为了适应各种物料的取用,配料时物料结块、下料不均匀、以及更换料时漏料清洗方便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图7、8、9、10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实施,出料装置包括固体出料装置 10,固体出料装置10由固体出料单元组成,固体出料单元包括用于盛装物料的立状布置的料箱11和机架100上设置的料箱安装座,料箱1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12和输送螺杆12,出料口和输送螺杆12相对应布置,输送螺杆12与料箱安装座上设置的驱动机构A可拆卸式连接配合。料箱11底部的出料口处安装有旋转料口14,旋转料口14转动安装在料箱11 上,旋转料口14和料箱11之间安装有扭簧18,旋转料口14外侧壁上设置有拨杆141,料箱安装座上设置有抵撑件17,料箱11下行时抵撑件17抵靠拨杆141使得旋转料口14转动调节旋转料口14处于导通状态,抵撑件17和拨杆141分离后扭簧18驱使旋转料口14转动调节旋转料口14处于闭合状态。料箱11内设置有用于搅拌物料搅拌齿13,搅拌齿13转动安装在料箱11上,搅拌齿13和输送螺杆12垂直相对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更换不同型号的输送螺杆12实现对不同物料的精确出料。所有零件均采用食品级材质制造,保证卫生安全。输送螺杆12、料箱11以及出料口连为一体,方便更换,在料箱11从料箱安装座上拆卸下来后,旋转料口14对出料口进行闭合,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和物料泄露。料箱11内部还有搅拌齿13,输送螺杆1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搅拌齿13转动搅拌物料,防止物料结块。料箱11装配在料箱安装座上时,抵撑件17波动拨杆141转动旋转料口14打开料箱11的出料进行出料,出料时先由搅拌齿13进行初级搅拌,输送螺杆12的再次搅拌让物料出料更加的均匀。上述固体出料装置10可以实现更换物料时不漏料、方便、快捷、卫生的效果。

料箱11的相对的两侧壁上设置有耳轴,耳轴垂直于输送螺杆12布置,料箱安装座包括两相对立状布置的支撑板15,料箱11固定在两支撑板15之间,支撑板15上开设有水平布置的长条形的导向槽151,耳轴和导向槽151构成滑动导向连接配合,导向槽151的里端向下设置有供料箱11下落对料箱11的平移进行限位的限位卡口。固体出料单元沿圆A间隔排布,料箱11的出料口指向圆A的圆心。驱动机构A由料箱安装座上设置的电机A(图示部件16)构成,电机A的输出轴与输送螺杆12的端部可拆卸连接配合(如采用卡扣式连接配合)。料箱11的上部设置进料口,进料口处设置有与其可拆卸连接配合的箱盖111,料箱 11的底部设置成斗状。

另外,如图2所示,出料装置包括液体出料装置20,液体出料装置20由液体出料单元组成,液体出料单元包括用于盛装料液的液箱23和机架100上设置的液箱安装座24,液箱23的排液口通过输送泵和管道向盛装容器200加料,液箱23可拆卸式安装在液箱安装座 24上。导料装置60可以采用料斗构成,保证取用的任何形态的物料都能可靠的输送至盛装容器200内。

由于需要经常拆卸储液桶补充物料,因此需要经常插拔储液桶上的插管。现有的连接头大多存在插拔操作困难和漏液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如图19、20、21所示的技术方案进行实施。储液桶的排液口通过连接头与管道相连接,连接头包括公头21和母头22,公头21包括公接头壳体212和公接头壳体212内设置的公接头芯棒211,母头22包括母接头壳体222和母接头壳体222内设置的母接头芯棒221,公接头芯棒211的连接端设置有连接部211a,连接部211a的外径的大于公接头芯棒211本体的外径,母接头芯棒221 的前端插至连接部211a内,公接头芯棒211上套设有弹簧213,弹簧213位于连接部211a 和公接头壳体212之间。公接头壳体212插至母接头壳体222内的内周壁上设置密封圈A (图示部件214)。母接头壳体222与公接头壳体212相接触的内周壁上设置密封圈B(图示部件223)。连接部211a的内腔呈锥柱状,且锥柱状的半径由公头21指向母头22逐渐减小。密封圈A(图示部件214)和密封圈B(图示部件223)均为O型密封圈。

通过设置密封圈A和密封圈B,双重密封,从而解决漏水、漏油的问题,可适用于酸、碱液,水油等各种介质。另外上述连接头,单手即可操作,无需任何工具即可实现接头的快速连接和分离,且在分离状态时无介质泄露,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互换性。

在连接公头21和母头22时,首先将公接头壳体212内的公接头棒芯对准母接头壳体222内孔,再将公接头棒芯的头部用力插入母接头壳体222内孔中,此时公接头棒芯、母接头棒芯相互作用,当公接头棒芯插到底即可接通连接头,同时公接头棒芯头部外圆有O 型密封圈实现轴向密封,使内部流体不至向外泄露。当须使连接头的两端脱开时,只需将公头21向上提拉,这时在接头内部公接头棒芯的弹簧213力作用下,自动从插套孔中退出,同时公接头棒芯在弹簧213的作用下,迅速将阀座口封闭,使接头内部流体不至向外泄露,从而实现快速脱离并保持内部流体不向外泄漏的目。

基于所适配的智能料理机,同时考虑到为了实现合盖的稳定性可靠性,及避免因合盖失误导致洒料污染机体,影响口味甚至加工失败的不良结果,本实用新型的封口装置30 采取的方案如图11、12、13所示,包括落盖机构,落盖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100上的固定座A(图示部件31),固定座A的下侧设置有安装板32,安装板32的中部开设有盖体 201下落出口,安装板32和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安装轴33,安装轴33沿盖体201下落出口的周向间隔设置,安装轴33的两端分别转动固定在固定座A和安装板32上,各安装轴33通过同步传动组件与驱动机构B相连接,各安装轴33的轴身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盖体201的水平布置的支撑件34,点A为支撑件34外轮廓上距安装轴33中心线间距最小的点,点B为支撑件34外轮廓上距安装轴33中心线间距最大的点,点A与支撑件34中心线的间距记为 rmin,点B与支撑件34中心线的间距记为rmax,盖体201的半径为r(此处半径是指盖体201 外轮廓的半径),安装轴33中心线距盖体201下落孔的中心线的间距为d,r+rmax>d,r+rmin<d,支撑件34上点A转至距盖体201下落孔中心线间距最小位置处时,盖体201从支撑件34上下落对其下侧的盛装容器200进行盖合。

盖体201码叠状被支撑件34所支撑,通过调节安装轴33进行转动,从而调节盖体 201下落,实现对下侧的盛装容器200进行盖合。

具体的方案为,支撑件34为圆盘构成,圆盘的局部边部向内切割形成空缺部341,空缺部341的形状为半圆形、腰形或椭圆形中的一种。各安装轴33上分别设置上、下间隔布置的两块支撑件34,同一安装轴33上两支撑件34上的A点呈交错状布置,两支撑件34 之间间距与盖体201的高度相一致。安装轴33沿盖体201下落孔的周向间隔设置三个。盖体201下落孔的下侧设置有对盖体201的下落进行检测的传感器A(图示部件35)。固定座 A为水平布置的板体构成,固定座A的中部设置有盖体201投加孔。驱动机构B为固定座 A上安装的电机B(图示部件36)构成,同步传动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电机B输出轴和各安装轴33的传动皮带37、以及对传动皮带37进行张紧的张紧轮38。支撑件34的上部设置有锥柱状的导向段,导向段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导向段底部的外半径小于或等于rmin

籍此以实现对盛有被加工料理品的盛装容器200进行落盖合盖功能,以替代以往人工机械式执行重复动作,在保证加工可靠性的同时,确保了美食的制作质量。

进一步的,电机B驱动传动皮带37带动安装轴33进行转动,张紧轮38进行张紧,盖体201依靠自重、由支撑件34的旋转分离并旋落,从而完成落盖动作。双层的支撑件34 可防止多个盖体201同时掉落,提高下料的可靠性。传感器A为对射传感器,具有盖体下落检测功能和盖体数量预警功能。

支撑件34具体可按照如图14所示技术方案进行实施,支撑件34的边部开设弧形的空缺部341,空缺部341的弧度为100°,用以取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混匀装置40按照如图,包括支撑座41,支撑座4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封口后的盛装容器200的夹持机构,支撑座41沿方向A滑动安装在活动架45上,活动架45沿方向B滑动安装在机架100上,方向A和方向B相交布置,支撑座41与驱动机构C相连接,驱动机构C驱使支撑座41分别沿方向A、方向B发生移动。

具体的方案为,方向A为水平方向,方向B为铅垂方向。机架100上设置有立状布置的凸轮板46,凸轮板46上设置有凸轮槽463和立状布置的导轨B(图示部件461),凸轮槽内设置有凸轮滑块464,凸轮滑块464通过转轴A(图示部件465)与支撑座41上设置的连接块411转动配合连接,活动架45包括水平布置的导轨A(图示部件451),支撑座41 滑动安装在导轨A上,导轨A的两端通过滑块A(图示部件462)滑动安装在导轨B上,驱动机构C包括凸轮板46上设置的电机C(图示部件47),凸轮滑块464上设置有连杆C (图示部件473),连杆C垂直于转轴A布置,电机C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连杆A(图示部件 471),连杆A垂直于电机C的输出轴布置,连杆A和连杆C之间设置有连杆B(图示部件 472),连杆B的两端分别与连杆A、连杆C铰接连接。

通过电机C驱动凸轮滑块464在凸轮槽进行圆周运动,从而带动支撑座41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晃动,利用凸轮/四连杆的急回特性,使得液体、固体调料和肉类等食品在盛装容器200里进行充分混合,从而实现物料的混匀。上述混匀过程中,没有和盛装容器 200内的食物直接接触,食品更卫生安全。

夹持机构包括支撑座41上方设置的水平布置的夹板42,盛装容器200固定在夹板 42和支撑座41之间,夹板42通过导杆43升降式安装在支撑座41上,驱动机构D驱使夹板42进行升降。支撑座的下侧设置有装配板44,装配板44与导轨A相连接,驱动机构D 包括装配板44上设置的电机D,支撑座的下表面上固定有楔块B,装配板44上设置有楔块A,楔块A与装配板44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楔块A上设置有丝杆A,电机D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A相连接,丝杆A与楔块A组成丝杆螺母调节机构,楔块A和楔块B的斜面相贴合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电机D驱使楔块A移动调节夹板42进行升降。支撑座上设置有对盛装容器200进行定位的环形件。混匀前先调节夹板42对盛装容器200进行夹持,防止在搅拌过程中,出现物料飞溅的情况。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智能料理机,其可以实现依据客户的喜好和具体选择,自动售出调配好的食品,实现自动贩售功能,有利于标准化操作,品牌化经营。

本实用新型未能详尽描述的设备、机构、组件和操作方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具有相同功能的设备、机构、组件和操作方法进行使用和实施。或者依据生活常识选用的相同设备、机构、组件和操作方法进行使用和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实用新型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