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质量快速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0294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质量快速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机质量快速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一个插头连接。好处是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可独自聆听音响;亦可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DJ、旅途、运动等在噪吵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

耳机在工厂流水线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后,还需要进行最终的质量检测,才能够进行包装出售。耳机最重要的质量检测,是对其的音质进行检测,主要检测耳机在频响和杂音方面的质量是否合格。一般的企业车间,主要是由工人靠自身的听觉进行检测。由于工人自身的主观因素的存在,这种检测方式很不科学,同时还存在一种听觉疲劳的问题,非常容易导致工人做出错误的判断,致使产品质量问题无法发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对耳机的音质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

为达到上述要求,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质量快速检测系统,包括工作台,以及设置在工作台上的耳机固定机构和检测机构;所述耳机固定机构包括底座、水平运动圆台及若干个耳机固定夹,水平运动圆台与底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水平运动圆台内部设置有测试播放器,且测试播放器的耳机插孔位于水平运动圆台侧壁;若干个耳机固定夹均匀分布在水平运动圆台外壁,耳机固定夹包括转动板和水平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通过连接块与水平运动圆台连接,转动板的一端与固定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均为半圆形的第一夹紧孔和第二夹紧孔,转动板的顶部开设有均为半圆形的第三夹紧孔和第四夹紧孔,耳机固定夹闭合时,第一夹紧孔和第三夹紧孔构成左固定圆孔,第二夹紧孔和第四夹紧孔构成右固定圆孔,第一压紧孔、第二压紧孔、第三压紧孔及第四压紧孔的直径相同,且均大于耳机外壳的直径,第一压紧孔、第二压紧孔、第三压紧孔及第四压紧孔的侧壁均设置有弹性橡胶垫,弹性橡胶垫构成的空间直径小于耳机外壳的直径;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上的频响接收器,支撑板的底部与工作台滑动连接,频响接收器正对水平运动圆台,频响接收器上设置有供耳机耳塞插入的左插入孔和右插入孔,所述左插入孔、右插入孔、左固定圆孔及右固定圆孔的圆心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且左插入孔和右插入孔的圆心距与左固定圆孔和右固定圆孔的圆心距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频响接收器对耳机的音质进行自动检测,可以客观、准确地发现产品质量问题;

(2)水平运动圆台上可以固定多副耳机,通过旋转水平运动圆台可以切换下一副耳机进行检测,在该副耳机进行检测的同时,操作人员可以将已经检测完毕的耳机拆卸下来,并更换上新的待检测耳机,从而保证质量检测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提高检测效率;

(3)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旋转设定的角度,使一个耳机固定夹正对频响接收器,然后控制器控制气缸推动支撑板朝向水平运动圆台滑动,使耳机固定夹上的左耳塞插入左插入孔中,右耳塞插入右插入孔中,然后开始耳机音质的检测,过程全自动化,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为简单起见,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某些技术特征。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质量快速检测系统,主要适用于检测入耳式耳机和耳塞式耳机,包括工作台1,以及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耳机固定机构2和检测机构3。

耳机固定机构2包括底座26、水平运动圆台23及四个耳机固定夹22,水平运动圆台23与底座26通过轴承24转动连接。水平运动圆台23内部设置有用于播放测试音频的测试播放器,且测试播放器的耳机插孔25位于水平运动圆台23侧壁外表面,即耳机4的插头插入水平运动圆台23侧壁外表面的孔中即可实现耳机4与测试播放器的电连接。四个耳机固定夹22均匀分布在水平运动圆台23外壁,耳机固定夹22包括转动板222和水平设置的固定板223,固定板223通过连接块21与水平运动圆台23连接,转动板222的一端与固定板223的一端转动连接,转动板222可以绕连接处转动,实现耳机固定夹22的开闭;固定板223的底部开设有均为半圆形的第一夹紧孔和第二夹紧孔,转动板222的顶部开设有均为半圆形的第三夹紧孔和第四夹紧孔,耳机固定夹22闭合时,第一夹紧孔和第三夹紧孔构成左固定圆孔221,第二夹紧孔和第四夹紧孔构成右固定圆孔224,第一压紧孔、第二压紧孔、第三压紧孔及第四压紧孔的直径相同,且均大于耳机4外壳的直径,第一压紧孔、第二压紧孔、第三压紧孔及第四压紧孔的侧壁均设置有弹性橡胶垫,弹性橡胶垫构成的空间直径小于耳机4外壳的直径,由于弹性橡胶垫具有弹性,这样可以使四个夹紧孔稳定地夹紧耳机4,同时不会对耳机4外壳造成损伤。

检测机构3包括支撑板32和设置在支撑板32上的频响接收器33。支撑板32为U型板,支撑板32的两个自由端均设置有滑条,工作台1上设置有两条直线型滑轨31,滑条卡设在对应侧的滑轨31中且可沿滑轨31滑动,即支撑板32可以实现直线运动。频响接收器33正对水平运动圆台23,此处正对的意思是:水平运动圆台23具有一条与频响接收器33长度方向垂直的直径,长度方向就是指频响接收器33的长度,不包括延长线部分。频响接收器33上设置有供耳机4耳塞插入的左插入孔35和右插入孔36,左插入孔35、右插入孔36、左固定圆孔221及右固定圆孔224的圆心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且左插入孔35和右插入孔36的圆心距与左固定圆孔221和右固定圆孔224的圆心距相等。

左插入孔35和右插入孔36的内底部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驱动水平运动圆台23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板32直线运动的直线驱动机构及控制器,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26内,直线驱动机构设置在平台上,控制器分别与旋转驱动机构、直线驱动机构、测试播放器及频响接收器33电连接。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水平运动圆台23的底部连接。直线驱动机构包括气缸34,气缸34的伸缩驱动杆与支撑板32连接。

本实施例还包括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具有如下步骤:

一、调整初始位置

通过步进电机调整水平运动圆台23的初始位置,使其中一个耳机固定夹22正对频响接收器33,即只需频响接收器33朝向该耳机固定夹22做直线运动即可使耳机4的耳塞插入左插入孔35和右插入孔36中;

二、固定耳机4

旋转转动板222使耳机固定夹22打开,将耳机4的两个耳塞分别放置在第三压紧孔和第四压紧孔上,反向旋转转动板222使耳机固定夹22闭合,此时转动板222受到的重力使第一压紧孔和第二压紧孔分别压设在两个耳塞上,实现耳机4的固定,然后将耳机4的插头插入测试播放器的耳机插孔25中;四个耳机固定夹22均这样操作;

三、质量检测

控制器控制气缸34动作,气缸34带动支撑板32朝向水平运动圆台23滑动,耳机4的两个耳塞分别插入左插入孔35和右插入孔36中,当两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时将压力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气缸34停止动作,然后控制频响接收器33对耳机4进行检测,检测耳机4在频响和杂音方面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如果耳机4不存在质量问题,则频响接收器33向控制器反馈合格信息,控制器根据反馈的合格信息控制气缸34动作,带动支撑板32远离水平运动圆台23,当其回到原来位置后控制器控制气缸34停止动作,此时完成首副耳机4的检测。如果耳机4存在问题,则频响接收器33向控制器反馈不合格信息,控制器根据反馈的不合格信息控制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同时控制气缸34动作,带动支撑板32远离水平运动圆台23,当其回到原来位置后控制器控制气缸34停止动作,此时完成首副耳机4的检测。

完成首副耳机4的检测后,控制器控制水平运动圆台23旋转90°,使下一副耳机4正对频响接收器33,后续的检测方法与首副耳机4的检测相同。在检测第二副耳机4时就可以将已经检测的第一幅耳机4取下来,再在该耳机固定夹22上换上新的待检测耳机4。

以上实施例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