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电子产品的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9026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电子产品的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电子产品的包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小型电子类产品的包装以吸塑胶壳/吊卡为主,吸塑胶壳类包材生产成本较高、体积相对也较大,吊卡上印刷也受一定限制,包装运输成本较高,包装效率也较低,随着现在小型电子类产品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大量大/中/小型电子类生产厂商的崛起,需要一种即能保护产品、成本适中又绿色环保的包装设计,来满足行业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小巧且环保的小型电子产品的包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电子产品的包装结构,包括套盒及安装在所述套盒内的托盒,所述托盒内还设有内衬,所述套盒设有可视窗口,所述托盒两侧分别设有一圆形孔,所述内衬上端设有内凹槽,所述内衬下端设有容纳腔,所述内衬一侧设有与所述托盒上的圆形孔位置相对应的拉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视窗口设有透明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盒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板、第一侧板、底板、第二侧板及第二加强板,所述底板一侧连接有第三侧板,所述底板另一侧连接有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折叠板及第二折叠板,所述第四侧板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折叠板及第四折叠板,所述圆形孔为多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二加强板上,所述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第三折叠板及第四折叠板分别设有与圆形孔位置相对应的弧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衬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侧板、面板、第二支撑侧板、支撑底板及连接板,所述面板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支撑侧板及第四支撑侧板,所述面板设有多个弯折板,所述弯折板向下弯折与所述支撑底板形成所述内凹槽,所述拉孔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纸板加工成型,加工、成型简单,其更加环保,有利于包装盒的回收利用,仅用纸板配合装箱,体积较小空间利用率高,共用性强,包装印刷适应性佳,成型后小巧、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电子产品的包装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电子产品的包装结构的套盒的平面展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电子产品的包装结构的托盒的平面展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电子产品的包装结构的内衬的平面展开图。

附图标记:1-套盒;2-托盒;3-内衬;4-圆形孔;5-内凹槽;6-拉孔;11-可视窗口;21-第一加强板;22-第一侧板;23-底板;24-第二侧板;25-第二加强板;26-第三侧板;27-第四侧板;261-第一折叠板;262-第二折叠板;271-第三折叠板;272-第四折叠板;31-第一支撑侧板;32-面板;33-第二支撑侧板;34-支撑底板;35-连接板;36-第三支撑侧板;37-第四支撑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电子产品的包装结构,包括套盒1及安装在所述套盒1内的托盒2,所述托盒2内还设有内衬3,所述套盒1设有可视窗口11,所述托盒2两侧分别设有一圆形孔4,所述内衬3上端设有内凹槽5,电子产品的主机安装在内衬3的内凹槽5内,所述内衬3下端设有容纳腔,配件安装在内衬3与托盒2之间,所述内衬3一侧设有与所述托盒2上的圆形孔4位置相对应的拉孔6,方便托盒2的拉出。

所述可视窗口11设有透明层,既能够看到产品又能起到防水防尘作用。

所述托盒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强板21、第一侧板22、底板23、第二侧板24及第二加强板25,所述底板23一侧连接有第三侧板26,所述底板23另一侧连接有第四侧板27,所述第三侧板26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折叠板261及第二折叠板262,所述第四侧板27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折叠板271及第四折叠板272,所述圆形孔4为多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加强板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24及第二加强板25上,所述第一折叠板261、第二折叠板262、第三折叠板271及第四折叠板272分别设有与圆形孔4位置相对应的弧形槽。

所述内衬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侧板31、面板32、第二支撑侧板33、支撑底板34及连接板35,所述面板32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支撑侧板36及第四支撑侧板37,所述面板32设有多个弯折板,所述弯折板向下弯折与所述支撑底板34形成所述内凹槽5,所述拉孔6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纸板加工成型,加工、成型简单,其更加环保,有利于包装盒的回收利用,仅用纸板配合装箱,体积较小空间利用率高,共用性强,具有同透明胶壳类相同的包装效果,不失包装档次,包装印刷适应性佳,成型后小巧、美观。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